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6/13/wKhkGWV255OAL0i5AAE-tkjMC8E311.jpg)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6/13/wKhkGWV255OAL0i5AAE-tkjMC8E3112.jpg)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6/13/wKhkGWV255OAL0i5AAE-tkjMC8E3113.jpg)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6/13/wKhkGWV255OAL0i5AAE-tkjMC8E3114.jpg)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6/13/wKhkGWV255OAL0i5AAE-tkjMC8E3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考试科目名称:354汉语基础B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
不给分。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题(共80分)
1.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现代汉语中有三个鼻辅音,其中的两个是()。
(2)“暮”的意思是()。
(3)“国家”的意思是“国”、“家庭”的意思是“家”,这种词叫
()。
(4)“明天不可不蚤来”中假借字是()。
(5)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中“晚”的意思是()。
(6)“西安”与“先”的拼音区别是用不用()符号。
(7)中国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离现在有()年历史。
(8)“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中“高兴”是()语。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部首和偏旁是一样的。[]
(2)古文字就是繁体字,今文字就是今天使用的简化字。[]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涂”指“通途”即“道路”。[]
(4)“凤毛麟角”的意思是“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5)回族的语言是回语。[]
3.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用了__辞格。
A.比喻B.谐音C.比拟D.夸张
(2)汉语音节中最重要的是__。
A.声母B.韵头C.韵尾D.韵腹
(3)“肉麻”是__结构。
A.主谓B.动宾C.偏正D.联合
(4)汉语的语序是__。
A.SOVB.SVOC.OVSD.VSO
(5)复杂短语“很复杂的事”共有__个层次。
A.一B.二C.三D.四
(6)“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种术语时,必然是
__。
A.义训B.声训C.形训D.互训
(7)“庄”的汉语拼音是“zhuāng”一共有__个音节。
A.四B.三C.二D.一
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从记事图画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字体系,要具备那些条件?
(2)谈谈“不”和“没有”的主要区别。
(3)举例说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类型,举
两类,多举不加分。
(4)请简析以下两句话语义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a.老王到底是有经验,很快就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
b.到底是老王有经验,很快就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
二、汉语应用能力题(共40分)
1.语音题(用汉语拼音注音)。(10分)
西安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2.汉字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看拼音写汉字。
按部就bān()
(2)看繁体字写简化字并指明是六书中的哪一种。
馬()()
(3)指出本义。
兵:()
3.语法词汇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辨析同义词“消失、消灭、消除”。
(2)分析短语的层次并指明结构关系“认真地努力地好好学习”。
4.文言阅读题(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也
三、汉语语言分析题(30分)
1.语音分析题(共4分)
“豆腐”的词典标音和实际读音是否总是一致?为什么?
2.词语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合成词“自强、火红、留意、证明、开关”的内部结构。
3.语法分析题(共10分)
比较“A他上街买菜”与“B他请人买菜”在结构上的异同。
4.病句修改题(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共6分)
(1)她热衷于收集洋娃娃,她的房间里摆着种种洋娃娃。
(2)天上有种种星。
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题(共80分)
1.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现代汉语中有三个鼻辅音,其中的两个是()。
【答案】m、n
【解析】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音位,21个辅音声母,根据
发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等,鼻音声母有两
个m、n。m[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鼻腔
畅通。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
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n[n]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
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
音;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2)“暮”的意思是()。
【答案】日落时、傍晚
【解析】“暮”是形声字,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
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
(3)“国家”的意思是“国”、“家庭”的意思是“家”,这种词叫(
)。
【答案】偏义复词
【解析】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
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
作为音节的陪衬,起到构词的作用。“国家”与“家庭”都由两个意义相关的
语素构成,但其独立成词时,却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即“国家”中
的“国”和“家庭”中的“家”。
(4)“明天不可不蚤来”中假借字是()。
【答案】蚤
【解析】“蚤”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5)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中“晚”的意思是()。
【答案】傍晚、晚景
【解析】此诗句出自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
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
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
景;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
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
红叶喜爱之极;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
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6)“西安”与“先”的拼音区别是用不用()符号。
【答案】隔音符号
【解析】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
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xi’an(西安),如果不用
隔音符号(’),就是xian(先)。
(7)中国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离现在有()年历史。
【答案】3000
【解析】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
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8)“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中“高兴”是()语。
【答案】谓语
【解析】这句话中,“他”是主语,“高兴”是谓语,“跳了起来”是“高
兴”的补语。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部首和偏旁是一样的。()
【答案】×
【解析】二者不可等同,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
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
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
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
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部件构成。部首一定是汉字的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2)古文字就是繁体字,今文字就是今天使用的简化字。()
【答案】×
【解析】汉字的演变可划分为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隶书对古
文字形体进行了重大变革,因而成了古今文字的分界线。隶书以前是古
文字阶段,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隶书
以后是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和楷书。繁体字和简化字是汉字书写的两
种方式,不是汉字演变的两个过程。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涂”指“通途”即“道路”。()
