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至2023年高一后半期5月份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_第1页
2022至2023年高一后半期5月份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_第2页
2022至2023年高一后半期5月份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_第3页
2022至2023年高一后半期5月份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_第4页
2022至2023年高一后半期5月份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

充分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乙酸乙酯B.丁烷C.乙醇D.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将选项化学式进行变形,然后再进行比较。

A.乙酸乙酯分子式为C4H8O2可变形为C4H4-2H2O;

B.丁烷分子式为C4H10;

C.乙醇分子式为C2H6O可变形为C2H4-H2O;

D.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可变形为C6-6H2O,

比较变形后的分子式,分子中的“H20”部分不消耗氧气,耗氧量仅取

决于非"H20",lmol乙酸乙酯消耗5moi02,lmol丁烷消耗6.5molO2,

1moi乙醇消耗3moi。2,lmol葡萄糖消耗6moi02,可见充分燃烧等

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消耗氧气最多的是丁烷,

故合理选项是Bo

选择题

各组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酸性:HKHBr<HCKHFB.稳定性:HF<HCKHBr<HI

C.氧化性:F2<CI2<Br2<l2D,沸点:F2<CI2<Br2<l2

【答案】D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共价键越不

容易断裂,因此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性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F>CL>Br>l,所以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I>HBr>HCI>HF,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越强,越不容易断裂,其相应的氢化

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I>Br>l,所以稳定性

HF>HCI>HBr>HI,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强,相应的该元素的

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CI>Br>l,所以单质的氧

化性:F2>CI2>Br2>l2,C错误;

D.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

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物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物质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为F2VCI2VBr2VI2,所以物质的沸点F2<

CI2<Br2<l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o

选择题

鼠[(CN)2]、硫鼠[(SCN)2]等称为拟卤素,它们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

它们的阴离子也与卤素阴离子性质相似。例如:

2Fe+3(SCN)2=2Fe(SCN)3、Ag++CN-=AgCNj(白)。拟卤素形成的无氧

酸和含氧酸一般比氢卤酸和次卤酸弱,阴离子的还原性一般比Br一强。

下列反应中,不正确的是()

A.2CN-+CI2=2CI-+(CN)2

B.(CN)2+2OH-=CN-+CNO-+H2O

C.(OCN)2+H2O=2H++OCN-+OCNO-

D.MnOZ+AHSCN^^Mn(SCN)2+(SCN)2个+2H2O

【答案】C

【解析】

A.阴离子的还原性一般比Br-强,说明能被氯气氧化,所以

2CN-+CI2=2CI-+(CN)2,A正确;

B.(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可以发生类似氯气与碱的反应,与

碱发生反应(CN)2+2OH-=CN-+CNO-+H2O,B正确;

C.卤素单质能与水反应,(O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则与水反应,

发生(OCN)2+H2O=HOCN+HONO,拟卤素形成的无氧酸和含氧酸一般

比氢卤酸和次卤酸弱,所以在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拆成

离子形式,C错误;

D.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S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则

HSCN与MnO2反应生成(SCN)2,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SCN^.

Mn(SCN)2+(SCN)2个+2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o

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某次实验最初的情况(夹持装置省略),烧瓶内盛有

等体积的甲烷和氯气,用光照射烧瓶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__

A.只能生成CH3cl一种有机物

B.烧瓶内液面不可能上升

C.大试管内的液体可能会分层

D.向水中加入石蕊试液后不变色

【答案】C

【解析】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A错误;

B.生成物质中氯化氢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

压作用下,烧瓶内液面会上升,B错误;

C.生成产物中一氯甲烷为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

液体,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他们都不溶于水,所以大试管内的溶液会

出现分层现象,C正确;

D.生成物质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电离生成氢离子,溶液显

酸性,使石蕊变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CI2无码,CH3CI+HCI

B.CH2===CH2+HCI-->CH3CH2CI

C.CH3CH2OH+HBriM^HCH3CH2Br+H2O

D.2cH3cH3+702与燃,4CO2+6H2O

【答案】B

【解析】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据此解答。

A.CH4+CI2主LCH3CI+HCI是甲烷的取代反应,A错误;

