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_第1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_第2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_第3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_第4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分通关题库大全(共6000题)-第1部分(800题)一、单选题1.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积,其成分为A、尿酸B、尿素C、胆固醇D、黄嘌呤E、次黄嘌呤答案:A解析: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2.有患者血中尿酸含量>80mg/L,经临床别嘌呤醇治疗后尿酸降为50mg/L,病人尿液中可能出现哪种化合物A、尿黑酸B、别嘌呤核苷酸C、牛磺酸D、多巴胺E、精胺、精脒答案:B解析:抗痛风药物一方面可以取代黄嘌呤竞争性的与黄嘌呤氧化酶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补救合成途径生成别嘌呤核苷酸从而减少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这样从几方面减少尿酸的生成而发挥对痛风的治疗作用。3.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A、尿素B、尿酸C、胺D、肌酐E、β-丙氨酸答案:B解析: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4.氮杂丝氨酸能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类似于A、丝氨酸B、谷氨酸C、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酰胺答案:D解析:氮杂丝氨酸是氨基酸类似物,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5.嘧啶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核苷酸为A、UDPB、CDPC、TMPD、UMPE、cmP答案:D解析:在嘧啶核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机体利用小分子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首先生成UMP,UMP再可以经过一些酶促反应生成UDP、UTP、CDP、CTP等等其它嘧啶分子。也就是说,要想生成其它的嘧啶分子,机体首先要合成UMP,再由UMP经过酶促反应生成其它嘧啶。所以正确答案是D。6.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机制是该药抑制A、黄嘌呤氧化酶B、腺苷脱氨酸C、尿酸氧化酶D、鸟嘌呤脱氢酶E、黄嘌呤脱氢酶答案:A解析:尿酸是由黄嘌呤氧化而生成,这一步骤必需要有黄嘌呤氧化酶参与。别嘌呤醇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可使该酶活性丧失而不起作用,于是黄嘌呤就不能氧化为尿酸,尿酸生成随之减少,从而使血尿酸下降,高尿酸血症消除。由此可见,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原理是抑制尿酸的生成。因此选择A7.AMP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A、IMPB、XMPC、GMPD、cmPE、UMP答案:A解析:肌苷酸二钠(IMP)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MP)黄嘌呤核苷酸(XMP)UMP为嘧啶核苷酸嘌呤碱氧化成尿酸,AMP转变成次黄嘌呤(IMP),后者在黄嘌呤氧化酶或黄嘌呤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终生成尿酸。8.AMP和GMP在细胞内分解时,均首先转化成A、黄嘌呤B、内嘌呤C、次黄嘌呤核苷酸D、黄嘌呤核苷酸E、黄嘌呤核苷答案:A解析:AMP是腺苷一磷酸,GMP是鸟苷一磷酸。在分解代谢时AMP转变成次黄嘌呤,然后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终转变为尿酸;GMP转变成鸟嘌呤,再转变成黄嘌呤,最后也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在代谢过程中AMP和GMP共同先转化成黄嘌呤,然后生成尿酸,排除体外。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9.氨甲蝶呤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原因是其可以直接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抑制DNA的合成酶系的活性C、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阻断蛋白质的合成代谢E、破坏DNA的分子结构答案:A解析:由于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氨甲蝶呤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被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明显受到抑制。此外,氨甲蝶呤也有对胸腺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但抑制RNA与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则较弱。氨甲蝶呤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G1/S期的细胞也有延缓作用,对G1期细胞的作用较弱。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是A、XMPB、IMPC、GMPD、AMPE、cmP答案:B解析: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所以选B。A.XMP黄嘌呤核苷酸B.IMP次黄嘌呤核苷酸C.GMP鸟嘌呤核苷酸D.AMP腺嘌呤核苷酸E.CMP胞嘧啶核苷酸11.5-FU是哪种碱基的类似物A、AB、UC、CD、GE、T答案:E解析:用于诱发突变的碱基类似物有5-BU、5-FU、BUdr、5-IU等他们是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12.Lesch-Nyhan综合征是因为缺乏A、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APRTC、HGPRTD、腺苷激酶E、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答案:C解析:Lesch-Nyhan综合症: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先天性嘌呤代谢缺陷病,源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失。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高尿酸盐血症引起早期肾脏结石,逐渐出现痛风症状。患者智力低下,有特征性的强迫性自身毁伤行为。13.6-巯基嘌呤、8-氮杂鸟嘌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A、抑制嘌呤的补救合成B、抑制RNA聚合酶C、抑制DNA聚合酶D、碱基错配E、抑制蛋白质合成答案:A解析:可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及核酸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上用作抗肿瘤药物。如6-巯基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14.体内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DUMPB、TMPC、UDPD、UMPE、DcmP答案:A解析:dTMP是核酸合成所必须的前体物质。dTMP是由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UMP)经甲基化而生成的。15.细胞内含量较多的核苷酸是A、5′-ATPB、3′-ATPC、3′-DATPD、5′-UTPE、5′-DUTP答案:A解析:核苷中戊糖的羟基与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而成为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大多数是核糖或脱氧核糖的C5′上羟基被磷酸酯化,形成5′核苷酸。核苷酸在5′进一步磷酸化即生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16.蛋白质的消化酶主要来源于A、胃B、小肠C、胆囊D、胰腺E、肝脏答案:D解析:蛋白质的消化酶主要来自于胃和胰腺,而食物在胃内存留时间比较短,胃蛋白酶的作用相对比较小,因为食物主要在小肠消化吸收,来自胰腺的各种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起到了主要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D。17.下列有关密码的错误叙述是A、密码无标点符号B、有终止密码和起始密码C、密码有简并性D、密码有通用性E、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均有一个相应密码答案:E解析:遗传密码是三个碱基组成不重叠的三联密码子,并且一个三联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现已知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而由四种碱基组成的三联密码子有64种之多。本文用起始密码子AUG的三联数字来推导20种氨基酸一一对应的遗传密码。(一种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18.蛋白质腐败作用的主要产物A、氨、胺类B、胺类、硫化氢C、吲哚、氨D、苯酚、胺类E、硫化氢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脱羧产生胺类或脱氨基产生氨。19.蛋白质生理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A、氨基酸种类B、氨基酸数量C、必需氨基酸数量D、必需氨基酸种类E、必需氨基酸数量、种类及比例答案:E解析: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是指进入人体蛋白质的保留量和吸收量的百分比。食物蛋白生理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组成。