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现象剖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心理教育案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21世纪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宽的人文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身体无疾病和缺陷,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可以说明:心理问题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问题,克服和消除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众说纷纭,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以下4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有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第二,对学业有兴趣,喜欢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学习;第三,情绪稳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第四,行为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我觉得,目前中学里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逃课、厌学、焦虑、内向、孤独、忌妒、好斗等现象,“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严重的甚至有出走、自杀、越轨违法等行为出现。二、针对成因,重在育“心”由于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升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扭转,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无法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要求,恐怕连在当今社会上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力都会遇到困难。因而,探究“病源”,辨证施治,帮助高中学生排忧解惑,提高心理素质,则是家长及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那么,怎样扭转这种状况: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在教育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我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德育、智育等工作,作了一点探索。1.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人生之路,是希望之路,又是坎坷之路。环境的改变,集体的重组,对新生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还是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我特别注意了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在入学新生的班会课上不仅详细介绍学校的设施,学校的特点、还指出高中学习方法与初中学习方法的不同,让他们对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我校有些学生是来自龙湖区的外砂等地,因家离学校比较远而选择了在学校周边租屋,而其中部分学生原来在校、在家多数处于中心地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又初次离家,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以免他们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而导致思家念旧。新生入校都是十分喜悦的,也都憋足了劲。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论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为帮他们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过好学习关。首先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上好第一节课,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去博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用降低起点,放慢速度,以便使所有的学生能顺利过渡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次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当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使他们能取得较大收获,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把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任务也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也减少了学习上盲目性,又可避免学习成绩上过早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高一新生还要过好角色转换关。这些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才子,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进入我校这样的重点中学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的“高手”的激烈竞争,尖子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校级学生干部的,也可能变成了“庶民”。一句话,相对位置变了。对此,素质较好的学生会有心理准备,但相当部分新生的心理准备不足。这就靠教师及早教育提醒,并在所有场合公正地对待每个新生,尤其是成绩稍差的新生,更要多寻找其优点,使每个新生能及时选好自己的坐标,完成好角色转换,避免产生失落感、自卑感,以便尽早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集体。2.争取家长配合,使学生能定出可实现的目标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有了目标,有了期望,便出现了“期望值”问题。因为人的能力有限,同时又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客观地认识形势,认清自我,科学地确定一个追求的标高——即期望值,便十分重要了。只有当自身能力,客观环境与期望值三者基本吻合时,环境才会成为你成功的铺垫,能力才会正常发挥,目标才可能实现。事实上,据我了解,有不少学生定的期望值偏高。在平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其中原因除了学生本人的以外,与家长的要求过高不无关系。不少家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指望孩子上大学,光耀门楣。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有的从幼儿园起,就按家长的意愿划定孩子的人生轨迹和学习标高,而不管孩子是否吃得消,这无疑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了压力。更有甚者,当孩子的成绩稍不如意时,不是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而是唠叨、指责,弄得学生心烦意乱,有的就会产生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为此,我会采取家访,或在把家长请进学校个别交流,以及利用中段考以后的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心理,懂得如何对待快要成人的大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心理包袱减轻了,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3.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感每个人都想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高中学生也不会例外。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失败体验过多,师长期望过高,再加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造成消极的自我意象,若不能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并且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形成自卑、自责、孤独的心理,甚至会有出走、轻生的举动。