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修辞立其诚()(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修辞立其诚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尤其是他们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⑤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B.④①③⑥⑤②C.④⑤②①③⑥D.②⑥①⑤③④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B.丛书的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C.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②谁愿意和对自己观点都不认同的对手辩论呢?
③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④只有多愁善感的人才会相信真诚本身就已足够。
⑤实际上,绝对真诚可能带来错误,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
⑥如果你对自己极力辩护的观点都不信服,那么你就是在滥用推理。
A.③⑤⑥②④①B.③⑥②④⑤①C.④⑤①③⑥②D.④⑤③①⑥②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节选)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论诚意
朱自清
①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②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③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⑤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原载1941年1月5日《星期评论》第8期,有删节)
(1)填入材料一第⑤段横线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说假话
B.所谓说假话,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D.所谓说假话,就是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
(2)材料二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以下例子不是其证据的一项是
A.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都是虚伪的。
B.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C.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D.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
(3)下面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典型的并列式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清晰缜密。
B.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两则材料都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侧重古今对比,材料二侧重中外对比。
D.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更活泼生动,材料二更严肃庄重。
(4)材料一中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材料二中说: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由此来看,两则材料对“诚”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5)材料二围绕“诚意”展开议论,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这种手段,用了对付敌人或敌对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对付自己的同志则是错误的。党内也常常有敌人和敌对思想混进来,如《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四条所说的那样。对于这种人,毫无疑义地是应该采用残酷斗争或无情打击的手段的,因为那些坏人正在利用这种手段对付党,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对于这类同志,就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就是《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五条所说的方法。从前我们那些同志之所以向这些同志也大讲其“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方面是没有分析对象,一方面就是为着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
[乙]
修辞立其诚(节选)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客观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甲文中,与乙文“修辞立其诚”的“诚”这个概念含义最接近的是。
A.科学
B.有用
C.自我批评
D.实事求是
(2)选择最合适的语句,填入乙文第⑤段画线部分省略处。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说假话
B.所谓说假话,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D.所谓说假话,就是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
(3)乙文第⑥段用《汉书》为论据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乙文倡导“立其诚”要“言行一致”,甲文即“言行一致”的典范。请加以阐释。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5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之,卢梭绘画中的世界,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充满神秘莫测的梦幻之乡,是一个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谜。这个谜通常或是月夜,或是正午,或是某一难以确定的时刻,人与兽在自然世界中突然相遇:狮子与吉卜赛女郎,花豹与黑人,隐藏在一片热带森林中向人类_________。他们周围是强大的足以淹没一切的自然,而他们本身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没有人能解释这种相遇的意义,谁也不知道卢梭的动机,也许他没有什么动机,他只是梦见_________异国沙漠和________的热带莽林,还有生活在神话世界中的居民。正是在这些涉及人类存在和自然奥秘的作品中,卢梭展示了生活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东西,释放出一个幻想型的艺术家的巨大才能。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现实弥漫梦幻气氛的画家,德国的新客观派,尤其是意大利的形而上画派,法国的超现实主义,仅仅是对这种现实的梦幻感的个性化,或在新的刺激下的升华。可见卢梭对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现代艺术的________。卢梭同其他伟大的艺术先驱一样,对自己的艺术抱有坚定的信心,他坚信人们将来会理解他的艺术。卢梭说过:“我也曾被告知我不属于这个世纪,相信我,我现在不可能改变我通过顽强的实践而获得的方法”,他相信他的作品是伟大的,在他的时代,他的画与任何人的画都不同,在他自己的心中所包含的天真和直率是令我们感到惊奇的。他曾对毕加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画家,你用埃及的风格作画,而我则用现代风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窥视深不可测浩瀚无垠先驱者
B.窥视浩瀚无垠深不可测先行者
C.观察深不可测浩瀚无垠先驱者
D.观察浩瀚无垠深不可测先行者
(2)充分理解文段的意思,把上面的这段文字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
