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一单元童话世界1、小麻雀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品味童话的语言。(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谈话引入。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本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的成长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发了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好好的劝告。表现的呢?2、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妈妈: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气超过爱自己。(四)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好的语句。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昊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朗读,展开想象。谈感受,朗读。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学习第19自然段。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创设新的情景。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四、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板书设计:小麻雀教导、救普季克妈妈感激、悔伤吓害唬大花猫2、金奖章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抓住名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好,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1)指句认读本课生字。(2)理解词语。三、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1~14,15~25。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让同学这样读?3、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朗读。4、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4):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的,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第二段(15~25):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敬。四、自主学习课文。1、同桌互相朗读。自主学习课文。2、、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的问题。五、小结。1、课文写一件什么事情?2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胡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听写生字新词。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一)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1、过渡: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2、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的理解。(1)群鸟: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②指名读。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黄莺、百灵以自己的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力气争,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④小结:(2)乌鸦:齐读第1自然段:天已经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然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喜鹊一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一声不吭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对比: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吗?(二)学习15~25自然段,品悟重点词句。1、学习总结。2、学习新知,明情悟理。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说的吗?2、如果还有一个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四、作业布置。1、将课文改成课本剧。2、写一写,你想对乌鸦说的话。板书设计:2、金奖章喜鹊话语动听黄莺百灵歌声动听群鸟吵闹争章乌鸦净化环境防止疾病地球清道夫保护环境爱护自然3、“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二、新课:1、自学课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2、细读课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起因:(“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经过: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结果:最后结果呢?(“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2)探究明理①提出探究专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②分段汇报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是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且忘记设计电梯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着行军袋,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高兴死,就不顾剧情要求,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毛病惹的祸。)③角色换位,明道理。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三、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4、大拇指汤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分,并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二、新课:1.自学课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告诉大家。重点:剖(pō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重点: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3)词语意思: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喜出望外: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3)分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三、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2.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二、新课: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出示: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指名读。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A、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B、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C、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D、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E、你能读出这“险”吗?指名读。(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朗读。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三、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朋友听。板书设计:大拇指汤姆掉面汤卷牛嘴父母款待乞丐得到汤姆乌鸦叼得到幸福大鱼吞国王宠善良5*、坚定的锡兵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2、学生整理预习内容。3、检查预习情况。三、围绕“坚定”,品读课文。(一)整体把屋,提出问题。1、《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2、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3、“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坚定?)4、小结: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二)围绕“坚定”全文探究。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豆腐皮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1)默读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2)读出他态度的坚决。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2、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1)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2)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3)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3、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习了这篇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五、布置作业。1、将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2、请你续写这个故事。板书设计:坚定的锡兵坚定坚定保护锡兵勇敢纸姑娘可爱关心弱不禁风顽强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要求:1、温故知新——语言与标点、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2、积少成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3、口语交际——童话故事会。4、习作训练——自己编童话。教学重难点: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的标点的正确使用。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课时划分:四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的标点的正确使用。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二、语言与标点。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2、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3、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4、请同学读第一题。5、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6、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中、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7、实践: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三、拓展与交流。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2、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a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b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四、阅读平台。1、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2、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五、积少成多。1、了解歇后语。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快看年过个景区有什么特点。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六、作业布置。1、背诵书上的歇后语。、2、收集一些课外的歇后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达到别人交流的目的。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明确任务。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的时候,要交化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2)想想怎样把其中精彩的片段、讲得生动些,怎样合理地使用动作和表情,还要考虑讲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3)听的同学要注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道理,听后可对故事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也可对讲故事者的发言者进行评议。(4)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中的角色、角色的身份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否清楚。三、交流。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四、总结评议。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五、作业布置。讲个故事给父母听,记录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同学样,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2、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呀,大家飞上蓝天,飞过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童话王国。二、创编故事。1、大家看这次习作的要求,选三个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2、他们会发生什么事?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画好之后说说童话故事。三、自拟题目同学们,请你给自己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评议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五、作业布置继续完成习作。第二单元人与自然6、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2、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3、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4、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5、学习后两句。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6、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7、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学习建议: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三、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四、学习《山行》1、质疑问难: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2、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3、理解难词含义: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4、品读诗句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5、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6、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7、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五、作业抄写、背诵两手古诗。六、板书望天门山山行(唐)李白(唐)杜牧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二、导入新课1、解题导读。(1)板书题目:暮江吟(2)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3)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4)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教师范读)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5)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学生静心自学)(2)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3、反馈学习情况。(1)一道残阳铺水中,A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B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C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2)半江瑟瑟半江红。