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950-2023 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1页
DB64-T 950-2023 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2页
DB64-T 950-2023 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3页
DB64-T 950-2023 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4页
DB64-T 950-2023 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CCS

B

16

64

DB

64/T

950—2023代替DB64/T

950—2014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tegrated

prevention

of

grassland

locust

andgrasshopper

发布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DB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范围中更改了文件适用范围(见DB64/T950—和本文件第1章);“ “b)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见DB64/T950—2014中第“ “了“GB/T2930.4草种子检验规程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15803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GB/T25875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NY/T1233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276农药“NY/T1578“DB64/T949宁夏草原昆虫调查技术规范”和“DB64/T1233宁夏干旱风沙区退化草原质量提升技术规程”(见本文件第2章);c)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3.2、3.3““DB64/T950—2014中、);d)

将第4章“7章“件第5章“““5.2防控适期(Bryodema

nigroptera

Zheng

et

Gow)调整Tetrix

(Bolivar)Compsorhipis

DB64/T950—中第4章、第7章和本文件中第5章);e) 将第5章标题““4节内容归纳为两节,分别为“4.1荒漠草原分布区”和“4.2温性草原分布区”(见—2014中第54章);f)

增加了“系统调查”一章,作为本文件第6章内容(见第6章);g)

调整了“7“7.1“中型蝗虫”、“大型蝗虫”三节,同时每节中增加了蝗虫体长数据(见—中第6章和本文件中第7章);h)

将第8章标题“防治方法”更改为“综合防控技术”,并修订增加了方法部分,提出了科学、可持续防控草原蝗虫的综合防控技术(见—及本文件中第8章); 增加了“10“10.3原始数据”、“总结报告”(见第10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淑花、朱猛蒙、王颖、张蓉、黄文广、王顺霞、孙玉荣、马建华、罗晓玲、王蕾、刘畅、王芳。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本文件于年01月首次发布,2023年6订。DB

—1 范围统调查、防控指标、综合防控技术、防效评价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草原蝗虫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草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T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15803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GB/T

25875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NY/T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草原蝗虫调查规范DB64/T

949

宁夏草原昆虫调查技术规范DB64/T

宁夏干旱风沙区退化草原质量提升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草原蝗虫

locust

grasshopper在草原上发生、分布的直翅目蝗总科和蚱总科昆虫的总称。[来源:GB

25875—,3.1]系统调查

为了解某地区蝗虫发生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片)、定期、定内容的调查。[来源:GB

15803—,2.2]防控指标

threshold失水平。[来源:NY/T

1578—,3.3]DB

—4 蝗虫分布区荒漠草原分布区4.1.1 贺兰山东麓区域宽翅曲背蝗,黑翅痂蝗,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大胫刺蝗,宁夏束颈蝗。4.1.2 沙坡头区香山区域黄胫异痂蝗,黑翅痂蝗,黄胫小车蝗,大胫刺蝗,黑腿星翅蝗。温性草原分布区4.2.1 盐池县麻黄山区域白纹雏蝗,短星翅蝗,日本蚱,裴氏短鼻蝗,亚洲小车蝗,赤翅皱膝蝗。4.2.2 同心县张家塬区域短星翅蝗,白纹雏蝗,日本蚱,亚洲小车蝗,赤翅皱膝蝗,裴氏短鼻蝗。4.2.3海原县南华山区域白纹雏蝗,华北雏蝗,亚洲小车蝗,赤翅皱膝蝗。4.2.4 原州区云雾山区域日本蚱,白纹雏蝗,亚洲小车蝗,赤翅皱膝蝗。4.2.5 彭阳县北部区域雏蝗类,亚洲小车蝗。5 防控原则、防控适期及防控对象防控原则加强监测预警,综合防控;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防控适期及防控对象5.2.1 防控适期2

龄~3

其中,早期孵化种类防控适期为5

月上中旬,中期孵化种类防控适期为6

适期为7

月上中旬。5.2.2 早期孵化种类Chorthippus

albonemus

Cheng

et

TuFlichnerella

Ramme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Ikonnikov))、日本蚱(Tetrix

(Bolivar))。DB

—5.2.3 中期孵化种类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黄胫小车蝗(Oedaleus

Saussure)、赤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

(Bryodema

Krauss)(Bryodema

Zheng

et

Gow)、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osta))、大胫刺蝗(Compsorhipis

davidiana(Saussure))。5.2.4 晚期孵化种类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6 系统调查DB64/T

