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1页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2页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3页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4页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抗日救亡运动教案(二)教案及反思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示例(二)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一、要求同学把握的基础学问:《何梅协定》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八一宣言”。中共中心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的经过及其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二、要求同学从思想上熟悉:

1.通过《何梅协定》的签订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使同学进一步熟悉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的不反抗政策,从反面激发同学爱祖国、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一二·九”运动和事变,从正面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3.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推动作用,特殊是从全民族权益动身,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向同学进行喜爱共产党的训练。

三、要求培育同学的力量有:

通过思索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见和平解决事变?”培育同学从简单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要点

一、华北局势危急

1.《何梅协定》(1935何应钦、梅津美治郎)

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二、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八一宣言”(1935.8.1)

2.瓦窑堡会议(1935.12)

三、“一二·九”运动

经过及其意义(1935.12)

四、事变

1.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1936.12.12)

2.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事变。

本课难点: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新课开头前,可先提问关于“九一八”事变的问题,然后老师总结: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反抗政策,东北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华北的大门也已洞开。接着引导同学阅读课前提要,从而导入新课。

三、如有条件,可以课余组织同学观看电影《青春之歌》,并组织争论。还可以看电影《事变》或其他关于张学良的电视剧,以协作“一二·九”运动和事变的学习。

四、本课的主题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老师要把握好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个子目,“华北局势危急”是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第二个子目,“一二·九”运动是救亡运动高潮的掀起;最终一目,在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发生的事变。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扭转了时局,基本终止了十年内战局面。这里要留意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中的历史作用:“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事变也是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发生、在共产党准确主见、努力调解下和平解决的。

五、“华北危急”一目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何梅协定》。何梅协定的内容只要按课文说明,不必补充,但要向同学明确指出其实质,即,蒋介石把拱手送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实际把握了全省的军事、政治、经济。(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老师可以利用《华北五省自治示意图》,使同学边听边看,在中国地图上,华北五省偌大一片国土,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而沦丧,加深熟悉当时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老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按图注进行讲解,并说明汉奸殷汝耕设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国民政府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实际上冀察两省已经“自治”。

六、“一二·九”运动一目虽不是本课重点,但也是向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的课题。老师要结合图《“一二·九”运动游行同学与军警搏斗》(此图要求把握)、《北高校生游行队伍》和参考“资料文件资料和说明”、利用课文上的小字,用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激发同学爱国激情。也可以利用幻灯、录像、电影等电化训练手段增加效果。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由爱国同学首先行动起来的影响于全国全民范围的爱国运动。老师要启发同学学习“一二·九”时期的爱国同学,关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要继承发扬“五·四”和“一二·九”时期爱国同学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老师还要强调指出:“一二·九”运动以后,青年同学走上了同工农结合,为工农服务的革命道路,造就出了一代爱国爱民的栋梁之才。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值得重视:“一二·九”爱国运动,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恐怖气氛,给全国各阶层人民以巨大的震动和鼓舞,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可归纳为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了”。

七、“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事变故事,通过电影电视的渠道,同学早有所知,求知欲剧烈。老师对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宜作较为具体的交待。课本上的小字、插图(张学良、杨虎城两幅插图要求同学把握)都可以充分利用。在课外学问比较丰富的班级里,老师也可以列出问题组织同学搜集资料文件资料进行整理。问题为:张学良、杨虎城是什么人?事变之前他们和陕北红军的关系怎样?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能接受“停止内战,全都抗日”的主见和红军停战?张、杨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怎样解决事变的问题,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抓住蒋介石以后怎么办?”启发同学思索、争论。然后介绍事变后消逝的简单形势,从具体分析中使同学懂得事变只有和平解决才能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才能符合全民族的权益。从而引导同学体会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事变政策的英明准确。图《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回到,毛泽东、张闻天等到机场迎接》要求同学把握。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蒋介石被迫答应了停止内战,全都抗日的要求。从今,连续十年之久的内战基本终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对于事变和平解决的这个意义,老师要给以强调。

九、本课小结可以采纳归纳内容,整理线索、深化主题的方法:──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何梅协定》的签订,“华北自治运动”的推动,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蒋介石照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不反抗外敌,全力打内战。在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终止了十年内战,迎来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本课重点

重要年月1935年1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36年1月12日事变

重要地名

重要人名何应钦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

重要词语《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附一:课本思索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我们今日应向“一二·九”时的爱国同学学习什么?

答:①时刻关怀国家大事、民族前途;②喜爱祖国,不顾个人安危,投身爱国活动;③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见和平解决事变?

答:事变后,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何应钦力图扩大内战,想乘机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他的统治地位。假如发生内战,日本将乘机扩大侵略中国,不利于抗日,不利于人民,不利于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权益动身,主见和平解决事变,逼蒋抗日,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附二:本课参考书目

《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