食物蛋白质中所含氢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越接近人体的需要,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就越高。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称优质蛋白,衡量食物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是看这些蛋白质的生理价值。生理价值越高,说明机体的利用率越高,营养价值也越大。20.关于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叙述是A、20种氨基酸都有相应的密码B、氨基酸以氨基与tRNA共价相连C、氨基酸与tRNA3端连接D、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的场所E、mRNA是多肽合成的直接模板答案:B解析:每一种游离氨基酸在掺入肽链以前必须活化并与专一的tRNA相连,然后由tRNA负责将它带到核糖体上的特定位点(A位点上)并添加到新生肽链的C末端。(注:不是B中所述的共价键。)21.增强子的作用是A、促进结构基因转录B、抑制结构基因转录C、抑制阻遏蛋白D、抑制操纵基因表达E、抑制启动子答案:A解析: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22.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阻遏物E、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答案:D解析: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阻遏物反式作用因子以会和DNA结合,不过它的作用是起始转录而阻遏物是阻止转录。23.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答案:D解析:基因表达调控分为可诱导和可阻遏2种。可阻遏的属于负调控,阻遏物与DNA分子结合——阻碍RNA聚合酶转录——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可诱导的属于正调控。诱导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激活子复合物——与基因启动子DNA序列结合——激活基因起始转录——使基因处于表达的状态。24.关于癌基因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致癌病毒具有的某些核苷酸序列B、能称作细胞癌基因C、不需活化即能表达D、正常人类基因组不存在E、永远高表达的基因答案:A解析:A.是致癌病毒具有的某些核苷酸序列B.不能称作细胞癌基因癌基因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两类,故不可称之为细胞癌基因。C.不需活化即能表达当其受到体内外致癌因素作用,发生过度表达或突变导致激活时,则可导致细胞癌变。由此可见,需要活化。D.正常人类基因组不存在人类的正常细胞都存在着这些基因。E.永远高表达的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的状态,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5.关于乳糖操纵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B、属于可阻遏型调控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D、结构基因产物与分解代谢无关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答案:A解析: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对B.属于可阻遏型调控错A才是对的。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不抑制。D.结构基因产物与分解代谢无关:有关。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不受。对乳糖操纵子来说CAP是正性调节因素,乳糖阻遏蛋白是负性调节因素。26.增强子的作用特点是A、只作用于真核细胞中B、有固定的部位,必须在启动子上游C、有严格的专一性D、无需与蛋白质因子结合就能增强转录作用E、作用无方向性答案:E解析:增强子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原核细胞中也有。增强子的作用特点是:A.只作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也有。B.有固定的部位,必须在启动子上游:没有这种说法。C.有严格的专一性:没有严格的专一性D.无需与蛋白质因子结合就能增强转录作用:需要。27.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A、TATA盒B、增强子结合蛋白C、操纵子D、酪氨酸蛋白激酶E、RNA聚合酶Ⅱ答案:B解析:反式作用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因子,通过与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其表达。转录调节因子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转录因子。(1)基本转录因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蛋白因子,决定三种RNA转录的类别(2)特异转录因子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转录激活因子:如增强子结合蛋白(EBP)转录抑制因子:如沉默子结合蛋白28.属于顺式元件的是A、TATA盒B、增强子结合蛋白C、操纵子D、酪氨酸蛋白激酶E、RNA聚合酶Ⅱ答案:A解析:TATA盒(TATAbox)。TATA盒的位置不像原核生物上游-35区和-10区那样典型。某些真核生物或某些基因也可以没有TATA盒。不同物种、不同细胞或不同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的上游DNA序列,但都可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29.下列哪种结构是操纵子所没有的A、启动子B、调控基因C、结构基因D、操纵基因E、5′帽子结构答案:E解析:操纵子的结构中不包括有5′帽子结构。操纵子:指启动基因、终止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启动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动转录的特异DNA序列。多种原核基因启动序列特定区域内,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称为共有序列。30.在亮氨酸拉链中,每隔多少个氨基酸出现一个亮氨酸A、7个B、3.6个C、9个D、12个E、7.2个答案:A解析:亮氨酸拉链是由伸展的氨基酸组成,每7个氨基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亮氨酸,亮氨酸是疏水性氨基酸,排列在。螺旋的一侧,所有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排在另一侧。当2个蛋白质分子平行排列时,亮氨酸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形成“拉链”。在“拉链”式的蛋白质分子中,亮氨酸以外带电荷的氨基酸形式同DNA结合。31.以下关于增强子的叙述错误是A、增强子决定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B、增强子是远离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C、增强子作用无方向性D、增强子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均对基因的转录有增强作用E、增强子只在个别真核生物中存在,无普遍性答案:E解析:E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增强子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32.以下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A、生长因子及类似物B、GTP结合蛋白C、生长因子受体D、转录因子E、酪氨酸蛋白激酶答案:B解析:癌基因表达产物有四类:①生长因子及类似物;②生长因子受体;③转录因子;④细胞内信号传导体,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33.调节子是指A、操纵子B、一种特殊蛋白质C、成群的操纵子组成的调控网络D、mRNA的特殊序列E、调节基因答案:C解析:操纵子: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由调节基因产物所识别的控制序列(启动子、操纵基因)。调节子:受一种一种调节蛋白所控制的几个操纵子系统,这些操纵子通常都属于同一个代谢途径或与同一种功能有关。(本题依此选C)综合性调节子:一种调节蛋白控制几个不同代谢途径的操纵子,如cAMP-CRP对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调控系统。34.启动子是指A、DNA分子中能转录的序列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C、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D、有转录终止信号的序列E、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序列答案:B解析: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35.增强子的序列是A、含两组72Bp串联(顺向)重复序列,核心部分为TGTGGAATTAGB、含回文结构C、含八聚体结构D、高度重复序列E、GC及TATA结构答案:A解析:增强子是指能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增强子的序列是含两组72bp串联(顺向)重复序列,核心部分为TGTGGAATTAG。36.RNA聚合酶Ⅱ(TFⅡ)中能与TATA盒直接结合的是A、TFⅡAB、TFⅡBC、TFⅡDD、TFⅡEE、TFⅡF答案:C解析:真核RNA聚合酶Ⅱ不能单独识别,结合启动子,而是先由基本转录因子TFⅡD组成成分TBP识别TATA盒或启动元件,并有TFⅡA参与结合,形成TFⅡD-启动子复合物;继而在TGⅡAF等参与下,RNA聚合酶Ⅱ与TFⅡD,TFⅡB聚合,形成一个功能性的前起始复合。37.cAMP对转录起始的调控是A、单独与操纵基因结合,封闭其基因表达B、以CAMP-CAP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使该基因开放C、与RNApolⅡ结合,促进酶的活性D、与阻遏蛋白结合,去阻遏作用E、与增强子结合,促进转录答案:B解析:在调节基因之前有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剂蛋白(CAP)基因,经转录、翻译,生成CAP。它能与cAMP结合,生成cAMP-CAP复合物。DNA起动基因分为cAMP-CAP复合物和RNA聚合酶两个结合部位。