B.CH2=CH2+HCI玲CH3cH2cl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B正确;

C.CH3cH20H+HBr里”.CH3cH2Br+H2O是乙醇的取代反应,C错误;

D.2cH3cH3+7023*4co2+6H2O是乙烷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D错误。答案选B。

选择题

酒精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可用一种物质完全吸收,这种物质是

A.NaOH溶液B.碱石灰C.无水氯化钙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酒精完全燃烧后,产生C02、H20,C02是酸性氧化物,则能够

吸收该气体、水的应该是碱性干燥剂,只有碱石灰符合题意,因此选

项是Bo

选择题

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现查得N三N

键能为945.6kJ-mol-l、H-N键能为391已知氮气与氢

气化合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的能量为92.4kJ。则H-H键的键能是

A.45kJ-mol-1B.436kJ-mol-1

C.1308kJ-mol—1D.135kJ-mol—1

【答案】B

【解析】

氮气与氢气反应产生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临化胃鼠

2NH3(g),反应热为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化学

键释放的能量差,所以945.6kJ/mol+3xX-6x391kJ/mol=-92.4kJ/mol,

解得H-H的键能为436kJ/mol,故合理选项是B。

选择题

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

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D

【解析】

有强脱水性的物质为浓硫酸,则己为S,由元素周期表结构推知:丙

为B元素,庚为F元素,丁为Si,戊为As。根据甲元素的信息可知,

甲为Mg,乙为Ca。

A、B质子数为5,As质子数为33,二者原子序数相差28,选项A错

误;

B、非金属性F>S>A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AsH3,选项

B错误;

C、Mg在常温下与水反应缓慢,选项C错误;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选择题

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

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i•!_—1K0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

A.放电时K+移向负极

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

0H-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放电是原电池,阳离子

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是电解池,充电时阳极与电源

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A.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

K+移向银电极,故A错误;B.已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碳

电极作负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式为:H2-2e-

+OH-=2H2O,故B项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放电时,银电极为正极,

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

=Ni(OH)2+OH-,故C项正确;D.该电池充电时,碳电极得电子发生

还原反应,作阴极,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项错误。本题正

确答案为Co

选择题

下列物质在溶于水和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完全相同的是()

A.氯化氢B.冰醋酸C.硫酸氢钠D.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氢溶于水,断裂H-CI共价键,HCI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

力,二者不相同,A错误;

B.冰醋酸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断裂CH3C00H的竣基的0-H共价

键,而冰醋酸CH3C00H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二者不相同,

B错误;

C.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产生Na+、H+、SO42-,断裂的有离子键、

共价键,而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Na+、HS04-,只断裂离子键,破坏

的作用力不相同,C错误;

D.氢氧化钾是离子化合物,无论是在熔融状态下还是溶于水,都断裂

离子键,电离产生K+、0H-,破坏的作用力完全相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o

选择题

已知某有机物0.1mol完全燃烧时,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0.4mol,

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A.C2H4B.CH3CH0C.CH3C00HD.CH3CH2OH

【答案】D

【解析】

A.0.1molC2H4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0.2+0.2)mol=0.4mol,

A不选;

B.O.lmolCH3cH0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0.2+0.2)mol=0.4

mol,B不选;

C.O.lmolCH3COOH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0.2+0.2)mol=0.4

mol,C不选;

D.O.lmolCH3CH2OH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共

(0.2+0.3)mol=0.5mol,D选;

故合理选项是Do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沸点大小:HI>HBr>HCI>HF

B.干冰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C.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答案】B

【解析】

A.HF分子间含氢键,沸点最大,同类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

越大;

B.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

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氢键影响物理性质;

D.水蒸气不存在氢键;

A.HF分子间含氢键,沸点最大,同类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

点越大,则沸点为HF>HI>HBr>HCI,故A错误;

