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及隐逸诗研究摘要: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详细的阐述了隐逸思想的流行以及“魏晋风度”的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隐逸行为的多样化与极端化,然后探讨了魏晋隐逸精神呈现显性样态的原因,对魏晋南北朝的隐逸诗进行解读分析。关键词:魏晋;隐逸思想;魏晋风度
目录一、前言 2二、隐逸思想的流行 2三、隐逸行为的多样化与极端化 3(一)隐逸方式的多样化与极端化 3(二)隐居地的选择 4(三)终身不仕者更多 5四、魏晋隐逸精神呈现显性样态的原因 5(一)门阀士族制度的影响 5(二)儒学的转向 6(三)佛教与魏晋隐逸 7五、魏晋南北朝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8(一)多重自然意象的表达 8(二)对仙境的想象 9(三)独特的时空体验 10结语 10参考文献 12一、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相对于汉唐的统一繁盛,它是混乱和痛苦的:人们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时刻伴随着黑暗和杀戮。可也是这个时代,有流传于后世的壮美的石刻造像、行云流水般的书法、终成绝响的“广陵散”琴曲、令李杜赞叹心折的诗歌……绝美的艺术如同熊熊燃起的火焰照亮了暗夜般的时代,令人痴迷。人们一旦挣脱精神上的桎梏,从经学思想的压抑中解放出来,人性的真实便以各种形式畅快淋漓地表现出来。人们开始卸下礼教的包袱去探寻人自身的价值;开始远离森严的庙堂去亲近自然山水;开始抛弃虚假的面具而袒露自己的真情与真性。本文下面将具体的探讨魏晋隐逸思想与魏晋风度的形成相关问题。二、隐逸思想的流行魏朝晋朝以及南北朝的时期归隐的想法被很大范围内传递,关于这个论述可以从历史文献和那个时代的作品中看出来。在正规的历史里面,第一次给归隐人士记录历史的文献是《后汉书》,这些传记收入在“逸民列传”。这部分是由南朝文人范晔所著,但是记录的传记主要是东汉时期的。然而作者实际上是凭借用自己所在年代的思想去观察东汉的故事,他写逸民列传,其实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归隐的核心观点。这之外,在二十四史里面《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是涉及到了魏朝晋朝以及南北朝。但是其中《三国志》《陈书》、《北齐书》、《周书》这四本是不包括对于归隐人士的记载,而其中只有《三国志》的作者的年代是魏朝晋朝的,其他都不是。这说明了,在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于那个时候流行的归隐的思潮是很看重的,就算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大多是很认可的。就在文艺的层面来说,这个时期保存了许多含有归隐含义的文学作品。根据《宋前隐逸诗研究》(作者霍建波)一文当中整理出来具有归隐含义的诗文就一共有四百六十篇,涉及的文人一百零一人,这是很让人震惊的。但是在这一百零一个文人里面,不算在隐逸传里面提到的文人,这里面有诸如王俭、王融、范云、江淹这样官阶很高权利很大的人,也有像潘岳、郭璞、谢灵运、颜延之这样虽做了官,但是官阶很低的人,还包括了陈留王曹植、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周文帝宇文毓这样的皇室贵胄。以上作者分属于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些甚至与隐逸毫不相干。这种情况说明,隐逸思想在当时已成为一种风尚。三、隐逸行为的多样化与极端化(一)隐逸方式的多样化与极端化我国古时候的文人,在通常的状况里均用进入仕途作为一生的努力方向,而决定去隐居的人,一定将面对没有了生命里的信念的威胁。因为这些人找到并且迷恋不一样的兴趣,以此规避上述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精神上的依托。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归隐的方法,也就是精神上的依托。我国每个时期的归隐的人,由于社会状况以及自己个性的不一样,确定的归隐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夏商周时期,因为文献缺少,能够知道的内容不多;春秋战国的归隐的想法的基本观念来自于哲学;东西两汉的归隐的思潮没有广泛流行,这是因为当时的权利都集中在皇权掌管者手中,并且儒家学术是唯一被尊崇的学派;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历史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归隐思潮大力发展,归隐的人变得很多。