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学案2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学案2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学案2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学案2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过_秦_论(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被召为博士,掌文献典籍。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朝中权贵的不满、嫉妒和毁谤,不久,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一年后也忧郁而死。作品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鸟赋》。评价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二)人物轶事深谋远虑的贾谊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国事为重,为文帝出谋献计。因为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感到,如果这样做,将对整个局势不利;不如加强文帝的两个亲子淮阳王刘武和代王刘参的地位。为此,贾谊建议,为梁怀王刘揖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这样一来,如果一旦国家有事,梁王国足以抵御齐赵,淮阳王国足以控制吴楚,陛下就可以安然消除山(指华山)东地区的忧患了。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因代王封地北接匈奴,地位重要,没有加以变动,就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的。(一)背景链接贾谊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所谓的“太平盛世”时期,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论文。Ⅱ.文化常识地名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简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1.六合: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2.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4.山东:崤山以东。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6.江左:长江以东。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eq\f(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这样)eq\f(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广大的)地区,君臣牢固防守,以便伺机夺取周朝的政权,怀有)eq\f(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天下,控制寰宇,统一四海的意图,吞并各国的野心。)[eq\o(\s\up7(固:险固的地势。拥:占有。以:来,以便,表目的的连词。窥:窥视。),\s\do5(席、包、囊: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席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eq\f(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在那个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eq\f(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eq\f(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就这样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就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eq\o(\s\up7(当:在……时候。是时:这时。内:名词作状语,对内。务:致力,从事。),\s\do5(修:修造。具:器械、武器。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使……争斗。))]eq\f(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eq\f(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占了肥沃)eq\f(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地区。)[eq\o(\s\up7(故:旧有的。因:沿),\s\do5(袭。遗:遗留下来的。))eq\o(\s\up7(南、西、东、北:名词作状),\s\do5(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eq\f(诸侯恐惧,会盟,各国诸侯(非常)害怕,(他们)集会结盟,)eq\f(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和肥沃富饶)eq\f(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eq\f(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相互援助成为一体。正当这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eq\f(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个人,都明达聪慧又忠诚守信,)eq\f(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宽容仁厚又爱护人民,尊敬贤才又重视士人,相约为合纵之盟而离散)eq\f(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连横之策,同时拥有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军队。)eq\f(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①属为之,从此六国的贤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eq\f(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eq\f(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eq\f(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九国诸侯)曾经依仗十倍(于秦国))eq\f(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eq\o(\s\up7(尊:尊敬。贤:有德),\s\do5(有才的人。重:器重。))eq\o(\s\up7(离:使离散。①之:与“之徒”“之伦”中的“之”都是“这些”之意。),\s\do5(为:替。“之谋”的“之”:代词,他们。以:凭着,用。众:军队。叩:击。))eq\o(\s\up7(而:表承),\s\do5(接的连词。))]eq\f(秦人开关延敌,九国,秦国人敞开函谷关,迎接敌军进去,(可是)九国)eq\f(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的军队,却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及一个箭头)eq\f(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eq\o(\s\up7(亡、遗:失去。),\s\do5(矢:箭。镞:箭头。))eq\o(\s\up7(费:损耗。),\s\do5(而:可是。))]eq\f(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就这样,合纵瓦解,盟约破裂,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来)eq\f(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贿赂秦国。秦国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逃走的)eq\f(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败兵,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漂起盾牌;(秦国)乘着)eq\f(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强国请求投降,)eq\f(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弱国前来朝拜。(秦国)延续到了孝文王、庄襄王,(他们))eq\f(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在位的时间短,国家没有发动侵略诸侯的战争。)[eq\o(\s\up7(余:充足。制:控),\s\do5(制,制服。其:他们。))eq\o(\s\up7(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军队。因、乘:都是“趁着”之),\s\do5(意。利、便:同义,有利的形势。请:请求。服:臣服。))]eq\f(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到了秦始皇(即位),(他)发展六代留下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天下,)[eq\o(\s\up7(奋:发展。余:遗留。烈:功业。振:),\s\do5(举起。策:马鞭子。御:驾驭、统治。))]eq\f(吞二周而亡诸侯,,吞并了东周、西周,灭掉了六国,)eq\f(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eq\f(振四海。