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心理学家把成功心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荣誉的成功心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在于赢得荣誉,而对具体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并不一定特别感兴趣。激励其人去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是鲜花、颂扬和掌声。另一类是“追求做好的成功心理”,即指对自己经手的每件事都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否则就不甘心或有所愧疚。这是一种健康的成功心理。一般地,人都具有这两种成功心理,只是所占比例不同而已。若追求荣誉的心理占优势,则此人虽豪气冲天,成功的可能并不大;若淡泊名利,力争做好每件事,那么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往往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进而培养其健康的成功心理,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只盯着分数,更不能“只看分数不见人”,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多关心后进生,多关心一下差生,为他们提供参与和认同的机会。如值日、负责某项具体活动并帮助他取得成功等,以激励其自信心和上进心;着意挖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4.抓好个别辅导,促进自我排解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真正起到防治作用,必须弄清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才能搞好个别辅导;而且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障碍,并且有矫正和消除的紧迫感时,教师的辅导才更有价值。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心理障碍者的闪光点,采用多鼓励、少指责的方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和希望,从而增强克服心理障碍的信心和力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疏导,促进自我排解。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的新的要求,需要社会、学校各方的积极配合。新世纪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会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愿用自己的勤奋、爱心照亮一个个学生,为其迎来一片阳光地带。中学生心理现象剖析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只包括无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也包括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绪。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如何摆脱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通过查资料、作访问,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然而,中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有很多,在这里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选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心理的寄生虫——惰性。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习惯——拖延时间,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懊恼不已,然而下一次又像赋有惯性般地自然地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几乎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由此可见,自我拖延时间则无异于慢性自杀。不过,你也许已经厌恶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于实际行动,其实,你所推迟的许多事情都是你曾经期望尽早完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时你甚至对自己说“我的确应该做这件事情了,不过还是等一段时间再说吧。”对于拖延时间者来说,我们很难将这一毛病归咎于外界因素,因为拖延时间的是你,由此受害的也是你,我们每个都确信,拖延时间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然而却很少人能够说他自己从不拖延时间。其实,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只是由此产生的情感或惰性才构成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因为对你来说,某件事情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其实根本不存在拖延或不拖延之说,你也许认为我们民说的观点有点自相矛盾,其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这样的哲理。如果你喜欢拖延时间,并且不会因此悔恨,忧虑或烦恼,那你完全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习惯,因为它并没影响你的生活。但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拖延时间不过是让自己避免投身现实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拖延时间常常是人们逃避现实、避重就轻、自欺欺人的表现。然而很多事情无论你是否拖延时间都必须完成,人们就通过暂时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然而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以下是心理咨询专家为拖延时间者开出的一系列处方,相信会给你带来奇异的效果,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时间,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1、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延误了看病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2、找出使你备感苦恼的、习惯拖拉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通过其他方面去克服它。3、为自己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自己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4、不要因为追究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5、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活动。6、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是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拖再拖的这项工作。再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忧虑。7、问问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8、要真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真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9、认真审视你的现在,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实现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10、鼓足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在回避的事: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求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心理的死疙瘩——追求公平我们对于许多世俗观念总是相信不已,其实它们未必完全正确,很多时候它却成为我们思想上的阻碍。同学们常在生活中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够公平,然而一定要强求公平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一个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法律、规则与道德标准等来互相约束,以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的生活里大家都习惯于时时处处去寻求一种公道与正义,一旦失去了公正,他们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寻求像寻求长生不老一样。