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11版)_第1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2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3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4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古代史?古印度文明世界古代史古印度文明世界古代史概述一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二吠陀时代三列国时代四孔雀帝国五六贵霜帝国概述一、古印度文明的研究19世纪:英国搜集文献研究种姓制度研究梵文20世纪:欧洲国家?剑桥印度史?印度学二、历史分期史前时代印度河文明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贵霜帝国三、参考书目四、思考题古印度文明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一、自然环境与居民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三、印度河文明的成就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古印度文明一、自然环境与居民1、印度的古称身毒天竺印度2、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北印度与南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3、自然条件亚热带气候气候多样

季风带来集中降水4、居民人种博物馆:尼格力陀人、尼格罗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蒙古人第一节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第一节1、发现1921—1922年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20世纪30年代昌胡达罗1954年洛塔尔港口城市2、分布范围130万平方公里大小遗址数百处三、印度河文明文明的成就1、城市建筑规模宏大上下两城布局精细2、经济生活青铜时代金属加工农牧业对外贸易3、印章文字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4、艺术成就雕塑:青铜女像、石灰石男性雕像、祭司像5、宗教生活男女生殖崇拜、树神崇拜、动物崇拜〔牛〕第一节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1、假说灾害说〔生态环境恶化、洪水〕入侵说〔雅利安人消灭〕2、文化因子宗教上:原始湿婆、林伽、动物崇拜、菩提树、卍字图案文化上:瑜伽、赌博、女性装束第一节第二节、吠陀时代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二、早期吠陀时代三、晚期吠陀时代古印度文明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1、雅利安人名称来源:高贵的人吠陀经外貌特征:身材高大蓝眼睛白皮肤2、进入印度公元前2000年小规模分批进入公元前1500年进入旁遮普地区第二节二、早期吠陀时代1、经济生活畜牧业为主小规模农业青铜工具交换〔牛〕2、政治组织部落阶段军事民主制3、种姓制度萌芽雅利安人达萨4、吠陀宗教原始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神灵无等级划分祭祀5、哲学思想萌芽世界起源:?原人歌??水主歌??有无歌?第二节三、晚期吠陀时代1、政治形势国家出现众多地域王国君主制共和制王权强化2、种姓制度四个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婆罗门教最高神梵天神学理论繁琐祭祀仪式婆罗门至上4、奥义书中哲学思想创世说梵我理论四位说业报轮回5、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第二节第三节、列国时代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三、反婆罗门教思潮古印度文明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1、城邦并立北印度16国兼并为4大国2、摩羯陀的霸权瓶沙王:征服鸳伽,建都王舍城阿阇世:打败居萨罗、迦尸联盟,兼并迦尸优陀那拔陀罗:建都华氏城难陀王朝:兵力强大幅员急剧扩大〔恒河流域、中印度和南印度局部地区〕第三节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1、波斯征服居鲁士:未逞大流士:侵入北印度建波斯第20行省2、马其顿征服亚历山大:公元前327年入侵第三节三、反婆罗门教思潮1、原因阶级变动:刹帝利地位上升阶级分化婆罗门教不得人心破坏生产力2、焦点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3、派别佛教:释迦摩尼

