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饮料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工商管理专业124072013052

朱嘉铭

指导老师

张国摘要:战略指的是以实现差别收益与价值的企业经营策略,企业以品牌运营、利用与维护为导向,在对企业自身条件与外在环境做出分析研究的前提下拟定的企业整体行动方案,企业要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制定和实施一整套明确、科学、严谨的企业发展战略。本论文借助企业战略管理观念,全面探究和剖析了我国饮料领域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期对我国饮料行业内的企业能够健康良性发展能够有所裨益,从而促进我国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一、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一)增速下降趋稳自2010年7月份起,我国饮料行业的产量增速放缓,2011年饮料行业产量的增长比例是17.3%,2012年达到10.8%。此种饮料行业产量降低属于该行业经过近30年迅速发展以后表现出的正常下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3年饮料产量增长迅速,年增幅为14.41%,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对我国规模以上饮料行业年产量进行调查可知,2013年地方上报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大约600万吨的产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2014年国家统计局1月增长比例奇高,可是几个月以后就出现了大幅下滑,8月份的增长比例是4.2%、9月份增长比例为9.6%,但是10月份突然升高到14.7%,当前难以对数据出现的偏差进行准确判断。可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生产量增长比例从25%下降到15%。我国饮料工业排名前二十名的企业产量增长最快也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增长比例只会比去年低的预判。增长比例较低是因为我国GDP增长乏力,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而且产品结构也不够合理。(二)产品结构不理想,消费需求激发不力2014年1月饮料行业各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化进一步加深,包装饮用水所占比例达到46.5%,同比提高了1,55%;碳酸饮料所占比例10.8%,同比降低0.5%;果汁和蔬菜汁饮料所占比例达到13.9%,同比降低2.1%。非三大饮料所占比例达到29%,同比提高了1.2%。整个饮料行业非三大产量提升体现在特殊用途饮料、植物蛋白以及植物饮料。对每个月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可知,8月份各个种类的饮料增长比例显著降低,这与夏天降水较多有着直接联系,可是强弱规避并不明显。大规模企业的数据更加清楚地阐明了产品结构的连续分化。我国饮料排名前20的企业产品种类构成可以说明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仅有包装水、特殊用途饮料的增长势头较好。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含糖份较高的饮料与糖尿病,各个国家的学者与权威机构都提出了自己的态度,直到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公布了新健康饮食的提议。这样的讨论影响了含糖饮料的市场。人们对糖分含量较高饮料的关注和讨论并未得到饮料行业应有的重视,2014年并没有饮料企业大规模地向市场提供糖分含量较低甚至没有糖分的饮料,大规模企业的新类型饮料大都集中于特殊用途饮料,没有大量推出技术密集型或营养价值较高的新产品,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前的饮料品种,对于果汁饮料的果汁比例较低的情况也没有得到较大改观,此外,代餐饮料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却逐渐形成一种发展潮流。(三)生产经营问题突出饮料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使饮料行业的发展深受影响,饮料市场比例严重下滑,产生了许多问题。相比上一年度,企业利润显著降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远低于产量的增长比例,但是库存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产量增长,每个月的库存量都比上一年度出现了大幅增长,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的现象。部分大规模企业产量过剩更加突出,以致生产过程中开机不足,企业倾向于选择OEM生产方式,未来轻资产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劳动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生产物流销售的科学配置与结合对企业的高效管理与运行影响深刻。在企业产量低速增长形势下亟需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二、中国饮料行业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的优惠政策与领头企业生产的多个阶段好环节直接相关,具体涵盖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利息、公益性补贴、售价补贴、土地优惠等,政策倾斜力度较大,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大众越来越重视饮料安全,加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且需要融入国际市场竞争,饮料行业的法律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饮料行业的企业不仅需要遵照适用于普通企业的法律规定,还必须遵守《饮料卫生法》和饮料行业规范,建立符合国际饮料法典要求的饮料控制体系。2.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增长是饮料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刺激投资和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增长空间。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将有助于我国饮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饮料加工企业可以采购到质量好、价格相对较低的农产品,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国外饮料行业的进入使国内竞争更加激烈。3.社会文化环境中国饮料行业的所在地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但相对于国内东部地区无论在人口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比较小,这对中国饮料行业来说是个不利的环境因素。