【答案】√
【解析】“涂”通“途”,指道路。整句话的意思是:途中有饿死的人的
尸体却不知道分发粮食救济。
(4)“凤毛麟角”的意思是“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答案】√
【解析】“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
人或物。
(5)回族的语言是回语。()
【答案】×
【解析】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
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
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
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
族——回族。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在回族群内
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
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通晓并使用当
地民族的语言,在日常语言表达上,大量使用语气词和带有感情色彩的
叹词等。城市回族通用汉语。
3.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用了辞格。
A.比喻B.谐音C.比拟D.夸张
【答案】B
【解析】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
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这句诗中的“丝”与“思念”的“思”同音相
谐,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2)汉语音节中最重要的是。
A.声母B.韵头C.韵尾D.韵腹
【答案】D
【解析】汉语音节中最重要的是韵腹,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
调组成,韵母又由晕韵头、韵腹和韵尾组成,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声
母、声调,但是不能没有韵母,其中韵头、韵尾也可没有,但是唯独不
能没有韵腹。如yù[y],只有一个韵腹“ü[y]”。
(3)“肉麻”是结构。
A.主谓B.动宾C.偏正D.联合
【答案】A
【解析】汉语中的词由语素构成,根据语素的数量可分为单纯词和
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至
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
看,主要有五种类型:联和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主
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
陈述式。“肉麻”,“肉”是被陈述的对象,“麻”是来陈述“肉”的状态的。
所以“肉麻”是主谓结构。
(4)汉语的语序是。
A.SOVB.SVOC.OVSD.VSO
【答案】B
【解析】汉语的语序是:主谓宾动状补,基本语序是:主谓宾。S是
subject(主语)的缩写,V是verb(动词)的缩写,O是object(宾语)
的缩写,谓语一般由动词充当。
(5)复杂短语“很复杂的事”共有个层次。
A.一B.二C.三D.四
【答案】B
【解析】第一层次是定中关系:“很复杂”和“事”;第二层次是状中
关系:“很”和“复杂”。
(6)“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种术语时,必然是
。
A.义训B.声训C.形训D.互训
【答案】D
【解析】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具体指解释古代汉语(文言
文)中字词的意义。训诂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三类:①“形训”,就是通
过文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字(词)义,即拿词形来解释词义叫做形
训;②“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叫做音训,③“义训”,直
接说明词的含义,叫义训。同义相训,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
常见的方式,包括同训、互训、递训。
(7)“庄”的汉语拼音是“zhuāng”一共有个音节。
A.四B.三C.二D.一
【答案】D
【解析】“zhuāng”是一个音节,包含声母“zh”和韵母“uang”,以及一个
一声音调。其音节有四个音素:zh[tʂ]、u[u]、a[a]、ng[ŋ]。
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从记事图画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字体系,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从记事的图画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字体
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把整幅图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图形,一个图形相当于语言里的一
个语素或词;
②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③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序,依序读出,顺序不同则意义不同。
具备这三种条件后才有了独立的文字系统。
(2)谈谈“不”和“没有”的主要区别。
答: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否定副词有两个:“不”和“没(有)”,这两
个词都表示否定,但在句法、语义及语用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作为副
词,“没”和“没有”区别不大,语义相同,可合为一个词讨论。
①从句法方面看
a.相同点
“不”和“没”都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动词词组前,表示否定。
如:不去,没去;不红,没红;不吃早饭,没吃早饭。虽然位置相同,
但表达的意义却不同,并且不是所有的动词和形容词都能用“没”来否
定。
b.不同点
第一,在和动补短语连用时,“不”和“没”有明确的分工,“不”放在
动词后,补语前,而“没”放在整个动补短语前。如:写不完;没写完。
当动补短语中间有助词“得”时,只能用“不”否定,不能用“没”,并
且“不”放在“得”的后面。如:听得不明白。
第二,“不”可以用在所有能愿动词前表否定,而“没”只能在“能、
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能愿动词前。如:不会、不该、不愿
意、不能、不敢、不肯;没能、没敢、没肯。
第三,对汉语中某些特殊的句式进行否定,“不”和“没”有明确分
工。“是”字句,只能用“不”否定,不能用“没”。如:他是研究生。他不
是研究生。
而“有”字句却只能用“没”否定,不能用“不”。如:桌子上有书。桌
子上没有书。
②从语义方面来看
“没有”一般用于客观陈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
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见“不”和“没”的语
义与主观、客观、时间概念有紧密的联系。
如前面提到的“不去、不吃早饭”都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意志,是说话
人可以控制的行为动作,是还没有发生的动作行为,是未然。而“没
去、没吃早饭”描述的是客观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已然。
③从语用方面看
在问句中单用时,“不”和“没”否定的焦点不一样。如:
你知道他已经被开除了吗?不,我不知道。
句中的“不”是对整个问句的否定,否定的焦点是整个问句,表示与
问话意思相反,即否定“我知道他已经被开除了”,而“没”否定的焦点是
动词。如:
你没有看过《地道战》这部电影吗?是的,没看过。
很显然,“没”是否定动词“看过”的,否定的焦点是“看
过”。“不”和“没”否定焦点的差距可以从同一个问句的不同回答看得更
清楚:
小明没有听昨天的报告会吗?没,他没听。/不,他听了。
此外,“不”单用时,可以放在句中,表示说话者有意识地纠正自己
说话的错误,“没”没有此用法。如:
张主任,不,赵主任休假去了。*张主任,没,赵主任休假去了。
(3)举例说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类型,举
两类,多举不加分。
答:根据古代汉语被动句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六个类型:①
没有特定标志的。②用“于……”作补语的。③用“为……”作状语的。
④在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⑤在动词前后同时使用“见”和“于……”表
示被动的。⑥在动词前用“被”字的。下面简单举两例:
①“于”字句。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
+于+施事者”的形式。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劳心者治
人,劳力者治于人。
②“见”字句。动词前用“见”表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或“见
+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如,“见+谓语”的形式:人皆以见侮为
辱。“见+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4)请简析以下两句话语义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a.老王到底是有经验,很快就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
b.到底是老王有经验,很快就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
答:两句的前半句的语义焦点不同。a句的语义焦点是“有经验”,
因为经验丰富,所以很快就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而b句的语义焦点
是“老王”,因为老王的经验丰富,所以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问题产生的
原因,其他人与老王相比,就没有那么熟练。
显然,这种差异是语序的不同造成的,a、b两句中“到底”的位置不
同,a句中“到底”位于“有经验”之前,强调的是“有经验”;而b句中“到
底”位于“老王”之前,强调的是“老王”,因而造成两句语义上的差别。
这也说明了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
二、汉语应用能力题(共40分)
1.语音题(用汉语拼音注音)。(10分)
西安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答】Xī’āndefēijīyǐjīngqǐfēile.
