《大唐律》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_第1页
《大唐律》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_第2页
《大唐律》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唐律》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三国以后,朝鲜开始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的影响。高丽朝模仿《唐律》,朝鲜朝则把《大明律》作为一般刑法。高丽时代只接受了一部分中国的法令,自朝鲜创业君主李成桂在即位诏书中表明采用《大明律》之后,《大明律》的全部内容都被接受下来了,由于思维方式、宗教、风俗方面的差异,《大明律》的传入给朝鲜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其影响持续到现代。本文将简略地考察《大明律》的编撰及传入朝鲜的过程。明朝建立初期,因为持续2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形势下,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致力于恢复社会经济和封建法制的重建。为了恢复社会经济,朱元璋施行了农村复兴政策,先令难民归乡,给开垦荒地者承认了所有权,施行了人口分散政策,又在必要的地区实行屯田制,积极推进耕地扩大与恢复农业生产力的政策。结果,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耕地面积比开国初期增加了五倍。若要治理建国初期的混乱局面,巩固政权,则必须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于是朱元璋又施行了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政策。他的这种思想也影响到法律的制定,“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这里所说的“使富者得以保其富”就是承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元朝末期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并没有让一般农民得到多少惠益,最大的受益者是地主阶级。朱元璋为了既保护地主阶级,又消除一般农民的不满情绪,施行了里甲制。洪武十四年(1381年),即把地理位置接近的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其中富裕的十户为里长户,剩余的一百户为甲首户,这一百户又分为十甲,各甲有甲首,各里的里长指挥十名甲首管理这一里的事务。这就是里甲制。里长户主要是地主,甲首户主要是一般农民,里甲制事实上沿用了以前由地主支配社会的方式。在抓紧社会经济恢复的同时,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进了统一法典的编纂工作。平定武昌后,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广阔的地域,第一个《大明律》于1364年颁行。后经过四次修改,洪武三十年(1397年)编纂工作结束,这个法典作为基本法在明朝和朝鲜长期被采用。从第一次颁发到第四次颁发约30年,与朱元璋的执政年代几乎相等,这期间进行了四次修改,朱元璋又亲自参加了修订工作,可见朱元璋对于法典的编纂是非常重视的。他说:“卿等宜尽心参究,凡刑名条目,遂采上,吾与卿等细议斟酌之,庶可以久远行之”。他又说:“是以临御以来,屡诏大臣,更定新律,至五六而弗倦者,凡欲生斯民也”。《大明律》经过四次颁行才被完成:第一次,明太祖还称吴王的吴王元年(1364年)十二月颁布的为最初的明律。这里包括令和律,并采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方式。第二次修正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进行,他命儒臣和刑部官参考唐律重新检讨明律。洪武六年(1373年)闰十一月令刑部尚书刘惟谦最后整理定稿,并于洪武七年(1374年)二月颁布于世。第三次,洪武九年(1376年)十月进行部分修改,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八月颁布,这次包括名例,采取了七分方式,共460条30册。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名例都放在断狱条之后,这一次却放到首位,强调了其重要性。第四次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修正颁布的,并传到现在。至于《大明律》究竟于何时传到朝鲜半岛的,未见有明确记录,现在只是大概推论在元明两朝交替时期。其主要根据是《高丽史·刑法志》中的一段记录:“有建议杂用元朝《议刑易览》、《大明律》以行者。”据此可见,《大明律》于高丽朝末年传到朝鲜半岛,当时的高丽朝已认识到施行此律的必要性。