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艺术特色_第1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艺术特色_第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艺术特色_第3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艺术特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艺术特色

中国音乐的“采用”研究1903年,这首钢琴的版本被完成,这是德尚西创作的中期作品。该作品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为第一首《塔》,第二首《格拉纳达之夜》,第三首《雨中花园》。一般来说,这部作品被学者标注为“印象派音乐作品的确立”,或是“最早具有印象派特质的作品”。而这种特定的“印象派标签”却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演奏者和聆听者对音乐的想象力,以致其音乐理解流于片面化和一元化。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首作品中的东方特质的影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代百生(1)、刘辉,康爱琪(2)、田园(3)等人都探讨过与德彪西《版画集》中的《塔》相关的问题。而浮世绘具体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观这一问题,似乎在国内还未出现系统的探讨和文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异质同构这一理念,首先介绍浮世绘绘画与法国绘画在19世纪相互影响的概况,进而比较德彪西与绘画的关系,最后详尽地阐述了浮世绘的美学理念及创作原理对德彪西钢琴曲《版画集》创作的影响。日本浮世画法浮世绘(Ukiyo-e)又称“风俗画”,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中期之后,在当时德川幕府在的江户(今东京)附近流行的民间艺术,浮世绘绘画“直率地表现了江户时代市井生活的任务及其场景,如美人、浴女、俳优、歌舞伎、妓女、浪人、游女、侠士、花街柳巷、红楼翠阁、旅游风光等,被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4)浮世绘既吸收了本土的大和绘及风俗画,又纳入了中国明清版画手法和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它的主要形式为木刻版画,初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绘制的图画。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浮世绘印刷术达到了一个高潮,代表了日本艺术的最高成就。直到21世纪的今天,浮世绘(Ukiyo-e)一直是西方人眼中日本绘画的代名词。浮世绘作为日本传统绘画的样式,在18世纪中叶就受到了西方绘画中透视法的影响。江户的画师兼出版家,漆画创始人奥村政信OkumuraMasanobu(1869-1764)就曾采用西方透视法创作了《在富士山的围猎》等作品。而他的学生菱川师重HishakawaMonoro,则在他的基础上解决的日本传统绘画中的平面装饰纹样问题。另一位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喜多川哥磨KitagawaUtamaro(1753-1806)在他的《海滨拾贝图》中,从远处的地平线到近大远小的人物风景,处处体现了西洋画透视法的影响。西洋化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手法与技巧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在晚期的浮世绘画家中,被认为最杰出的风景版画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Hokusai(1760-1849),创作了无论从画面构成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不同于日本传统绘画的一系列作品,如他的影响最大描绘富士山的作品《富岳三十六景》。能与葛饰北斋相提并论的安藤广重AndoHiroshige(1797-1858)一直对西洋画的表现形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其作品充分体现了西洋绘画的写实手法与日本传统绘画抒情性的结合。(二)浮世画:浮世保护的关键1853年,美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封闭的日本国门,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大量浮世绘作品被当作废纸和包装纸,随日本工艺品如瓷器、漆器、折扇、服装等运输到欧美各地。1862年,德苏瓦夫人在巴黎的德利沃里大街开了一家名为“中国风”(当时的欧洲人无法识别中国和日本风格的异同)的东方工艺品商店,一时间吸引了很多文学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的光顾,诸如:诗人波德莱尔和他的画家朋友莫奈;作家龚古尔兄弟;英国画家惠斯勒。而后1867年巴黎举办的世博会中,日本的工艺品、服饰和丝绸等被大量展示,形成了席卷巴黎“日本热”。在这股日本文化的热潮中,浮世绘毫无疑问的成为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浮世绘中清心优雅的风景主题,流畅有力的线条感,平面构成的丰富表现力,灵活优美的装饰性,原色铺垫和平面色块分布的强烈直率的效果,二度空间和散点的独特构图,无不使艺术家为之惊叹。此时法国学院派绘画正在走向衰落,由莫奈为中心的新派画家们在浮世绘的绘画理念中获取了他们正在寻觅的艺术灵感和理论依据。其中受到浮世绘启发而创作的代表画如:马奈的《左拉肖像》和《吹笛的男孩》;莫奈的《身着日本和服的莫奈夫人》;凡高的《唐基老爹》和《星空》等。东方人的审美情趣,个性理念,无疑给法国的甚至是西方的画家们带来新的思考和视角。音乐色彩的《亚麻色瞳的女子》roneter,1950年德彪西自幼热爱绘画,他曾对画家朋友雷蒙·波纳(RaymondBonheur)说:“我多么嫉妒那些能把他们的梦境生动地表现在他们的速写纸上的画家们!”