2.汉字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看拼音写汉字。
按部就bān()
【答案】班
【解析】按部就班,“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
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
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语出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
部,考辞就班。”
(2)看繁体字写简化字并指明是六书中的哪一种。
馬()()
【答案】马;象形字
【解析】“马”,早期金文字形,象形字,象马眼、马鬃、马尾之
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3)指出本义。
兵:()
【答案】兵器、武器
【解析】“兵”:会意字,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
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
器。
3.语法词汇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辨析同义词“消失、消灭、消除”。
答:①相同点
消失、消灭、消除都是动词,表示(使)某种事物或现象消失。但
前者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而后两者是及物动词,一般后面
需要接宾语。
②不同点
a.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如:空的蛛网从此不再修
补,只积着灰尘,并且逐日破坏下去,最后飞散,消失。
b.消灭:使不存在;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消失,灭亡。
如:地主的民团在通向花县的道路上设下埋伏,企图消灭我们。
c.消除:除去,使不存在。如:消除疾病、消除隐患、消除隔阂。
总之,“消失”,由少至无,如血色消失,灯光消失。“消灭”,使不
存在,对象多是敌对的或有害的,如消灭敌人,消灭有生力量,消灭细
菌。“消除”,除去不好、不利的事物或现象,如消除差错、消除核战争
等。
(2)分析短语的层次并指明结构关系“认真地努力地好好学习”。
答:这个短语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状中关系:“认真地努力地
好好”和“学习”;第二层次是并列关系:“认真地”、“努力地”、“好好”三
个词语并列,做状语。
4.文言阅读题(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也
答: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
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
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三、汉语语言分析题(30分)
1.语音分析题(共4分)
“豆腐”的词典标音和实际读音是否总是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发生了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
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
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
化、脱落四种,后两种一般发生在轻声音节中。如Dòufu[tou51fu],我们
一般读成[tou51f1],就是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后面一个[u]脱落了。
2.词语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合成词“自强、火红、留意、证明、开关”的内部结构。
答:自强:主谓型;火红:偏正型;留意:动宾型;证明:补充
型;开关;联合型。
3.语法分析题(共10分)
比较“A他上街买菜”与“B他请人买菜”在结构上的异同。
答:A“上街”和“买菜”都是动词,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同属谓词性
成分,所以“上街买菜”是一个连谓短语;而B“请人买菜”可以拆分为两
个短语,“请人”(动宾短语)和“人买菜”(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的宾
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发生了重合,即前一动语的宾语兼做后一谓语的主
语,所以,“请人买菜”是一个兼语短语。
4.病句修改题(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共6分)
(1)她热衷于收集洋娃娃,她的房间里摆着种种洋娃娃。
答:她热衷于收集洋娃娃,所以她的房间里摆着各种洋娃娃。
整个句子由两个意义完整独立的分句组成,但它们之间缺少一个关
联词,由前后两分句的意思可知,这两个分句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因
为喜欢收集,所以家里有很多,所以应在后一分句前加一个表示因果关
系的关联词“所以”。“各种”是单纯指事物的种类,而“种种”虽然也可以
说是种类,但是也可以表达相同种类的事情,换个角度说,种种也可以
表达发生过的事情很多,只是不一定是不同种类的。她喜欢收集,所以
收集的洋娃娃肯定是不同种类的,因此要把“种种”换成“各种”。
(2)天上有种种星。
答:天上有很多星星。
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谈及天上的星星时,关注
的一般不是种类,而是数量,放眼望去,满目繁星,闪闪发亮,所以我
们一般用形容“数量”的形容词来形容天上的星星。“星星”是一个重叠式
合成词,由相同的词根语素“星”组成,在现代汉语中,“星”一般不能单
用。
2012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学科与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代码与名称:354汉语基础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
不给分。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
1.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5分)