整体上来看,归隐的方法变得多元化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核心的方法包含:像郭文、刘驎之、宗炳一样,在自然里归隐;也有像氾腾、硃冲、戴逵;隐于酒,如眭夸、刘伶、阮籍,通过沉迷写字绘画来归隐;还有像刘虬、杜京产、陶弘景,遁入佛门进行归隐;也有像臧荣绪、关康之、沈麟士沉醉在文献著作当中的归隐。以上的方法,大体上涵盖了整体,这之后还产生了不同的归隐方法,也都是从上述方法里面衍生的。在这个时代,社会局势不稳定,动乱很多,让人们感到不安定,同时不认同固化的礼教束缚,社会崇尚的是用放纵的方式达到目的,而所谓放纵就是在行动上很极端。比如郭文隐居到山水里面,甚至到了“少爱山水,尚嘉遁。年三十,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的状况;而沈麟士沉迷到文献著作当中到了“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飗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的境界里面;沉醉在饮酒当中的阮籍甚至到了“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放纵到了极致,一个层面很轻易的因为超过反而不好,没有办法全方位的体现行动自身的内涵,在另外一个层面同时还要很大的感情投入,这是对于行动自身的主动认可。多元化以及极致化一起存在,组成了当时归隐方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二)隐居地的选择归隐的位置确定是每个时期归隐认识很看重的一点。在魏朝晋朝南北朝时代,不仅有归隐到自然当中,还有的在自己的居住地里归隐,或者在田园里面归隐,或者在园林里面归隐。。陶渊明躬耕于南山脚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书•隐逸列传》);关康之“以坟籍为务。四十年不出门。不应州府辟”(《南齐书•高逸列传》);冯亮“雅爱山水,又兼巧思,结架岩林,甚得栖游之适,颇以此闻”(《魏书•逸士列传》)。然而在这个时代,由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隐居在山中树林里面传承下来的方式还是最多被人们选择的。根据蒋先生的整理,在这个时期使用这种方式的文人就是三十九人,他们分别隐居在十四座山当中,无论是人数还是遍布的区域都是和客观的。蒋星煌.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69在这些地方隐居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对抗固化的礼教,想要返璞归真,回到最本质的内心状态。在道学上自然环境包含了道义的本源,是道教的根本。在这些地方归隐,可以更深刻的敢问道教的含义,让和道学一起共处成为现实。但是玄学说的是空无,提倡放空同时静心,没有感情,心态平衡,归隐在这其中,能够很好的和世俗隔开,持续的和人世隔开,更加方便的进入“澹淡绝俗、不交人世”的心境。在社会的层面来说,在这个时期因为战争的不间断,让整个平原区域都被影响,归隐的人在山中树林里归隐,就能够很好的避开战争,得到安全的生存状态。同时因为这个时代生产还没达到先进,很多山林都还没有人类进入,因此归隐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避世之地。但是到了后期就是不太能够实行了,这是因为“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蒋星煌.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69杜荀鹤.山中寡妇,(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91)[M].北京:中华书局.1960.57(三)终身不仕者更多在理论层面上说,入仕和归隐是一对相反的理论。作为归隐的人士,第一必须作为士,要有某种程度的文化,再则一定不能进入仕途,要凭借修养自身当作自己生存的目的。然而由远古时期起,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就模糊了,比如姜太公用归隐来等待进入仕途的计划,比如介子推放弃仕途进入归隐行列,归隐认识不见得一辈子不进入仕途,这两种当中能够多重的选取。在魏晋南北朝归隐的人里面,一辈子不进入仕途,先进入仕途然后归隐,在这两者当中游荡都是能够看到的,和以前不一样,在这个时代一辈子不进入仕途的人在归隐的人里面还是占比很高的。依据正规历史的记录,魏晋南北朝从仕途到归隐的人有十八个,一开始归隐的人有七个,在这两者之间游荡的人有三个,但是一直都是归隐的人就有五十一个。在这个时期很流行归隐,归隐的人不进入仕途被觉得是起到“激贪止竞”的效果。在唐朝之后的人大部分的觉得“朝隐”是归隐最好的状态,白居易在《中隐》中写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自居易.中隐[A].(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45).北京:中华书局,1960,43