他喜爱洛可可代表画家华托(JeanAntonieWatteau,1684-1721),并从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为灵感创作出钢琴名曲《欢乐岛》。从诗人勒孔特·德·里尔(LecontedeLisle,1818-1894)同名诗所获得灵感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仿佛是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画作《康达薇丝小姐》音乐色彩的另一种诠释。1887年,德彪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1444-1510)的名画《春》创作了带有女子合唱的管弦乐作品《春》。1900年,德彪西在演出他的作品管弦乐《夜曲》后,评论家一再把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McNeillWhistler,1834-1903)的组图《夜曲》中的《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之作比较。他还受到多位英国插图画家的影响,如儿童插图艺术家凯特·格林纳威(KateGreenaway,1846-1901),阿图·拉克曼(ArthurRackham)。雷纳·彼得(RenéPeter)-与德彪西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从他的作品的标题来判断他的作品,他是一个画家,这也是他想要的;他称他的作品为‘画、素描(小品)、版画、花纹、面具、黑与白……显然,他很愿意在音乐中作画。”(二)浮世绘的艺术吸引19世纪末的巴黎掀起了一股版画热,可以说,哪里有集贸市场,哪里就有版画的销售和交易,但在大量的艺术作品中,最令艺术家们着迷和推崇的正是日本的彩绘木质版画——浮世绘(picturesofthefloatingworld)。如同印象派画家马奈、莫奈、德加,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劳特雷克,和20世纪的马蒂斯一样,德彪西被这种艺术深深吸引。为了表示对浮世绘的热爱,他以葛饰北斋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作为管弦乐《大海》的封面。钢琴作品《版画集》中的《塔》、《雨中花园》,《意象集第一册》中的《水中倒影》,《意象集第二册》中的《透过树叶间的钟声》、《月落荒寺》、《金鱼》。《前奏曲第一册》的《雪中足迹》,《前奏曲第二册》中的《雾》、《枯叶》、《月色满露台》无不与安藤广重画作中的东方神韵和淡淡乡愁相辉映。也许,莫奈对于浮世绘的评价正是德彪西想要表达的:“……如果你必须举出例证,请拿我与日本的绘画大师比较:他们那稀有的品味激发着我的好奇心,我赞同他们的由虚幻的事物和片状的画面所引发强烈联想的美学观念。”(5)音乐的客体性音乐是无形的听觉艺术,绘画是有形的视觉艺术,这两者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内在的相似性。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Dahlhaus,1928-1989)曾得出结论:“像一件造型艺术一样,音乐也是一件审美客体,一个审美观照的焦点。然而,音乐的客体性并不是直接显露,更多的是间接显露:并不是在音乐发响的当下,而仅仅是当听者在一个乐章或段落的结尾,他回顾所经历的一切,将其作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召唤至他现在的经验中。此时,音乐获得了一种类似空间的格式塔形式。”(6)由此推论,作为造型艺术的浮世绘版画为时间艺术的钢琴曲《版画集》,提供了同构而异质的创作灵感的可能性。(一)浮世画《版画集》的主题思想德彪西一生热爱大自然,他既不信奉宗教,也不相信英雄主义。他说:“当我注视夕阳映照的天空,坐着久久回味它的奇妙、变幻莫测的美时,感动得不能自已。无边无际的大自然在我的真诚脆弱的灵魂中得到了真切的反应。”他的这种“泛灵论”倾向切合了日本民族以“泛灵论”为基础的审美心理。浮世绘画家正是通过了简洁抒情的色彩关系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风景画表达出自然理想和文人意趣。《版画集》在给听者带来新颖陌生的音响效果之前,就以它独特新颖的标题,激起了听者的好奇和期待。《塔》的标题,无疑召唤起欧洲听众对佛教的东方国家想象。这首以五声音阶为基调的《版画集》中第一幅画,勾勒出一座东方佛塔在变幻境况中的意象,它那起伏回荡、或远或近、或轻或响、或疏或密的大小钟声,使人仿佛超然物外,冥想于空灵悠远的境界。曲中有七个短小的旋律片断像藤蔓般地缠绕在一起,他们被重复而不被发展,第一旋律被作为变奏展开,和持续的固定低音相呼应,展现了具有加美兰音乐独立的多声部织体的特色。这些碎片组成的音响在或虚或实的空间以流体的姿态延展着,悠绵的钟声飘荡于烟波浩渺之间。整首作品线条流畅,扑朔迷离,如入禅意,正应合了安藤广重的画作《晚钟》的东方意味。(二)从审美观点到美学手法的运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画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画面三次元的立体感和景深效果,为了使画面更富有真实性,他们采取了写实的“焦点透视法”,又被称作“定点透视法”。绘画中的“焦点”,音乐中的“动机”,是欧洲实用主义科学和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所谓散点透视法,也称移动透视法,指画家的观察点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受视域的限制,以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在不同点观察到的事物,都可以组织到画面。德彪西把这些崭新的审美观点和绘画技法运用到《格拉纳达之夜》的创作,使作品具有东方的一步一景的纵深感和流动性,使听者恍然间置若画中。《格拉纳达之夜》是《版画集》中第二首,描写了西班牙南部安达露西亚自治区格拉纳达神秘的夏日之夜。其曲式结构如下图:不难看出,以动机为核心为焦点的古典音乐的结构在这里被多个动机替代,多个动机和多个主题暗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感,以流体的形式运行着。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核心发展不同,多个动机代表着多个焦点,他们之间不存在矛盾冲突,而是被客观地块状拼接在一起,同浮世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