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结构也有明显的不同。而且,现在人们的消费方式出现了转变:主、副饮料开始趋向多样化;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现代人看重饮料引用的方便性;人们在要求饮料营养丰富的同时开始要求饮料具有多种有益的功效。4.技术环境以科技的迅速发展作为支撑,全新的饮料原材料、加工技术以及设备层出不穷,饮料行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所以饮料行业应全面关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饮料行业加工技术造成的影响,在恪守传统与突显特色的前提下,推行创新战略,从而生产出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二)产业环境分析1.现有饮料产业内的竞争现有饮料产业内的竞争强度较强,一是因为饮料行业数量比较多;其次是因为饮料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不高,这导致进入和退出饮料行业受到较小限制。在国内市场上,副饮料加工、快餐这两个产业的竞争者数量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很高,这些促使了现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云南市场中,虽然竞争这者数量没有国内市场那么多,但对中国饮料行业来说,来自其他因素方面的压力也很大。2.潜在进入者威胁潜在进入者指的是产业之外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进入某个行业的成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因为潜在进入者的不断加入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与物质资源,而且要去获得比例比例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潜在进入者使本产业目前的企业面临严重威胁,此种威胁叫做进入者威胁。进入者造成的威胁严重性与进入壁垒的高低及目前存在企业的反应是否激烈相关。从进入和退出壁垒来看,由于饮料产业需要不大的资金投入,这就造成饮料产业的进入和推出壁垒都比较低,因此饮料行业的活力状况也就表现为利润较低,风险也较小的特点,这导致更多潜在的进入者进入这个行业,因为产业较为分散,现有企业不会有较为强烈的反应。3.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饮料行业的产品主要是通过超市来面向消费者的,目前商品进入超市普遍需要支付进场费,还需要定期交纳促销费,对饮料行业的批发与零售差价提出了较高要求,导致超市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同时因为饮料类型多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顾客也有较大议价空间。4.替代产品的威胁目前屡屡出现的饮料安全问题,使人们对饮料的安全程度要求更高。很多消费者更愿意消费天然饮料,因此对于以加工为主的中国饮料行业来说,替代品主要来自于农业部门的天然、绿色饮料。近些年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因为全球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增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问题。所以人们逐渐看重和选择健康的食品、饮料,因此茶饮料与果汁类饮料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功能饮料2004年的销售额为8.5亿元,而到了2015年上升至30亿元,达到了年均至少10%以上的增长速度。如今,我国范围内的功能饮料市场从以前红牛一家独大的形式演变到今天的多种品牌市场不断混战的局面,佳得乐、脉动、启力、真田等功饮料先后崛起。可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功能饮料每个人的消费量只有0.5千克,与全球平均每个人7千克的消费量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了市场的剧烈竞争。可是就当前市场上多种功能饮料产品而言,各个品牌定位结合消费需求分析由四个概念层次组成,同时也是不断提升的过程。红牛饮料创始人许书标研究制造了一款含有水、糖、咖啡因以及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型饮料,将其命名为红牛。那个时候红牛饮料将产品销售的对象定位为倒班工人与卡车司机为代表的从业人员,为他们通宵熬夜上班时给予帮助。可是红牛饮料正式面市以后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产品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以较快速度获得了东南亚、西欧等各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根据全球发展战略以及看好中国未来市场开发前景,红牛于1995年年底进军中国市场,进而拉开了我国功能饮料的能量时代,带领我国功能饮料行业不断发展前进。红牛功能饮料在产品中全面融入了牛磺酸、赖氨酸、咖啡因、肌醇、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各种功效成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配合,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糖分进行吸收与分解,及时补充众多的能量物质,同时对神经系统进行全面调节,进而实现提神补脑、补充能量、抵抗疲劳的效果。所以,当人出现圣体疲劳时,体内能量物质缺失,饮用红牛饮料,可对能量进行补充,迅速解除疲劳,使精神更加振奋,全面提高工作成效与生活品质。三、我国饮料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一)果汁加工原料种类脱离市场,果汁原料供应不足对于我国果汁饮料生产而言,行业发展在原料供应方面面临一定问题。果汁饮料的原材料属于水果,可是就我国居民消费习惯来说,都习惯食用新鲜水果,所以我国水果应选择新鲜的类型。就以我国产量居于首位的苹果来说,我国苹果一般甜度较高,酸度低,适宜在新鲜状态下食用,而不利于加工成果汁,果汁加工原料供应严重短缺。按照全球市场的基本行情,全球市场上浓缩苹果果汁的销售价格因为酸度高低而会出现波动,酸度越高则价格越高。酸度每提高0.5度,每吨的价格将增加1000元。而过去几年,我国水果种类中新鲜水果占了较大比例,以甜度较高的水果为主,原先酸度较高的种类大部分都被砍伐。因此其他国家浓缩汁的酸度是3.5-7度,而我国苹果浓缩汁酸度较低,只有1.2-1.7。与此同时,如今的果汁加工,大多利用新鲜饮料中的残次品。所以我国浓缩苹果汁在产品质量和和市场售价方面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抗衡。说到柑橘,适宜加工的种类更加匮乏,如今浓缩柑橘汁大部分都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品种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水平加工水平较低。当前我国苹果加工比例只有4.8%,可是全球平均水平是23%,德国的加工比例为70%。我国范围内可以用于加工柑橘汁的比例仅为5%。