然而在这个时期,不进入仕途最佳的状态就是可以保持一致性,一辈子不进入仕途在那个时代社会的言论上对于归隐人士的约束。依照《世说新语·排调》写道: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自居易.中隐[A].(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45).北京:中华书局,1960,43
四、魏晋隐逸精神呈现显性样态的原因(一)门阀士族制度的影响魏晋时期,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甚至夺取政权的潜在变化的权力斗争,保持在动荡的政治团体依赖贵族完成稳定性。从社会的态度,“孝”联系的基本纽带贵族,贵族一定是集体利益的大力提倡孝道的意义。魏晋时期,由于对贵族地位的巩固,在流行的概念后,仁魏晋孝第一个技术后,新思想忠孝比更换更重要。”石•夫人遗憾”:“文刘司令让公众开始说服了母亲崔桥绝对可靠的服装走到崇贵,但农村的产品,是每一个爵士朝……”这样的学者在仕途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一方面,在学者可以孝名自动中断或未履行帝国服务义务不承担道德的谴责;另一方面,皇权控制强迫压倒舆论,贵族和目的渴求人才只能朝士非仕途采取绥靖政策。在支持这一社会观念的过程中,隐士的合法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官方的选举制度,魏晋时期的技术意图的实现为统治者的人员道德标准的选择,但使选举权的官员最终落入贵族手中强大的贵族,又成为第一个门进士的重要标准,“金•刘毅传》(卷8845)西晋刘毅报表所包含的技术的缺点:“这是积极的,不是真正的好作品,根据党的利益,说齐尺,准备与爱恨。产品不超过一个贫穷的家庭,低等级的非家庭情况。”到东晋,在绝大部分由所谓的“范珏打扮为主的士绅选举官员,有两个产品,在此,然后到卑微的书”(《宋书•好幸运的是通过序列”)。这是为了争夺从门第一系统蒋介石切断成为正式诞生,戍卒的许多学者的道路,他们是一群魏,晋隐士的重要部分。在经济方面,魏晋时期由地方豪强实力从汉代贵族在地方大肆兼并土地转化,地产经济成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形式。在战争中继续在魏晋,庄园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存在,庄园自己的土地,农民,奴隶,奴隶,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强,在战争中,庄园可以立即转换为军事单位,对外国入侵。这些庄园也为隐士学者住所,“金•隐居”,包含导演王莹郭隐士在西花园,郭说,“银行学校的路,不是说世界是一团糟,我不想去,因为太多。”南隐士张张筱秀本身是一个小庄园,“有田十顷,步数百人,在动力领域的速度,虽然山众的距离,亩国有,如去城市”(《梁书•隐逸传》),以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选择卫晋为归隐之路。(二)儒学的转向儒学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属于儒家的“个体化”范畴,“向上和世界经济,穷人都不放过”,“世界现在是一种正确的方式,没有办法”和“应力”的概念是基于应急的方式来实现个人的生命保护的目的。因此,儒家社会是隐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相容性,如果儒家思想在一次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则在同一时期的隐居思想难以得到空间发展。西汉前期,统一在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将儒学与政治结合起来,朝着外朝的方向发展,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主流。西汉末年的刘翔,扬雄开始对儒学越来越繁琐,支离破碎,活力批评缺点的损失,刘翔整理书籍,校对经典,哲学家的书籍和阅读推广的哲学家,其中营养提高儒学的教训;扬雄则回到儒学原有的主张,孔孟涌兴,加强个人修养思想的焦点。扬雄之后,汉学家郑玄在晚年对道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将道教的思想引入到儒家经典的阐释中,为魏晋形而上学的学习和组合创造了条件。所以魏晋时期,儒学向着圣人的方向发展。面对个体意识的形而上学,个人气质的目光和心灵的具体问题解释佛教,儒学开始从理论的“克己复礼”,“灵魂”和其他相关的索赔与圣人的总结,儒家为了维护个人生活的隐逸精神的主要目的为获得这个发展趋势更大的发展空间。儒家强调个性是儒家哲学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虽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但儒家传统观念一直占统治地位,所以魏晋、晋隐居精神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汉后期开始对魏晋儒学的延续改造过程。