(1)声母和辅音的着眼点不同,声母是划分的角度,辅音是描写
的角度。
(2)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是。
(3)从意义上划分,主语还可以分为主语、主语、主语三小类。
(4)陈述句、疑问句等是从句子的角度得到的概念。句型是从句
子的角度得到的概念,从句型看,大部分句子属于。
(5)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二是。后者也叫部件,
部分部件也是。
(6)《》是反映了近古汉语音系面貌的一部韵书。该书记载的汉
语声母是个。
(7)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
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就叫做。
2.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基本词汇都是高频词。()
(2)语言教学中,同义和反义是最重要的两个语义场。
()
(3)“她眼睛都哭肿了”这句话中的补语是趋向补语。()
(4)“论文他写好了吗?”这句话中的补语是程度补语。()
(5)“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
是他们难得的佳肴。”这句话使用的辞格是夸张。()
(6)“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过去了,她依旧……”这句话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7)“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
背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工具性是是语言的唯一属性。
()
(9)按照句法结构,汉语属于SVO语言。()
(10)汉语跟日语是亲属语言。()
3.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i这个字母在普通话中代表了几个音?()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2)zhong这个音节有几个音素?()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3)下面不都是高元音的一组是:()
A.a、i、uB.i、uC.i、u、üD.i、ü
(4)下列结构形式完全一致的一组短语是:()
A.体育中心、购书中心B.想家了、看穿了
C.初级汉语、基础汉语D.逛超市、压马路
(5)下列语义关系完全一样的一组短语是:()
A.包饺子、看电影B.吃馆子、吃火锅
C.来客人、出太阳D.写作业、写毛笔
(6)下列短语中“在”的意义和词性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A.人在旅途、人在衣服B.风在吼、雨在飘
C.老张在吗、在上课D.事在人为、音容宛在
(7)下面词语中的“走狗”是褒义词的是:()
A.狡兔死,走狗烹B.他真是一只好走狗
C.资产阶级的走狗D.青藤门下走狗
(8)下列语素完全不自由的一组是:()
A.风、水B.阿、们C.语、言D.家、者
(9)有些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不只一个,下列哪一组简体字对应的
繁体字不只一个?()
A.张、刘B.车、电C.学、门D.后、谷
(10)下列汉字笔画数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世甘凹凸B.纠母幼臣C.匆册犯外D.孕圣对台
(1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
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人上逐甦C.鱼本孟恭D.刀刃亦泪
(12)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闾闻闽闺B.胜肺胡朝C.祈视祁禁D.造徒徙近
(13)下列汉字,两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雜、襍B.州、洲C.雕、彫D.鐘、鍾
(14)下列汉字,在古汉语中能够通用的一组是:()
A.後、后B.棄、弃C.穀、谷D.薑、姜
(15)下列句中的“穷”不能理解为“尽”义的是:()
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芧茷,穷山之高而
止。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按发音部位给普通话的21个声母分类。
(2)举例说明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3)如果留学生说“老师,有人告诉我‘足球’只能说‘踢’,不
说‘踢’不行吗?说‘打’可不可以?”你会如何应对?
(4)“老狼咬死了张三家的羊”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同的表达句
式,其微妙的语用差异是什么?
(5)修辞无处不在,请从修辞的角度观察下面的原句和改句,你觉
得应不应该改?为什么?
原句:1000多万万颗星星,你一口气数下去,不吃饭,不睡觉,磕
绊都不打一个,得数1000多年。
改句:1000多万万颗星星,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1000多年。
(6)什么是元音?举例说明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辅音的音质?
(7)有人说“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又有人说“汉语什么也不缺,该
有的都有了。”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
(8)从语音、词汇、句法三方面举例说明汉语跟其他语言的接触给
汉语带来的变化。
二、汉语运用能力(40分)
1.下列词语中有无不规范的字?如有请改正。(5分)
人才倍出穿流不息如法泡制出类拔粹委屈求全
2.什么是国际音标?它的用途是什么?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一样
吗?试举例说明。(10分)
3.简要指出下列各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5分)
(1)采纳—采取
(2)幸亏—多亏
(3)充实—充足
(4)过分—过于
(5)排挤—排斥
4.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后一句为什么出现两个“了”?(5
分)
a.爸爸,我得了第一名!
b.爸爸,我得了第一名了!