当cAMP-CAP复合物结合到前一部位时,引起邻接区域DNA不稳定,允许RNA聚合酶与之结合,起动转录。38.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DNA的某段序列B、RNA的某段序列C、mRNA的表达产物D、作用于转录调控的蛋白质因子E、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答案:D解析:反式作用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因子,通过与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其表达。转录调节因子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转录因子。39.关于TFⅡD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惟一能与TATA盒结合的转录因子B、能促进RNApolⅡ与启动子结合C、具有ATP酶活性D、能解开DNA双链E、抑制DNA基因转录答案:A解析:本题选A。RNAPolⅡ的转录起始的第一步是TFⅡD的转录启动因子和TATA框结合形成复合体。TFⅡD(即TBP)作为第一个和DNA接触的因子,使启动子转录,它起到介导的作用。由于TATA框离转录起始位点的距离是固定的,识别TATA框对RNA聚合酶来说是重要的。TFⅡD(TBP)在启动上对各种聚合酶所起的一个相同的作用是将它们组入转录复合体中。A.是惟一能与TATA盒结合的转录因子B.能促进RNApolⅡ与启动子结合:不能。C.具有ATP酶活性:不具有。D.能解开DNA双链:不能。E.抑制DNA基因转录:抑制RNA基因转录。40.通过细胞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糖皮质激素D、甲状腺素E、胰岛素答案:E解析:胰岛素受体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大家族成员,几乎分布在体内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包括对胰岛素敏感低的细胞。(胰岛素是通过细胞膜上受体发挥作用)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均是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作用。41.下列哪种激素的受体属于受体-转录因子型A、肾上腺素B、甲状腺素C、胰岛素D、促甲状腺素E、胰高血糖素答案:B解析:受体—转录因子型结构特点:位于细胞内,DNA结合蛋白。信息传递: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内并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活化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转移入核内,与所调控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然后启动转录。相关激素:类固醇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与核中的受体结合,该受体是一种与双链DNA高度亲合的蛋白质。42.受体的特异性取决于A、活性中心的构象和活性基团B、结合域的构象和活性基团C、细胞膜的构象和活性基团D、信息传导部分的构象和活性基团E、G蛋白的构象和活性基团答案:B解析:一个是与配体结合的结合域,结合域的构象或活性基团,决定其结合配体的特异性,另一个是功能部分,参与转导信息。故答案选择B。43.某受体为α2β2四聚体,属跨膜蛋白,胞外段结合配体,胞内段具有潜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此类受体最有可能A、属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B、属于甲状腺素受体C、与配体结合后α、β亚基解聚D、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E、与配体结合后,β亚基发生磷酸化答案:E解析:胰岛素受体由2条α链、2条β链组成,2条α链位于质膜外侧,联系α链的2条β链跨膜穿行,C末端暴露于胞浆。α链含胰岛素结合碱,β链酪氨酸激酶结构域。α链结合胰岛素后激活β链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该酶首先催化β链上的关键酪氨酸(Tyr)残基磷酸化。因此,此题选择E。44.cAMP可以别构激活A、蛋白酶B、蛋白激酶C、磷蛋白磷酸酶D、还原酶E、转肽酶答案:B解析:蛋白激酶A(PKA)是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的简称。涉及该通路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等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活化了位于胞膜浆膜面的一种G蛋白激动型G蛋白(Gs),活化的Gs激活质膜中的腺背酸环化酶(AC),活化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和焦磷酸;cAMP作为第二信使再激活PKA,PKA直接或间接使多种蛋白质磷酸化,改变最终效应分子的机能特性,由此发挥调节功能。环核背酸磷酸二酯酶水解cAMP成5′AMP,终止细胞内信号。肾上腺素即通过蛋白激酶A通路最终激活磷酸化酶,引起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45.可促进内质网释出Ca2+的是A、cAMPB、cGMPC、IP3D、DGE、PIP2答案:C解析:IP3与内质网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开启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IP3(三磷酸肌醇)46.可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的是A、cAMPB、cGMPC、IP3D、DGE、PIP2答案:D解析:本题选DDG-蛋白激酶C途径DG与Ca2+能协调促进蛋白激酶C(PKC)活化。激活的PKC可促进细胞膜Na+/H+交换蛋白磷酸化,增加H+外流;PKC激活也可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AP-1、NF-KB等,促进靶基因转录和细胞的增殖与肥大。47.IP3受体位于A、质膜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糖体答案:C解析:IP3受体是一种内质网通道蛋白,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0kDa的糖蛋白组成的四聚体。四个亚基组成一个跨膜的通道,每个亚基都有IP3结合的部位,当3~4个部位被IP3占据时,受体复合物构象发生改变。48.下列哪种酶可催化PIP2水解IP3A、磷脂酶A1B、磷脂酶.C、CPKAD、PKCE、磷脂酶A2答案:B解析:当激素、神经递质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介导的磷酯酶C(磷酸肌醇酯酶,PIC)。催化PIP2水解产生肌醇三磷酸(IP3)和DG的反应49.胰岛素受体β亚基可具有下列哪种酶活性A、蛋白激酶AB、蛋白激酶CC、蛋白激酶GD、酪氨酸蛋白激酶E、CAM激酶答案:D解析:胰岛素受体也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是由α和β两种组成四聚体型受体,其中β亚基具有激酶活性,可将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磷酸化,IRS作为多种蛋白的停泊点,可以结合或激活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50.1,4,5-三磷酸肌醇(IP3)可以A、促进甘油二酯生成A、使细胞膜钙泵活性增强B、促进内质网中CA2+释放至胞液C、促进CA2+与CAM结合D、促进CA2+与蛋白激酶E、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答案为C。某些激素结合到受体上,激活G蛋白,开启磷酸肌醇酶,催化生成肌醇三磷酸IP3,IP3作为第二信使,打开细胞内部膜结构上的Ca2+通道,触发内质网中Ca2+的释放,使胞液Ca2+的浓度增高,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效应。5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CAMPB、CA2+C、CGMPD、IP3E、乙酰胆碱答案:E解析: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DAG)、1,4,5-三磷酸肌醇(IP3)、Ca2+等。52.camp蛋白激酶A途径和DG-蛋白激酶C途径的共同特点是A、由G蛋白介导B、CA2+可激活激酶C、磷脂酰丝氨酸可激活激酶D、钙泵可拮抗激酶活性E、CAMP和DG均为小分子,故都可在胞液内自由扩散答案:A解析:本题选A。蛋白激酶C(PKC)途径即甘油二酯(DG)—蛋白激酶C途径甘油二酯(DG)是该途径的第二信使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经G蛋白转导,激活磷脂酶C,由磷脂酶C将质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水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DG.脂溶性的DG在膜上累积并使紧密结合在膜上的无活性PKC活化。PKC活化后使大量底物蛋白(包括胰岛素,β—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神经递质在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糖原合成酶,DNA甲基转移酶,Na'—K'ATP酶和转铁蛋白等)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磷酸化。引起细胞内的生理效应。cAMP-蛋白激酶A途径的组成:胞外信息分子(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G蛋白,AC,cAMP,PKA。53.下列哪项不符合G蛋白的特点A、又称鸟苷三磷酸结合蛋白B、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C、α亚基能与GTPGDP结合D、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E、βγ附结合松弛答案:E解析:G蛋白: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βγ附结合紧密。54.基因重组不包括A、转化B、转换C、整合D、转导E、转位答案:B解析:基因重组只包括:接合、转化、转导或转位。而基因转换特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染色体非同源DNA片段的转移,不属于基因重组。55.