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一家而作不是冤家不聚头_第1页
不为一家而作不是冤家不聚头_第2页
不为一家而作不是冤家不聚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为一家而作不是冤家不聚头

台湾的李敖喜欢拍马屁,骂得到处都是。但李敖并不是《山海经》里猪也似的山膏怪物,光会骂街,而是另有相当的人情味。比如,对老师姚从吾,就本着“为贤者讳”的古训,几乎不骂,就是偶有微词,也颇为含蓄,颇为委婉,带着敬重和仰慕。照理,姚老先生和李敖是性格绝不相合的两路人,应该翻脸相指才是,就像当年的俞曲园和章太炎,可偏不。姚翁是整日埋首学问的老夫子,从不知道休息和享乐,甚至最后都死在了工作室的椅子上。李敖则天马行空,纵横骄傲得如日中天,早已是天下皆知。有时人们不免会问,憨实厚道的姚老先生怎么培养出这么一个毫不循规蹈矩的怪才?就像石头,怎么会孵出蛋?这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事情可多着哩,我们要想“博其趣”,真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这不,最近读到硕果仅存的大“托派”郑超麟的回忆录,响当当的坚持托派立场,这要搁在过去,非毙了他不可。而电视文献片《邓小平》中郑某的几次亮相,更唤起人们对这位“文物老人”的关注,就仿佛八十年代初的梁漱溟。长寿便是天才,郑老先生沾了这个道理的光。实际上,中国托派挂头牌、男一号、最有资格写回忆录的该是李季(湖南平江人)。想当年,李季那个狂,思想那个解放,写文章那快,那多,可绝不亚于今天的“小当家子”李敖。而且,李季还有个与李敖一模一样的特点,就是爱骂人,骂梁启超,骂胡适,骂郭沫若,骂顾颉刚,逮谁骂谁,可有个似乎最该骂的人他就是不骂,不但不骂,而且给予赞美,大有感情。您大概猜不到,这个人就是辜鸿铭。不但您猜不到,就是专门研究辜鸿铭的专家,似乎也没有注意到,这位“辫子先生”居然和号称“中国第一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李季有如此密切的渊源关系。辜鸿铭也爱骂人。据李季《我的生平》记载,有一次,辜鸿铭对他说:“你们湖南人好的固然极好,但坏起来,本事也很大。”又说:“你们口口声声‘改良,改良’,把‘良’的都‘改’了。”又挖苦穿礼服的毕业生:“娼妓最喜欢招摇过市,炫示自己的美丽,无论什么足以自炫的东西,她们总要表示出来给人看,所以叫做‘婊子’。你们现在穿戴这样的衣帽,不独是‘堂堂乎张也’,而且洋派十足,真是了不得!”这种喜笑怒骂的率直性格直接影响了李季,使他成为一名“战士”,而辜的严正,刚直,廉洁,学问,不趋炎附势、阿谀取容的品格,以及对李“慈母一般的爱护,严父一般的督责”,都增添着师生间的感情,使李季“唯他的马首是瞻”。但是,辜毕竟“是一个帝政主义者”,而李“则为决切的共和主义者”,两人“阶级立场”对立,却发生如此亲密的关系,不是冤家,又是什么呢?“冤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仇人”,另一个则是“小两口儿”、“有情人”。《西厢记》中就说:“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妹妹,就是一对冤家。这个合二为一的古老语意,包含了辩证的思维。换言之,它不是在绝不相容的两极对立中思维,而是讲究融通和转换。甲可以转为乙,乙也可以转为甲。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则认为甲就是甲,乙就是乙,除此之外,全是狗屁。在现实生活中,在思想学术史上,这种冤家聚首的事情,说不尽,道不绝,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却没有因此被抵消。大名鼎鼎的史学巨匠谭其骧,据说打结婚那天起,就与夫人关系不好,就闹离婚,可居然也过了一辈子,而且生儿育女,全未耽搁。思想解放的导师胡适之,不但和小脚夫人厮守终身,而且大开什么“国学书目”。如此等等,我们总是不理解,感到奇怪。可要是我们顺着事情的本真样式,具备一点辩证的头脑,还会感到奇怪吗?这个道理很简单,一到实际中,似乎就忘掉了。这足以证明,“知”易“行”难。举个浅近的例子吧。在论述辜鸿铭的文字中,普遍存在一种无意的惊异,即辜“精通西学而极端保守”。言下之意,“精通西学”就不该“极端保守”,而“极端保守”呢,当然就不该“精通西学”了。这个基本假定所包含的错误,由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引起,直接上升为对中西文化的价值判断,说白了,就是“西方中心论”和“全盘西化论”的无形发作。很显然,这里的“西学”代表着文明和进步,而“保守”则指中国传统价值。接下去的逻辑,也就如小数点后面的余数,不言自明了。实际上,文化问题并不这样“两极对立”,而是复杂得多。事实是,在中国近现代,“精通西学”而“保守”,或者笃于“中学”并不“保守”,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前者老辈如严复,小辈如陈寅恪、吴宓等。后者老辈如吴汝纶,小辈如顾颉刚,都未开过洋荤,而顾氏疑古疑得邪乎,直闹得近来国家不得不花巨资搞“夏商周断代工程”,够“激进主义”了吧。所以,你把中西学问直接和价值判断挂钩,实在是很危险的。说句离奇的话,越是精通西学,说不准还越保守呢。梁启超不就是在外国走了一圈以后才“保守”的吗?不过,更具典型性的却是许思园,一位已被遗忘的中国哲学家(即钱鍾书小说(围城》中褚慎明的原型)。他在英文著作《人性与人之使命》中说:“我在西方文化中发现的弥足赞叹之处愈多,我就愈觉得有理由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热爱我们古代哲学家的高度智慧。尽管我受西方思想家的影响那么深广,我敢说,读者会看到我在本书所陈述的一些见解完全符合孔子的遗教,一点也不失孔子教义的本旨与精华。”这简直可说是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了。华人就是没有国家依托的海外少数民族,是华夏犹太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所以,说到儒教是不是宗教,在我们这里是个可争议的学术问题,在他们那里却是个不必争议的生存问题。没有了它,就意味着不能生存,就意味着根的丧失。而辜鸿铭恰好就是一个华侨,早年的浪子无家意识早已深埋胸中,所以格外懂得“根”的重要。当他回到祖国,找到自己的“根”时,能不格外珍爱吗?能不格外“保守”吗?而借陈寅恪的理念,文化(质)必有所依托之物(形),在辜看来,“帝政”(用)即文化(体)之所托,王国维可以为她而死(体用不二,形质不离),他为什么不可以为之留条辫子呢!辫子是什么?在他看来,辫子就是“文”呀。“无错不成话,非冤家不聚头,不如此怎会有人生的笑剧?”钱鍾书著作的一大主题,就是申说这个“正反依侍”之理。进一步详细考察,会发现这个“辩证理趣”尚有时序上的差别,一是先为“冤家”而后“聚头”,二是先“聚头”而后成为“冤家”,如几十岁的老夫妻闹离婚、多少年的老同学闹别扭、半辈子的老同事闹意见,甚至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两个自我相互打架,不惜以今日之我大骂昔日之我,等等。李敖之于姚从吾,李季之于辜鸿铭,章太炎之于俞樾,梁启超之于康有为,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