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习一、选择题1.文献中记载:“魏道武诏:‘以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与此相关的是(
)A.汉武帝出击匈奴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 D.金世宗改革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3.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4.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
)A.彻底消除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 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C.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D.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6.下表是不同史书中有关东晋南北朝历史的描述。这些描述体现了(
)具体描述出处(南方)地多山水,阳为攸居,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所谓‘岛夷卉服’者也《魏书》称在北方建立政权的胡人为“索虏”《宋书》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资治通鉴音注》A.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 B.正统观念影响史书编纂C.民族交融向纵深发展 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7.在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小王发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仍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①出现了几次局部的统一②出现民族交融③士族形成左右政局的力量④南方政权更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编撰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回避了魏晋士族在政坛上沉浮消长的许多实际内容。而在《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世说新语》中许多超然物外的风流名士,却对政治角逐表现出偌大的兴致。这说明(
)A.史料的运用应遵循二重证据法B.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C.研究历史不能借助虚构的小说D.掌握多元史料有利于全面认识历史人物9.下面是东汉末至十六国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交融逐步加深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人口的变迁源于门阀士族的壮大④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如表是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官方统计的人口数量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户数口数东汉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56486856三国时期14664237672881A.三国各自为政统计数据失实 B.社会动荡导致人口大迁徙C.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死亡 D.大土地所有制的持续发展11.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黄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
)A.边疆民族不断内迁 B.华夏认同观念凸显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12.魏晋南北朝时,在今江苏丹阳立新丰堰,“溉田八百余顷”;在今浙江湖州筑获塘,“溉田千顷”;在湖北荆州筑获湖,“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水利灌溉的修整说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南方农业的发展C.民族融合的趋势 D.豪强势力的发展1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
)A.推动江南经济发展 B.加剧民族政权分化C.促使东晋统一北方 D.导致门阀垄断政权14.《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和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15.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确立部分鲜卑贵族为“勋臣八姓”,同时让他们的子弟与汉族高门四姓(崔、卢、郑、王)通婚。孝文帝此举(
)A.削弱了草原民族的势力 B.意在巩固政治统治C.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发展 D.注重整顿社会风俗16.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尤其是东、西魏与南梁对峙时期,“南方不再目北朝为种族、经济、文化全然不同之异国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完全汉化 B.北方民族接受了农耕生产方式C.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 D.中国南北经济文化已均衡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祝贺周朝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是东汉士家大族势力发展的延续……东汉至西晋时期,世族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皇权的控制之下,不足以超越皇权。到了东晋时期,权力结构才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从东晋时期的史实来看,士族在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益,不容皇权侵犯。与此同时,皇权也不容许任何一姓士族擅自废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才得确保统治秩序的平稳……淝水之战后,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士族势力大不如昔,东晋政权也日渐式微,门阀政治呈现日趋崩坏之势……士族虽保留了很大的社会政治影响,但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已不复存在,门阀政治逐渐回归于皇权政治。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至隋唐时期,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的理解。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1.B2.B3.D4.D5.C6.B7.A8.D9.C10.D11.B12.B13.A14.B15.B16.C17.(1)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规划整齐);耗费巨大;重视礼乐;深受中原文化影响。(2)评价:积极作用:使洛阳重现生机;为后世都城建设提供借鉴;有利于改革进一步展开;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作用:耗费财富和民力,增加民众负担,激化社会矛盾;重建洛阳崇尚奢侈,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速了北魏的灭亡。18.(1)主要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放。(2)社会现象: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3)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民族的交融。19.理解:门阀政治强调的是士族特权,是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状态;东晋门阀政治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是成熟而有力量的社会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仿冒治理-洞察分析
- 文本蕴涵识别-洞察分析
- 影院智能化管理探讨-洞察分析
-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洞察分析
- 关于国旗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6篇)
-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洞察分析
- 网络零售商竞争策略-洞察分析
-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构建
- 健康饮食在商业推广中的策略与实践
- 创新学生评教体系构建高效课堂
- 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生活中的法律第三单元测验答案
- 诗朗诵社团活动记录
- ASME-B16.5标准法兰尺寸表
- 质量工具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第3章 细胞命运的决定(章节课程)
-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模拟数学
- 《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笔记01
- 论文岩棉用酚醛树脂体系
- 家具制造企业消防安全要求
-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