(三)佛教与魏晋隐逸发祥地在古代印度的佛学,本来是在天竺区域风行的,在三国时代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在那个时代信奉佛学的人,不但跟仕途上的人多多交流,期望佛学可以在这些人群里流行,就像在《世说新语·言语》里记录到的“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但是于此同时也开始主动的用玄学来解释佛学,用玄学的理论来诠释佛学的思想,用这让佛学被更多的人接纳。在这之外,佛教信徒开始严禁的研习玄学,同时开始主动的用佛学去理解老子和庄子的理乱。因为佛学在虚无的理解上比玄学更加深入,所以在淡泊上,佛学更加拥有话语权,让玄学家们也信服,如此,在东晋之后,阐述和交流玄学的时候也开始作为他们交流的核心话题,佛学的多为德高望重的僧人均获得皇帝的优待以及官员的崇拜。用哲学的思想在佛学以及归隐理论里面找到他们的相同的地方,比如他们都对实际的世界很冷漠,均原理时间凡俗的价值观以及生活的习性这些。佛教的概念被当时的人们接纳,一个层面让一些官员进入到归隐的行列里,让归隐人群的人数得到扩大。比如“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的周继在进入佛门以后,很多次的对于朝廷的召唤不予理睬。在另外的层面在儒学和道家的理论以外给归隐的内涵给于了别的可以使用的概念。比如“尤明释典,工篆隶,在山手写佛经二千余卷,常所诵者百余卷”的刘慧斐;“去职归山,居于东林寺”,“博涉群书,专精释典”,离开人世的时候,“室中皆闻有非常香气”的张孝秀。佛学的哲理观念在那个时期的归隐内涵的推进的一个很大的力量,归隐的思想也因为这样得到了很大的前进机会。五、魏晋南北朝隐逸诗的艺术特征(一)多重自然意象的表达自然境界因为所有的归隐都是和自然风格不可分割的,因此自然的意境在归隐的作品里最高频率被看到。我国诗文文学的进展,在某个层面上看到了自然环境的持续的被幻化成意念的历程。通常大家就将自然环境当作这之外的东西,当作游戏的物品来观赏,但是归隐的诗篇里的自然环境就不一样,这些成为了自己心境的参照物,是一种淡泊的想法,是给文人抒发情怀和理想提供依托。在这个时期归隐的诗篇在以境喻情上的方法有:1.山意象汉朝魏朝等六个朝代关于归隐的诗篇里面,山的形象描绘的次数最多,名称也很多种多样。按照整理,一共有三十多样。这不仅仅是某个简单的地势观念,但是暗地里面包含的是一种归隐的乐趣的艺术形象,比如在寒山所写的《诗三百》里面写道“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在历史上,与“南山”、“西山”、“北山”、“东山”有关的典故都与隐逸有关,因而被赋予了强烈的隐逸色彩,“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采薇歌》),“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终隐南山雾”(谢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山中何所有,案上多白云”(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王孙若不去,山中定可留”(庚肩吾《寻周处士弘让》)。2.风意象风意象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自然意象,在隐逸诗中,作者在感悟风的层面很敏感,对于不一样的风的意境不但能够在自然季节的层面去描绘,也能够在看到作者内心繁复的心灵,就像阮籍写的“寒风振山冈”,张协写的“凄风起东谷”,王康拒写的“哀风迎夜起”,陶渊明写的“凄凄岁暮风”和“寒风拂枯僚”,谢眺写的“风霜旦夕甚”,沈月写的“秋风吹广陌”。都用诗中对于风的描写,来描写在秋末和冬季的风,同时抒发对于当时黑暗动乱战争不断的社会的反感,表达他们心中的苦难和忧愁。此外,还有一些风,或给人以豪迈开阔的感觉,如“双翩临长风”(阮籍《咏怀》其四十三),“长啸激清风”(左思《咏史》其一)。或表明诗人对美好事物遭到摧残的深深感体验,被赋予了更为特定的、深刻的内涵和意义。3.鸟意象诗人们身受外在世界的枷锁和束缚,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飞鸟,如:“焦朋振六翩,罗者安所羁”、“仰笑神凤飞”(秘康《述志诗》),“鸿鸽相随飞,飞飞适荒裔”(阮籍《咏怀》其四十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孺鸟初飞”(萧衍《逸民吟》),“夕鸟傍稠飞”(沈约《直学省愁卧》),“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其一),等,都表达了向往自由,渴望天空的情怀。(二)对仙境的想象魏朝晋朝归隐的诗篇不但在思想层面,并且在艺术方式上面都被道学文化引导,大部分文章里面充满了让人沉醉的仙境,浪漫注意情怀和激烈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独有的仙境思想。