9.下面是某市某中学读书节活动学生会发给莫言先生的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述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我校第五届读书节将于2019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举行。作为家乡学子,我们特向您发出鼎力邀请,恭请您莅临指导并给广大莘莘学子发表演讲。虽然您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惠顾,请您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场戏: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与保守派代表北大教授黄侃就“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优劣”展开了一场辩论。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他举例说,比如“你太太死了,你家人打电报让你回去”这个意思,用白话文会说“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呀!”用语11字之多,而用文言则只需“”4字表述即可,电报费可省三分之二。胡适则不以为然。他以“教育部一位朋友邀请自己做行政秘书,自己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题,与黄侃相约各写一份电文,看谁的表意更简洁恰当。黄侃用文言写的电报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共12字。而胡适用白话文写的电报稿是:“”,未超过6个字。据此,胡适认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第三处不超过15个字。
(2)胡适与黄侃之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一场新旧文化之争。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字数不超过6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上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部分),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部分)。请观察图标,完成题目。
两者都把现代体育运动和中国传统①元素融合,前者采用了书法字体中的②形式,后者采用了印章形式,将书法与③相结合。两者都采用了④的手法,突出主体形象,动感十足。两者都抓住了某项体育运动的⑤。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每年春季,总有一部分人手挎竹篮,满江堤跑,挖荠菜,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一枚枚叶芽青翠欲滴,细嫩芬芳,勾人馋瘾。择一枚轻轻咀嚼,顿时一股腥甜而清凉的感觉,在舌尖上弥漫开来。
马兰头、马齿苋等,叶多茎嫩,可凉拌食用,不过事前需焯水,以去涩味。焯水,犹如锻刀之淬火,让野菜将寒冬的苦楚消除了,发散出一缕缕草木特有的清香。三丝芦笋、野茭白炒咸肉、开洋蒲菜、蒌蒿炒肉丝、洲芹炒豆瓣、鲢鱼薹烧肉……饭店里,“洲八鲜”是主打。____的食客,闻着春水的气味,来这里品尝美食。
有别于浓油赤酱,“洲八鲜”讲究的是本真自然,清爽鲜嫩。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味道撩人,无以言传,只觉汪曾祺的表述极为贴切:“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美食常常与节气相关,_____的“洲八鲜”,俨然成了吸引外地人的招牌菜。洲上时令菜蔬,有着“节令风物之美”。地藕、柴菌消失不见,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亦无不可,毕竟“洲八鲜”并无定论,______。江洲之上,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是让人们______的珍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脍炙人口言人人殊大快朵颐
B.熙来攘往脍炙人口言人人殊狼吞虎咽
C.络绎不绝喜闻乐见各抒己见狼吞虎咽
D.熙来攘往喜闻乐见各抒己见大快朵颐
(2)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
B.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
C.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
D.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星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却有六只。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
D.最后,我会想象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修辞立其诚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尤其是他们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⑤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B.④①③⑥⑤②C.④⑤②①③⑥D.②⑥①⑤③④
文句阐明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
②引出话题,放在首位;①⑤的“就是……”解说⑥的“途径”,①的“研读世界文学”和⑤的“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构成先后关系,应是先①后⑤,③的“他们作品”指代⑤的“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四者顺序为⑥①⑤③;据此可排除A、B、C三项。
故选:D。
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B.丛书的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C.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A.正确;
B.主语残缺,“读后深受启迪”缺少主语,可以改为“读后令读者深受启迪”;
C.结构混乱,“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中途易辙,可将“自从”前置;
D.宾语残缺,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中“承担”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技术验证”后面加“任务”。
故选:A。
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偷换主语)、藕断丝连等。
(一)句式杂糅。例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就杂糅在一起了。
常见的句式杂糅有:
①包括……组成(A包括……B由……组成)
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B以……为原则)
③超过……以上(A超过……B在……以上)
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B由……配制而成的)
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B用……打制而成的)
⑥是……合写的(A是……B由……合写的)
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B由……造成的)
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B以……为中心)
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B为……所)
⑩根据……显示……(A根据……B……显示)
(二)暗换主语。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半句的主语是“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A.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句中并无“受人利用”之意,也不一定“一无所得”。错误。
B.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正确。
C.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正确。
D.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正确。
故选:A。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招呼,但由于花朵果实吸引人,人们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忠实,自然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与语境相符。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变革、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语境相符。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开头,却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告诫人们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与语境相符。
D.“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语境是观赏自然风物。诗句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D。
要广泛阅读积累,熟记古诗文,准确理解诗句含义,能灵活运用。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②谁愿意和对自己观点都不认同的对手辩论呢?
