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八年级(1)班开展“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主持人小新同学准备了开幕词,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少年”,向来就是一个(xuàn)①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毛泽东也曾赞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些诗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风格各异的演讲词。这些演讲词旨在让我们了解并运用演讲的知识,也让我们领略了诸位先生的风采。在《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捶击看桌子,力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先生的蛮横②罪行;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王选提出不盲目信奉权威;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表示,狂风骤雨后我们将迎来破晓的黎明。致敬英雄,(miǎn)③怀先辈,新时代的少年要见贤思齐,争做先锋。
今天,少年的我们,正在茁壮成长,要埋头苦学,也要瞭④望远方。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下面,我宣布,八年级(1)班“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始!
(1)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或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炫②héng③湎④liáoB.①绚②hèng③缅④liào
C.①绚②héng③湎④liàoD.①炫②hèng③缅④liáo
(2)开幕词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读起来拖沓,建议你用成语替换。
二、情景默写
2.古诗文默写。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
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①”,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小石潭记》“佁然不动,②,③,似与游者相乐”沉醉于小石潭的幽静美丽;读《题破山寺后禅院》“④,禅房花木深”,感慨于大自然的宁静清幽、静谧祥和。
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⑤,”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⑦”,感受到为天下寒士谋温饱的博大胸怀;读《卜算子·咏梅》“⑧,只有香如故”,我们看到了寒梅罹难后的坚贞精神。
三、名著阅读
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老弟”指的是。
(2)请结合小说中主人公面对“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巨大痛苦时的表现,说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怎样的。
四、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使这一艺术日趋完差。
(1)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2)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5.“双减”政策落地之后,课程会有哪些变化,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引起人们的关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了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从择菜洗菜、清洁卫生,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再到使用与维护家用器具,都成为新课标体系下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图一学习内容吸收率金字塔图二“教”“学”效果曲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材料一中得出的结论。
(2)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呈现出不同的曲线。请你观察并概括材料二中的“图二”反映的规律,然后结合“图一”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给教师提一条合理建议。
规律:建议:
(3)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你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解,可妈妈觉得这会影响你的学习。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图一”内容劝说妈妈,做到有理有据。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劝;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
6.第③-⑥段,按游踪顺序记叙自己在雨中游明月山的经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地点。
→山谷→石观景处→
7.文中好几处写到明月山的竹子,遣词造句,值得品味。请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货析。
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从修辞角度赏析)
近处谷底嫌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8.文章开头先说明月山不为人识,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最后游览完“我”说“不走了”,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请结合内容,体悟画波浪线的两句话所蕴含的情味。
(1)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2)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当学荷叶会自洁
祁云枝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
②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揽一下荷叶,除过低凹的中心,叶子表面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不曾降落在它的身上。
③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莲叶上滴几滴胶水,黏度很强的胶水,也没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④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日常对于洁净的认识。
⑤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1毫米=100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为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1微米=10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⑥前面对于婚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⑦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水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⑧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开。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槌,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⑨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⑩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和表率效应。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物质应用到织物上面;不仅显示出卓越的疏水、疏油性能(包括蔬菜瓜汁、墨水、酱油等),减轻了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甚至还增加了杀菌、防辐射、防幕等特殊效果……
荷叶的这种自洁本领,倘若能够置入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关好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引用诗文,形象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荷叶,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荷叶表面粗糙反而干净,这与人们一般的生活常识相违背,所以说“颇具颠覆性”。
C.荷叶的自沽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被物的侵害。
D.最后一段含蓄表述我们应当学习荷叶白洁,不为外界纷杂所扰,坚守本心,保持纯粹品格。
11.文章第⑤、⑥两段均在说明“蜡质乳突”,但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2.为了说明“荷叶的自洁效应”,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13.周末,你陪妈妈在商场购物。在试了两件款式相似的衣服后,妈妈犹豫了:纳米材质的衣服稍贵,普通材质的衣服较便宜,选哪件呢?请结合选文知识,给妈妈提出合理的建议。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世之方焉。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其为身也挺然独立。至于斧斤①之来,则天数也,岂灵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不力而务为苟且,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
①斧斤:刀斧。
14.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中的“敌”是所以、因此的意思。
B.“骈死于槽枥之间”中“骈”的本义为两马并驾,引中为并列。
C.“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指用马鞭驱赶,与“出谋划策”中的“策”意思不同。
D.“食之不能尽共材”中的“食”是喂的意思,与“食不饱”中的“食”意思相同。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6.请段以传神的笔触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请结合语段分别概括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形象特点。
17.语段和均言简义丰、蕴涵深远,其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点?两个语段各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的无奈、悲惯,但内心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矛盾心理。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沽,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19.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九、作文
20.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绿山墙的安妮》的露西·蒙哥马利说:“我每天都能从这个世界上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还有什么比这更类妙的呢?这也是我生活欢乐的源泉——一个如此有趣的世界。”是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如此有趣,一朵花的绽放,一只鸟的鸣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趣味;不同书籍的阅读,让我们体味到了不同人生的趣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趣味,我们发现、感受生活趣味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感受“美”的过程。你在生活与自然中发现了怎样的趣味呢?
