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_第1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_第2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_第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_第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1955199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直至最终的瓦解六七十年代之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标志性事件:1947:1955:199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2.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71955199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直至最终的瓦解课程标准学习要点: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1.“冷战”的含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2.“冷战”兴起的背景:⑴二战后,丧失同盟基础;⑵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⑶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⑷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⑸美苏互不信任并夸大对方的威胁。4.3.美苏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领域美国(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影响政治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和两极对峙的出现经济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政治政策的经济运用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5.4.思考课标: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导致世界被一分为二(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1、(核恐怖平衡)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消极影响积极影响6.5.思考: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和在亚洲非直接的“热战”对抗,对美国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朝鲜战争部分目的达到;越南战争使美国:1、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力大体赶上美国)2、导致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美国实现了两大目标:1、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亚洲热战欧洲冷战7.【合作探究】二战后的美苏对峙,为何在欧洲会表现为“冷战’’的形式,而在亚洲则发展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形式?提示:①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局势;②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双方在此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动武;③亚洲朝鲜和越南的内战为美国介入提供了条件;④美国以为苏联无力直接介入亚洲,它就可以轻易达到遏制并包围社会主义的目的.8.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1955199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直至最终的瓦解六七十年代之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标志性事件:1947:1955:199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9.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学习要点:②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0.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1955199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直至最终的瓦解六七十年代之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义阵营瓦解11.20C六七十年代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主体地位的变化特点重大影响欧共体(欧盟)1967年走向联合经济政治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日本60年代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体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第三世界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推动国家众多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中国1971年26联大恢复合法席位政治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阵营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瓦解瓦解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12.思考:日本为何经过短短20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内因:①民主改革——美国占领期的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美军占领非军事化);发展经济在政府中的首要位置(扶植,计划);③重视科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④重视教育——高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外因:①两次热战,美国的军事订货②美国的扶植政策(远东反共的需要)13.1.1956-1972年间,呈现高速发展;2.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GDP)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3.1985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4.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有哪些?影响:①外交: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为全方位外交②美日西欧经济三角挑战美国霸权与美苏两极14.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经济局面的形成经济三角1986年美日西欧的力量对比(占世界比重%)1.2%0.3%6.9%18.6%11.8%21.2%5.8%2.5%5.0%36.2%9.8%11.9%15.如何认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①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②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紧张局势使新兴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2.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①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举行②第一次不结盟会议确立的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3.不结盟运动的意义:①标志: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②影响:改变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16.20C六七十年代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主体地位的变化特点重大影响欧共体(欧盟)1967年走向联合经济政治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日本60年代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体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第三世界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推动国家众多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中国1971年26联大恢复合法席位政治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阵营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瓦解瓦解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17.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人教)18.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19551991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直至最终的瓦解六七十年代之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标志性事件:1947:1955:199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19.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1、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2、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12.2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21.思考:为何说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如何体现?主要力量力量变化对多极化的影响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无法解决的多种问题促其重视多边合作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政治军事影响犹在欧盟欧元启用,合作深化影响力不断发展日本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着经济大国地位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实力增强政治经济影响在加强发展中国家国家众多,联合自强;印\巴等国影响较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2.提示:1.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思考:如何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