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_第1页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_第2页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_第3页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_第4页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和讲评

(20161008)一、试卷分析试题难度:选择题较难,主观题较易答题情况:选择题48分,28.8分及格,30分以上紧紧4人,最高分34分,28分以上几人?主观题52分,31.2分及格;30分以上的同学有10人,最高分35分;两部分综合及格人数5人;70分段两人存在的问题:从二卷的主观题发现:同学们对主干史实的熟练掌握还远远没有达到,例如,1860想到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等;不能准确定位历史事件。对策:加强夯实基础,要求每个同学每天晚上要读至少一单元的内容(人教版教材),从中国古代史开始;做12道选择题和一道大题(自己找题做);有完成的同学到课代表那登记,一个月进行一次统计并奖励二、试卷讲评1.古代史中,封建一词通常是指封邦建国,简称封建;所涉及的考点是分封制,因此一些史学家的史论中提到的封建时代通常是之先秦时代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血缘政治、家族政治、贵族政治;即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也趋于瓦解,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就是表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官僚体制渐渐代替贵族政治,皇帝制度的建立则承袭了宗法观念,确立君主专制政体。2、中国古代政治史,高频考点: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地方官制:中央集权的概念,郡县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涉及用人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也是一个热点考点。3、全国卷考试,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因此,教材的结论不是唯一的结论,只是一种观点而已,所以,做选择题不能被教材结论或观点所束缚。4、全国卷两种题型基本不考:反向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5、40题和选考题第一小题,往往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应对策略是逐层阅读材料,概括归纳信息点,点要多。25题:中外对比,比较题型;考点: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和近代西方(荷兰)对外贸易;时期:14-17世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材料一逐层阅读提取信息点:1、和海禁政策相结合;2、政府组织;3、商业成分重;4、政府用优惠政策吸引朝贡国;5、建立专门机构管理;6、朝贡国家多;7、不计较经济利益而以政治目的为主;8、厚往薄来(答出4点即可得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重商主义在荷兰海上贸易活动中的作用(9分)材料二中逐层提取信息:1、荷兰崛起2、荷兰经济起飞3、荷兰造船业先进4、荷兰商业资本化运作建立起来5、荷兰股份制等机构制度建立起来6、荷兰积极对外扩张,建立据点和商业网络所学知识:17世纪的荷兰是最大的商业帝国,是“海上马车夫”组织答案:重商主义推动荷兰造船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的建设和进步;为它积极对外扩张,建立商业贸易网络体系奠定基础,从而推动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17世纪,荷兰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帝国和“海上马车夫”。(3)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和荷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贸易圈,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审题明确答题点:这是一个比较题;题型:评析;那么评什么?析什么?中国与荷兰的商业特色;怎么评?怎么析?结合时代背景因此,答题点或者落分点:时代背景,商业特色;特点意义影响再思考: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去想,商业特色从材料概括得出;意义影响应用所学知识自己发挥组织答案:中国明朝,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因此,海外贸易由政府垄断,形成“朝贡贸易”特色,这种朝贡贸易注重政治目的,不计较经济效益,具有排斥市场规律的特点,不仅给国家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而且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步落后与世界潮流荷兰:16-17世纪,欧洲新航路开辟,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重商主义盛行,为荷兰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政治上荷兰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和对外扩张,垄断商贸据点,构建商业网络体系,建立股份制公司,大大促进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世纪荷兰成为最大的商业帝国和“海上马车夫”26题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论题观点一观点二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00年1917年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840年1860年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论证:自14世纪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到1900年前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现代世界的起点。(2分)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观点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6分)27题(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措施(5分)措施: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减少每贯钱的枚数;禁止铜币外流;对铸币征收高额出口税;试行铸用铁币;使用金银;发行纸币和票据(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