请以“我发现了______的趣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述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学校将开展“探索美的力量”系列活动,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活动开幕式上发言。
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号召同学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要求:①自拟题目,格式完整: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④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1)B
(2)袖手旁观接踵而至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绚丽夺目,xuànlìduómù,指建筑装饰或灯光等颜色艳丽多彩,灿烂夺目。
蛮横,mánhèng,意思是(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缅怀,miǎnhuái。意思是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
眺望,tiàowàng,意思是从高处远望。
故选B。
(2)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
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guān,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接踵而至,jiēzhǒngérzhì,踵:脚后跟。后头的人脚尖接着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比喻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2.波撼岳阳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曲径通幽处子宁不嗣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零落成泥碾作尘
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撼、俶、逝、翕、幽、嗣、庇、碾。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柯察金)(2)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在1934年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1)阅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段文字写的是保尔因绝望想要自杀,但是他内心经历了挣扎,最终放弃自杀,选择战胜苦难。所以“老弟”指的是保尔。(2)熟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其故事情节来回答。围绕“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行文学创作”来回答即可。
4.(1)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意思对即可)(2)删去“使”或“在……中”
(1)解答语句补写题,注意联系上下文,由下句的“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可以看出所填语句要强调剪纸是分地域特点,故横线上可补充上: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意思相近即可。
(2)画线句成分残缺,“使”或“在……中”删去其一。
5.(1)劳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意思对即可)
(2)“规律”示例一:学生在课堂开始和课堂进行约2/3时间段,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学习效率比较高。(或:在课堂中间阶段、临近结束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
“规律”示例二:教师在课堂前期和课堂后期的注意力偏低,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或:教师在课堂中间时间段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学效率比较高。)“建议”示例:建议教师改变上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把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的知识放在上课初期讲,课堂中间阶段可以设置活动或者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作演练、学生讲课等方式进行学习。临近下课的时候让学生总结等。
(3)示例:妈妈,给同桌讲课,不仅不会耽误我的学习,还会加深我对知识的理解。有研究发现,认真听讲时,学习内容吸收率仅为5%。转教别人却能让学习内容吸收率达到90%。相信您一定会支持我和同桌一起进步的,对吧?
(1)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内容可知,劳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
(2)考查图表信息的概括与提出建议的能力。
规律:根据第二个统计图可知,代表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曲线在课堂开始和课堂进行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段里,注意力容易集中,学习效率较高。在课堂中间阶段、临近结束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代表着老师教学效率的同线在课堂前期和后斯的注意力偏低,教学效率相对较低。而在中间时段注意力比较集中,相应的教学效率比较高。
建议:针对从统计表中得出的规律可提出建议:因为学生在课堂开始和进行约三分之二的时候段里注意力集中,那么就可以把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放在上课初讲。根据第一个统计表可知,学生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实作演练、转教别人、立即应用的学习内容吸收率较高,所以可以课堂中间时段让学生以这些方式来进行学习。临近下课时学会的注意力最不集中,这时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即可。
(3)考查图表信息的概括与语言表述能力。图一是“学习内容吸引率金字塔”图示,从图中的数据可知,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内容总共不到四成,而通过小组讨论、实作演练,学习内容吸引率可高达七成,通过转教别人或立即应用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收率可达到九成以上。所以抓住图表反映的学习内容吸收率的信息,先表述观点,再阐述理由,并注意用语的委婉得体即可。
示例:妈妈,您担心我的学习我很理解,但是您知道吗?科学研究的“学习内容吸引率金字塔”显示,学生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学习内容加到一起都不到百分之四十,而通过转教别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引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这说明我做“小老师”,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起到高效的复习巩固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6.山门吊桥石室7.示例1:“竹浪”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到处都是、茂密壮观的场景,富有动感。
示例2:“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运用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到处都是、茂密壮观的场景,富有动感。(意思对即可)