,震慑(在)四海。)[eq\o(\s\up7(吞:吞并。亡:使……灭亡。履:登),\s\do5(上。至:极。制:控制。执:拿、握。))]eq\f(南取百越之地,,向南夺取百越地区,)eq\f(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把它设置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系绳投降,把性命)eq\f(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交给(秦的)狱吏(处置)。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eq\f(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马,士人不敢拉满弓来)eq\f(报怨。,报仇。)[eq\o(\s\up7(北:名词作状语,在北方。却:),\s\do5(击退。下:动词,到……去。))]eq\f(于是废先王,在这个时候,(秦始皇)废除了先王)eq\f(之道,焚百家之言,以①愚黔首;隳名城,,的法度,焚毁了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毁坏(六国的)名城,)eq\f(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屠杀(六国的)豪杰;收征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eq\f(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②弱天下之民。,兵刃箭头,熔铸成十二尊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eq\f(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墙,)eq\f(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下临不可测的深渊,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eq\o(\s\up7(①以:表目的,来。愚:使……),\s\do5(愚昧。收:聚集。兵:兵器。))eq\o(\s\up7(金:指铜。②以:来。弱:使……弱。),\s\do5(为:作为。因:依靠。池:护城河。))]eq\f(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又派良将手执强弓守卫着战略要)eq\f(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地,可靠的大臣领着精壮的士兵携带锋利的武器,来巡查盘问过往行人。)eq\f(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坚固的城池)eq\f(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千里,正是子孙当帝王的万代基业呀。)[eq\o(\s\up7(弩:弓。信:忠实。精:精良。),\s\do5(卒:士兵。陈:摆开。利:锐))eq\o(\s\up7(利。兵:兵器。帝王:名词),\s\do5(作动词,当帝王。业:基业。))]eq\f(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秦始皇死了,他的余威还震慑到边远的地方。)[eq\o(\s\up7(既:……以后。),\s\do5(余威:留下来))eq\o(\s\up7(的威势。殊俗:不同的),\s\do5(风俗,指边远的地方。))]eq\f(然陈涉瓮牖绳,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eq\f(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系门轴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农民,又是个被征发的)eq\f(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民夫;(他的)才能赶不上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eq\f(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德才,也没有范蠡、猗顿那样的财富;他插足在戍边队伍中间,崛起于)eq\f(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田野之中,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eq\f(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来攻打秦国;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eq\f(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eq\f(从。,跟着(他)。)[eq\o(\s\up7(倔:突出,突起。将:率领。众:军队。为:当作。揭:举。云、响:),\s\do5(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景:古“影”字,像影子一样。))]eq\f(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的六国豪杰就和他一同起来灭掉了秦国。)eq\f(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eq\f(固,自若也。,险固,仍和从前一样。)[eq\o(\s\up7(小、弱:形容词作动词,),\s\do5(变小,变弱。固:险固。))]eq\f(陈涉之位,非,陈涉的地位,并不)eq\f(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头、榔头、)eq\f(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疆的士卒,并不比九)eq\f(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国军队强大;深谋远虑、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赶不上先前六国的谋士。)[eq\o(\s\up7(铦:锋利。于:介词,比。众:众人。抗:),\s\do5(匹敌,相当。师:军队。及:比得上。))]eq\f(然而成败,然而成功和失败却发生)eq\f(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了不同的变化,功业也完全相反,为什么呢?试着让崤山以东诸国)eq\f(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跟陈涉比量一下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那就不能够)eq\f(同年而语矣。,相提并论了。)[eq\o(\s\up7(度:量长短。絜:衡量。比、),\s\do5(量:都是“权衡、较量”意。))]eq\f(然秦以区区之地,,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eq\f(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得到了天子权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有)eq\f(余年矣;,一百多年了;)[eq\o(\s\up7(然:可是。以:凭借。致:获得。序:排列),\s\do5(座次。而:表并列关系。朝:使……朝拜。))]eq\f(然后以,然后把全天下)eq\f(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变成自己的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自己的内宫;可是一个戍卒发难,)eq\f(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秦王朝就被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eq\f(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和守)eq\f(之势异也。,的形势不同了。)[eq\o(\s\up7(夫:指从事体力劳动或被),\s\do5(奴役的人。为:介词,被。))]eq\a\vs4\al([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制”“亡”“固”等重点实词,“以”“因”等虚词及文言句式。2.学习叙事时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的写法。3.理清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论证逻辑。(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布袋一样(3)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名词作状语,对内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古今异义词,就这样河:古今异义词,这里专指黄河2.翻译下列句子。(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怀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统一四海的意图,吞并各国的野心。(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译文:就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各句不属于秦孝公时秦朝兴盛原因的一句是()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解析:选CA项是地利上的原因,B项是人和方面的原因,C项是结果,D项是内政方面的原因。4.下列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是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B.“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实际上用一个“并吞”就把意思表述明白了,所以文意不够简洁。C.本段用排比写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气势,突出秦孝公独霸天下的野心以及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D.