5.说明下面的句子存在的歧义,并且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5
分)我没找着小李小高很着急。
6.标点并翻译(标点翻译各5分,共10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
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
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
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
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
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
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三、汉语分析(30分)
1.辨别下列各句,若是单句,请划出主谓宾成分;若是复句,分
析其层次关系。(10分)
a.(1)战国时期的商鞅通过变法改革,(2)实现了使秦国不断发
展、强大的宏愿。(4分)
b.(1)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2)只要专心致志,(3)
痛下功夫(4)坚持不懈地努力,(5)就一定会有收获的。(6分)
2.请分析并修改下列病句(5分)
a.从报纸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2分)
b.现在,随地吐痰的现象比过去进步了。(3分)
3.请指出下面五个字声母的发音部位。(5分)
派发虚华沙。
4.词语辨析题(10分)
请以“苹果”为例,谈谈你对词义概括性的理解。
2012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
1.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5分)
(1)声母和辅音的着眼点不同,声母是划分的角度,辅音是描
写的角度。
【答案】音节结构;音素
【解析】声母和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母是从分析音节结构的
角度划分出来的,而辅音是从分析音素性质的角度提出来的。与元音比
较,辅音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或阻
塞,气流较强,发音器官参与节制气流的部分肌肉紧张。声母是由辅音
充当的,但辅音并不都是声母。如“光”(guāng)这个音节中
的“ng[ŋ]”,它是辅音,但它处在音节里后面的部位,因此它不是声母。
又如“难”(nán)这个音节,前后都有“n”,它是辅音,处在音节开头的
是声母,处在音节末尾的是韵母,并不是声母。
(2)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是。
【答案】ch[tʂ‘]
【解析】ch[tʂ‘]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
抵住硬腭前部,
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强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
冲开一道窄缝,
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长城”(chángchéng)里的ch[tʂ‘]。
(3)从意义上划分,主语还可以分为主语、主语、主语
三小类。
【答案】施事;受事;中性
【解析】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当谓语表示动作时,主语
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也可以是动作的涉及者、被动者;当谓
语不表示动作时,主语既非施事,也不是受事,可以说是中性的。概括
起来,主语可粗分为施事、受事和中性三大类:①施事主语,主语表示
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即施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施事+动作”;②
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
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③中性主语,表示
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又叫非施受主语。
(4)陈述句、疑问句等是从句子的角度得到的概念。句型是从
句子的角度得到的概念,从句型看,大部分句子属于。
【答案】语气;结构;主谓句
【解析】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
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单句根据不
同标准分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
语气分出来的类。从句型来看,句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
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
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词加句调形成。大部分单句属于主
谓句,且主谓句的句式也比较复杂。
(5)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二是。后者也叫部
件,部分部件也是。
【答案】笔画;偏旁;部首
【解析】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部件
也是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从落笔到
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一画。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8种,即:、
(点)、一(横)、|(竖)、丿(撇)、乀(捺)、(提)、(折)、
亅(钩),又称“永”字八法。部件又叫偏旁或构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
构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只有合体字是由部件组合成的,独体字在
组字时只能充当一个部件。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
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
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
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
(6)《》是反映了近古汉语音系面貌的一部韵书。该书记载的
汉语声母是个。
【答案】广韵;36
【解析】《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
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
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
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
《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广韵》中有36个声
母,206个韵母(含声调),-m、-n、-ng、-p、-t、-k、-i、-u,8个韵
尾。
(7)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
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就叫做。
【答案】仿词
【解析】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
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叫“仿
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2.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基本词汇都是高频词。()
【答案】×
【解析】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
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
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基本词汇具
有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特点,但并不是所有基本词汇都具有这
些特点,有些基本词汇虽然稳固,高产,但不一定被高频使用,尤其随
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词,使一些经常使用的词不再高频使用。
(2)语言教学中,同义和反义是最重要的两个语义场。()
【答案】√
【解析】“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
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
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
区别。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是两种最重要的语义场。同义义场是指意义
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反义
义场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组成的语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
词。
(3)“她眼睛都哭肿了”这句话中的补语是趋向补语。()
【答案】×
【解析】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
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从语义上来看,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
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本句中的“哭肿”,“肿”是“哭”这
个动作导致的结果,所以这句话中的补语是结果补语,而不是趋向补