“拍”“奏”“伏”三个动词的运用,赋予“绿竹”“流水”“红叶”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近处谷底绿竹掩映、流水潺潺、一束红叶点缀其间的美景,表述了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8.运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写明月山不为人识,头两天人走了一半,到爬山游览后不愿意走的转变,突显第三日雨中游山的趣味(与第三日游山的精神振奋形成对比),表现了对明月山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无比留恋之情,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9.(1)示例:言虽止而意未尽,含蓄地表述明月山中不仅有美景供游人欣赏,还为人们提供了笋子等物产资源,同时又让游人增长了见识,饱含着对明月山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2)示例:话语幽默风趣,表明对自然美景和主人细心招待的留恋,还流露对来年再游明月山的期待,充满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6.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认真阅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从第③段“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可知,雨中游明月山的第一站是“山门”;
从⑤段“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可知,第二空填“吊桥”;
从第⑥段“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可知,第三空填“石室”。
7.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A句将竹林比作“竹浪”,是比喻的修辞,“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是夸张的修辞,句中“层层”“满川满山”“翻滚”“一直”等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竹林茂密的特点,壮观的景象,流露的喜爱之情,让人感受到青春活力。
B句“拍”是拍击、拍打之意,将“绿竹”拟人化,形象写出近处谷底绿竹因茂密而遮掩岸边的情态。“奏”是弹奏之意,将“流水”拟人化,形象地写出流水潺潺的情态。“伏”是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的动作,将“红叶”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一束红叶点缀在石间,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体上,这里描绘了谷底的美景,表述了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的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第②段“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劝;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到第⑥段的“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分析,开头先说明月山不为人识,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最后游览完“我”说“不走了”这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富有变化,突出了我们对第三日的自然风光的沉醉之情。结尾一句“不走了”体现对这明月山的喜爱,被这山中的美景所吸引,想要留下来享受这大自然带来的纯真之美。这样前后形成对比,也使读者眼前一亮。
9.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1)结合第④段“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理解,第一句是知道竹子有公、母之分,“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之后的感叹,言虽止而意无穷,明月山有自然美景供人欣赏,还能提供笋子等供人食用,流露对明月山的赞美之情。
(2)结合第⑥段“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理解,第二句话是雨中游明月山后,在石室喝茶小憩时的感慨,表明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对主人细心招待的肯定,流露出对来年再游明月山的期待,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情趣。
10.A11.第⑤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加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微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第⑥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荷叶表面微小的蜡质“乳突“和”乳突“上面细小的突起比作”小山包“和”小山包“上的”小“碉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12.逻辑顺序。先说明荷叶能够自洁的现象,再揭示荷叶自洁的科学原理(本质),最后说明“荷叶效应”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13.参考示例:妈妈,“一分价钱一分货”,纳米材质的衣服虽然贵点,但绝对超值。因为纳米材料的衣服像荷叶一样具有自洁效应,表面有疏水层,具有不沾染水、油、菜汁、果汁、酱油等液体的性能,能减轻洗衣负担,而且还能保持普通衣服一样的性能。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结合第③段中“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莲叶上滴几滴胶水,粘度很强的胶水也没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第④段中“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日常对于洁净的认识”的内容可知,“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傲立尘世,始终守身如玉?”一句应放在③④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选A。
11.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语言特点。
阅读文章可知,⑤⑥两段均说明“蜡质乳突”,但使用的说明方法不同,从不同方面对“蜡质乳突”进行了解说。
第⑤段中“8-10微米”“200纳米”运用了典型的列数字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体积之微小,语言严密性,有严肃的科学意味;
第⑥段中将荷叶表面微小的蜡质“乳突”比作“小山包”,将“乳突”上面细小的突起比作和“小山包”上的“小碉堡”,这是运用典型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令读者从比喻中感受到对原本不熟悉的说明对象的形象性,更容易理解“蜡质乳突”的特点。
1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顺序。
文章第①—③段“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先提出问题并说明荷叶能够自洁的现象,第④—⑨段“荷叶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水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再揭示荷叶自洁的科学原理,最后第⑩段“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物质应用到织物上面;不仅显示出卓越的疏水、疏油性能(包括蔬菜瓜汁、墨水、酱油等),减轻了洗衣负担……”说明“荷叶效应”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文章运用了逻辑顺序。
1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纳米材质”的优点,组织语言进行叙述即可。
结合第⑩段中“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和表率效应。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物质应用到织物上面,不仅显示出卓越的疏水、疏油性能(包括蔬菜瓜汁、墨水、酱油等),减轻了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甚至还增加了杀菌、防辐射、防霉等特殊效果……”的内容可知,纳米材料的衣服像荷叶一样具有自洁效应,表面有疏水层,具有不沾染水、油、菜汁、果汁、酱油等液体的性能,能减轻洗衣负担,而且还能保持普通衣服一样的性能;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4.D15.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意思对即可)16.伯乐:善识人才、世间罕有。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17.共同点:托物寓意。主旨:语段(一)寄托了的愤懑不平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语段(二)表述了想要有所收获,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打稳根基,才能经得起考验与磨难(或“欲丰其得,先固其根”)的主旨。
