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07∕T 015-2020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07∕T 015-2020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07∕T 015-2020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07∕T 015-2020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07∕T 015-2020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20

06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概述(一)任务来源谷子又称粟,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中北部重要食物和经济来源,在维持区域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产业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是山西有机旱作和功能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谷子,被誉为“五谷之首”,营养价值极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硒等,不仅是山西省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应对未来日愈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战略贮备作物,在旱作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省“小杂粮王国”的重点产品和形象代表。太谷县是国家绿色农业大,有着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也是谷子种植大县,常年谷子种植面积在

3-5

万亩。但是谷子的种植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量不高、品种单一,严重制约了该县谷子产业的发展,因此制订谷子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农民规范种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申请人多年致力于谷子生产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十三五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起草完成了“绿色食品

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T

905-2014)”和“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4/T904-2014)”两项山西省地方标准,了解我省谷子生产现状,为本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工作基础。《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于

2019

4

月由晋中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提交地方标准编制项目申报书,晋中市山西农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主要起草单位。2019

12

月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监标管字〔2019〕4

号】文件批准立项。(二)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要起草单位: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太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人:郭美俊、杨雪芳、申洁、宋喜娥、王宏富、原向阳、董淑琦、郭平毅。本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对人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成员个人目标和任务。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查阅学习《标准化工作导则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了解标准书写结构、书写方式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进程安排。并搜集了谷子生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与此同时对太谷县谷子种植区进行了追踪调查,获取了大量前沿资料,结合我们多年的谷子栽培管理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凝练集成了“有机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2019

6

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进行研讨,制定了标准大纲,完成了本标准的讨论稿;2019

7

月-9

月期间,我们就标准架构、内容等征询了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并对标准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参数进行论证,随后形成标准文本草案(初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2019

10

月,向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专家征求意见;2019

11

月,根据意见反馈后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二、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1.

科学性本标准是在多年研究结果基础上集成创新,采纳了专家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在生产实践中已被证明有效。本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长期开展谷子从种到收,以及收后贮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本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在谷子栽培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2015

年项目组完成了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对谷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播种、间苗、除草、收获等环节都做了系统研究。调研了谷子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谷子一直被看作低产作物而受到轻视,因而大都种在山地、丘陵、坡地等旱薄地上,加之产量低、生产成本大、产品深加工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项目组对谷子生长特性进行了细化研究,为谷子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理论依据。经过实验进行了反反复复试验,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联合相关单位在谷子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施肥用量、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及收货贮藏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很好的控制了谷子种植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的目的。本标准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参照国家、地方有关标准,经过充分研讨后,形成了本标准相关内容。本标准经初稿、征求意见稿、初审稿、送审稿、报批稿多次修改,最终成型。2.

先进性本标准借鉴了其它标准的一些经验,与现行的国标、其它省市的地方标准相比较,本标准不仅规范了太谷县有机旱作谷子的产地环境,并对谷子栽培过程各个环节做出了规范化要求。在技术上通过推进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土壤培肥方式,实现农作物秸秆利用,达到化肥减量增效,另外通过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大幅度提高谷子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谷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实现谷子生产优质、高产、高效。3.

实用性本标准对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和生产档案等谷子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本规程具有明确化、具体化的特点,可操作性强。本标准分为

10

个章节,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和生产档案的要求。(一)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依据及验证方法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包括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示范验证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谷子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1

部分:禾谷类的规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应符合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准则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内容确定;地膜覆盖应符合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型农用地膜覆盖薄膜规定的内容确定。谷子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生产过程的监控等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内容和验证方法如下:1.

谷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使用要求依据(4.4)(1)确定依据:本指标依据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内容确定对化肥要求提出。(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进行谷子种植肥料要求的实践,实践证明:该标准制定的施肥原则、施肥用量以及施肥方法均科学可行。2.

谷子的播种方式和主要机械设备(5.3)(1)确定依据:本指标主要来自项目组已有研究成果,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J-3-008)“谷子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并结合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

“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2015-TN-09)的实验内容,在对谷子播种环节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做出了有关调研后,确定了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技术参数及其主要机械设备。(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按照此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参数种植谷子,通过控制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包括播籽轮、排种器、开沟器、发动机马力、覆膜机具、播种量及播种深度等,验证了谷子播种环节的各项指标。3.