语。
(4)“论文他写好了吗?”这句话中的补语是程度补语。()
【答案】×
【解析】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
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
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
加“很”的动词。显然,本句中的补语不是程度补语,“写好”,即完
成,“好”是“写”的结果,所以这句话中的补语是结果补语。
(5)“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
是他们难得的佳肴。”这句话使用的辞格是夸张。()
【答案】×
【解析】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
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或“反话”,其特点是:词语表里不一,但并不
影响正面理解,因为词语的反义在表里之间起作用。反语可分为以正当
反和以反当正两类,以正当反: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本句
中“慈祥”“佳肴”是反义词语,“慈祥”实则是“凶恶”,“佳肴”其实是“猪
食”,即以正当反。所以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格是反语,而不是夸张。
(6)“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过去了,她依旧……”这句话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答案】×
【解析】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
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包括递升和递降。
本句中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是按照时间由短到长、层层递进
的,所以本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层递,而不是反复。
(7)“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
背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
【解析】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
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排比可分为句
子排比和句法成分排比两类。本句中“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
水”是多项主语的排比。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工具性是是语言的唯一属性。()
【答案】×
【解析】语言符号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以至文化
工具,具有多种属性,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此外语言还有工具
性、交际性等属性。
(9)按照句法结构,汉语属于SVO语言。()
【答案】√
【解析】汉语的语序是主谓宾定状补,其中谓语多数由动词充当。S
是subject(主语)的缩写,V是verb(动词)的缩写,O是object(宾
语)的缩写。
(10)汉语跟日语是亲属语言。()
【答案】×
【解析】汉语和日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
的归属问题至今仍有分歧,大多学者认为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
说,汉语和日语是不同种类的两种语言,不是亲属语言。
3.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i这个字母在普通话中代表了几个音?()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答案】C
【解析】字母i在汉语普通话中可以代表三个音:-i[ɿ],只拼z、c、
s;-i[ʅ],只拼zh、ch、sh、r;i[i],拼其它的辅音。
(2)zhong这个音节有几个音素?()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答案】B
【解析】zhong中有zh[[tʂ]]、o[o]、ng[ŋ]三个音素。
(3)下面不都是高元音的一组是:()
A.a、i、uB.i、uC.i、u、üD.i、ü
【答案】A
【解析】根据舌位的高低和开口度的大小,可以把舌面元音分为高
元音(即闭元音,如i、u、ü),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
(4)下列结构形式完全一致的一组短语是:()
A.体育中心、购书中心B.想家了、看穿了
C.初级汉语、基础汉语D.逛超市、压马路
【答案】D
【解析】A项,两个短语的第一层次都是定中结构,但第二层次
中“体育”和“购书”的结构不一样,“体育”是主谓型,“购书”是动宾型。
B项,“想家”是动宾型,而“看穿”是中补型。C项,两个短语的第一层次
都是定中结构,但第二层次中“初级”和“基础”的结构不一样,“初级”是
定中偏正型,“基础”是联合型。D项,两个短语的结构形式完全一样,
第一层次都是动宾结构,第二层次“超市”和“马路”都是定中型合成词。
(5)下列语义关系完全一样的一组短语是:()
A.包饺子、看电影B.吃馆子、吃火锅
C.来客人、出太阳D.写作业、写毛笔
【答案】C
【解析】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
起来的关系。从四个选项中短语的组成成分来看,都是动词和名词的组
合,即它们之间都是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在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
关系中,名词充当的语义角色有施事、系事、与事、受事、结果、工
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等。A项,“饺子”充当结果,“电
影”充当受事。B项,“馆子”充当处所,“火锅”充当受事。C项,“客
人”和“太阳”都充当施事,即两个短语的语义类型一致。D项,“作业”充
当受事,“毛笔”充当方式。
(6)下列短语中“在”的意义和词性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A.人在旅途、人在衣服B.风在吼、雨在飘
C.老张在吗、在上课D.事在人为、音容宛在
【答案】B
【解析】A项,两者中的“在”都是动词,但意义不一样,前者是“存
在”之意;后者是“在于”之意。B项,两者中的“在”意义和词性完全一
样,都是副词,表示“正在”之意。C项,两者中的“在”词性和意义都不
一样,前者中的“在”是动词,是“存在”的意思,后者中的“在”是副词,
表“正在”。D项,两者中的“在”词性一样,都是动词,但意义不一样,
前者中的“在”是“在于”的意思,后者中的“在”是“存在”的意思。
(7)下面词语中的“走狗”是褒义词的是:()
A.狡兔死,走狗烹B.他真是一只好走狗
C.资产阶级的走狗D.青藤门下走狗
【答案】A
【解析】走狗,本指猎狗,今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
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A项,“狡兔死,走狗烹”,狡猾的兔子一死,狗
也很快成为人们的食物,比喻天下已定,功臣遭戮,一个人失去了利用
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这里的“走狗”是褒义
词,指那些有功之臣或者有利用价值的人。BC两项中的“走狗”都是贬
义,帮助别人作恶的人。D项,“愿为青藤门下走狗”中的“走狗”是齐白
石和郑板桥,因极其推崇徐渭而有的谦称。
(8)下列语素完全不自由的一组是:()
A.风、水B.阿、们C.语、言D.家、者
【答案】B
【解析】完全不自由语素是指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
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如:阿、子、们、性、者、家
(姑娘家、孩子家)、儿(花儿、鱼儿)、化(绿化、现代化)等,
但“家”还可单独成词,如我们的家。风、水是自由语素,可单独成词,
也可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语、言是半自由语素,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时,位置不是固定的,可前置也可后置,如语言、汉语;言论、谏言。
只有B项中的“阿、们”是完全不自由的语素,“阿”与别的语素组合时,
一般都是前置,“们”是后置。
(9)有些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不只一个,下列哪一组简体字对应的
繁体字不只一个?()
A.张、刘B.车、电C.学、门D.后、谷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一个简体字对应一个繁体字,但有的字在简
化过程中与其他字合并了,因此有的简体字所对应的繁体字就不止一
个。A项,张→張;刘→劉;B项,车→車;电→電;C项,学→學;门
→門;D项,后—后(皇后),後(後面);谷—谷(山谷),穀(五
穀)。
(10)下列汉字笔画数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世甘凹凸B.纠母幼臣C.匆册犯外D.孕圣对台
【答案】B
【解析】A项,世甘凹凸:都是5笔。B项,纠母幼:5笔;臣:6
笔。C项,匆册犯外:都是5笔。D项,孕圣对台:都是5笔。
(1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
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人上逐甦C.鱼本孟恭D.刀刃亦泪
【答案】A
【解析】A项,田:象形字,小篆认为像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
块块农田,本义,种田。末:指事字,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
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牧: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特:形声字,从
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B项,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侧