这些诗篇包含了作者在人世间的挣扎,是他们不认同世俗价值观的表现,同时是对于生命含义的感悟,对于自己特性的掌控。他们渴望超越世俗、张扬自我,这些神仙意象所折射出的则是他们精神超越之路的历程。《游仙诗》的作者是郭璞,在篇作品里面部分是在歌颂归隐的诗篇,特别是里面还含有神话因素。诗文里面描写了奇幻美妙的环境,比如描写风骨超脱的神仙的“临源抱清波,陵冈掇丹黄”;比如歌咏浪漫情怀的“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握飞泉”。仙人与环境表明了对于善良和美好,永远和幸福,在那里不会出现人间会有的疼苦艰难,在当时而言,这一定就是一个完美的天地。然而,在归隐的诗篇里面,仙人其实是归隐者自己的映照。同样的,她们将自己想要找到的归隐的位置比喻成仙界。唯有将寻找不被束缚的情感和幻想结合在一起方能进入这个幻想的天地,实际的环境里面的困苦方能被冲破,实际的忧愁、困苦、疑惑、迷茫、伤感方可以得到抒发,内心的希望,想要得到的,感情方可以获得满足。孙立群.魏晋隐士及其品格[J].南开学报,2001,5.孙立群.魏晋隐士及其品格[J].南开学报,2001,5.(三)独特的时空体验魏朝晋朝的文人,深刻的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战争动荡的苦难。文人们害怕会死去,疑惑着生命为什么会这样,想要生存下来的念头非常强烈。所有的这些均让这些人觉得很孤单,这种孤单是来自于生命和心灵!和短暂的生命作为对比,这种孤单的感觉是他们对于人生命运更深层次的感悟。这种孤单是来自于灵魂的深处,让文人们觉得难以忘怀的,这种孤独通过诗歌表达:“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秘康《述志诗》其二),“君子有逸志,栖迟于一丘”(张华《赠挚仲治》),“我愿遁居,隐身岩穴”(潘尼《逸民吟》)。这种空间体验其实是一种情感体验,它体现了诗人内在的孤寂之感。部分归隐流派的诗文里所有的关于时光的名词都不会看到,都是直接的运用故事抑或使用借喻来叹息岁月容易过去,魏朝晋朝的文人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阮籍,“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邀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泅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其三十二),“壮年以时逝”(其三十五),这些诗句就是出之于他的《咏怀》,都是在感叹岁月过去了就不会回来,大家都在这没有声息的岁月流逝里面变老,这些残酷的真实情况人许多文人为此发出无数的叹息。因为时光的转变,隐逸诗人的哪种专注于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心恐惧的情绪,在宋齐梁陈时代有所更改,诗人们更加超凡脱俗。人们必须顺着天地的局势,和自然合二为一。在看待时光的流逝的时候也不再感到焦躁而是更叫看得开。许辉:六朝文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P68-71假使,在刘宋时代,部分的归隐的文人还传承了魏朝晋朝文人对于人生不确定的感伤的余韵,到了谢公义时期,这种情况开始转变。在谢大诗人的诗文中,还是可以时不时的叹息时光事情的伤感:“时竟夕澄霏,云归日西驰”、“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版ERP系统跨区域部署与本地化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职务调整及聘任合同3篇
- 2024水利工程环境监理规范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商务中心租赁合同示例3篇
- 临时仓库租赁合同(2024年版)
- 2025年度茶苗种植基地茶苗购销及茶叶标准制定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流产手术医院与患者术后心理咨询协议4篇
- Unit 1 Making friends Lesson 2(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多方协议书2篇
- 14-2《变形记》(节选)(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说课稿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 农民工工资表格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合同
- 地方政府信访人员稳控实施方案
- 小红书推广合同范例
- 商业咨询报告范文模板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知识培训
- 老干工作业务培训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