本段先写秦国的地理位置及野心,次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富国强兵的政策,并由此而达到了扩充地盘的目的。解析:选BB项虽然用一个能把意思表述明白,但没有气势了。(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孝公既没没:通“殁”,死(2)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因:沿袭(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北:名词作状语,向北(4)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爱: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吝惜以致:来招纳从:通“纵”(6)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爱人: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爱护人民离:使动用法,使……离散衡:通“横”(7)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延:迎接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8)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亡:动词用作名词,逃跑的人橹: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盾牌2.翻译下列句子。(1)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他们)集会结盟,来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译文:这四个人,都明达聪慧又忠诚守信,宽容仁厚又爱护人民,尊敬贤才又重视士人。(判断句)(3)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译文:秦人打开函谷关,迎接敌人,(可是)九国的军队,(却)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有足够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漂起盾牌。(省略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面各组句子中属于诸侯国对抗秦国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①蒙故业,因遗策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④北收要害之郡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选B①④项属于自孝公之后的四代君王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做法。4.下列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人对内继承先辈的旧业并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对外向四方扩张领土。可见,这时期秦王朝的势力在进一步的扩展并走向强大。B.诸侯国恐慌害怕,约从反秦。他们不惜钱财、不惜土地招致人才,集结上百万的军队在精锐将帅的带领下攻打秦国。结果是纵散约败,割地赂秦。C.以九国之小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以六国不堪一击突出秦轻而易举,大获全胜。这是为下文蓄势,表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D.秦击溃九国之师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解析:选CC项,“以九国之小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错,是以九国地大师众,来势凶猛来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及至始皇及至:等到(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鞭笞:名词用作动词,鞭打、抽打(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名词作状语,在南面以为:古今异义词,这里意为把……作为(4)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动用法,使……弯曲(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7)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金:古今异义词,指铜弱:使动用法,使……弱(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方2.翻译下列句子。(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译文: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省略句,“威振(于)四海”](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译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设置为桂林郡和象郡。(省略句)(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译文: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性命交给(秦的)狱吏(处置)。(省略句)(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熔铸成十二尊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省略句)(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文: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来巡查盘问过往的行人。(宾语前置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面句子中是阐述秦始皇“攻”天下业绩的一组是()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①③是秦始皇“攻”天下采取的措施,不是业绩。4.下面句子中表现秦始皇“守”天下采取的政策的一组是()①于是废先王之道②以愚黔首③隳名城,杀豪杰④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⑤以弱天下之民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①②④ B.①④⑥C.③⑤⑥ D.②③⑤解析:选B②⑤是施行措施的目的。5.下列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不仅消灭了各诸侯国,还吞并了西周东周,然后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B.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在政治上、文化上、刑法上、防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愚民、弱民、防民之策,秦王朝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C.作者肯定了秦始皇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的功业,但也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D.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解析:选AA项,“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错,这里指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四)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名词作状语,用瓮做……绳:名词作状语,用草绳做……(2)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平常的人(3)而倔起阡陌之中倔:突出,突起(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响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崤山以东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2.翻译下列句子。(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文: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农民,又是个被征发的民夫。(判断句)(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当作武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译文: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灭掉了秦国。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陈涉起义影响的一组是()①才能不及中人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①是陈涉的个人素质,③是陈涉起义的武器。4.下列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始皇余威,承上文先扬一笔,为下文形势蓄势,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B.陈涉出身微贱,没有社会地位,才能平凡,也不富有,没有锋利的武器,起义人数不多。C.秦人能打败九国“百万之师”,而不敌陈涉“数百之众”,发人深省。D.