教义耆那教:大雄教义顺世论:教义第三节第四节、孔雀帝国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四、佛教的开展和分裂:部派佛教五、印度教的出现——婆罗门教的复兴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开展古印度文明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1、建立与扩张月护王:推翻难陀王朝驱逐马其顿驻军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败塞流古取阿富汗局部地区适实王〔宾头沙罗〕:镇压旦叉始罗扩展到德干2、强盛阿育王:征服羯陵加领土到达最大3、衰亡帝国分治安度罗独立撰伽篡位第四节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1、国王掌握行政、司法、军事等大全密探侦查中央、地方2、三类官员地方官员城市官员军事官员3、地方行省直辖行省行省第四节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第四节1、土地制度三类:王田贵族田公社田土地买卖2、奴隶制度来源:七种应用广泛:国王、贵族产业中家庭奴隶3、种姓制度开展;阇提出现贱民旃陀罗制度:法律条文规定特征:血统原那么、内婚制、职业的世袭四、佛教的开展和分裂:部派佛教1、阿育王宣扬圣法赞助佛教兴建佛塔佛寺宣扬佛教容忍精神支持海外传教2、部派佛教佛教开展:?本生经?圣物崇拜编撰经典律藏之争:上座部和群众部教义之争:枝末分裂第四节五、印度教的出现——婆罗门教的复兴1、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开展强调吠陀权威、婆罗门地位,弱化祭祀万能吸收佛教、耆那教不杀生、解脱等理论2、印度教——婆罗门教地方化婆罗门教与地方信仰、习俗融合雅利安因素与土著民族文化要素的进一步融合3、印度教——神灵的变化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第四节1、阿育王石柱雕刻代表作: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2、人物雕像男女药叉像多,胸部饱满,小腹美丽,成为印度的审美标准代表作:持拂药叉女3、建筑代表作:桑奇大塔、石窟建筑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开展第四节第五节、贵霜帝国一、贵霜帝国的兴亡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四、等级制度的开展五、文学艺术的开展古印度文明一、贵霜帝国的兴亡1、兴起丘就却:大月氏迁徙统一四部征服白沙瓦2、扩张阎高珍:征服北印塞种国家,势力达恒河上游,控制全部北印迦腻色伽:占华氏城,与南印安度罗抗衡,西北扩张到伊朗领土到达最大3、衰亡婆苏提瓦:地方独立3世纪中叶:失去西部领土沦为附庸4世纪:为笈多帝国第四节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1、北印划省治理,王族作为副王统辖2、宗教宽容:推祟佛教,尊重婆罗门教3、鼓励贸易:谋取东西方贸易〔丝绸〕之利4、城市兴旺:规模宏伟,成为商业中心5、手工业进步:棉织布畅销罗马,香料、珠宝和象牙远销西亚、罗马第四节三、大乘佛教的兴起1、改革原因统治阶级扶持新经典行程上座部保守特权等级2、改革浪潮改革者:佛塔崇拜为中心的在家信徒以及局部要求佛教改革的出家人改革主张:救赎方式、佛陀的人性和神性、对统治阶级的态度3、经典理论体系化般假设经法华经华严经4、教义的完善诸法皆空龙树的二谛中观说第四节四、等级制度的开展1、摩奴法论的编订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2、摩奴法论的规定标准各个种姓行为规那么强调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祸水强调君权神授第四节五、文学艺术的开展1、古典梵语诗歌马鸣:?佛行所赞?、?美难陀传?2、古典梵语戏剧马鸣:?舍利弗?婆罗多牟尼:?舞论?3、雕刻艺术犍陀罗艺术:印度、希腊风格的融合马土腊艺术:外乡风格第四节参考书目一般性阅读:杨学祥:?印度文化神秘之谜?崔连仲:?古代印度?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

进一步阅读: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册〕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刘建、朱明忠、葛维钧:?印度文明?思考题名词:印度的古称哈拉巴文化印章文字?吠陀?婆罗门教摩揭陀耆那教释迦牟尼贵霜帝国佛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问答: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回事?种姓制度与阶级划分有何不同2.列国时代为什么会兴起反婆罗门教运动?简述其中几个主要流派。3.分析佛教的根本教义。早期佛教为什么会得到很快的传播?4.论述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玄奘?大唐西域记?更名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地理位置2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北:喜马拉雅山南:印度洋东:孟加拉湾西:阿拉伯湾印度的地理划分温德亚山脉把印度分为北印度和南印度印度三分〔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洛塔尔印度河文明的地域分布Mohenjo-Daro谷仓遗址4铜书板铜书板铜斧印章文字3DancerinHalappaNudemaletorsoandPriestinIndusCivilization入侵说?梨俱吠陀?:当您,阿耆尼点燃并撕裂他们的城堡,那些黑皮肤的人由于惧怕您的威力而抛弃了财产,四散逃走。?摩诃婆罗多?:像火球般发出耀眼光辉的炮弹被发射,产生.黑云般的云团,发出声响往天空升起,这个武器所发出的热能,让全世界变热。遗址中出土的尸骸1林伽瑜伽赌博的骰子婆罗门大战与难敌、坚战的赌博有关。梨俱吠陀经常提及赌博。妇女装束与信仰红色仪式标记万字符卍菩提树菩提树与神仙菩提树与神仙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居于中亚高加索一带,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2000年代上半期,他们从中亚南下,一支涌入印度,占领了五河流域〔即旁遮普〕。雅利安人身材高大,蓝眼睛,肤色白皙,雅利安人作为征服者视印度土著为低劣民族。印欧语系人最初的迁徙1/2雅利安进入印度2/2早期吠陀时代的政治组织权力机构民众会

