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1页
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2页
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3页
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4页
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黑、淡蓝、黄绿双色)b.BVR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黑、淡蓝、黄绿双色)d.尼龙扎带(大、中、小)f.号码管(或称号码套)h.松香、焊锡j.预绝管b.斜口钳f.螺丝刀(平口和十字)5.1认真消化电气原理图、总装图、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熟悉每一元件,考虑好走线方式并且检查已安装的原件是否符合图纸设计5.4将元器件上多余的标志、标识(如接地标志)去除。6.2导线按相或极选用颜色时,导线颜色应符合表一的规定,而一般情况下,除接地保护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零线采用染蓝色线外表一类别类别交流A相L1黄直流综绿蓝红淡蓝中性线N,淡蓝中性保护线黄绿相间黄绿相间如果是信号线,用0.75mm²白色线(PLC仪表上的线)一般用1mm²的黑色线其导线截面面积应采用2.5mm²,电流回路应为4mm²。(接端子和接孔的,压预绝缘端头。接其他的压预绝缘叉头)标牌不得固定在原价本体上,而只能固定在元件的右下方(安装在面板上的远近从板后看,6.8按考虑好的线束走向,根据实际尺寸量取所需导线长度,用剥线钳导线截面积(mm²)剥去长度(mm)55567注:只有在证明不使用冷压端头比使用冷压端头更为可靠、更为有效时,才能不采用压接端头的形式。严禁用6.12当门、板、覆板或类似部件上装有电压超过36V的元件时,应采用保护导体将门等部件与保护电路连接,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件上电路导线的最大截面积。(即采用相应截面的6.15线束应扎成圆形,上下左右笔直的线放在外层,有曲折的线放在底层(中间),然后再分路。6.17线束不宜过大当导线较多时,应尽量6.18使用行线槽行线时,只需将导线直接放在槽内,不需捆扎,完工后将盖子盖上,但二次线所占的空间不应超过行线槽容积的1/2.6.19连接导线的两端必须带上号码管及予绝缘管(元件本身的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两元件间明显可见的连线可不带号码管),导线要求拉6.23绝缘导线或线束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嵌上大小适宜的橡皮圈或采取类应能保证门和盖(以及类似部件)能正常开启,门或盖(或类似部件)在开闭过程中,线束不应碰着其它元器件。6.27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分(如电炉、加热管、管形电阻等)并尽量避免敷设在发热元件的周围40mm内(一般情况下),当发发热件发热件功率为额定功率的不同百分比时%%%%%%%%%%%剥去绝缘长度6.29元件的每一接点上其接线不允许超过26.30成套装置内凡二次接地线、小母线以及接在一次母线上的二次线,均应将导线绕适当的弹簧圈(5~6圈)再接到接点上,二次接线接至一次母线上时,应在母线上钻$6的过孔,用M5螺栓连接。当有困难时,可以在母线上钻孔、攻丝后,用M5的螺栓连接。b.柜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绝缘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6.34对二次端子、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应符合:b.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排号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电气间隙爬电距离c.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有以红色标志。h.每个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