面站立的人形,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上:指事字,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
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逐: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人
(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
追赶。甦,即苏的一种繁体字,会意字。C项,鱼:象形字,甲骨文字
形,像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本:指事字,小篆字形,
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
或靠根的茎干。孟:形声字,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
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恭:形声字,从心,共
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D项,刀:象形字,小篆字形,像刀形,
本义,古代兵器名。刃:指事字,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
所在,本义,刀口,刀锋。亦:指事字,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
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泪:形声字,从
水,戾(lì)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
泪。
(12)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闾闻闽闺B.胜肺胡朝C.祈视祁禁D.造徒徙近
【答案】D
【解析】A项,“闾”“闺”中,“门”是意符,“闻”“闽”中,门是声符。
B项,胜(勝),从力朕声;肺:从肉巿聲;胡:从肉,古声;朝:从
日,在草中,从月。C项,祈:从示,斤声;视:从见从示,示亦声;
祁:从邑,示声;禁:从示,林声。“祈、视、禁”有共同的意符“示”,
而“祁”中“示”是声符。D项,造:从辵(chuò),告声;徒:从辵
(chuò)土声;徙:从辵(chuò),止声;近:从(chuò),斤声。所
以,“造、徒、徙、近”有共同的意符“辵(chuò)”。
(13)下列汉字,两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雜、襍B.州、洲C.雕、彫D.鐘、鍾
【答案】A
【解析】A项,雜、襍是“杂”的繁体字,本义,五彩相合。B
项,“州(zhōu)”:一种行政区划,州县,是洲的本字,“洲
(zhōu)”:水中的陆地,沙洲,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七大洲。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C项,雕(diāo),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
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
作“鹫”)。彫:雕的异体字,雕刻,刻镂。D项,钟(鐘):本义,古
代打击乐器,青铜制。钟(鍾):本义,古时盛酒的器皿,现也
称“盅”。
(14)下列汉字,在古汉语中能够通用的一组是:()
A.後、后B.棄、弃C.穀、谷D.薑、姜
【答案】B
【解析】A项,后:本义,君主,帝王,后来指帝王的妻子,如皇
后,王后等;後:本义,迟到,走在后,后来简化为“后”。B项,棄:
本义,扔掉,抛弃,后简化为“弃”。C项,谷: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
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穀: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后简化为“谷”。D项,“姜”: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如姜
水;“薑”:生姜,后简化为“姜”。
(15)下列句中的“穷”不能理解为“尽”义的是:()
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芧茷,穷山之高而
止。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答案】C
【解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
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
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此处的“穷”是“穷困,不得
志”的意思。
4.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按发音部位给普通话的21个声母分类。
答: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分,
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
①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②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③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
成。
④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⑤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
气流而形成。
⑥舌面前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
流而形成,又简称“舌面音”。
⑦舌面后音(g、k、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
形成,又俗称“舌根音”。
(2)举例说明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答: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合成
词: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
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
成,又叫并列式。如:
a.途径体制(两个词根的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
b.骨肉尺寸(两个词根结合起来后产生新的意义,如“骨肉”是至
亲的意思,“眉目”是头绪、条理的意思。)
c.国家质量(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
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如“忘记”只有“忘”的意思,“动静”只
有“动”的意思。组合的词又称“偏义词”。)
②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如:
a.人流气功(定中关系)
b.密植游击(状中关系)
③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例如:
a.提高说服(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
果。)
b.车辆书本(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④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
支配关涉的对象,又称支配式。例如:司机管家
⑤主谓型:前一词根表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又
称陈述式。例如:
地震日食
(3)如果留学生说“老师,有人告诉我‘足球’只能说‘踢’,不
说‘踢’不行吗?说‘打’可不可以?”你会如何应对?
答:我会明确告诉他,不可以,在汉语中,一般不这样用。因
为,“踢”是指用脚特别是足尖触击(打)。而“打”是形声字,从手,丁
声,本义,击,一般是用“手”来击。足球比赛时,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
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一般就是用
脚来使足球运动,所以最适合与足球搭配的动词是“踢”而不是“打”。
(4)“老狼咬死了张三家的羊”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同的表达句
式,其微妙的语用差异是什么?
答:还可以说:老狼把张三家的羊咬死了,或者,张三家的羊被老
狼咬死了。这主要是“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差异。“把”字句:名词
(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其他;“被”字句:名词(受事)+把
+名词(施事)+动词+其他。
“把”有处置的意味,即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对“把”所带词语施加
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老狼把张
三家的羊咬死了”,强调的是“老狼”对“张三家的羊”的处置性,这种处
置的结果就是“咬死了”。
“被”往往说明主语有什么遭遇,也就是说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对主
语不利或有所害,或主语不愿、不乐意、不愉快。“被”字句表示受事主
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张三
家的羊被老狼咬死了”强调的是“张三家的羊”的不幸遭遇。
(5)修辞无处不在,请从修辞的角度观察下面的原句和改句,你觉
得应不应该改?为什么?
原句:1000多万万颗星星,你一口气数下去,不吃饭,不睡觉,磕
绊都不打一个,得数1000多年。
改句:1000多万万颗星星,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1000多年。
答:由于各种原因,修辞在具体的运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本题
中的原句,就属于语意重复。“一口气”就是“不吃饭,不睡觉,磕绊都
不打一个”的意思,改文删去“不吃饭,不睡觉,磕绊都不打一个”,简
练明确。所以我觉得应该改。
(6)什么是元音?举例说明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辅音的音质?