B.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则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氢键影响物理性质,则HF稳定性很强与H-F键

有关,故C错误;

D.水蒸气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不存在氢键,故D错误;

正确选项Bo

选择题

乙烯(CH2=CH2)、丙烯(CH3cH=CH2)、丁烯(CH3cH2cH=CH2)等都属于

烯烧,下列关于烯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B.通式为CnH2n,(n22)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IMD.它们都是饱和链煌

【答案】D

【解析】

A.根据三种烯煌的结构简式可知:这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

键,A正确;

B.三种物质分子中H原子个数都是C原子个数的2倍,因此若C原子

数用n表示,则H原子个数为2n,分子式通式为CnH2n,,由于最少

还有一个碳碳双键,因此n最小值为2,即*2,B正确;

C.由于物质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所以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x12):(2x1)=601,C正确;

D.由于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因此没有达到结合H原子的最大

数目,即没有达到饱和,因此都属于不饱和链烧,D错误;故合理选

项是D。

选择题

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

B.苯分子中12个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C.苯与滨水混合后振荡,苯处于上层,呈橙红色

D.1mol苯最多可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A.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之间,不含碳碳单键、碳碳双键,A错误;

B.苯分子式是C6H6,苯分子是平面分子,分子中6个C原子和6个H

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即苯分子中12个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B

正确;

C.苯性质稳定,不能与浸水发生反应,但由于浸单质容易溶于苯中,

苯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小,因此将苯与滨水混合后振荡,会看到

有分层现象,苯处于上层,呈橙红色,C正确;

D.lmol苯最多可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环己烷,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o

选择题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

C.MnO2可以作H2O2、KCIO3分解的催化剂

D.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答案】A

【解析】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

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

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

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选项A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选项B正确;C、MnO2

可以作H2O2、KCI03分解的催化剂,选项C正确;D、催化剂在化工

生产中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选项D正确。答案选A。

选择题

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的四源.

化翼溶液盛1

A.二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

B.二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碳碳双键

C.二者都可用于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D.二者都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

【答案】D

【解析】

A.乙烯通入漠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与浪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通入到酸性高锌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锌酸钾氧化变为C02,高锌酸钾

被还原为无色的Mn2+,因此褪色原理不相同,A错误;

B.不饱和的烯烧、焕煌都可以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锌酸钾溶

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错误;

C.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锌酸钾氧化变为C02,使

乙烷气体中混入了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净化除杂的目的,C错误;

D.乙烷与浪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锌酸钾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而

乙烯可以使者两种溶液都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o

选择题

若用X代表氟、氯、溟、碘四种卤素,下列属于它们共性反应的是()

A.X2+H2O=HX+HXOB.X2+H2=2HX

C.2Fe+3X2=2FeX3D.X2+2NaOH=NaX+NaXO+H2O

【答案】B

【解析】

A.氟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F和氧气;

B.卤素单质可以和氢气化合生成卤化氢;

C.碘单质的氧化性极弱,和金属铁反应得到的是碘化亚铁;

D.氟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有气体产生。

A.CLBr、I的单质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符合通式:X2+H2O=HX+HXO,

但是氟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F和氧气,不符合,A错误;

B.卤素单质均可以和氢气化合生成卤化氢,B正确;

C.碘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和金属铁反应得到的是碘化亚铁,不会将铁

氧化为三价铁,c错误;

D.氟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F2+2NaOH=2NaF+H2O+OF2个,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o

选择题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知,在周期表中的原子

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来解

答.