相较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水果总体加工能力不强,只有10%,而发达国家高达60%-70%,美国、巴西精加工更是高达80%。这些因素不仅导致当前近30%的浓缩果汁生产线部分开工,而且造成我国果汁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水果脱离市场实际需求,市场售价不高,因为需要企业以较低价格来提高产品销售量来推动企业发展。所以各个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将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口到国外,这使我国果汁行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此外,果汁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因为生产原料中存在部分残次品,而且存在农残问题,出口产品的质量也深受影响,对产品信誉与市场销售价格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已经逐步推行将过程控制放在核心地位的HACCP质量控制系统,而我国只有少量企业应用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产品质量管理而言,我国果汁行业没有规范、标准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截止到目前,并未形成规范的苹果浓缩汁的国家标准,仅有于1993年颁发的一个行业标准,相比国际标准,存在较大缺陷。没有明确的指标对果汁含量进行合理判定,根据标准难以有效鉴别果汁。国际标准对体现果汁纯度的指标做了明确规定,可是我国所制定的标准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国家标准中大多使用数字来表示指标,而我国使用文字对指标进行阐述说明,容易造成判定不准确。(二)水果种类、口味以及产品包装不丰富我国果汁饮料市场的产品功能单一,品种不够丰富。橙汁饮料占了近市场的50%以上的份额,可是特种营养功能果汁、热带稀有水果果汁的市场比例较低。此外,另外,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绝大部分橙汁饮料假如不细细品尝,不容易发现各自的不同,对于产品包装,都使用塑料包装,颜色、容量也极为相近。(三)生产结构不科学,浓缩果汁原料生产线较多我国范围内浓缩苹果汁生产线已有一百多条,生产厂家70多家。因为我国浓缩苹果汁需求乏力,全球市场竞争加剧,造成超过30%的生产线被暂停,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实现收益。这部分企业最有优势也很有必要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果汁饮料的生产方面,可是因为比较担心和顾虑果汁饮料的市场发展前景,或是担忧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绝大多数企业都未采取实质性行动。全球果汁饮料市场对浓缩果汁的需求全面提高,可是,我国浓缩果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我国浓缩果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基于此次状况,所有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情况是,我国许多企业仍然在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上个世纪90年代前,我国曾将对工业部授予权力进行浓缩苹果项目进行归口管理,按照目前设备的利用比例,对新增能力进行严格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可是放开控制后,浓缩苹果汁项目便利用多种渠道审批,可是审批部门并未掌握行业的真实情况,仅仅听取项目申请单位的意见,因此生产能力逐步扩大,使市场供应大于需求的矛盾更加严峻。可是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苹果的附加价值盲目的扩大加工而忽视了拓展市场面临的困难。(四)行业发展混乱,统一的生产标准缺失我国饮料生产管制不严,市面上的果汁饮料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生产厂家在不具体条件的情况下先后进军果汁市场。当前以果汁命名推向市场的饮料所占比重为80%,这些果汁都是通过稀释浓度较高的果汁而得到,其中,纯果汁所占比重只有15%-20%。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果汁含量需超过40%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果汁饮料。当前我国并未实施强制营养标签制度,超过八成的号称含有维生素的果汁与果汁饮料产品没有对营养素含量做出明确标示,纯果汁与果汁饮料的营养价值存在较大茶杯,消费者无法直接的认识和了解,部分产品果汁含量较为模糊,而且有意搅乱果汁与果汁饮料的区别。尽管消费者十分看重纯果汁与果汁饮料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可是难以在产品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只能借助广告宣传与口味。尤其是产品的营养宣传比较混乱,极易造成滥用与误导,也难以得到顾客的支持和信赖。应当尽快创建产品的营养标签制度,能够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有力规范,提升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开发和销售营养价值跟高的产品。四、中国饮料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一)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保证我国饮料行业的平稳长足发展,我国饮料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需要更加努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使经营领域多样化。要达到我国饮料行业平稳长足发展的目标,需要各个企业对职能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平衡,使研发、销售、生产等方面的经营职能得到全面发挥,为全面推行IQ也发展战略奠定基础。我国饮料行业内企业发展的职能发展战略包括:1.技术研发与变革战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新产品研发中心,成立自己的研发团队,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公司研发力量的建设。研发的领域要不断创新与突破,提高公司的整体研发的技术水平,努力做到先于竞争对手,强于对手。公司能够借助自己企业的客户销售终端,对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研究开发的目标更加明确,可在同个行业中创建战略同盟,一起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实现利益和成果共享。企业不仅需要加大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而且需要重视企业生产设备与生产效率的创新与完善,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不断夯实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的地位。