密度和不同种类防治指标,确定防控方式。7 防控指标小型蝗虫雌虫体长9.0

mm~25.0

mm,雄虫体长

mm~19.5

,防治指标为20

头~30

头/㎡,有白纹雏蝗、华北雏蝗、日本蚱等种类。中型蝗虫雌虫体长26.0

~37.0

~27.5

10

头~15

头/裴氏短鼻蝗、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宽翅曲背蝗、赤翅皱膝蝗、大胫刺蝗、黑腿星翅蝗等种类。大型蝗虫雌虫体长

~49.0

mm5

头/黄胫异痂蝗等种类。8综合防控技术物理防控采用草原蝗虫吸捕器、灭蝗机、光电诱导式蝗虫捕集机和高速采蝗灭蝗车辆等方式治蝗。生物防控8.2.1牧鸡灭蝗7

月~9

月,虫口密度达到防控指标的草原放养鸡群进行灭蝗。8.2.2 天敌保护利用

1.50

1.50

4.00×10

187-375

1.00×10

150

ml/hm15000

675

g/hm1.5%

750

ml/hm0.3%

1.35

4.5%

750

ml/hm15

DB

—Epicauta

chinensis

)、黑头黑芫菁(Epicauta

dubid

Fabricius)、绿芫菁(Lytta

caraganae

Pallas)

calida

和红斑芫菁(Mylabris

speciosaPallas)

菁幼

和直

步甲

Pterostichus

gebleri

(Dejean)

伪葬

歩甲(Pseudotaphoxenus

mongolicus

(Jedlicka))、麻步甲(Carabus

、马氏正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

Karsch)和条纹正钳蝎(

eupeus)等捕食性天敌。通过为天敌提用药、改进用药方式等措施保护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药剂防控8.3.1 使用方法按照

1276和GB/T

的规定执行。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等见表1。表1 推荐防控药剂及使用方法表1 推荐防控药剂及使用方法行统一处理;施药后12

h内降雨应补喷。生态调控8.4.1 白纹雏蝗为优势种的蝗虫发生区补播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多年生优良阔叶牧草,使发生区内多年生阔叶牧草盖度比例达到整个植被群落的70%以上,具体按GB/T

和DB64/T

执行。该措施同时兼防亚洲小车蝗、日本蚱等喜食禾本科牧草的蝗虫。8.4.2 短星翅蝗为优势种的蝗虫发生区1

m

530𝐶𝐶𝐶𝐶

=

(11

m

530𝐶𝐶𝐶𝐶

=

(1− 0 1𝐶𝐶𝐶𝐶

×𝑃𝑃𝑃𝑃

)×100(2)补播禾本科牧草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和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使发生区内禾本科牧草盖度比例达到整个植被群落的以上,具体按GB/T

6142和DB64/T

执行。该措施同时兼防赤翅皱膝蝗、黑腿星翅蝗、宽翅曲背蝗、裴氏短鼻蝗等喜食多年生优良阔叶牧草的蝗虫。9 防效评价样区设置按照药剂类型确定防治调查区域,每个区域设5个调查样点。调查方法在防治前及防治后7

d、15

d、30

d、60

d、90

d及翌年分别调查蝗虫虫口密度,目测结合网捕。首2类和数量;最后,根据公式(1)统计发生区域各个蝗虫的田间发生密度(Di)。𝐷𝐷𝑖𝑖

=

(𝑁𝑁𝑖𝑖

÷𝑁𝑁)×𝐷𝐷(1)式中:D—某种蝗虫虫口密度(头/m);N—30复网某种蝗虫数量;N—30复网蝗虫混合种群数量;D—目测蝗虫每平米混合种群密度(头/m)。防效计算按照公式(2)计算防控效果(CE):𝐶𝐶𝐶𝐶

×𝑃𝑃𝑃𝑃1 0式中:CK—未防治区防治前虫口数;PT—防治区防治后虫口数;C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