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粮食生产目标布局研究
粮食问题是中国永恒的中心主题。当前中国粮食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品质问题突出,造成普通品种大量积压,优质品种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二是粮食区域化与专业化生产带不突出,粮食产业链未形成,制约粮食生产与销售;三是在种植业整体效益、粮食自身生产效益以及与国外粮食比较效益均较低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未来粮食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数量问题仍很严峻,2030年将新增3亿人口需新增粮食1.2—1.5亿吨,城市人口将新增4亿,多消耗粮食1240—1840万吨,使全国粮食需求总量达到6.4—8.0亿吨,较现在提高28%—60%。目前对粮食数量增加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全国粮食单产增长速度正在变缓,自然灾害加重,水土流失面积平均每年增加654万公顷,年递增率为3.86%;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总受灾总面积每年在3847—6881万公顷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成灾率约占1/2,绝收率约占1/4,造成每年粮食减产4000—8000万吨,全国抗自然灾害能力呈下降趋势。可见,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难度仍然较大,粮食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粮食作物结构调整与安全布局是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此方面的研究。1调整作物结构的原则1.1粮食供给与粮食需求不能完全第1地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区对粮食总量与各种粮食需求量不可能完全自给,也不需要完全自给。但从全国来讲,粮食生产总量必须保证达到自给的要求,即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应该是建立在全国水平上的粮食安全。1.2改变气候条件、改种玉米一个地区作物的组成与分布,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为作用的共同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盲目的改变,可能会给生产带来损失。如东南沿海区年降雨量多,适宜种植水稻,若改种玉米,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玉米易倒伏感病造成产量降低;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适宜种植玉米,因为水资源的不足,就不宜大力发展水稻。1.3粮食区域特色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扩大能发挥地域优势和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商品经济与加工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与效益,逐步形成较为明显的农作物生产地域分工,建立集中连片的农作物商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最终实现粮食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具体反映粮食作物区域生产优势的方法很多,如生态适宜区划分法等。但从实质上判断一个地区某种粮食作物是否具有优势,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该种粮食作物在该区域种植比重与产量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大小反映了该作物在该地区的作物生态适应性、种植习惯及社会需求量。2粮食结构的配置和安全配置方法2.1粮作主要栽培品种确定2030年粮食安全生产量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有3种可能:一是低消费水平为6.4亿吨左右;二是中消费水平为7.2亿吨左右,从目前看支持这一消费方案的较多;三是高消费水平为8.0吨左右,支持高消费水平的有李道亮及国家粮食储备局下达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研究”课题组。本项研究以上述3种消费水平为基础确定粮食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即2030年粮食生产低方案为6.4亿吨、中方案为7.2亿吨,高方案为8.0亿吨。确定2030年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统计数据,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1952年的12397.9万公顷下降到1978年的12058.7万公顷,再下降到1984年的11288.4万公顷与1996年的11254.8万公顷及1999年的11316.1万公顷;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也从1952年的87.77%下降到1978年的80.33%,1984年下降到78.27%,1996年下降到73.86%,1999年下降到72.37%。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及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全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及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再度下降。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粮食安全专家的高度重视,呼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粮食安全播种面积。根据1996年10月的中国政府《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及一些专家的意见,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安全线为1.1亿公顷。如果203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按y=-33.5227x+78104.3892趋势发展、粮食播种面积按y=14.615x-14193趋势发展,那么到203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为15475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951万公顷,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现状,粮食播面将下降到1.0亿公顷。另外,从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看,2030年粮作播种面积完全有可能下降到1.0亿公顷。因此,本项研究拟以1.0亿公顷为2030年粮食播种面积的最低线,同时结合上述意见,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亿公顷与1.1亿公顷两种方案来布局。2.2区域布局研究作物布局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区域型的布局,即地区布局或地理布局,要求尽可能做到作物适应性与自然资源的统一,以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获得较佳的生产效益。这种布局一般范围较大,时间较长,带有战略部署意义。二是单位型布局,即生产单位内部布局,这种布局一般范围较小,时间较短,作物布局除了考虑各种关系外,还直接涉及本单位的切身利益,要尽可能把生产和市场需要与作物种植面积统一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本研究重点是进行区域型的布局研究,时间到2030年。根据水热条件差异及多熟种植情况,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8个分区:东北内蒙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区(新疆),青藏区(青海、西藏),这四区基本以一熟为主,统视为一熟省区;黄淮海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西南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这两区基本以二熟为主,统视为二熟省区;长江中游区(江西、湖北、湖南),东南沿海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研究时未分析台湾),这两区基本以三熟为主,统视为三熟省区。2.3粮食种植补贴政策由于我国粮食生产量与播种面积比例在三个熟制省区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格局,若盲目减少某个熟制省区粮食产量,势必增加另两个熟制区粮食生产的压力。因此,本文对2030年不同熟制省区粮食生产量与种植面积仍按现有比例进行分配,即按近5年不同熟制省区各粮食作物总产量与种植面积比重的平均值将2030年全国各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分配到各熟制省区。方案1在播种面积为1.1亿公顷条件下,保持目前不同熟制省区各分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不变,进行布局,以突出不同熟制省各分区粮食种植面积的相对优势,到2030年粮食生产总量保证自给,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我国粮食种类的供求平衡。