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D.“食之不能尽共材”中的“食”通“饲”,喂的意思,“食不饱”中的“食”是动词,吃。意思不同。故选D。
1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分析,伯乐善识人才、世间罕有。
结合“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分析,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无知狂妄的形象。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手法。
甲文:文章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托物寓意,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述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乙文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要想有丰富收获,先巩固它的根部)”“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如其植德不力而务为苟且,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托物寓意,表述了想要有所收获,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打稳根基,才能获得成功(或“欲丰其得,先固其根”)的主旨。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根这东西,(决定了)万物寿命短长之数,要想有丰富收获,先巩固它的根部,我从老农老圃(种植)之事,而悟得了养生处世的方法。人应该为生命的天长日久考虑,事事求得(像)木本(那样扎牢根),那么就会见雨露不喜,而遇霜雪不惊;(这样)自己的身体,挺然独立,至于刀斧砍来(生命终结),就是天数,难道是灵椿古柏所能避免的吗?如果(不努力)培植德行,而只是务求得过且过、苟且偷生,那就如藤本的身体,只可依靠别人成事,别人站着我也随之站着,别人倒下我也随之倒下。
18.C19.示例一: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进行对比,衬托出劳动者与剥削者境遇的悬殊,突出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表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示例二:用“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进行对比,把百姓费尽艰难烧制成并历经艰辛运往城市的千余斤炭,与使者交换物“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表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以及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1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又充满着希望”表述错误,“惜不得”三个字,没写出卖炭翁内心充满着希望;
故选C。
19.考查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了解内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卖炭翁的窘迫现实和他的希望作对比,突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牛困人饥”“翩翩两骑”写出卖炭翁的辛苦不易与使者的骄横跋扈,两者形成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写出炭的重与交换物的少,两者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表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例文:
我发现了昆虫世界的趣味
世间万物,各有其特点,若善于观察,用心体验,观虫逗鸟皆有一番趣味。生活中的趣味,常常在你多一点留心时显现。对昆虫的观察与喜爱,让我的生活多了一点趣味。
我喜爱昆虫,每当发现它们时,一定会仔细观察一番。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公园里玩,经过一片矮树丛时,发现叶子上有一只昆虫,定睛一看,是一只七星瓢虫,我便在一旁观察起来。瓢虫的甲壳上果然有七个圆点,与书中描述的一致。朋友见状,说想看看这么小的瓢虫是如何进食树叶的,我笑着说:“你要失望了,七星瓢虫是益虫,以蚜虫为食,是昆虫里的肉食动物。食叶子的是多星瓢虫,大多是害虫,你今天是看不到它吃叶子了。”朋友恍然大悟,对我称赞不已。我在书中了解到,七星瓢虫在遭遇外界刺激或遇见天敌时,会出现“神经休克”,即一动不动,呈现“假死”状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手指轻轻碰了碰瓢虫,它瞬间滑落在地,我将它捡起来放在手心,发现它的脚都缩进鞘翅里,我如何拨弄它都无动于衷。我有点担心,将它放在一旁的石桌上,不再触碰。大约过了五分钟,它的触角慢慢动了,像在探测外界是否安全,接着便张开翅膀飞走了。原来瓢虫在确认安全后便会“活”过来。这样的实践与看书不同,在观察时,无论是屏息凝神地看,还是聚精会神地听,抑或是天马行空地想,都会发现别样的趣味。
朋友惊讶于我对昆虫的了解,问我:“观察昆虫这样微小的生物不会觉得无聊吗?”我解释道:“微观世界也是很有趣的。我对昆虫感兴趣是从读《昆虫记》开始的,后来便常常观察它们。如《童趣》中所说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我在观察的过程中便体会到了其中的趣味。”朋友对我善于在微小事物中发现趣味表示佩服。
回到家,看见书架上的《昆虫记》,我再次翻阅起来。昆虫虽然形体微小,但它们的世界同样精彩,只要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其中处处充满趣味。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①审题立意。材料中的“我每天都能从这个世界上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一个如此有趣的世界”提示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如此有趣……不同书籍的阅读,让我们体味到了不同人生的趣味”提示学生写作的方向,可以写从自然界中感受到的趣味,也可以写充满轶闻趣事的书香世界带给你的人生感触,还可以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入手,如旅行中感受到的不同风俗人情的趣味,参加辩论比赛感受到的语言的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 《高等数学1》课程教学大纲
- 汽车零部件及主辅材料配套订货技术协议书
- 山东省济南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出售种蛋鸡苗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可移动房屋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口韩国供货合同范本
- 使用泼尼松的护理查房
-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6.1酿造酒认知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 【数学】圆锥曲线的方程单元练习卷-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4-2030年中国海砂淡化开采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快消市场全域发展图景和趋势展望
- 2024江苏省铁路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
-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肩难产的护理查房
- 六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及答案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