2.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应对用人制度做出调整和优化,处理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事管理中的薪酬设计、绩效考评以及员工激励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而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就饮料加工销售企业来说,企业的核心组织结构是生产、研发以及营销等,需要改进和完善人才招募与储备机制,人才与岗位的匹配。3.业务发展战略企业应从广度与深度层面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不仅要借助企业的成功做法,全面稳妥的扩展全球市场,向各个业务领域逐渐渗透。我国饮料的其他企业可以借鉴云贵地区企业的成功经验。而且企业在另外的产品加工领域力争获得更多业务,不要只关注农副产品加工,可以广泛设计其他领域,只有利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才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得到全面提升。(二)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建议1.技术研发战略的实施建议公司要实现既定的技术研发战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没有研发团队的协作努力,公司的研发战略就无从谈起。新产品的开发也仅限于对这几种农副产品口味的调试,以及包装或者销售形式的改变。这就要求公司的研发团队,在新产品领域不断的钻研与开拓,要求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力量的支持,设立研发专项费用预算,使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革新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从根本上确保研发战略实施。同时,公司要加强与饮料和中国饮料行业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加强技术的交流。此外研发战略的实施过程还需要市场营销部门的紧密配合。公司的研发部门一方面要研究出其他种类农副产品的加工食用方法,独特性与开拓性会让企业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要借用市场营销部门反馈回来的顾客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分析,不断的改进现有公司产品,保证研发出的产品既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又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从而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技术上的保障。2.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建议(1)实现专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应当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科学分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得到落实,公司应该重视人才选拔与聘用。在公司多种业务全面发展和壮大的形势下,将在企业内部出现一批专业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这需要公司管理团队善于发现潜在的人才,加大对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大力引进来自外部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经营团队,进一步完善公司人才配置。大学生是质量较高的来自外部的人才,企业可通过大学生挑选到合适的人才。我国饮料行业的领导团队应当善于引导,为人才成长奠定基础。公司领导团队以不定期的方式参与到职工沙龙中来,以沟通与开展活动的方式掌握员工内心深处的想法,对于工作岗位实施轮岗制度,使员工了解和熟悉各个岗位的操作程序,进而全面了解公司整体的运作流程,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此外,公司应关注年轻员工的力量,在有关岗位中破格使用新员工,在企业管理团队中输入新鲜血液,不断更新思想观念。(2)建立恰当的人才激励引导机制。我国饮料行业要储备更多优质人才,确保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需指定和实施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不仅使员工的经济报酬与奖励得到满足,而且获得精神方面的回报。员工只有得到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职业素养,才能实现各种层次的满足感。企业不仅需要在工作中给予员工以关怀,而且尽量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企业还需创建奖励机制,针对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或是不断创新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使其潜能与优势得到全面发挥,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份子,这样每个员工都能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推进企业和员工发展进步。(3)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机制。我国饮料行业的企业需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考核制度,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该企业应当构建起合理高效的针对员工的考核制度,对员工所开展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对岗位的工作职责作出细致解释,使工作流程更加详细,进一步确定岗位的职责。其次公司要引进科学的考核工具,可以借鉴科学的考核工具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以此来科学的指导薪酬体系的设计与分发。再次,在加大了考核力度的同时要辅助与一定的奖惩手段。对业绩考核较好的员工推行奖励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与准确性,激发工作的热情。3.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1)完善企业市场营销业务。中国饮料行业的销售队伍占公司职员的一半左右,是比较重要的职能部门。虽然如此,但是公司的销售队伍只重视市场营销的分销和促销环节,对于营销的其他业务的开展并不明确,导致了出现营销近视症。公司在执行其业务发展战略的时候,要重视公司市场营销职能部门的完善,健全营销体系,不断的抢占市场。首先要重视市场的预测、调研以及市场信息的回馈。