下列哪项不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点A、特异性很高B、常由4~6个核苷酸组成C、一般具有回文结构D、少数内切酶识别序列中的碱基可以有规律地替换E、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口均是粘性末端答案:E解析: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两大类,即I类酶和II酶。相当一部分酶(如EcoRI、BamHI、Hind等)的切口,作用点有180°旋转对称性,因而可形成粘性末端,但也有一些II类酶如A1uI、BsuRI、BalI、HalIII、HPaI、SmaI等切割DNA分子并不产生粘性末端,而只形成平整末端。5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小约为数千个碱基对B、是双链的线性分子C、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的胞质中D、易从一个细菌转移人另一个细菌E、常带抗药基因答案:B解析: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已发现有质粒的细菌有几百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细菌质粒都是闭合环状DNA分子(简称cccDNA)。57.基因工程方面说法错误的是A、可构建有生物活性并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多肽B、DNA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的一种技术C、基因治疗是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D、基因治疗包括体细胞基因治疗和性细胞基因治疗E、研究疾病基因克隆对认识、理解一种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DNA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技术和原理,在DNA水平分析、鉴定遗传性疾病所涉及基因的置换、缺失或插入等突变。58.下述关于基因工程与医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有助于发展新药B、有利于新的遗传疾病的发现,但对其治疗无实质意义C、利用RNA诊断来鉴定遗传疾病D、基因治疗是导入内源性基因以便于纠正其基因缺陷E、基因治疗包括体细胞基因、性细胞基因和干细胞基因治疗答案:A解析:B.基因工程有利于新的遗传疾病发现,对其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意义;C.是利用DNA诊断来鉴定遗传疾病;D基因治疗是导入外源性基因;E基因治疗不包括干细胞基因治疗。59.有关限制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将双链RNA特异切开B、可将单链DNA随机切开C、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D、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E、催化DNA的甲基化答案:C解析:限制性内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数目的专一部位上。它能识别外源DNA并将其降解。60.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也称基因克隆B、只有质粒DNA能被用作载体C、需供体DNAD重组D、NA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E、重组DNA需进一步纯化、传代和扩增答案:B解析: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根据此定义,判定选B。61.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B、粪胆素原增加C、尿胆素原增加D、尿中出现胆红素E、粪便颜色加深答案:D解析:溶血性黄疸或获得性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增多,引起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由于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处理能力代偿性增强,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素原的生成量增加,尿胆素原增多,粪胆素原亦增加。(注:但结合胆红素的生成量受到肝细胞功能的限定,同时其转运排泄没有障碍,故不会出现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尿中也不会出现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尿胆原生成也将增加。血中非结合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能被肾小球滤过,因此尿中检测不到胆红素。62.下列哪种情况尿中胆素原族排泄量减少A、肝功能轻度损伤B、肠道阻塞C、溶血D、碱中毒E、胆道阻塞答案:E解析:胆道阻塞时,胆素原的肝肠循环减少,故尿中胆素原排泄减少。63.酶催化胆汁酸的去结合反应和脱7α-羟基作用的是A、肠道细菌酶B、磷脂酶C、磷酸酶D、脂肪酶E、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答案:A解析:进入肠道的初级胆汁酸在发挥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后,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由肠道细菌酶催化胆汁酸的去结合反应和脱7α-羟基作用,生成次级胆汁酸。64.血液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肌酐B、肌酸C、蛋白质D、尿酸E、尿素答案:E解析:血液中非蛋白氮主要成分是尿素。正常人血中NPN为25~35mg,其中尿素氮为10-15mg。65.血液内存在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A、尿素B、尿酸C、肌酐D、二氧化碳E、丙酮酸答案:E解析:丙酮酸,原称焦性葡萄酸,是参与整个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66.在血浆内含有的下列物质中,肝脏不能合成的是A、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C、凝血酶原D、高密度脂蛋白E、纤维蛋白原答案:B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在浆细胞内质网囊腔中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先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许多小囊泡,然后输送到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浓缩和贮存,最后,充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小囊泡游离到细胞质膜的内表面,与细胞质膜相溶合并通过反向吞噬,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外。67.下列哪种血浆蛋白异常与肝豆状核变性有关A、运铁蛋白B、铜蓝蛋白C、结合珠蛋白D、白蛋白E、γ-球蛋白答案:B解析:肝豆状核变性是以青少年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其特点为肝硬化、大脑基底节软化和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运铁蛋白与缺铁贫血有关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生成有关白蛋白肝细胞受破坏时减少γ-球蛋白几乎在所有的肝胆类疾病时都会增加68.下列哪一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甘氨石胆酸B、甘氨胆酸C、牛磺脱氧胆酸D、牛磺石胆酸E、甘氨脱氧胆酸答案:B解析: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69.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A、血红素B、胆绿素C、胆红素D、胆素原族E、胆素族答案:A解析: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辅基。其他选项都是胆色素类的70.下述关于胆汁酸的化学特性下述错误的是A、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两大类B、亦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类C、胆汁酸的立体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D、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次级胆汁酸E、进入肠道的各种胆汁酸可被肠道重吸收答案:D解析: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这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71.核黄疸的主要病因是A、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B、非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C、非结合胆红素侵犯肝细胞而黄染D、非结合胆红素与外周神经细胞核结合E、结合胆红素侵犯肝细胞而黄染答案:B解析:核黄疸由于非结核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非结核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结合胆红素不通过血脑屏障。72.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ALA脱水酶B、ALA合酶C、尿卟啉原Ⅰ合成酶D、血红素合成酶E、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答案:B解析:血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经粪卟啉原Ⅲ氧化脱羧酶和原卟啉原Ⅸ氧化酶催化,使粪卟琳原Ⅲ的侧链氧化生成原卟啉Ⅸ。通过亚铁整合酶,又称血红素合成酶的催化,原卟啉Ⅸ和Fe2+结合,生成血红素。铅等重金属对亚铁整合酶有抑制作用。ALA合酶:它是血红素合成体系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别构抑制调节。此外,血红素还可以阻抑ALA合酶的合成。磷酸吡哆醛是该酶的辅基,维生素B6缺乏将减少血红素的合成。正常情况下,血红素合成后迅速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对ALA合酶不再有反馈抑制作用。如果血红素的合成速度大于珠蛋白的合成速度,过多的血红素可以氧化成高铁血红素,后者对ALA合酶也具有强烈抑制作用。