长老议事会

军事首长

“毗达多”: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成员参加

“萨米提”:由全体男性成员参加“萨巴”:由少数上层分子把握

“罗阇”由民众会选举,不称职时会遭到罢免,但由于战争频繁,“罗阇”权势逐渐增大,演变为世袭的王。四大种姓?梨俱吠陀·原人歌?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梨俱吠陀·原人歌?原人之神,微妙现身,

千头千眼,又具千足;

包摄大地,上下四维;

巍然站立,十指以外。

唯此原人,是诸一切,

既属过去,亦为未来;

唯此原人,不死之主,

享受牺牲,升华物外。原人之身,弱被肢解,试请考虑,共有几分?何是彼口,何是彼臂,何是彼腿,何是彼足?。。。。。。脐生空界,头显天界;足生地界,再生四方。如是构成,此一世界。?梨俱吠陀·水主歌?先于苍天,先于大地,

先于诸天,先于非天;

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复有万神,于中显现?

尔等不知,彼造群生,

另有一物,在尔身中。?梨俱吠陀·有无歌?无既非有,有亦非有;无空气界,无远天界何物隐藏,藏于何处?谁保护之,深广阔水?死既非有,不死亦无;黑夜白昼,二无迹象。不依空气,自力独存,在此之外,别无存在。太初宇宙,混沌幽冥,茫茫洪水,渺无物迹。由空变有,有复隐藏,热之威力,乃产披一。摩诃婆罗多名字:“伟大的婆罗多族〞成书:公元前5-前4世纪传说广博仙人〔毗耶娑〕情节: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和国土而进行的斗争和战争。含义:婆罗多大战表现了两个世界的对峙,一个是化身为般度族的天神的道德世界,一个是化身于俱卢族的阿修罗的非道德的世界。地位:印度古代的百科全书罗摩衍那书名:罗摩之漫游成书:公元前4-前3世纪传说为蚁垤仙人伐尔弥吉情节:主要情节取自?摩诃婆罗多?的一个插话?罗摩传?。史诗以英雄罗摩和其妻子悉多一生的悲欢离合为主要情节线索。地位:影响了印度文学艺术,成为灵感来源历史:反映了雅利安人向南印度扩张的过程。罗摩衍那中的降妖少年罗摩悉多被劫1列国时代的16大国中阿含经:“假设有十六大国。谓一者鸯迦。二者摩竭陀。三者迦尸。四者拘萨罗。五者拘楼。六者般阇罗。七者阿摄贝。八者阿和檀提。九者枝提。十者跋耆。十一者跋蹉。十二跋罗。十三苏摩。十四苏罗咤。十五喻尼。十六剑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六大国者。谓泱伽国。摩揭陀国。迦尸国。憍萨罗国。佛栗氏国。末罗国。奔哒罗国。苏西噏摩国。頞湿缚迦国。頞饭底国。叶筏那国。剑跋阇国。俱卢国。般遮罗国。筏蹉国。戍洛西那国。此十六国丰诸珍宝故偏说之。〞列国时代的摩羯陀佛陀佛陀看到生老病死开始修道遵从婆罗门教苦修失败在菩提树下冥思顿悟在摩羯陀传教在菩提树下圆寂早期佛教的教义1、缘起说万物世界是由包括四根(地、水、火、风)在内的五蕴(蕴,积聚之义)构成2、反对祭祀佛教反对经罗门教的“祭祀万能〞3、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2023/12/2耆那教教义1、反对梵天创万物,主张万物由物质与灵魂构成2、反对祭祀万能,主张修行解脱3、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吠陀天启

4、反对杀生顺世论的主张1、反对神创论,主张无神论世界万物由地、水、风、火构成2、反对灵魂别离于肉体,主张灵魂肉体合一3、反对吠陀天启,主张知识来源于感觉与实践4、反对种姓制度与婆罗门至上,主张人人平等5、反对禁欲和苦行,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与欢乐月护王生卒年不详。他的早期生平仍是一个谜,据说他的姓孔雀〔Maurya〕,这意味着他出生于较低下的种姓,但是也有传说称他是难陀王朝王子的后代和一个女仆Mura的私生子,Maurya是Mura的音讹。他在少年时被摩揭陀国王从国中放逐。在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在考底利耶〔Chanakya〕的协助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华氏城,自立为摩揭陀国王。据称,在前298年,旃陀罗笈多皈依了耆那教,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宾头沙罗,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最终绝食而死。阿育王(1/2)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羯陵伽国的战争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第三次大结集〕,整理了经典。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