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本身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世界。知更鸟吃虫子,这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美洲豹吃小狼,小狼吃獾,獾吃老鼠,老鼠吃蟑螂……只要环顾一下大自然,就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现象是无法用公道衡量,龙卷风、洪水、海啸和干旱都是不公道的。倘若人们强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无法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到万物各自的利益。所以,我们寻求的完全公道只不过是一种海市蜃楼罢了。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道。面对这些不公道之处,你可以高兴,可以怨恨,可以消极视之……但那些不公道现象依然会永远存在下去。这里,我们提出的并不是什么大儒哲学,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描述。永恒的公道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概念,但人们追求自己幸福时尤其如此。然而,许多人认为,难道生就不存在任何正义感了吗?人们渴求公道,但一旦他没有得到公正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愉快,讲求正义、寻求公道,这本身并不是一种误区性的行为,但如果你一味追求正义和公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一种自我挫败性行为。当然,这一误区并不是指寻求公道的行为本身,而是指由于不公道的现实存在而使自己产生的一种惰性行为。不公道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当你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时,你可以努力不改变自己,不让自己因此而陷入一种惰性,并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的斗争。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些现象。你知道,你自己无法把握他人,更不法主宰整个世界,那你就从现在开始,不要以自己所谓的“公正”要求他人了。以下是心理咨询专家为你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将你所见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全部列出来。将这些现象作为你采取切实行动的出发点。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不平等现象会因我的愤怒而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努力消除致使你烦恼的误区性心理,你便可以逐步跳出寻求公正这一陷阱。2、不要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绪。这样,在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会陷入惰性。3、不把自己同别人或别的事情比来比去。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考虑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如果你要做一件情况,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而不必羡慕别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4、假如你又讲出“我如果晚回家总要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立即改正自己,大声地说:“我觉得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就更好了”这样,你就不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给予自己同等待遇,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个误区性观点。5、在购买礼物时,你愿意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要根据别人上次为你花费的钱数选择回赠礼物。不要再出于义务或为保持公平而接受他人的邀请。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而不是外界标准决定是否结识某个人。6、不要忘记:报复也是受他人控制的一种表现。不要根据他人的行为采取行动,应该按自己的判断行事。心灵的囚笼——自我压抑有时同学们会觉得莫名的压抑,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然在不经意间,我们常常为了某些顾虑压抑自己,使得自我无法释放,却不知如何解除这层束缚。每个人都具有性格这种神秘物。当我们说,某人具有良好的性格时,真正的意思是指他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并且能够表现他真正的自我。不良的性格与抑制的性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不良性格的人不会表达出创造性的自己,他抑制了自己,铐住了自己,上了锁并且把钥匙丢掉。“抑制”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是停止、避免、禁止、约束。抑制的性格约束真正自我的表达,由于某种理由,他害怕表达自己,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将真正的自我囚禁在内心的樊篱中。抑制的征候很多,种类也很繁多,例如:害羞、胆怯、敌意、神经过敏、过分的罪恶感、失眠、紧张、易怒、无法与人交往等等。你是否试过穿针引线的工作?如果试过,但以前没有经验,你一定发现你把线抓得紧紧地拿在手里,然后靠近针孔试图把线穿过那个小小的针孔,但每一次想要穿过针孔时,你我手就会情不自禁地抖起来。线就穿不过去了。想要把液体倒入一个细口瓶里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你想要把手牢牢地稳住,企图达到你的目的,结果,你自己都会奇怪,手却不受控制地抖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医学界所谓的“目的的颤抖”。正常人要达到目地时,如果过分用心,或过分谨慎地想犯错误,往往会发生上面所说的情况。过分的谨慎,或避免作错事的忧虑,是一种过度的否定反馈。以口吃的情况来说,口吃的人心里老是想可能犯错误,而又过度谨慎地想避免说错,结果是抑制说话与败坏事情。过度谨慎与忧虑是同一件事的两面,两者都过分关心可能的失败或者关心做错事,都与竭力想作对事有关联。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过分地谨慎与尽责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会紧得使你的思想的运转受到阻碍。例如:连续几天的考试迫在眉睫的时候,也要有休息的空闲时间。考虑期间过度的紧张气氛会破坏你事先所用功准备的一切。如果你要考得好,就在考试前一天将书本抛开,对自己说:“我不再在这东西上花费一分钟时间,我一点也不在乎考试结果的好坏。”诚心诚意地这样说,并且从内心体会一个这句话,然后出去玩一玩,或躺下来睡一觉,保证你第二天的考试结果会让你以后考试前永远使用这一方法。假如你是因为压抑而感到不快乐或者遭到失败,那你就需要慎重地练习消除压抑的方法。你必须学会不那么过分谨慎、过分关心、过分负责。你必须学会在思考之前说话,而不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行动,这看起来似乎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背道而驰,是的,这个世界需要一些抑制,然而抑制太过分,就犹如一个发高烧的人对自己说:“当然了,热量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说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热量必定会对你我健康造成威胁。现在介绍几种克服压抑的方法1、不要事先疑虑你要说什么话,只要张开嘴巴说出话来就行,说的时候再临时措辞。记住:不要想我们要说什么,你的精神会适时地告诉你要说什么。2、不要计划,不要想明天,行动前不要思考。付诸行动,一面行动一面改正。这个行动也许有点过于偏激,但事实上这个你体内的辅助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鱼雷不能事前想出它所有的错误,它必须先行动,朝目的标开始行动,然后再改正发生的错误。我们人也是一样,不能先思后做,我们从出生时起,就陷在行动之中,而只能靠思考来加以适当地引导。3、不要批评自己。压抑的人总是陷在自我批评的分析之中,不管做了多么简单的行动,事后他不会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应该这样做。”当他鼓足了勇敢要说话的时候,又马上对自己说:“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做”。也许别人会从坏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千万不要这样分裂自己,有效用的反馈是潜意识的、自动自发的。