③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④只有多愁善感的人才会相信真诚本身就已足够。
⑤实际上,绝对真诚可能带来错误,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
⑥如果你对自己极力辩护的观点都不信服,那么你就是在滥用推理。
A.③⑤⑥②④①B.③⑥②④⑤①C.④⑤①③⑥②D.④⑤③①⑥②
本文段主要论述真诚与真确推理的关系。
③提出观点;⑥②论证观点的第一部分: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④过渡句,单有真诚是不够的;⑤分析“真诚”的局限性;①得出结论。
故正确排序为:③⑥②④⑤①
故选:B。
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理清顺序是解答排序题的关键。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节选)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论诚意
朱自清
①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②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③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⑤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原载1941年1月5日《星期评论》第8期,有删节)
(1)填入材料一第⑤段横线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说假话
B.所谓说假话,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D.所谓说假话,就是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
(2)材料二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以下例子不是其证据的一项是D
A.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都是虚伪的。
B.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C.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D.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
(3)下面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典型的并列式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清晰缜密。
B.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两则材料都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侧重古今对比,材料二侧重中外对比。
D.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更活泼生动,材料二更严肃庄重。
(4)材料一中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材料二中说: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由此来看,两则材料对“诚”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5)材料二围绕“诚意”展开议论,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1)联系后文“是最明显的不诚”,可知所写句子应以假设承接前文,得出结论“说假话”;而且内容应是与“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相对。C项最合适。
故选C。
(2)材料二中朱自清说“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句话可以作为理解“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含义的注解。ABC都属于“太严格”,将品性和态度混淆;而D项只是在标榜自己的诚恳,没有混淆品性与态度。
故选D。
(3)A.材料二没有并列式结构。文章先说明什么是“品性”,什么是“态度”;然后说一般人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再谈自己的看法“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这是递进式结构。
C.两则材料都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材料一说“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材料二说“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都不是对比;
D.两则材料的语言风格颠倒。材料一是引用很多古语,谈端正学风的问题,属于比较严肃庄重的风格;材料二是朱自清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做人的智慧,语言比较活泼生动。
(4)材料一的观点句在第一段,“‘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然后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三个角度论证。
而材料二朱自清则认为“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可见材料二认为,诚意作为一种态度,不一定反映出人的品性,可能是出于处世或社交的必要。
(5)材料二首先指出“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然后分析什么是品性,什么是态度,“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接着指出“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
第二段则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角度,指出“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第三段则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第四段明确指出“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
最后得出结论,“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
解析:
(1)C
(2)D
(3)B
(4)材料一认为,“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应该表里如一,心口一致;材料二认为,诚意作为一种态度,不一定反映出人的品性,可能是出于处世或社交的必要。
(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更是态度;接着指出有些貌似虚伪的态度也是有诚意的,有价值的,礼数和过场皆有诚意;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好,做戏也有诚意。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这种手段,用了对付敌人或敌对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对付自己的同志则是错误的。党内也常常有敌人和敌对思想混进来,如《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四条所说的那样。对于这种人,毫无疑义地是应该采用残酷斗争或无情打击的手段的,因为那些坏人正在利用这种手段对付党,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对于这类同志,就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就是《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五条所说的方法。从前我们那些同志之所以向这些同志也大讲其“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方面是没有分析对象,一方面就是为着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
[乙]
修辞立其诚(节选)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客观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甲文中,与乙文“修辞立其诚”的“诚”这个概念含义最接近的是D。