A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B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C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A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B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C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D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三、拓展阅读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四、作业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五、板书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7、海上日出教学要求: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三、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四、作业朗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3、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三自然段。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二、讲读四、五自然段。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2、指导观察课文彩图: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3、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4、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5、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三、出示练习: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2、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3、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四、讲读第六自然段。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5、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6、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背诵课文。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板书设计:7、海上日出好天气——详伟大的奇观有薄云——略热爱大自然有黑云——次详8、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二、初次自学诗歌。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3、小组内交流、订正。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一)字词练习1、选字填空。燕雁(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2、查一查“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________就能___(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组学习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按错1—2处为A级错3—5处为B级错5处以上为C级3、交流、讨论问题(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五、朗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如:哗啦,哗啦,风儿刮起,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七、作业。板书设计:8*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晴天蚂蚁搬家——雨天蝌蚪游泳——春天自然语言大雁南飞——秋天认真细致妙不可言大树年轮——树龄刻苦钻研鱼的鳞片——鱼龄“三中虫”化石——汪洋庐山“漂砾”——冰川9、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1、指名朗读5、6自然段。2、胡杨的过去怎样?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五、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2、收集有关胡杨的图片。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2、现在的胡杨怎样?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四、拓展(课后☆题)板书设计:9、西风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治疗伤者胡杨最悲壮祭奠死者最伟大激励来者10*我家门前的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2、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2、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2、出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1、点拨: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2、学生自主解疑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三、交流解疑收获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师:你真聪明。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生:查资料!四、作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2、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学过程:一、由疑导入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出示小黑板: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二、自主研读课文学习建议: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交流阅读体会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出示小黑板: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亲切。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小结:1、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2、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3、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五、作业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六、板书10*我家门前的海宁静安恬多变的脸慈祥温柔严肃冷峻驱走荒芜门前的海海上牧场放牧希冀热爱大自然跳跃童心赞美大海颜色——多变梦幻的画内容——丰富画面——迷离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要求:1、温故知新——生动的景物描写。2、学习写拟人句。3、阅读平台——《七月的天山》4、积少成多——阅读并背诵楹联。5、语文大课堂——写倡议书6、习作——写一次浏览经历。教学重难点:1、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2、写倡议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3、阅读并背诵楹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4、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5、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1、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呢?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2、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地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3、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1、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七月的天山(第1自然段)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第2~4自然段)气候。进入天山: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溪水、鱼儿。再往里走:密林。走进开山深处:花。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五、“积少成多”栏目。六、作业布置。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2、背诵书上楹联。3、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4、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浏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学习倡议书(一)课前组织开展活动。(二)活动过程:1、准备: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见到一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对自身,对社会有哪些不良影响或危害?同学们组成调查小组,确定调查内容、地点、采访题目等,为调查做好准备。2、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在公共场所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规范。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选择以下的内容进行调查,也可以自己选择调查内容。(1)在公共草坪附近观察人们是否遵守“不要践踏草地”或“不要穿越草地”的规定。(2)在街头果皮箱附近,观察人们是否遵守“把废弃物投入果皮箱”的规范。(3)在十字路口附近观察行人或车辆是否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4)调查小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中几条的遵守情况。调查时要讲文明,懂礼貌,还要注意安全。3、讨论:对调查记录数据和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4、交流:经过调查、采访,每个同学都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写一份“争做文明公民”的倡议书。(三)学写倡议书。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写给谁,写些什么内容?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二、习作练习。(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1)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亲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2)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3)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吗?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流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3、讨论。如果一次浏览去了五六个景点是,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有以下几点建议:1、描写景物的色彩。2、描写景物的形状。(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五)学生自主习作。三、作业布置。1、继续完成习作。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11、七律﹒长征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生字新词。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一起朗读课题。2、教师讲述长征时期的故事和长征的一些资料。3、小结过渡。二、检查预习情况。(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意思。(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1、指名朗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诗歌。三、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1、在小组里小声交流产。2、结果在全班交流。全诗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3、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四、作业布置。1、书写本课生字和词。2、继续熟读课文。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七律*长征》。2、全班了起有感情地背诵《七律*长征》。3、小结过度。二、品读全诗,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1、全诗有虽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全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读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五岭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2、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3、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重点理解: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5、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练习感情朗读)三、体会情感,感悟气概。1、“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困”,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阗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因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民学可以背诵。四、总结。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1、七律长征五岭逶迤不怕乌蒙磅礴三军过后红军远征难金沙水暖尽开颜大渡桥寒岷山雪喜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要求: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教学重难点:1、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3、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4、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三、学生自学生字、词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1)接受任务。(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3)把敌人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四、检查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n)。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五、读熟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一)读讲第一段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3、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三、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1、思考:向顶峰攀登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四、总结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五、课题引申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六、布置作业。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七、板书设计:12、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悲壮)掩护群众(壮举)13*小英雄雨来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二、初读解疑。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四、研讨品读。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五、拓展。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六、作业。1、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3*小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掩护李大叔雨来学习爱祖国跳河逃魔掌勇敢、机智、坚强热爱祖国14、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目标:1、认识“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