刻意追求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反省是有用的,但是每年一次够了。经常时时刻刻的有后知之明或者空想过去的行为是没用的。所以,注意你的自我批评,现在马上戒掉。4、养成讲话比平常大声的习惯。压抑的人讲话都是轻声细语,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你要提高你的音量。当然,你不必对人大声叫喊或用生气的音调,只要有意地练习讲话比平时大声一些就可以了,大声的谈话本身就是消除压抑的有效方法。最近实验显示,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叫喊、呻吟,你就可以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多的重量。对这种实验的解释是说大叫大喊可以消除压抑,使你使出全部的力量。包括受到阻碍和压抑的力量。5、你喜欢什么就站别人知道。压抑的人害怕表达好或者坏的感情。如果他表示友善,又怕被人是为献媚讨好,如果他称赞别人,他怕被人讥笑为肤浅或者被人怀疑他有什么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完全不要理睬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称赞三个人。如果你喜欢别人的衣服、戴着的服饰、做的事情,说的话,那你就让他知道。你直接对他说:“我喜欢你这样说”、“你的帽子真漂亮”、“我看得出你是一个高手”等等。大胆地说出来,不要太在乎后果。以上是对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一些初浅研究和分析。所提出的方法和建议,心理学家都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案例放飞自己一基本情况:姓名:xy性别:女年龄:17岁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高一学生。二问题概述:xy同学在初三年级升入高一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进校后,出现心情压抑,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三背景材料:父亲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现下岗待业。母亲是一建筑公司的会计,单位效益不好。xy在两三岁时,母亲因生活负担重,心情不好,把气发在孩子身上,xy曾多次被推出门外,长时间哭闹,造成心理创伤。上学后,家长除了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高外(特别是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更是喜出望外),其余一切家长包办,以至造成溺爱。四分析与诊断:1分析:综合以上材料,我们感到,xy是一个学习刻苦,基础好的学生。但性格内向,思维反应能力较慢,极度自卑。对xy同学抑郁自评量表(ces-d)的测量表明:大部分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为3-4天,总分为34分,抑郁程度十分显著。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抑郁就是人们所说的忧郁,它是一种持续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当然,正常人也有抑郁的时候,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没有情绪的反应。然而,如果抑郁虽有原因但却不能自控地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情绪上沮丧、忧郁;在认知上自责、自罚,缺乏信心,绝望无助;在行为上倦怠、少动,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只是沉默呆想,则属于心理问题了。针对导致xy同学长期抑郁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情感原因: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xy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进入重点中学后,失去了老师的喜爱,同学中不再表现的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其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2)认知原因:家人的期望,重点中学的竞争,榜样的示范,为xy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的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是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责、自罚。日积月累,消沉沮丧。(3)行为原因: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2诊断:现实的挫折打破了原来的心理平衡,过低的抗挫能力使她无法面对,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改变心态,投入到新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去。儿时的遭遇,家庭的压力,学业的困扰,以及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复始,一再积累,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结”。然而,“抑郁情结”的表达可能不被容许,进而被压抑下来或加以否认,所以xy的表现常常不是以忧伤情绪为主,而是表现在抱怨有很多身体症状,对自己的价值持有不实际的负面评价,自卑、自责、自罚。这是一例典型的因学业不良、环境影响引起的抑郁情绪。五辅导策略与过程:1对策:根据xy同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xy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信任。运用咨询者的知识和关怀来支持该生构建新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抑郁情结得以抒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而环境的协调对本次辅导成功同样重要,包括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2辅导过程:(1)对xy同学的个别辅导①宣泄释放我们决定以外语老师的身分出现(xy喜爱外语课),给她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咨询中,我们先避开谈她在家里的情况和学习成绩的好坏。她见我们如此真诚,慢慢消除了对我们的戒备,把我们当作了她的好朋友。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学校的后操场上,xy终于倾吐出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宣泄出积存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她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太快,还没有听明白就过去了。同桌是全班第一名,每当看到他学习时,我就很着急,于是也拼命学。可一回到家就学不下去,晚上学不下去,就想早上学,可早上又起不来。无法解释地想哭,常坐着发呆,在家经常乱发脾气。我功课拉下了许多,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我怎么这么笨呀!”她说着说着把头扎了下去,哭了起来。她接着向我们叙述了她的忧虑:“我觉得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都不想做,好怀念以前的班集体。现在我的成绩不好了,父母唠叨我,我很难过。怕到学校去,怕考试,我该怎么办?”在经历了痛哭之后,她显得轻松了许多,说话也恢复了平静,眼神中透露着渴望,希望我们帮她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②发现心结从xy同学许多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中,我们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功能失调性假设。例如:如果我的成绩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学;老师不再喜欢我了,也没有人关心我;自己一无是处,任何人都比我优秀;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真是有罪;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为什么别人都能成功,只有我受到这么多挫折。归结起来,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绝对化要求”,以及“自我贬低”、“没有出路”、“自我责备”的夸张性反应,是典型的不合理信念的表现形式。③解释澄清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向她认真介绍了合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的有关知识,帮助她搞清楚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她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改变认知结构。