答: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可以
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
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辅音”是气流在口腔
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
辅音的发音过程是成阻、持阻、除阻的过程,对辅音的描写是从发音部
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来进行的,发音部位不同或发音方法不同都会影响
辅音的音质,所以辅音的音质就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如辅音b和p,
二者发音部位相同,都是双唇音,但其发音方法不同,b发音时,气流
较弱,是不送气音;p发音时,气流较强,是送气音。又如p和t,二者
发音方法相同,都是送气清塞音,但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唇音,而t是
舌尖中音。
(7)有人说“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又有人说“汉语什么也不缺,该
有的都有了。”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
答:①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有许多特点,其中在语法方面的
一个特点就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
态,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在“我和弟弟”“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
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②“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1oves
me”和“I1oveher”,同一个代词“她”做主语(she)时和做宾语(her)时
词形不同;同是一个代词“我”,做主语(I)时和做宾语(me)时词形
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时“1ove”要加“s”,主语是
第一人称时则不必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
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
不管做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
③但是有人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
为“缺乏”“缺少”是应该有而没有,所以应该说“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
化”。汉语有形态变化,但不丰富。比如,汉语中某些动词和形容词能
够重叠,这就是形态变化,但这种形态变化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动
词和形容词都能重叠。
(8)从语音、词汇、句法三方面举例说明汉语跟其他语言的接触给
汉语带来的变化。
答: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语言的各种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①语音方面
声辅音分析法是从传统声韵学角度来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的,是中国
古代研究汉语语音的术语,是从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来分析的。后来受西
方的现代语音学的影响,开始使用元辅音分析法来分析汉语音节,这种
分析方法属于线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种语言。
②词汇方面
词汇的发展是积累式的,新词不断产生,少部分旧词消亡,总的词
汇量是逐渐积累增多的。词汇的增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的社会变
革,二是语言的接触。如果不同的社会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
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
言中有而自己语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
数有限的借词。
例如,五四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一批借词也随之产生,
如:尼龙、雷达、芭蕾、啤酒等。
③语法方面
“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
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
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
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
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
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这些所谓
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
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
二、汉语运用能力(40分)
1.下列词语中有无不规范的字?如有请改正。(5分)
人才倍出穿流不息如法泡制出类拔粹委屈求全
【答案】人才倍出→人才辈出;穿流不息→川流不息;如法泡制→
如法炮制;
出类拔粹,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2.什么是国际音标?它的用途是什么?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一样
吗?试举例说明。(10分)
答:(1)国际音标是1886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语音学会为了
记录和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而制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共有一百多个符
号,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至今已经过
多次修订。由于符号简明,比较科学、细致,各国学者都用它来记音。
汉语拼音是用来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一套记音符号,我国的《汉语拼
音方案》只有26个字母。有时,细致记录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时会碰到记音符号不够用的情况,就用国际音标记音以补汉语拼音字母
之不足。
(2)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是两套不一样的记音符号,国际音标是记
录人类语言的语音,其对象是全人类的语言,不局限于哪一种语言;而
汉语拼音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语音,其对象只是汉语,不包含其他语
言。汉语拼音中的每个音在国际音标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记音符号,
但是国际音标中的很多音是汉语拼音所没有的,如:[θ]、[ð]都是国际
音标中的音,这两个音在英语中比较常见,如through[θru:];though
[ðəu],但是在汉语普通话中是没有这两个音的,即汉语拼音没有这两个
记音符号。
3.简要指出下列各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5分)
(1)采纳—采取
答:不同点
①“采取”,择取合适的方针、政策、方法、态度等而使用。如:这
正是我们党在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关头所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所表
现的大公无私的态度。“采纳”,接受建议、意见、要求等。如:“观棋
不言”的“真君子”大概是没有的,看棋的人总是比下棋的人来得性急;
他们嚷呀,喊呀,唯恐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
②“采取”着重于“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取最合适的。“采
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③“采取”运用范围较广,一般用“采纳”的地方,多数可换用“采
取”,采纳(采取)他的意见。
(2)幸亏—多亏
答:①相同点
“多亏”和“幸亏”都表示由于某种有利因素而避免了不良后果或免遭
不幸。
②不同点
二者词性不同,“多亏”是动词,“幸亏”是副词。二者的功能也有差
异,“多亏”的功能是表示感谢,“幸亏”的功能是表示“庆幸”。“多亏”能
作谓语,可带宾语,幸亏只能作状语。例如“今天多亏(幸亏)遇到
你,要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今天多亏您了。”不能说“今天幸
亏您了。”
(3)充实—充足
答:①相同点
二者都是形容词,表示足够,不缺乏。
②不同点
“充实”着眼于内部,是“虚空”的反面,一般只形容内容、知识、力
量、人员等,还可作动词,使充实、加强之意;“充足”着重指数量足
够,能满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
也形容理由、证据等抽象事物。
(4)过分—过于
答:“过于”有过分的意思,还有在程度、数量、限度上的超过,有
主观和客观两层意思。“过分”是超过本分或一定的限度,主要表达主观
上的意思,如(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5)排挤—排斥
答:不同点:
①词汇义
“排斥”,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的方面。如:因为那时读书应试
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
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
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如:鲁迅在旧社会里受尽反动文人们的排
挤打击。
②色彩义
“排斥”是中性词,可指人、组织、国家或事物,如互相排斥;“排
挤”是贬义词,对象多是内部的、不相容的、不利于自己的人、组织、
势力等,如说“排挤异己”“排挤打击”。
4.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后一句为什么出现两个“了”?(5
分)
a.爸爸,我得了第一名!
b.爸爸,我得了第一名了!
答:两句话的意思有细微的区别,主要在于“了”的运用。“了”的用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