方案2在播种面积为1.1亿公顷条件下,保持目前不同熟制省区粮食作物产量比例不变,以突出各熟制省区粮食产量的相对优势,根据粮食需求结构对我国粮食种植结构逐步调整,到2030年实现对主要粮食种类需求的基本自给。方案3在播种面积为1.0亿公顷条件下,保持目前不同熟制省区各分区的粮食作物产量比例不变,以突出各分区粮食产量的相对优势,根据粮食需求结构对我国粮食结构逐步调整,到2030年实现对主要粮食种类需求的基本自给(图1)。320玉米与玉米为主的教学区根据上述布局原则和各区粮食占全国比重的大小,确定出2030年东北内蒙区应以发展玉米与大豆为主;黄土高原区与新疆区以发展小麦与玉米为主;青藏区以发展小麦与杂粮为主;黄淮海区以发展小麦、玉米为主,并兼顾水稻;西南区以发展水稻为主,兼顾小麦与玉米;长江中游区与东南沿海区以发展水稻为主。具体结果如下:3.12粮食种植结构保证2030年16亿人粮食安全,中国粮食生产最低目标是6.4亿吨粮食,根据上述布局原则与方法,本项研究做出如下粮食作物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方案1按该方案,2030年生产6.4亿吨粮食的具体做法是:将1.1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按近5年各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比例分配到各熟制省区中,且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31.67%,然后通过公式:总产=单产×面积,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生产量目标。按该方案,各区的粮食总生产量与播种面积目标见表1。按该方案,全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薯类、杂粮产量将分别由1999年的19848.90万吨、11388.00万吨、12808.60万吨、1424.40万吨、3640.70万吨与1728.7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25173.88万吨、14408.11万吨、15553万吨、1825.45万吨4440.81万吨与2615.01万吨。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增加情况:东北内蒙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4679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5787万吨;新疆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43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555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107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511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29万吨,增加了38万吨;黄淮海区小麦、玉米与水稻增加均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4417万吨与384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9410万吨、5533万吨与4949万吨;西南区、长江中游区与东南沿海区增加最多的均为水稻,分别由1999年的3229万吨、5666万吨与506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4076万吨、7335万与2030年的6579万吨。方案2首先初步确定2030年粮食种植结构为:稻谷2.0,小麦1.7,玉米2.0,大豆0.2,薯类0.4(亿吨),其它粮食作物0.18亿吨。保持目前各熟制省区的粮食作物产量结构不变,按近5年各分区某一作物产量占全国该作物总产比重来分解到各分区中,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31.67%,然后通过公式:面积=总产/单产,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播种面积目标。由此得到,全国及各分区2030年粮食总量与总播种面积目标见表1。根据计算,按该方案2030年全国稻谷生产量将达到20200万吨,较1999年增加351万吨;小麦生产量将达到17000万吨,较1999年增加5612万吨;玉米生产量将达到19000万吨,较1999年增加6191万吨;大豆生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较1999年增加576万吨;薯类生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较1999年增加359万吨;其它粮食生产量将达到1800万吨,较1999年增加72万吨。各分区粮食作物产量增加较多为:东北内蒙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4679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7050万吨;新疆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43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55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其次是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1070万吨与117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782万吨与1696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53万;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增加均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与4417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1098万吨与6772万吨;西南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水稻,由1999年的1626万吨与915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4076万吨与1483万吨;长江中游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水稻,分别由1999年的336万吨与566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34万吨与7335万吨;东南沿海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水稻,分别由1999年的281万吨与506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381万吨与5158万吨。按该方案,全国不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减少到2451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677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将增加到3396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510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到2856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65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到866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70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将减少到869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166万公顷;其它播种面积将增加到673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208万公顷。可见,按此方案,稻谷、薯类与其它粮食播种面积均将减少,而小麦、玉米与大豆将为增加趋势。方案3该方案具体做法除播种面积为1.0亿公顷及各种粮食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44.843%外,其余同方案2,2030年全国与各分区粮食总量增长情况同方案2。203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103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10.72%。各分区情况见表1。按该方案,203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减少到2230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898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将增加到3087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202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到2596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6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到787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9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将减少到790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245万公顷;其它播种面积将减少到6611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269万公顷。