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分析
自1978年广东省佛山首次爆发落体热以来,广东省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落体热的报告。为了了解近年来广东省落体热疫情的发展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础,从2001年到2006年,分析了落体热的流行情况。如下所示。1材料和方法1.1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疫情资料来自2001-2006年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病学资料来自省内各地个案调查,病毒分离及序列分析结果来源于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1.2分析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流行特点,其中2001-2006年各年龄组平均发病率以2004年底广东省各年龄组人口数为基数计算。2结果2.1外来病例报告2001-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8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7/10万,另外报告外籍及外省流动病例320例。每年均有输入病例报告。除2005年外,其他年份均有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报告(见表1)。病例主要以典型登革热病例为主,症状较轻,无死亡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半数以上病例有皮疹。2.2流行特征2.2.1发病时间分布疫情涉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东莞、中山、阳江、潮州、揭阳和汕尾等12个地级市。其中广州市占全省发病总数的73.89%,汕头市占6.99%,阳江市占5.10%,中山市占4.78%。上述地区中,除深圳病例均为输入性,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外,其余地区均出现过本地感染病例。2.2.2病例对照时间3-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散发病例,6-11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90%,为发病高峰期(图1)。2.2.3年龄涉及全年龄组人群的病例数统计2861例病例中,男性1384例,女性1477例,男女性别比为1∶1.07。年龄涉及全年龄组人群,但以15~54岁年龄组病例数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72%);6年平均发病率以20~44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较低,如图2所示。2.2.4农民、农民、就业人员及离退人员比例统计2889例病例,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454例,占15.71%)、农民(432例,占14.95%)、学生(415例,占14.36%)、工人(332例,占11.49%)和离退人员(268例,占9.28%)为主。2.3疫情持续时间长除2005年外,2001年(中山、阳江、广州、珠海、江门)、2002年(广州、揭阳、汕头、中山)、2003年(广州)、2004年(中山、潮州)和2006年(广州、阳江、佛山、汕头、潮州)发生51起本地暴发疫情(表2),其中2001年阳江疫情涉及2个县区的8个办事处和3个镇共20个居委,疫情从8月持续到10月;2002年广州疫情涉及12个区102个行政街(镇),疫情从7月持续到11月;2006年广州疫情涉及9个区82个行政街(镇),疫情从7月下旬持续到11月下旬。暴发疫情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为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疫点,疫情出现2个以上的发病高峰或呈现拖尾现象,农村疫点疫情持续时间较短。除2001年中山市1起暴发疫情流行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外,其余50起暴发疫情的流行株均为登革Ⅰ型病毒。根据对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阳江2001年和2006年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广州市2002年与2003年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100%;2006年广州流行株与阳江、佛山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分别为98%和98.2%,汕头和潮州登革病毒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2.4数据来源及处理情况2001-2006年期间,广东省共发现57例境外输入病例,6年输入病例数依次为2、6、5、7、23和14例(表3)。疫情涉及中山、阳江、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和东莞等市;其中51例能推测出其可能来源地,其来源地区分别为新加坡14例,印尼10例,柬埔寨6例,马来西亚5例,印度4例,泰国4例,越南3例,菲律宾、孟加拉、缅甸、多米尼加、澳门各1例。只有13例输入病例检出登革病毒或核酸,分别检测出4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其中2001年从阳江输入病例检出登革Ⅰ型病毒,从中山输入病例检出登革Ⅱ型病毒;2002年从广州输入病例检出登革Ⅳ型病毒;2004年从广州输入病例分离出登革Ⅰ型病毒;2005年从广州输入病例分别检出登革Ⅰ、Ⅱ、Ⅲ型病毒或核酸;2006年从广州输入病例分别分离出登革Ⅰ、Ⅲ型病毒。3广东省登革热病:地理局势良好,但与模式改变不断广东省全年均有登革热媒介伊蚊生长,气候及蚊媒均适宜登革热的传播,尽管部分专家认为,广东省连续多年均出现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的暴发,可能已从登革热非地方性流行区(无病毒存在)变为低地方性流行区(一种血清型别流行)。其中广州市2002年病毒毒株与2003年毒株同源性一致,2003年疫情可能为2002年疫情的延续。但就目前而言,广东省本地登革热疫情表现为有明显的季节分布,5月份前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人群普遍易感,无儿童高发等现象,不符合地方性流行病的特征,由于登革病毒可以通过轻症病例和隐性感染者输入,尽管近年来暴发疫情均未能找到输入的指征病例,但不排除输入疫情的可能,广东省登革热仍无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的证据,但不排除若干年后,登革病毒与其他宿主动物和媒介伊蚊进一步适应后,登革热逐渐形成广东省地方性流行疾病的可能。虽然不同年份登革病毒毒株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接近,但不排除为病毒从同一疫区输入的可能。至于广东省连续多年流行登革Ⅰ型病毒,输入的其他型别病毒未引起本地感染,是否存在其他病毒类型与媒介不适应性或其他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广东省登革热病例的三间分布与20世纪90年代相近,表现在:8-10月为流行高峰期,病例性别无明显差异,中青年发病较多。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疫情的国外输入及区域间传播增多,疫情涉及的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型登革热疫情可以在蚊媒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低强度流行,并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迅速向外蔓延及传播;(2)各地对登革热防控措施不平衡,珠三角地区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登革热诊疗知识培训后,提高了临床医生对登革热病例的诊断能力,输入病例的报告数呈逐年上升,登革热病例监测的灵敏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疫情扩散,但其他地区难以开展登革热诊疗知识的培训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3)城市老城区及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房屋空置率高,内外环境蚊媒孳生地多,缺乏有效的蚊媒监控措施,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难以落实蚊媒控制措施,是登革热疫情出现传播及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难点。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一种当今正在向全球迅速蔓延的急性蚊媒性传染病。其特点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在一个地区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东南亚及南美等疫区登革热疫情肆虐,将长期对广东省造成威胁,广东省面临疫情输入的压力将日益增加。各地均可能输入病例并引起本地感染,由于粤中的珠江三角和粤东的韩江三角的伊蚊密度较高,而且这些地区居民与东南亚等登革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409-2025网络安全技术运维安全管理产品技术规范
- 木结构建筑的日照模拟与优化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考核试卷
- 纸板容器操作人员素质提升考核试卷
- 稻谷种植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考核试卷
- 喷枪在现代建筑外墙涂装的应用考核试卷
- 竹材采运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实务考核试卷
- 灯具行业展会策划与参展技巧考核试卷
- 西藏大学《第二外语1(日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 【电动汽车两档AMT自动变速器传动结构计算设计9800字(论文)】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09BJ13-4 钢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
- 幼儿园红色小故事PPT: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 三轮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机动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
-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虫虫虫(一)》教案
- 七年级下册英语阅读和完型填空训练及答案
- 标准田字格-A4纸空白打印版
- 各种纸类中英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