73.不影响血红素生物合成的是A、肾素B、5β-氢睾酮C、PB2+D、血红素E、FE2+答案:A解析:血红素的合成代谢:①合成原料:琥珀酰CoA、甘氨酸、Fe2+。②合成过程和限速酶:关键酶是ALA合成酶。③血红素合成的调节:血红素负反馈抑制ALA合成酶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ALA合成酶雄激素(5-β-氢睾酮)诱导ALA合成酶通过抑制和诱导关键酶ALA合成酶,可以调节血红素的合成速度。血铅(Pb2+)重金属能够抑制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从而抑制血红素的合成74.铁的运输形式是A、FE3+B、FE2+C、FE2+-运铁蛋白D、FE3+-运铁蛋白E、FE3+-白蛋白答案:C解析:Fe2+是铁的活性形式,Fe3+是铁的储存形式。因此只有Fe2+才能经过运铁蛋白的运输,Fe3+也只有变成Fe2+后,才活化,被运输,所以本质上还是Fe2+的运输,被运铁蛋白运至幼稚的红细胞,执行功能。75.干扰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A、维生素CB、铅C、氨基酸D、FE2+E、葡萄糖答案:B解析:血铅(Pb2+)重金属Pb2+能够抑制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从而抑制血红素的合成。ALA合酶:它是血红素合成体系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别构抑制调节。76.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仅在肝脏中进行A、尿素B、糖原C、血浆蛋白D、脂肪酸E、胆固醇答案:A解析:形成尿素的生化过程是鸟氨酸循环,此过程仅在肝脏中进行,因此本选项正确。糖原可以在肝脏和肌肉中生成,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血浆蛋白可以在肝脏和小肠合成。脂肪酸可以在肝、肾、肺和乳腺等合成,以肝为主。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77.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使药物失效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答案:E解析: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可见E选项是最佳答案。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方式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78.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A、乙酰基B、甲基C、谷胱甘肽D、葡萄糖醛酸E、硫酸答案:D解析:结合反应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的结合反应类型有: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乙酰基结合反应和甲基结合反应等。79.下列哪种疾病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A、痛风B、黄疸C、蚕豆病D、着色性干皮病E、卟啉病答案:D解析: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有些呈性联遗传。因核酸内切酶异常造成DNA修复障碍所致。临床以光暴露部位色素增加和角化及癌变为特征。通常幼年发病,常有同胞发病史;患儿生后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畏光,在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褐色斑点及斑片,伴毛细管扩张,间有色素脱失斑和萎缩或疤痕。皮肤干燥。数年内发生基底细胞癌,鳞癌及恶性黑素瘤。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性肿瘤而死亡。80.AMP转变成GMP的过程中经历了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脱水反应D、硫化反应E、生物转化答案:A解析:反应的本质是氧化数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氧化数升高,即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数升高的物质还原对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还原剂,其产物叫氧化产物;氧化数降低的物质氧化对方,自身被还原,因此叫氧化剂,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即: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AMP转变成GMP的过程中,AMP失去了一个电子。81.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特点错误的是A、冈崎片段较短B、复制呈半不连续性C、只需DNA聚合酶α、β参与D、可有多个复制起始点E、为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真核生物DNAPol有α、β、γ、δ及ε五种,都参与了DNA复制过程。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α与DNA聚合酶δ互配合下催化进行的。DNAPolδ在DNA损伤时,催化修复合成。DNAPolγ是线粒体中DNA复制酶。DNAPolδ及ε均有外切酶活性,校正复制中的错误。82.关于RNA引物错误的是A、以游离NTP为原料聚合而成B、以DNA为模板合成C、在复制结束前被切除D、由DNA聚合酶催化生成E、为DNA复制提供3′-OH答案:D解析:DNA聚合酶只能把核苷酸连到已经和DNA摸板互补产生的多核苷酸链上,而不能从头开始把核苷酸连接起来,这个先已存在的多核苷酸称为引物(RNA),它是通过引物酶的作用合成的每条DNA链,就需要一个引物,所以每一段冈崎片段前端都有一个RNA引物。RNA引物是在引物酶的催化下生成的。83.参与DAN复制的物质不包括A、DNA聚合酶B、解链酶、拓扑酶C、模板、引物D、光修复酶E、单链DNA结合蛋白答案:D解析:光修复:生物体内有一种光修复酶,被光激活后能利用光所提供的能量使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嘧啶二聚体分开,恢复原来的两个核苷酸,称为光修复84.原核细胞翻译中需要四氢叶酸参与的过程是A、起始氨基酰-tRNA生成B、大小亚基结合C、肽链终止阶段D、mRNA与小亚基结合E、肽键形成答案:A解析:氨基酰-tRNA的生成原核细胞中起始氨基酸活化后,还要甲酰化,形成甲酰蛋氨酸tRNA,由N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甲酰基。而真核细胞没有此过程。85.真核生物中tRNA和5SrRNA的转录由下列哪一种酶催化A、RNA聚合酶IB、逆转录酶C、RNA聚合酶Ⅱ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Ⅲ答案:E解析: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真核生物具有3种不同的RNA聚合酶。以下为真核生物的三种RNA聚合酶:①RNA聚合酶I:位于细胞核的核仁,催化合成rRNA的前体,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28S、5.8S、18SrRNA。启动转录不需水解ATP。②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合成mRNA前体,再加工为mRNA;RNA聚合酶Ⅱ也合成一些参于RNA剪接的核小RNA。启动转录需水解ATP。③RNA聚合酶Ⅲ:位于核仁外,催化转录编码tRNA、5SrRNA和小RNA分子的基因。启动转录不需水解ATP。86.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A、解链酶B、引物酶C、RNA聚合酶Ⅲ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核心酶答案:D解析:大多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是相同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2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称为核心酶。加上一个σ亚基后则成为聚合酶全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5×105.研究发现,由β和β′亚基组成了聚合酶的催化中心,它们在序列上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两个大亚基有同源性。β亚基能与模板DNA、新生RNA链及核苷酸底物相结合。σ因子可以极大地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区DNA序列的亲和力,加入σ因子以后,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启动子序列的特异性总共提高了107倍。σ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转录的起始从化学过程来看是单个核苷酸与开链启动子-酶复合物相结合构成新生RNA的5′端,再以磷酸二酯键的形式与第二个核苷酸相结合,起始的终止反映在σ因子的释放。过去认为二核苷酸的形成就是转录起始的终止,实际上,只有当新生RNA链达到6-9个核苷酸时才能形成稳定的酶-DNA-RNA三元复合物,才释放σ因子,转录进入延伸期。87.基因是A、DNA功能片段B、RNA功能片段C、核苷酸片段D、嘌呤核苷酸E、嘧啶核苷酸答案:A解析:基因是编码生物活性产物的DNA功能片段,这些产物主要是蛋白质和各种RNA。88.进行DNA复制实验时,保留全部DNA复制体系成分,但以DNA聚合酶Ⅱ代替DNA连接酶,试分析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A、DNA高度缠绕,无法作为模板B、DNA被分解成无数片段C、无RNA引物,复制无法进行D、随从链的复制无法完成E、冈崎片段生成过量答案:D解析:DNA聚合酶只能催化链延长而不能使链连接以DNA聚合酶II代替DNA连接酶最后的效果就是DNA复制完以后都是一个一个的冈崎片段之类的小片段。也就是随从链无法完成复制。89.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包括A、DNA的生物合成B、RNA的生物合成C、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RNA的转录E、生物转化答案:E解析: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②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90.