解:A.原子半径大小与核外电子层数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

原子半径越大,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不一致,故A

错误;

B.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

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

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

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

C正确;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

气体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分子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N4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

C.1mol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4NAD.N4沸点比P4(白磷)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A.N4由N组成,是一种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故A错误;B.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所以N4分

子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C.由题中N4分子结构可知,一个

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所以1mol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6NA,故

C错误;D.N4和P4都是分子晶体,并且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所以白磷的沸点高,故D错误。

选择题

将澳水和苯混合振荡,静置后分液分离,把分离出来的苯层置于一试

管中,加入某些物质后可以在试管口产生白雾,这种物质是()

①亚硫酸钠②漠化铁③锌粉④铁粉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澳水与苯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会发生萃取;由于澳和苯

的密度均小于水,所以澳和苯混合物处在上层,分液后得到澳和苯的

混合物;在铁或漠化铁的催化作用下,苯与纯澳发生反应,生成澳苯

和澳化氢,漠化氢遇水蒸气产生白雾,据此分析。

分离出的苯层实际上是苯和液浪的混合物,在没有催化剂作用时两者

不反应。根据“产生白雾”的现象判断出,白雾是浪化氢和空气中的水

蒸气结合,说明加入的物质能在常温常压下引起浪与苯化学反应,产

生澳苯和澳化氢;亚硫酸钠与浸水反应,不能引起滨与苯化学反应,

①错误;浪化铁是苯和液浪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引起漠与苯化学反

应,产生澳苯和澳化氢,②正确;锌粉可以与滨水反应,但是浪化

锌不能催化苯和液澳反应,③错误;铁粉和澳反应生成漠化铁,漠

化铁是苯和液澳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引起漠与苯化学反应,产生浪苯

和浪化氢,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

选择题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编排依据是()

A.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B.按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C.电子层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D,按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答案】C

【解析】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及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排列,将电子层

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横行中,由此分析解答。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及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排列,将电子层

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横行中,然后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所以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编排依据是电子层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

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故合理选项是D。

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可用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CaO+H2O===Ca(OH)2B.NaOH+HCI===NaCl+H2O

x&o:

C.2KCIO3^=2KCI+3O2/|^D.Zn+2HCI===ZnCI2+H2个

【答案】D

【解析】能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必须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根据各选项中是否存在化合价变化进行判断。

A.CaO+H2O=Ca(OH)2为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

计成原电池,A错误;

B.NaOH+HCI=NaCI+H2O为中和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设计成原电池,B错误;

C.2KCIO3=^=2KCI+3O2个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自发进行的氧

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错误;

D.Zn+2HCI=ZnCI2+H2个为置换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能够设计成原电池,D正确;答案选D。

选择题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百多种元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

B.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C.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D.氯化钠和冰熔化过程中都无化学键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A、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作用力是化学键,一百多种元

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A正确;

B、稀有气体单质分子内不含有化学键,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

定是共价化合物,因此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

定不含离子键,C错误;

D、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熔化过程中化学键发生断裂,D错误。

答案选A。

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o

A.冰和水B.白磷和红磷

C.纯碱和烧碱D.新戊烷和异戊烷

【答案】D

【解析】A.冰和水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B.白磷和红磷是由同种元

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纯碱和烧碱是组

成不同的两种物质;D.新戊烷和异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冰和水都是H20,属于同一种物质,A错误;白磷和红磷是由同种元

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纯碱为碳

酸钠、烧碱为氢氧化钠,是组成不同的两种物质,C错误;新戊烷和

异戊烷分子式为C5H12,但是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正确;

正确选项Do

选择题

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水

B.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

C.1mol乙醇跟足量的钠作用得到0.5mol氢气

D.1mol乙醇可以生成1mol乙醛

【答案】C

【解析】

A.乙醇燃烧所有的氢元素均生成水;

B.乙醇制饮料的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

C.根据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实质来回答

D.根据反应的实质来回答。

A.乙醇燃烧所有的氢元素均生成水,不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

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A错误;

B.乙醇制饮料的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

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B错误;

C.l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mo旧2,很明显乙醇中的6个氢只

有一个能变为氢气,这个氢与其他氢不同,C正确;

D.乙醇催化氧化变乙醛不能证明乙醇中的1个氢原子和其他氢原子不

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填空题

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填"离子键〃"极性

键""非极性键"或"分子间作用力"):

(1)NaCI溶于水时破坏;

(2)HCI溶于水时破坏;

(3)S02溶于水时破坏;