市场瞬息万变,市场营销的起点始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开展好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的研究。如何做好市场需求的预测,如何做好市场的调研,以及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营销业务开展的前期工作。公司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国内市场,侧重的是日常普通群体的销售。所以完备的市场前期调研与预测应该针对云贵地区普通消费群体的变化与消费倾向,目标顾客的购买倾向引导着市场的产品潮流。后期开展业务销售,公司应该着眼于公司所在的地区市场分析与目标市场的划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中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顾客资源。其次要加强品牌的建设力度,扩大企业形象的宣传。中国饮料行业的品牌推广一直不是很理想,这或许和企业没有系统的重视市场营销功能,而偏重销售环节有关系,因为公司品牌的建立与推广都属于市场营销业务。一个公司品牌文化的建立无疑可以给公司带来无形的增值和溢价。这种增值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客户与终端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评价,是属于一种无形的企业资产。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的状态下,谁的企业品牌建设做得好,谁便能获取市场上销售佳绩。对于中国饮料行业而言,以后不管要发展纵向一体化深度发展战略,还是要采取横向一体化广度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实施企业品牌战略。(2)实施战略联盟。为了实现公司业务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战略付诸实施,中国饮料行业可以通过实现战略联盟的方式来帮助企业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借鉴其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的拓展业务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中国饮料行业要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突破目前单一中国饮料行业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现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包括公司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对产品的重大创新和渐进式的创新两类。产品的创新要做到不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加工;产品的渐进式创新则重在要求公司在后续的中国饮料行业过程中突破技术的壁垒,在产品的口味、包装、种类上进行创新。此外,中国饮料行业要推广业务发展战略,可以通过选择战略联盟的方式来突破地区壁垒与技术研发壁垒,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突破地域的销售壁垒要实现与原料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与经销商的战略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以此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共赢。和自己的客户组成战略伙伴关系,可以有效的巩固公司的客户,还能加深和客户的利益链,降低企业整个供应链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与客户群体的优势互补,企业与企业之间各有所长,构建联盟取长补短,把分散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形成综合的优势。第二,企业要实现与技术研发机构的战略联盟。企业要实现多元化经营,打破地域销售壁垒,必然要有技术研发的支持。中国饮料行业应该重视与地区技术研发机构的联合,一方面公司出资资助研发机构针对公司产品进行技术研发,帮助研发机构实现学术与理论的统一,从而研发部门可以利用其研发成果很好的帮助企业改进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在目前公司独自研发力量弱的形式下各种方式的联盟都有利于公司和研发机构共同进退。五、总结历经多年发展和调整,我国饮料行业发展不断成熟进步,我国饮料市场中的品种类型不断完善。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软饮料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当前,饮料行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我国饮料消费市场中,果汁饮料、茶类饮料以及纯净水、碳酸饮料所含市场份额高达85%,品牌集中度高。到2020年全球果汁与碳酸饮料的销售额将突破750亿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优质的产品质量与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品牌知名度,制造特点鲜明的产品,并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参考文献[1]丁宁.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57.[2]徐志敏.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战略[J].经济与管理学科,2011,(08):26~28.[3]胡鹏.三联饮料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4]蓝海林.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情景嵌入式研究[J].管理学报,2009,6(01):78~83.[5]罗文彬.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D].新疆:石子河大学,2013.[6]唐东方.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5~78.[7]范宁.浅谈饮料安全现状及未来展望[J].现代养生,2014,(03):54~55.[8]相生.雪青茶场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2.[9]敬国华.浅谈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新思路[J].北方经贸,2014,(04):141~142.[10]刘红松.战略管理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06~124.[11]金占明.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63.[12]李志东.基于经济环境变化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9):32.[13]唐旭萍.广西金藏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