下述特性中,符合遗传信息传递的一项是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具有两条途径C、需要磷酸核糖参与D、传递一种神经递质E、RNA决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答案:A解析:遗传信息传递是DNA通过复制,将基因信息代代相传,故A是正确答案。91.DNA连接酶的作用正确的是A、不参与DNA复制B、能去除引物,填补空缺C、合成冈崎片段D、不参与RNA复制E、连接DNA双链中单链缺口的两个末端答案:E解析:此处需明白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功能及有什么区别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92.冈崎片段的生成是由于A、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B、拓扑酶的作用C、RNA引物合成不足D、随从链的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DNA连接酶缺失答案:D解析:随从链的合成方向5'→3'与解链方向相反,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它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开至一定长度后才能合成一段。然后又等待下一段模板暴露出来再合成。总是先合成许多片段,称冈崎片段93.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Ⅱ催化产生的转录产物是A、mRNAB、18SrRNAC、28SrRNAD、tRNAE、全部RNA答案:A解析: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hnRNA和mRNA,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的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Ⅲ转录的产物都是小分子量的RNA,tRNA,5SrRNA和snRNA。RNA聚合酶Ⅰ转录产物是45SrRNA,生成除5SrRNA外的各种rRNA。94.原核生物多肽合成的延长阶段需要将氨基酰.tRNA带入核糖体A位,与mRNA密码识别,参与这一作用的延长因子成分应为A、EFTu-GTPB、EFTsC、EFTu-GDPD、EFTGE、EFTs-GTP答案:A解析: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参与多肽链延伸过程的蛋白质因子。从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可纯化获得三种延伸因子,即EFTu,EFTs和EFG,分子量大约分别为4.7万,3.6万和8.3万。EFTu与GTP结合成EFTu-GTP,然后再与氨酰tRNA结合,形成三复合体氨酰-tRNA-EFTu-GTP。这种三复合体与核糖体的氨酰tRNA部位(A部位)结合,继而GTP被分解,EFTu以EFTu-GTP的形式从核糖体上游离出来。游离的EFTu-GDP与EFTs反应,再生成EFTu-Ts,然后与GTP结合成EFTu-GTP。另一方面结合在P部位。多肽链即可延长一个氨基酸残基。接着肽基tRNA从A部位转移到P部位,P部位的tRNA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该反应由EFG(G因子,亦称为移位酶)催化,再将一分子的GTP水解。由于上述反应的逐次反复进行,而使多肽链延伸反应得以进行,每延长一个氨基酸残基,就水解两分子GTP。动物细胞或其他真核细胞基本上也以同样机制进行多肽链的延伸,并且也分离到了对应于原核细胞的各因子。95.DNA复制过程中,母链遗传信息必须准确地传到子链,即复制的保真性,下列哪种情况可造成复制的失真A、A=T,G=C配对B、DNA聚合酶选择配对碱基C、DNA聚合酶即时校读D、DNA聚合酶依赖模板E、DNA聚合酶Ⅲ缺乏ε亚基答案:E解析:DNA复制的保真性至少依赖三种机制①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②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③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功能。DNA聚合酶Ⅲ的ε亚基是执行碱基的选择功能的,如果缺乏将出现复制的失真。96.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ρ因子B、核心酶C、聚合酶α亚基D、σ因子E、DNAB蛋白答案:D解析:辨认起始点的应该是σ亚基。D正确,全酶的话是4个亚基。97.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A、NA+泵激活引起细胞失水B、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C、紫外线照射损伤DNA修复D、利用维生素A的酶被光破坏E、DNA损伤修复所需的核酸内切酶缺乏答案:E解析: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发生在暴露部位的色素变化,萎缩,角化及癌变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皮肤部位缺乏核酸内切酶或酶活性极度低下,不能修复被紫外线损伤的皮肤的DNA,因此在日光照射后皮肤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皮肤炎症,继而可发生皮肤癌。所以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DNA损伤修复的缺陷。98.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核中B、催化反应需GTPC、对氨基酸tRNA都有专一性D、直接生成甲酰蛋氨酰-tRNAE、只对氨基酸有绝对专一性答案:C解析: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一个特定的tRNA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因有20种氨基酸,故有20种氨基酰-tRNA合成酶。故对氨基酸、tRNA都有专一性99.下列关于RNA分子中“帽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可使tRNA进行加工过程B、存在于tRNA的3′端C、是由聚A组成D、存在于真核细胞的mRNA5′端E、用于校正原核细胞mRNA翻译中的错误答案:D解析:mRNA5’-端帽子结构是mRNA翻译起始的必要结构,对核糖体对mRNA的识别提供了信号,协助核糖体与mRNA结合,使翻译从AUG开始。100.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A、脂蛋白脂肪酶B、甘油一酯酶C、甘油二酯酶D、甘油三酯酶E、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答案:E解析: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起决定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101.生物膜组成成分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答案:B解析: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102.脂肪的主要生理功用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答案:A解析: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物质,所以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贮能和供能103.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答案:C解析:多不饱和脂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为营养必需脂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它们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104.脂肪乳化主要物质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答案:D解析:所谓乳化,就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油水相混形成均匀并且稳定的乳浊液过程。在消化道内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主要是胆汁中的胆汁酸盐,简称胆盐。105.乳糜微粒生成部位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答案:E解析:乳糜微粒为直径为10.3—1.5微米的血浆脂蛋白颗粒。是在流经小肠的淋巴系统中生成。106.酮体包括A、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C、乙酰乙酸、γ-羟丁酸、丙酮D、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E、乙酰丙酸、β-羟丁酸、丙酮答案:D解析: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时所产生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107.1mol软脂酸(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净生成ATP的mol数A、95B、105C、125D、106E、146答案:D解析:N每次生成1分子乙酰CoA,碳链缩短两个碳原子。再重复进行β-氧化,长链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可生成若干分子的乙酰CoA,同时产生若干还原型的FADH2和NADH+H+。16碳的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它生成脂酰CoA后,经7次β-氧化可生成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分子NADH+H+。FADH2产生1.5个ATP,NADH+H+产生2.5个ATP,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个ATP,再减去脂酸活化时消耗的2分子ATP即为最后答案。新的应该是7×1.5+7×2.5+8×10-2=106分子ATP108.肝脏在脂肪代谢中产生过多酮体主要由于A、肝功能不好B、肝中脂肪代谢障碍C、脂肪转运障碍D、脂肪摄食过多E、糖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答案:E解析: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所产生的酮体(严重者可使血浆酮体高达3~4g/L)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即积聚在体内,可引起酸中毒。重病人不能进食(如食道癌等)或进食而不摄入糖类时,均可因体内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中酮体阳性。