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这也是针对“仁义不施”写的,而秦朝的灭亡是山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事的效果。解析:选DD项,“山东”在本文中是崤山以东的意思。(五)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形容词用作动词,缩小弱:形容词用作动词,削弱(2)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很小或非常少(3)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序: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朝拜有:通“又”2.翻译下列句子。(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译文: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状语后置句)(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可是一个戍卒发难,秦王朝就被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被动句、省略句)(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各句中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解析:选BA项是写陈涉与九国的对比,C项是陈述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D项是秦国在陈涉起义后的结果。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开始陈述了秦朝的灭亡,并非由于力量的弱小。因为当时雍州险固,崤山、函谷关的地势和原来是一样的。B.九国之师拥有大批谋士、精良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却无法战胜秦国,而一群斩木为兵的农民军却战胜了秦国,这说明九国不团结而农民军团结。C.作者在本段进行了三方面力量的对比:秦国与九国实力的对比、秦国与秦朝实力的对比、陈涉与九国实力的对比。D.弱小的陈涉推翻了强大的秦朝,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中心论点,贾谊就是启示当代的君主要“施仁政,行仁政”。解析:选DA项,应为“当时雍州地势,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和原来是一样的”。B项,这说明秦的暴虐无道已使它失去天下之民。C项,是四方面力量的对比,还有陈涉的弱小与秦国强大的对比。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仁爱1.从教材中积累秦的发展可谓占天时、地利、人和。周室名存实亡,群龙无首,诸侯残杀,是谓得天时也;秦国占据崤山、函谷关险固的地势,与山东诸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老百姓获得了安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为秦军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是谓得地利也;君臣固守反映了君臣关系的和睦相处,有商君辅佐孝公,以及后来的张仪、李斯等谋士,为秦出谋划策,是谓人和也。外连衡而斗诸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分解六国。利用利益关系使六国自相残杀,从而蚕食六国。正确的谋略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众多国君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如孝公、惠文、武、昭襄、始皇,他们以取得天下作为目标,奋发图强。秦的灭亡在于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厉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也引起了山东贵族的强烈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般在瞬间倾倒。“仁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根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国家将不是国家。“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民难以安定地生活。2.从历史中积累东汉赵咨的生活很清贫,一天晚上家里却来了盗贼,赵咨怕盗贼惊扰了母亲,于是赶紧出去对盗贼说:“家里有80岁的老母,希望稍稍留下点粮食,我们夫妻和孩子的东西随便拿。”盗贼感觉很惭愧便跑出去了,赵咨却拿了些家里的东西追出去送给盗贼,但是没有追上。后来赵咨去东海郡做官,路过荥阳,荥阳的长官曹暠听说他经过这里便想要接待他,结果赵咨却没有在他境内停留,曹暠没有追上,便对下属说:“赵君今天从我这里过,我没有接待成,天下人一定会耻笑我的。”于是他快马加鞭地去追赵咨,一直追到了东海郡才和赵咨见了面。3.从现实中积累陈斌强,38岁,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的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了幼儿园。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天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学生之前起床,将母亲的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完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的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4.从名言中积累(1)博爱谓之仁。——韩愈(2)当仁,不让于师。——孔子(3)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6)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7)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二)这样运用素材eq\a\vs4\al([精彩片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西汉,贾谊,一句话,秦之过。当秦始皇站在自己宏伟的宫殿前,看着坚固的城墙倒塌的一瞬间,他会怎么想?是悲哀自己的帝业,还是悲哀自己未施仁义?一切无从知晓。霸业的毁灭,国人的辱骂,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暴政。可这真的怨他吗?从“南取百越之地”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到“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他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秦王朝的安定吗?难道不是为了秦国几百万的百姓的安居乐业吗?是的,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却是这样。如果始皇不这么做,那么秦国就不会强大;如果秦国不强大,那么这几百万的百姓只能遭遇战乱,每日受流离失所、失去亲人之苦。虽然始皇的“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让国人怨声载道。但我们设想,如果没有始皇的统一全国,人民在战乱中苟且偷生,他们的怨声会比这小吗?我想,不会。秦始皇是爱自己的子民的,只是他爱错了方式罢了。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这一切的一切也是他所为,到底是功?还是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以一句话论始皇的功与过,似乎太过于绝对。秦之过,究竟谁之过?始皇吗?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领悟]用今人的眼光来辩证看待古人的功过,紧密结合文本顺序来展开论证顺序,行文自然而看问题角度新颖。eq\a\vs4\al([精彩范文])①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②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当我走进贾太傅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站在空荡荡的庭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贾谊的声声叹息。③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自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文帝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脱。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情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④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100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被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⑤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亲眼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在长沙民间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件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⑥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⑦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坠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勘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什么方式。