如a,事件,“考试没考好”。b,观念,“我真没用,我怎么这么笨。”c,情绪结果,“沮丧、无望、忧郁。”d,驳斥,“这不是事实,只是我自己的不合理想法,我还有很多的优点嘛!即使我笨,难道我就真的无法接受吗?所谓,笨鸟先飞!”e,建立新观念,“一次考试失利,并不能证明我永远都考不好,只要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成绩就可以提高。使她明白,正是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她处处感到“不如别人”,以至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紧张。④自我及时强化当她认识到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我们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合理的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通过多次心理辅导,使她渐渐明白:“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优点”,“我并不比别人差”,“只要我尽了力,任何结果都可以接受(重过程,轻结果)”;“风雨过后的彩虹,才是最美丽的,少去追悔过去,要抓住当前”;“考不上大学也未必就没有好工作,就不能成才”。我们要求她及时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天中的成绩和进步,不讲消极的东西。每天晚上写日记,把美好的体验、进步、成绩记到日记上,坚持下来,就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意思。帮助她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的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同时,为了促进xy自助能力的发展,调节好情绪,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具体做法有:闭上眼睛听音乐,让自己感觉随音乐流动;每周和心理老师进行一次坦诚对话;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晚饭后和父母散步半小时。表象训练,在大脑中通过表象的形式,把原有的消极情绪在大脑中主动诱发出来,随之代以积极的情绪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良影响。(2)和家长的沟通与协调通过与家长的多次交谈,我们首先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不要再逼孩子学习,放开手,相信孩子的自觉性;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多给予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她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要多给孩子鼓励、表扬,学会赏识教育。(3)和学校班主任老师的协调与帮助在xy同学的自我强化阶段,我们让班主任老师有意识地改变她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安排她最要好的同学与她同桌。当她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在班上要有意识地多表扬她,鼓励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建议其他同学也要与xy多接近,多来往,用快乐的心情感染她,消除她的孤独与苦闷。六效果: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咨询者情绪渐趋稳定,能够在校园进行正常学习,性格较前开朗、活泼,与家人关系相处融洽,未出现头痛、胸闷、失眠等不适症状,谈话时有说有笑。这与后期的父母努力,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本人的积极配合治疗有关。当事人边学习边咨询,数月后,随着成绩逐步提高,心情逐渐开朗,抑郁状态明显好转。到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20名,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又找到了感觉。”七启迪:1全面了解咨询者的情况,与咨询者共情、同感、取得其信任,是辅导治疗的关键。2认知的改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全力支持当事人利用自己头脑思维并改进的过程,是重塑自我的过程。3在行为问题的矫正中,仅靠认知是不够的,必须给当事人一些实用技巧的指导。4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这对于抑郁情绪的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案例采用了支持性心理治疗、合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自我及时强化法、心理调节法,以及环境调节为辅助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不仅使患者的抑郁状态得到治疗,而且在家长、老师、同学的配合下,其人格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完善。该辅导既是一种矫治性辅导,又是一种发展性辅导。从来询者与咨询者之间的同感共鸣及相互信任入手,使其宣泄情绪,发现来询者的不合理信念,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一步步以合理的想法代替了原先不合理的想法,重新构建了认知结构,学会了调节情绪,并提高了学生的自助能力。心理咨询中既要注意调动当事人自身的积极性,更要注意她周围环境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环境造成的,改变学生,要注意改变环境,特别重要的是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这也是本案例成功的关键所在.青少年心理压力案例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健康成为现代人美好心愿。健康的含义包括两部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即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关心地询问某某是否心理健康时,他们可能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有的还会骂上一句“神经病”,可见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人们往往“厚此薄彼”,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对心理是否健康则不以为然。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由未成熟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心理成长过程的“断乳期”,而日益加深的知识体系也对他们造成一定压力,下面就一具体案例谈谈青少年心理压力方面的问题。一、基本资料1、姓名:唐某某2、性别:女3、年龄:14岁4、学校: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初二年级二、主要表现唐某某小学毕业后跨学区到我校读初中。初一上学期,成绩优良,还担任班上英语课代表,性格活泼开朗,能力较强,多才多艺,绘画、音乐都有一定基础。初一下学期其父亲病故,对其影响较大,自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进入初二后,学习压力感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制度》课件2
- 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考点《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连接体问题》含答案解析
-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cq焊接工艺评定》课件
- 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可研报告
- 年60万吨硝盐联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语辨析方法》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一单元检测卷
- 《即兴评述思维》课件
- 蛋类制品特种垃圾管理办法
- 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
- 梁预制安装施工方案
- 卷内目录(标准模版)
- 哈工大 轴系部件设计5.4.2
- 管理培训生岗位实习周记原创范文
- 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 天然气液化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计量器具编号方法讲解
-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 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护理.ppt
- 浅议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