高丽末的执法缺乏一贯性,经常发生各官吏施行不同刑法的弊端。当时的状况是:“其弊也,禁纲不张,缓刑数赦,奸凶之徒脱漏自恣,莫之禁制,及其季世,其弊极矣”。这种现象随着政治的腐败和民心散乱的政权末期状况更加恶化,对于立志扫除腐败现象,建设新社会的士大夫们来说,以礼为本的《大明律》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深信朱子学,并一直坚持亲明路线,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大明律》。他们对《大明律》的关注立刻演变成积极的利用。王六年(1380年)典法司中有“应参照《大明律》来改正本朝之律”的上书,侍中郑梦周甚至提议:“四年,梦周取《大明律》,《至正条格》、本朝法令,参酌删定,撰新律以进”。这说明高丽末期郑梦周不仅接受了《大明律》,而且将传统的《至正条格》及高丽法令添加进去,制定了新律。但后来高丽灭亡,新律未能施行,苦于没有现存资料,也无法确定其是否确实存在过。郑梦周的这些努力对于朝鲜时代郑道传编纂《朝鲜经国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明律》于高丽末期传到朝鲜半岛,但真正施行是在朝鲜王朝成立之后。太祖李成桂在其即位的诏书中称:“仪章法制一依前朝故事。”又称,“自今京外刑决官,凡公私罪犯必核《大明律》,追夺宣敕者及谢贴该资产没官者,乃没家产;其附过还职,收赎解任等事,一依律文科断。勿蹈前弊,街革去”。在同一个即位诏书中有两个相反的主张,先称仪章法制都依高丽之律,又称官员犯公私罪时按《大明律》处置。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说仪章法制皆依前朝之律是为了预防高丽遗民的抵抗,只是形式上的规定,按亲明政策施行《大明律》才是李成桂的真实意图。郑道传也在《朝鲜经国典》中称:“令我殿下德敦乎仁,礼得其序,可谓得为汉之本矣,其议刑断狱以辅其治者,一以《大明律》为据”。这就是朝鲜王朝的刑律皆依《大明律》。朝鲜初期试图把《大明律》做为一般刑律,这样一来就需要把《大明律》翻译过来。郑道传在他的著作《朝鲜经国典》中就这样说明了翻译《大明律》的必要性:“又虑愚民无知触禁,■命攸司将《大明律》译以方言,使众易晓,凡所断决,皆用此律,所以上奉帝范,下重民命也”。郑道传创制了朝鲜王朝的文物制度,可他唯独在刑律方面却主张施行《大明律》,由此可以推论《大明律》在当时已成为一般刑律。另外,按照郑道传的主张,于太祖四年(1395年)二月,《大明律直解》一书出版。这本书是由政丞赵浚令检校中枢院高士窘、金祗把《大明律》译成吏读文1,再令郑道传、工曹判书唐诚加工而成的2。之所以翻译成吏读文是因为大明律用汉字写成,难以理解,而且有很多法律用语,如官吏在执法过程中错误地理解法律条文造成判决不公正,百姓的生命财产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一般百姓如熟知法律条文,也可防患于未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金祗、高士窘翻译的《大明律直解》是以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第三次修正颁布的《大明律》为底本的。此书一经完成,便由白州知事徐赞刻字,书籍院印了一百余本发行3。可见,虽然《大明律直解》到太祖四年(1395年)才完成和出版发行,但翻译工作从高丽朝末就开始了。所据有二:其一,《高丽史·刑法志》,职制条,辛十四年九月典法司上疏中有这样一句,“命通中国与本朝文俚者,斟酌更定云云”,此为根据之一;另外,《大明律直解》徒流迁徙地方条中仍沿用了杨广道、交州江陵道、西海道等太祖四年以前的名称。杨广道于恭让王二年(1390年)被废止,分为京畿左、右道,交州江陵道是在恭让王元年(1389年)将交州道改成交州、江陵道,后太祖四年改成江原道的,西海道是忠烈王以前命名的,于太祖四年改为丰海道。可见《大明律直解》在恭让王二年以前就出版问世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朝颁布第四次《大明律》。朝鲜向明朝请求要一份修改后的《大明律》,但直到建文帝继位并未答应朝鲜的请求,以“仪从本俗,法守旧章”为理由予以拒绝。但朝鲜太宗言及“命译《大明律》勿杂用元律”,据此可见第四版《大明律》还是流入到了朝鲜。但对第四版《大明律》的翻译工作直到世宗朝才展开。世宗十三年六月知申事安崇善、左代言金宗端等建议,《大明律》其意难解,难免发生错用其律文的事,应参照《唐律疏议》或《议刑易览》等进行翻译。世宗于是令舍人赵瑞康、少尹权克知,详定所翻译《大明律》。这以后的记录便无从查考。那么是否到世宗朝《大明律》翻译工作就中断了呢?但现存于世的《大明律直解》与第四版《大明律》的条文几乎一致,可以肯定翻译似乎并未中断。这里有一个疑点,《大明律直解》是以第四版《大明律》为底本的,但其中也收录了金祗的跋文。遗憾的是实录中无与此有关的资料,不能进一步说明。《大明律直解》虽以《大明律》为底本,但有多处根据朝鲜实情进行修改。如赎刑中把明朝的铜钱换算成朝鲜的王升布,把流放地改为朝鲜的地名等等4。但翻译后的《大明律直解》也同样难以理解,而且又发现《大明律》条文本身也有缺陷,因此有时就按唐律或元律来执行。世宗朝时承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