可见,按此方案只有小麦与玉米播面将增加,其余均将减少。3.22粮食种植结构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很可能达到7.2亿吨左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生产7.2亿吨粮食进行生产布局。方案1按该方案,2030年生产7.2亿吨粮食布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1.1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按近5年各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比例分配到各熟制省区中,且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48.13%,然后通过公式:总产=单产×面积,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生产量目标。按该方案,得到全国及各区2030年粮食生产总量及播种面积目标(表1)。按该方案,全国与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生产量将达到28321万吨,较1999年增加8472万吨;小麦生产量将达到16209万吨,较1999年增加4821万吨;玉米生产量将达到17497万吨,较1999年增加4689万吨;大豆生产量将达到2053万吨,较1999年增加629万吨;薯类生产量将达到4996万吨,较1999年增加1355万吨;其它粮食生产量将达到2942万吨,较1999年增加1214万吨。各分区产量变化情况:东北内蒙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467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510万吨,增加了1832万吨;新疆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431万吨与28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24万吨与401万吨,增加了124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1070万吨与117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700万吨与1564万吨,分别增加了630万吨与386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46万吨,增加了55万吨;黄淮海区小麦、玉米与水稻增加均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4417万吨与384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0586万吨、6225万吨与5568万吨,分别增加了2806万吨、1808万吨与1720万吨;西南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3229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4585万吨,增加了1356万吨;长江中游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566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8252万吨,增加了2586万吨;东南沿海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506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7402万吨,增加了2333万吨。各分区其它几种粮食产量变化均较少。方案2首先初步确定2030年粮食种植结构为:稻谷1.95亿吨,小麦1.74吨,玉米2.75吨,大豆0.23吨,薯类0.39亿吨,其它粮食作物0.18亿吨;然后,按保持目前各熟制省区的粮食作物产量结构不变,将近5年各分区某一作物产量占全国该作物总产比重来分解到各分区中,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48.13%,然后通过公式:面积=总产/单产,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播种面积目标。由此得到全国及各区2030年粮食总量与播种面积增长结果(表1)。按该方案,全国与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生产量将达到19481万吨,较1999年减少368万吨;小麦生产量将达到17383万吨,较1999年增加5995万吨;玉米生产量将达到27473万吨,较1999年增加14665万吨;大豆生产量将达到2268万吨,较1999年增加843万吨;薯类生产量将达到3896万吨,较1999年增加256万吨;其它粮食生产量将达到1499万吨,较1999年减少230万吨。各分区产量变化情况:东北内昧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4679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0195万吨,增加了5517万吨;新疆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小麦,分别由1999年的286万吨与43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30万吨与670万吨,分别增加了344万吨与239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分别由1999年的1178万吨与107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24532万吨与1822万吨,分别增加了1274万吨与752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57万吨,增加了66万吨;黄淮海区小麦与玉米增加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与4417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1349万吨与9791万吨,分别增加了3569万吨与5374万吨;西南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小麦,由1999年的1626万吨与151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3266万吨与1516万吨,分别增加了338万吨与336万吨;长江中游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336万吨与33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47万吨与583万吨,分别增加了311万吨与245万吨;东南沿海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小麦,分别由1999年的281万吨与132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551万吨与187万吨,分别增加了270万吨与56万吨。各分区其它几种粮食产量变化均较少(见表1)。按该方案,全国作物播种面积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减少到2101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1027万hm2;小麦播种面积将增加到3087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201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到3671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1081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到873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77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将减少到753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283万公顷;其它播种面积将减少到880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498万公顷。可见,按此方案稻谷、薯类与其它粮食播种面积均将减少,而小麦、玉米与大豆将为增加趋势。方案3该方案具体做法除播种面积为1.0亿公顷及各种粮食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62.94%外,其余同方案2。2030年全国与各分区粮食总量与播种面积增长情况见表1。