(4)酒精溶于水时破坏;

(5)NaOH和HCI反应时形成和;

(6)反应2H2+O2=2H2O中,被破坏的是,形成的是

(7)CaCI2和Na2c03反应时,被破坏的化学键有,形成的

化学键有;

(8)Na20熔化时被破坏的是o

【答案】离子键极性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极性键非

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离子键离子键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l)NaCI是离子化合物,

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为NaCI=Na++CI-,破坏的是离子键;(2)

HCI属于共价化合物,HCI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HCI=H++CI-,破

坏的是极性键;(3)S02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生成H2so3,破

坏的是极性键;(4)酒精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破坏的分子间作用

力;(5)NaOH与HCI反应:NaOH+HCI=NaCI+H20,其中NaOH、

NaCI属于离子化合物,H20、HCI属于共价化合物,被破坏的是离子

键和极性键,形成的是离子键和极性键;(6)H2、02中存在非极性

键,H20是共价化合物,此反应破坏的是非极性键,形成的是极性键;

(7)CaCI2+Na2CO3=CaCO3xlz+2NaCI,四种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

破坏和形成的都是离子键;(8)Na20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破坏

的是离子键。

填空题

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艳

(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

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

列。已知葩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回A族,根据能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⑴倍的原子核外共有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倍

的原子序数为。

⑵锥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试液

显色,因为(写出化学方程式)。

⑶预测铀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填"弱''或"强")。

【答案】(1)6155(2)无蓝2Cs+2H2O=2CsOH+H2个(3)强

【解析】

试题(1)铭是55号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

子,故Cs的原子核外共有6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倍的原子

序数为55;(2)根据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性质相似性,可知钠单质与

水剧烈反应,放出无色的氢气气体,同时产生产生CsOH,该物质是

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s+2H2O=2CsOH+H2个;(3)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

渐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

性逐渐增强,所以预测钝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要强。

填空题

我国发射宇宙飞船的"神舟〃系列火箭用偏二甲朋(C2H8N2)作燃料,

液态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

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化学键

的总能量。

【答案】C2H8N2+2N2O4皇型2c02个+3N2个+4H2O放热大于吸收

小于放出

【解析】

⑴偏二甲朋(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

化碳气体,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据此分析反应吸放热和反应物

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

⑴偏二甲朋(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

化碳气体,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星12c02个+3N2个+4H2O;

⑵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

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

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实验题

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

80团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

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①: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收红色

沉淀出现。

实验②: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

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③: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

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⑴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

为了探究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⑶实验①失败的原因是。

⑷实验③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C6H10O5)n(淀粉)+nH20堡型nC6Hl206(葡萄糖)温度催

化剂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碘反应了

【解析】

⑴淀粉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⑵甲和乙温度为实验变量,所以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和

丙催化剂是变量,所以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⑶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溶液呈酸性,反应须在碱性

条件下进行;

⑷氢氧化钠能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化钠、次碘酸钠和水。

⑴淀粉属于多糖,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化学方程

式为:(C6H1005)n(淀粉)+nH20煞型nC6Hl.206(葡萄糖);

(2)试管甲和乙均用2g淀粉和20mL20%的稀硫酸,试管甲用60〜80回

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说明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温

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试管丙用2g淀粉,与甲对比未用20mL20%的

稀硫酸,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团的水浴加热5〜6min,说明设计甲

和丙是为了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⑶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必须在碱

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需加入一定

量的NaOH中和稀H2so4,使溶液呈现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

悬浊液;

⑷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生成碘化钠、次碘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l2+2NaOH=Nal+NalO+H2Oo

实验题

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乙醛可被氧化

为乙酸。

⑴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

程式、o

⑵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

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鼓入空气

的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

⑶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乙的

作用是。

⑷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

液体中还含有o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

除去。

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答案】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放热

流速过快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冷

却,便于乙醛的收集乙酸C蒸储

【解析】

⑴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质是:金属铜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

将乙醇氧化为乙醛,金属铜起催化剂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