A.科学
B.有用
C.自我批评
D.实事求是
(2)选择最合适的语句,填入乙文第⑤段画线部分省略处。C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说假话
B.所谓说假话,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D.所谓说假话,就是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
(3)乙文第⑥段用《汉书》为论据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乙文倡导“立其诚”要“言行一致”,甲文即“言行一致”的典范。请加以阐释。
(1)由原文“‘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可知,“修辞立其诚”的“诚”的意思是真实的意思。
D.“实事求是”意思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这与“修辞立其诚”的“诚”的意思相近。
故选:D
(2)所需补写的句子的前面说的是“心口不一”,所以补写的部分要承接前面的“心口不一”,接着后面所说的就是“心口不一”的实质。而A、B两项只承接前文,没有指出其实质。D项围绕“说假话”这个话题来说的,话题不太一致。
故选:C。
(3)观点一:充分。依据是本段的观点为“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而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即追求真理就要端正学风。通过举例和引用论证,指出“曲学”所带来的危害而言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这足以看出本段观点的论证是充分有力的。
观点二:不充分。理由是本段的观点为“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而端正学风就要追求真理。而“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这一句话只是通过引用经典文献,阐述什么是“曲学”,然而并没有对“正学”加以具体阐释。因此,此处的论据虽然有针对性,但论证欠严谨和周密,还不够完善。故本段的论证不够充分。
(4)乙文倡导的“立其诚”要“言行一致”,意思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而材料一是针对党八股中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文风而言的,这种文风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既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碍真理。并且举了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的事例,从而倡导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文风,文章有理有据、语言平易,成为“言行一致”的典范。也就是甲文、乙文,虽然创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在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方面主张一致。只不过针对性不一样,前文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后文主要针对学者治学而言。
解析:
(1)D
(2)C
(3)解析示例一:乙文第⑥段提出端正学风要尊崇真理的学术宗旨,引言强调尊崇“正学”的重要性,并以汉代尊儒引到现代应强调的基本原则,论据有针对性和时代性,论证充分有说服力。
解析示例二:乙文第⑥段提出端正学风要尊崇真理的学术宗旨,借引言重点阐释了“曲学”违反追求真理的宗旨,从论据支撑观点的角度缺漏了对“务正学”的阐释,论据有针对性但论述欠严谨。
(4)甲文针对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不良文风,倡导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文风,的论述即针对问题,剖析其“无赖”的根源,摆事实批评其“妨害真理”的危害性,有理有据、语言平易,成为“言行一致”的典范。
论述类文本的分析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阐述,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比如本题第(4)小题,要求阐述甲乙二文在“言行一致”的主张上的异同。首先从的创作旨趣来看,都是说言与行必须统一;但是二者的针对性不一样,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需要解决的矛盾有关。《反对党八股》主要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八股文风”,后者主要是从学者治学的角度来分析。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5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之,卢梭绘画中的世界,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充满神秘莫测的梦幻之乡,是一个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谜。这个谜通常或是月夜,或是正午,或是某一难以确定的时刻,人与兽在自然世界中突然相遇:狮子与吉卜赛女郎,花豹与黑人,隐藏在一片热带森林中向人类_________。他们周围是强大的足以淹没一切的自然,而他们本身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没有人能解释这种相遇的意义,谁也不知道卢梭的动机,也许他没有什么动机,他只是梦见_________异国沙漠和________的热带莽林,还有生活在神话世界中的居民。正是在这些涉及人类存在和自然奥秘的作品中,卢梭展示了生活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东西,释放出一个幻想型的艺术家的巨大才能。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现实弥漫梦幻气氛的画家,德国的新客观派,尤其是意大利的形而上画派,法国的超现实主义,仅仅是对这种现实的梦幻感的个性化,或在新的刺激下的升华。可见卢梭对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现代艺术的________。卢梭同其他伟大的艺术先驱一样,对自己的艺术抱有坚定的信心,他坚信人们将来会理解他的艺术。卢梭说过:“我也曾被告知我不属于这个世纪,相信我,我现在不可能改变我通过顽强的实践而获得的方法”,他相信他的作品是伟大的,在他的时代,他的画与任何人的画都不同,在他自己的心中所包含的天真和直率是令我们感到惊奇的。他曾对毕加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画家,你用埃及的风格作画,而我则用现代风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
A.窥视深不可测浩瀚无垠先驱者
B.窥视浩瀚无垠深不可测先行者
C.观察深不可测浩瀚无垠先驱者
D.观察浩瀚无垠深不可测先行者
(2)充分理解文段的意思,把上面的这段文字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
(1)窥视:暗中观察;偷看。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此处照应语境“隐藏在一片热带森林”,应选“窥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浩瀚无垠:是指水势盛大没有边际,多比喻大海或天空等面积广大。第二空形容的对象是“异国沙漠”,应选“浩瀚无垠”;第三空形容的对象是“热带莽林”,应选“深不可测”。
先驱者:最初发现或帮助发展某种新事物的人,为别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样或为别人铺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先行者:先遣者,先驱;前辈,先导者。此处强调卢梭是现代艺术创作的先导,应选“先行者”。
故选:B。
(2)文段共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的是卢梭绘画的艺术特点,第二层从“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开始,主要写的是对这一艺术特点的评价。概括第一层主要抓住句首“总之,卢梭绘画中的世界,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充满神秘莫测的梦幻之乡,是一个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谜”,它是总结性句子,具有概括性,据此得出解析;第二层抓住“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现实弥漫梦幻气氛的画家”据此概括得出解析。