全国与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减少到1912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1216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将减少到2806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79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到3337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747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将减少到794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2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将减少到684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351万公顷;其它播种面积将减少到452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427万公顷。可见,按此方案只有玉米播面将增加,其余均将减少。3.32粮食种植分区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很可能达到8.0亿吨左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生产8.0亿吨粮食进行生产布局。方案1按该方案,2030年生产8.0亿吨粮食布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1.1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按近5年各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比例分配到各熟制省区中,且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72.00%,然后通过公式:总产=单产×面积,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生产量目标。由此得到,全国及各区2030年粮食生产总量与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如表1。按该方案,全国与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分解为:2030年全国稻谷生产量将达到31467.83万吨,较1999年增加11618.93万吨;小麦生产量将达到18010.42万吨,较1999年增加6622.42万吨;玉米生产量将达到19441.54万吨,较1999年增加6632.94万吨;大豆生产量将达到2281.84万吨,较1999年增加857.44万吨;薯类生产量将达到5551.10万吨,较1999年增加1910.40万吨;其它粮食生产量将达到3268.81万吨,较1999年增加1540.71万吨。各分区产量变化情况:东北内蒙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467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7234,增加了2556万吨;新疆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431万吨与28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94万吨与446万吨,分别增加了694万吨与446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1070万吨与117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889万吨与1738万吨,分别增加了819万吨与559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62万吨,增加了71万吨;黄淮海区小麦、玉米与水稻增加均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4417万吨与384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1763万吨、6917万吨与6187万吨,分别增加了3982万吨、2500万吨与2338万吨;西南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3229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5095万吨,增加了1866万吨;长江中游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566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9168万吨,增加了3503万吨;东南沿海区增加最多的是水稻,由1999年的506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8224万吨,增加了3156万吨。方案2该方案具体做法为:首先初步确定2030年粮食种植结构为:稻谷1.95亿吨,小麦1.9亿吨,玉米3.1亿吨,大豆0.48亿吨,薯类0.39亿吨,其它粮食作物0.16亿吨。然后,保持目前各熟制省区的粮食作物产量结构不变,将近5年各分区某一作物产量占全国该作物总产比重来分解到各分区中,各种作物单产较近5年平均值均提高72%,再通过公式:面积=总产/单产,计算出2030年各熟制省区粮食播种面积目标。由此得到,全国及各区2030年粮食总量与播种面积增长情况(表1)按该方案,全国与各分区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分解方案为:2030年全国稻谷生产量将达到19430.66万吨,较1999年增加减少418.24万吨;小麦生产量将达到18965.63万吨,较1999年增加7577.63万吨;玉米生产量将达到31294.39万吨,较1999年增加18485.79万吨;大豆生产量将达到4809.62万吨,较1999年增加3385.22万吨;薯类生产量将达到3944.29万吨,较1999年增加303.59万吨;其它粮食生产量将达到1555.41万吨,较1999年减少172.69万吨。各分区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情况:东北内蒙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其次是大豆,分别由1999年的4679万吨与631.90增加到2030年的11631.27万吨与2213.94万吨,分别增加了6395.47万吨与1582.04万吨;新疆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小麦,分别由1999年的286万吨与43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717.82万吨与730.76万吨,分别增加了的431.82万吨与299.86万吨;黄土高原区增加最多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分别由1999年的1178万吨与107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2793.73万吨与1988.30万吨,分别增加了1615.13万吨与917.80万吨;青藏区增加最多的是小麦,由1999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70.9万吨,增加了80.30万吨;黄淮海区小麦与玉米增加较多,分别由1999年的9410万吨与4417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2382.06万吨与11153.22万吨,分别增加了4601.96万吨与6736.12万吨;西南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与小麦,由1999年的1626万吨与151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3719.78万吨与1654.10万吨,分别增加了2094.28万吨与739.70万吨;长江中游区增加较多的是小麦与玉米,分别由1999年的336万吨与338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706.61万吨与664.60万吨,分别增加了132.10万吨与281.60万吨;东南沿海区增加较多的是玉米,由1999年的281.6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627.92万吨,增加了346.2万吨。按该方案,203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减少到1084.98万公顷,较1999年减少1323.37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将增加到2900.79万公顷,较1999年增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楼广告牌安装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老师的教育故事
- 管理体制改革指南解读
- 2024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工程电梯安全
- 临时停车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
- 简易采购合同模板
- 美容行业动态分享
- GB/T 625-2024化学试剂硫酸
- 个 人 简 历 及 亲 属 关 系 表
-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课件
- 自密实混凝土课件(PPT 72页)
- 旅游投资简要概述PPT通用课件
-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研究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评估报告
- 新生儿听力筛查PPT幻灯片课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答辩考试标准要点归纳及特殊材料特殊工况的设计注意事项
- 揭牌仪式策划方案(共1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