⑧那么,与其说贾谊悲伤梁怀王,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⑨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的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情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⑩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节)佳作赏析对贾谊,人们有太多的评论。惜其才华,哀其夭亡者有之;感其遭遇,思得明君者有之。而这篇文章的立论则有所不同,作者在简述了贾谊的短暂人生之后,宕开一笔,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给人深刻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逆境,对生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写作借鉴1.学渲染开头从贾谊祠堂沧桑的景物写起,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选取的意象比较典型,如青瓦、大门、门环、墙面、石阶、地砖等,使用修饰语恰当,如“苍苍”“厚重”“斑驳”等。本段文字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2.学联想第②段由古老的街道和建筑联想到久远的时间,从自己“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联想到“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表达生动,内涵深刻,并由此过渡到后文对贾谊的追叙。3.学对比第④段联系屈原写贾谊的贬谪境遇,突出贾谊命运的悲剧性;又将二人的心态对比,突出贾谊坚强乐观的品格。文字中包含着作者对贾谊的同情和赞美。4.学比拟第⑤段“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一句运用比拟,把抽象的心灵拟作具体的植物,用植物的枯萎状态摹写生命的衰弱状态,形象生动,易于理解。5.学细节第⑦段用泪水“滚滚而下”的细节表现贾谊内心的无边愁苦,写出了贾谊长期压抑后猛然释放的情景,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6.学拓展第⑨段由贾谊拓展到流放湘江之滨的其他文化人,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了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明理知义]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已经含贬义了。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车洪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他编纂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于2014年出版。用了36年的时间,车洪才完成了一项国家任务。然而,除了编纂者,已经没人记得有这样一项国家任务了。这项国家任务始于1975年的全国辞书工作会议;1978年,受命的商务印书馆将它委托给了车洪才,然而直到2012年车洪才将他和张敏共同编纂的200多万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交付商务印书馆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国家还有这样一项任务。据商务印书馆外语室主任崔燕介绍,《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字数有200多万,属于中型词典。按照合同规定,车洪才将获得每千字80元的稿费。车洪才教授和他的团队耗时36年的劳动成果,稿酬满打满算16万元。车洪才教授说:“我不求名,不求利,到现在没拿到一分钱,完全是自己花精力在搞这个东西,评职称什么的都没用过这个。”,[人生教益]36年的坚守,是书写诚信的最好力证。“36年,国家忘了我,我没忘国家的任务。”老教授车洪才用36年的时间,书写了人生诚信的完美答卷。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是“象牙塔”的尊严。36年的编纂,车洪才教授不以耗时长而心惰,甚至不因被有关部门遗忘而放弃,而是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坚守自己做人、做学问之道,尽自己应尽之责。从车洪才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信念的坚守、对职业的坚守、对自己内心的坚守。当下社会,科研造假、学术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变相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丑闻屡屡发生,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氛围中,车洪才教授淡泊名利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合从缔交B.追亡逐北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解析:选A“从”通“纵”。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C.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解析:选CC项,蒙:继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例句与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D项,介词,凭借。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解析:选D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③⑥使动用法/④⑧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动词。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才能不及中人解析:选A恐惧:古今意义都是“害怕”。B项,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项,古义:崤山以东,指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D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并做见证的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3)《过秦论》中贾谊用“,,,”这短短的四个句子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精读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而蔽山东之诸侯蔽:掩护(2)佐当寇之韩、魏当:面临(3)以二国委秦委:交给,引申为“应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然则:复音虚词,既然这样,那么(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为:介词,替,给(3)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而:连词,表转折,可是3.指出下面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古义:直到……今义: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商鞅用于秦而收魏。句式:被动句式(“于”表被动)译文: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2)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燕、赵”作“用兵”的状语,后置了);判断句式(“……,……也”表判断)译文: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3)此危道也。句式:判断句式(“……也”表判断)译文:这是危险的途径啊。eq\a\vs4\al([仿真考题])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解析:选A陈述对象“诸侯”,结合“以”“而”等虚词来确定断句。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一般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B.区区,职微小;自称的谦词;有时也指小,少,微不足道。C.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D.休息,本文指休养生息,和现代汉语中“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意义不同。解析:选CC项,出身,古义异义词:这里指挺身而出。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苏辙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背盟败约”“自相屠灭”。B.文章重视了韩、魏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指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C.文章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结尾表示了痛心的心情,表现了对现实的关注。D.文章体现了政论文的特点,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酣畅明快,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解析:选CC项,苏辙的《六国论》没有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而是就史论史。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