(3)“卢梭绘画中的世界,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充满神秘莫测的梦幻之乡,是一个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谜”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卢梭绘画中的世界”,喻体是“梦幻之乡”“谜”,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神秘莫测”“无法用理性来阐释”,使卢梭绘画的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狮子与吉卜赛女郎,花豹与黑人,隐藏在一片热带森林中向人类窥视”中的“窥视”一词运用拟人手法,把“狮子”“花豹”人格化,形象的描绘出卢梭绘画世界中人与兽在自然世界中突然相遇的时刻。
解析:
(1)B
(2)卢梭画中的世界是一个令人敬畏、充满神秘莫测的梦幻之乡和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谜。(或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现实弥漫着梦幻气氛的画家。)
(3)比喻,把卢梭的绘画世界比作“梦幻之乡”和“谜”,描绘出了卢梭绘画的神秘莫测和无法用理性来阐释的特点。
拟人,用“窥视”一词使“狮子”“花豹”具有了人的特性。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9.下面是某市某中学读书节活动学生会发给莫言先生的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述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我校第五届读书节将于2019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举行。作为家乡学子,我们特向您发出鼎力邀请,恭请您莅临指导并给广大莘莘学子发表演讲。虽然您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惠顾,请您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鼎力”是敬辞,用于自己不妥。“莘莘学子”表示众多学生,不能与“广大”并列使用。“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在这里显然不当。“惠顾”是用于商店对顾客,此处用来欢迎莫言先生也不妥当。“请您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不符合邀请函用语。
解析:
①“鼎力”改为“诚挚”或删去。
②“莘莘学子”改为“同学”。
③“炙手可热”改为“蜚声中外”。
④“惠顾”改为“光临”。
⑤“请您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删除。
语言表述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场戏: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与保守派代表北大教授黄侃就“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优劣”展开了一场辩论。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他举例说,比如“你太太死了,你家人打电报让你回去”这个意思,用白话文会说“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呀!”用语11字之多,而用文言则只需“”4字表述即可,电报费可省三分之二。胡适则不以为然。他以“教育部一位朋友邀请自己做行政秘书,自己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题,与黄侃相约各写一份电文,看谁的表意更简洁恰当。黄侃用文言写的电报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共12字。而胡适用白话文写的电报稿是:“”,未超过6个字。据此,胡适认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第三处不超过15个字。
(2)胡适与黄侃之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一场新旧文化之争。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字数不超过6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第一空,“太太”这个称谓在古代叫“妻”;“死了”的古汉字是“亡”;“快点”的古汉字是“速”或者“急”;“回来”的古汉字是“归”。所以解析可以是:妻亡速归。第二空,“才疏学浅”是本人在谦虚;“恐难胜任”的白话就是“干不了”;“不堪从命”的白话是“抱歉”或者“谢谢”等意思,表委婉的拒绝。所以解析可以是:干不了,谢谢。第三空,文段中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针对这个问题胡适通过举例推翻了黄侃的观点,再依据前文“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所以胡适最终想表述的是只要把意思表述的准确,不管字数的多少,只要运用的合理,即恰如其分就好。所以解析可以是: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2)原文提到黄侃的看法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胡适的看法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双方各执己见,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根据两人举例可以得知,两者各有优点,生活中和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发现在大量古代诗词中,会发现白话和文言“密切接触”。文言在白话文运用中并始终不曾绝迹,文言是书面化的文字,自然雅丽,堂皇、沉稳、厚重,调高一格;而白话也不失通俗易懂。所以呈现出既对立又相互转化渗透的辩证关系。谈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应表明两者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述,注意修辞的运用,注意字数限制。示例:“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述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
解析:
(1)①妻亡速归;②干不了,谢谢;③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2)“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述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
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述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神经病的临床护理
- 2025年商业写字楼租赁合同模板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陕西一年级上试卷及答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第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勾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纺织品及针织品售后服务考核试卷
- 木材与竹材的干燥技术对制浆影响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与全球能源供需考核试卷
- 腈纶纤维在风力发电叶片的应用考核试卷
- 专家授课合同协议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培训
- 艾滋病宣传员知识培训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风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2025-2030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研发创新策略与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原文及翻译
- 学前儿童情感教育的家庭实践策略
- 美好家园《8未来城市》课件 -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解析: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