谷子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要求依据(7)(1)确定依据:按照

NY/T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准则的有关要求,谷子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治措施,根据以上的标准对谷田病虫害进行防治。(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按照此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谷田病虫害防治。(二)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可以明显,提升,提高谷子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谷子产业的效益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进一步加快太谷县谷子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有机旱作谷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谷子产业的进步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示范推广

1500

亩,共增产谷子

11.25

万公斤计

45

万元,节省间苗用工

1500

个计

30

万元,合计实现农民节本增效

75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标准的联系与区别我国关于谷子方面的标准,有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

1

部分:禾谷类;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4/T904);这些标准与本标准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本标准有很大差别,例如本标准涉及的谷子生产要求的产地环境、播前整地、施肥用量、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与其它标准不同。现有标准本标准术语和定义无“有机旱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它既区别作”在概念上的简单叠加。有机旱作是指依据《山西增施有机肥料,轮作倒茬,蓄水保墒,节肥减药等一系列耕作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和抗御干旱的能力,实现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有机旱作农业并不是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在概念上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高度开放的高效化、集约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农业生产技强调农业绿色高产永续发展,目的是因地制宜地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并配合产地环境

700m~1400m、通风排水良好的旱源地、梁地、梯田地和小于

15°的缓坡地。土壤熟化层度达30cm

应符合

NY

的规定选择符合谷子生产要求的肥力较高、无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块,远离矿区、工厂和公路干线,避开工

15618播前整地无前茬作物秋收后,结合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土壤培肥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时耕翻,深耕

25

cm

~

30

cm。冬前耙耢保墒,达到耕翻透、底肥足、地平整的要求。表表

1

本标准与山西省现有地方标注区别播量2每

667

m

播量

0.3

~

0.7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耕作质量、种子发芽率、2

667

m

0.32kg

~

0.7

kg,杂交谷子每

667

m

播种量

0.5

~

1

kg。肥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根茬,适时秋深耕

20cmc

667m2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3000kg~5000kg、纯氮

10kg~13kg、五氧化二磷

6kg~7kg、氯化钾

5kg~6kg。所有肥料应符合NY/T496

规定。施肥原则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如使用化学肥料应减控用量。所用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对谷子的营养、味道、品质和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施肥用量2每

667

m

2000

kg

~

4000kg;化学肥料可施磷酸二铵

8

~

10

kg,尿素

~

15kg,氯化钾(≥52%)3

~

5

kg。根据地力的不同,可作相应调整。施肥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或采用有机肥、农家肥和微生物肥做底肥,耕地时翻至地下,使土肥相溶。每

667

m2

施用尿素

5

kg

~

kg

播种方式露地种植机播或耧播,宽窄行种植,宽行40cm~50cm,窄行

墒情镇压

1~2

1~2遍。覆膜种植分为膜侧条播和膜上穴播。膜侧条播选精量条播行距

30

~

50

cm,株距

~

14cm,播深

3

cm

~4

cm,根据品种发芽率选择适宜下籽量的播种轮。土壤墒情差,适当深播;土壤墒情好,适当浅播。播后及时镇压。覆膜穴播用铺膜、播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一般款窄行种植,膜间为窄行,膜上每隔

5m

上穴播选用铺膜、打孔、穴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膜间为宽行,膜上为窄行,一膜

2~4

播种

6~8

粒。

80

cm,质量应符合

GB

13735

种植

2

行,行距

40

cm

~

50

cm;膜间行距

50

cm

~

70cm,穴距

23

cm,膜下播深

3

~

4.5

cm,覆土厚度1

~

2

cm,根据品种发芽率选择适宜下籽量的播种轮。作业质量应符合

DB14/T

904

的规定。清洁田园无谷子生产中,采用可降解地膜或收获后回收地膜,彻底清除田间农药瓶、农药包装袋及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物理防治利用害虫成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调色板等方法防治利用害虫成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昆虫性信息素、调色板等方法防治。性诱剂诱杀每

667m2

设置

4

~

6

器之间间隔

15

m

~

月更换一次诱心。糖醋液诱杀每

667

m2

~

20

个,诱盆直径

15

~

为宜,高度为

,按糖:醋:酒:水=1.5:1:1:10

中至盆沿

2/3

处,放置时间为

5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可诱杀小地老虎、黏虫、粟叶甲等多种害虫。杀虫灯诱杀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粟灰螟、黏虫、粟叶甲等害虫,减少田间落卵量。杀虫灯高度以接虫口距离地面

1.5

m

~

1.8

m

为宜,挂灯时间为

5月中旬至

9

月下旬,每晚

20:00

开灯,次日清晨

5:00关灯。调色板诱杀2

667

m

悬挂规格为

20

cm

×

25cm

25

×

的黄板

张~

张。生物防治利用田间瓢虫等自然天敌,采用生物农药、生物菌等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苦内酯、藜芦碱醇、苦参碱、烟碱等)防治病虫害。如用

0.6%苦内脂水剂或0.5%藜芦碱醇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

400

~

500倍稀释溶液喷施。采用生物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以菌2治虫。如在粟灰螟

1

~

3

667

m

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600

ml

~

800

可有效减少幼虫2化蛹量;每

667

m

20

~

2可有效防除地下害虫、粟灰螟等;每

667

m

用绿僵菌200

g

~

400

g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严格按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