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替代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和肌的主要能源。组织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则脂肪动员增加,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导致酮体生成增加。当肝脏酮体的生成量大于肝外组织酮体的氧化能力时,血中酮体浓度增高造成酮血症。酮体从尿中排除,则造成酮血症。由于酮体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所以造成机体代谢性酸中毒。109.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CoA羧化酶E、已糖激酶答案:E解析:己糖激酶是转移酶,专一性不强,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KM小,亲和性强,可以针对多种六碳糖进行作用。110.合成酮体的关键酶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CoA羧化酶E、已糖激酶答案:A解析:HMGCoA合成酶是酮体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酶,使乙酰乙酰CoA与一分子乙酰CoA结合生成6个碳的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再通过后续的一些反应,最后生成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111.酮体利用的关键酶是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CoA羧化酶E、已糖激酶答案:C解析: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具有较高的琥珀酰CoA转硫酶活性,是酮体利用的关键酶112.合成FA的关键酶是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CoA羧化酶E、已糖激酶答案:D解析: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乙酰辅酶A+ATP+HCO3-→丙二酰辅酶A+ADP+Pi反应的生物素酶,是FA(游离脂肪酸)的关键酶。113.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A、肝内脂肪合成过多B、肝内脂肪分解过多C、肝内脂肪运出障碍D、食入脂肪过多E、食人糖类过多答案:C解析:如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因营养不良、中毒、必需氨基酸缺乏、胆碱缺乏、蛋白质缺乏不能形成VLDL分泌入血时,或合成的甘油三酯过多超过肝细胞转运分泌入血的能力,则聚集在肝细胞浆中,形成脂肪肝。114.下列有关类固醇激素合成的组织中除了某组织外,其他都是正确的A、肺B、肾上腺皮质C、睾丸D、卵巢E、肾答案:A解析:肾脏的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的间质细胞、卵巢细胞、卵巢黄本细胞都可以合成类固醇激素,肺除外115.下述哪项不是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A、储能和功能B、生物膜的组成C、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D、营养必须脂肪酸E、氮平衡答案:E解析:ABCD均为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E氮平衡是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16.脂类不能在胃液中被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胃液中不含脂肪酶B、脂肪酶不能在胃液中起作用C、胃酸不能将其分解成乳糜微粒D、脂类不溶于水E、脂类溶解度太高答案:B解析:由于胃液偏酸性,胃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几乎不能发挥消化脂肪的作用,故只有等到排入肠道,在胰液所含有的丰富的脂肪酶作用下被消化。117.脂肪酸β氧化发生部位A、胞液B、线粒体C、内质网D、胞液和线粒体E、胞液和内质网答案:D解析: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可概括为活化、转移、β氧化及最后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等四个阶段。(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氧化首先须被活化,在ATP、Co-SH、Mg2+存在下,由位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的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活化的脂肪酸不仅为一高能化合物,而且水溶性增强,因此提高了代谢活性。(2)脂酰CoA的转移脂肪酸活化:是在胞液中进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先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但已知长链脂酰辅酶A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碱,即L-3羟-4-三甲基铵丁酸,而被转运入线粒体内,在线粒体内膜的外侧及内侧分别有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酶Ⅱ,两者为同工酶。位于内膜外侧的酶Ⅰ,促进脂酰CoA转化为脂酰肉碱,后者可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的转位酶(或载体),转运到内膜内侧,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碱释放肉碱,后又转变为脂酰CoA.这样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而被氧化分解。一般10个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经此途径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3)脂酰CoA的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最后使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因反应均在脂酰CoA烃链的α,β碳原子间进行,最后β碳被氧化成酰基,故称为β氧化。a脱氢: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其烃链的α、β位碳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该酶的辅酶FAD接受生成FADH2,后者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伴有两分子ATP的生成。b加水:α、β烯脂酰CoA在烯酰CoA水合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β-羟脂酰CoA。c再脱氢: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脱去β碳上的2个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氢由该酶的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氧化生成水及3分子ATP.d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催化下,加一分子CoA?SH使碳链断裂,产生乙酰CoA和一个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以上4步反应均可逆行,但全过程趋向分解,尚无明确的调控位点。118.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部位在A、十二指肠B、胃C、小肠D、结肠E、回肠答案:C解析: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在小肠中进行,脂类进入小肠上段时,可刺激胆汁和胰液分泌进入肠腔,后者在讲不溶于水的脂类分解成细小微团,这小细小微团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得以消化吸收。119.脂酰CoA经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A、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D、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E、加水、硫解、再脱氢、脱氢答案:B解析: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第一步脱氢反应:由脂酰CoA脱氢酶活化,辅基为FAD,脂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具有反式双键的α、β-烯脂肪酰辅酶A。第二步加水反应:由烯酰CoA水合酶催化,生成具有L-构型的β-羟脂酰CoA。第三步脱氢反应:是在β-羟脂肪酰CoA脱饴酶(辅酶为NAD+)催化下,β-羟脂肪酰CoA脱氢生成β酮脂酰CoA。第四步硫解反应:由β-酮硫解酶催化,β-酮酯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之间断链,加上一分子辅酶A生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20.FFA由血液中何种物质运输A、cmB、LDLC、HDLD、清蛋白E、球蛋白答案:D解析:FA是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属于脂类,它是脂溶性的物质,不溶于水,也就是说不用于血液。所以它的代谢必须需要一种载体,它与清蛋白结合,结合后就可以溶于血液,进入肝脏进行代谢。121.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肝中缺乏下列哪种酶: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裂解酶D、琥珀酰COA转硫酶E、琥珀酸脱氢酶答案:D解析:酮体在肝脏合成,但肝氧化酮体的酶(琥珀酰CoA转硫酶)活性很低,因此肝不能氧化酮体。本题的题干问的是“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肝中缺乏下列哪种酶”。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122.下述哪项为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A、必须脂肪酸转变为前列腺素B、乙酰COA合成酮体C、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D、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E、转氨基作用答案:A解析: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是指某些脂类衍生物参与组织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并在机体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A必须脂肪酸转变为前列腺素等物质分别参与了多种细胞的代谢调控。其他选项均不属于此种调节。123.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A、甘油及FAB、DG及FAC、mG及FAD、cmE、TG答案:D解析:脂肪通过在肠腔内的消化,三酯甘油、磷脂和胆固醇酯基本上被完全水解,其产物包括脂肪酸、一酰甘油、胆固醇、溶血性卵磷脂等。脂肪水解产物进入上皮细胞后的去路主要有两条:1、游离的脂肪酸直接扩散出细胞的基底侧膜,再进入血液。2、在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甘油,然后与胆固醇等结合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颗粒CM。胞质内的乳糜颗粒形成小的囊泡,囊泡在细胞的基底膜以出胞方式将CM释放出细胞,再进行淋巴液。游离的脂肪酸FFA+乳糜颗粒CM;一般来说,大部分短链脂肪酸和部分中链脂肪酸及其构成的一酰甘油通过第一条通路被吸收,而长链脂肪酸及其一酰甘油、胆固醇等通过第二条通路被吸收。故本题只能选D。124.不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为A、磷脂酸B、DGC、脂酰COAD、α-磷酸甘油E、CDP-DG答案:E解析:甘油二酯(DG)是甘油三酯(TG)中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的结构脂质。CDP-DG指甘油磷脂。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无机磷酸,而转变为甘油二酯,它是甘油三酯的前身物,只需酯化即可生成甘油三酯。125.体内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A、NADPH和乙酰COAB、NADH和乙酰COAC、NADPH和丙二酰COAD、NADPH和乙酰乙酸E、NADH和丙二酰COA答案:A解析:乙酰CoA是合成脂酸的主要原料,参与合成脂酸的还有:ATP、NADPH、HCO3-(CO2)及Mn2+。126.有关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提供NADHB、提供NADPHC、使乙酰COA进入胞液D、参与TAC的部分反应E、消耗ATP答案:A解析:乙酰CoA可由糖氧化分解或由脂肪酸、酮体和蛋白分解生成,生成乙酰CoA的反应均发生在线粒体中,而脂肪酸的合成部位是胞浆,因此乙酰CoA必须由线粒体转运至胞浆。但是乙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需要通过一个称为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来完成乙酰CoA由线粒体到胞浆的转移。首先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经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缩合生成柠檬酸,再由线粒体内膜上相应载体协助进入胞液,在胞液内存在的柠檬酸裂解酶可使柠檬酸裂解产生乙酰CoA及草酰乙酸。前者即可用于生成脂肪酸,后者可返回线粒体补充合成柠檬酸时的消耗。但草酰乙酸也不能自由通透线粒体内膜,故必须先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还原成苹果酸再经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转运入线粒体,经氧化后补充草酰乙酸。也可在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同时伴有NADPH的生成。丙酮酸可经内膜载体被转运入线粒体内,此时丙酮酸可再羧化转变为草酰乙酸。每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一次,可使一分子乙酸CoA由线粒体进入胞液,同时消耗两分子ATP,还为机体提供了NADPH以补充合成反应的需要。127.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A、是一种信息物质B、由分化的内分泌腺所分泌C、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答案:B解析: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目前已知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均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128.生长因子受体不具备下列哪项结构特点A、是跨膜糖蛋白B、胞外部分构成结合域C、跨膜段由20多个疏水氨基酸组成D、胞内部分有较多可以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E、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后形成与G蛋白的结合位点答案:E解析:酪氨酸酸激酸受体激活酶引起的磷酸化是没有G蛋白和第二信使参与的。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在细胞肥大、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等方面发挥作用。129.癌基因表达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主要是催化A、受其作用的酶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B、蛋白质丝氨酸磷酸化C、蛋白质苏氨酸磷酸化D、组蛋白磷酸化E、任一氨基酸磷酸化答案:A解析: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proteinkinase,TPK)—特异地催化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分化和转化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130.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正常细胞无此基因B、基因突变可激活原癌基因表达C、正常细胞均有原癌基因D、病毒感染可使该基因活化表达E、多种理化因素可活化此基因表达答案:A解析: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肿瘤细胞中存在着显形作用的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有与之同源的正常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131.根据经典的定义,细胞因子与激素的不同点是A、是一类信息物质B、作用于特定细胞C、产生于一般细胞D、调节靶细胞的生长、分化E、以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激素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132.下列哪种因素可能使癌基因活化A、癌基因发生点突变B、正常基因不表达C、正常基因表达减弱D、抑癌基因表达增强E、细胞分化增加答案:A解析:癌基因:癌基因是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原癌基因通常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录因子类癌基因),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分化。原癌基因通过获得功能性突变活化为癌基因,所谓获得功能性突变是指经过突变该基因的活性增强或异常。癌基因活化的突变方式有:点突变、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等。133.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维生素A、维生素B1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叶酸E、泛酸答案:C解析:维生素PP参与了氧化脱氨即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氧化脱氨过程实际上包括脱氢和水解两个步骤。134.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叶酸E、泛酸答案:B解析:维生素B6是机体的中很多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脱羧作用、转氨基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酮戊酸形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135.参与辅酶A组成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叶酸E、泛酸答案:E解析:泛酸又名偏多酸,泛酸在动植物的组织中全部用于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的构成,参与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的酰基转移过程,还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与降解、胆碱的乙酰化、抗体的合成。136.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叶酸E、泛酸答案:D解析:叶酸是由蝶酸和谷氨酸结合而成,故又称蝶酰谷氨酸。作为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酶系的辅酶。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RNA;参与氨基酸代谢,参与血红蛋白及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的合成。137.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B1缺乏症的临床表现A、神经炎B、心脏扩大C、皮肤粗糙、脱屑D、肝大E、出血倾向答案:A解析:维生素B1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系统常有厌食、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等。神经系统:以多发性周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