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_第1页
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_第2页
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_第3页
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_第4页
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培训学习心得-瞄准数学课堂,开展讨论创优——读《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后感

这学期,研读了一本名为《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的教学著作,高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加富有、更加聪明,能使学生经历即艰辛又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本书针对这些平常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细细品味这本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理念创新,体现教育的人本精神;全面构建,系统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科学权威,体现教育的时代前沿性;注重实践,突出施教的实用价值。

在全书的八个专题中,对专题四“讨论法”印象较为深刻,这一章节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较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策略,从实际出发,对讨论法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生交流技能的提高。针对数学课堂上,讨论法的优化策略问题,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实践经验,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

1、要确定讨论的目标。在组织讨论前,我们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明确讨论预期达到的目标。讨论目标能否达到是衡量教师运用讨论教学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教师选择讨论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

2、选择讨论内容,设计讨论问题。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要注意问题的关联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3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后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讨论:(1)摆第一个长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第二个长方体和第一个有什么关系?需要几个小正方体,体积又是多少?把你想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理解一排有4个,有3排,一共12个)(3)第三个长方体呢?说说你的想法。(理解一层12个,2层是24个)(4)如果要摆出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需要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多少个,体积是多少?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显得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发展潜能。

3、根据需要确定讨论形式。在实际讨论教学中,最常用的讨论形式有分组讨论交流、自由讨论交流、辩论交流。

4、营造适合讨论的课堂环境。合理的利用教室的空间,科学安排学生的座位,能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便于教师进行监督、倾听和引导。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争辩;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有平等的发言机会,没有感到“好生”与“差生”的区别待遇。

5、讨论过程中的科学引导。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或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致使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想法设法引导他们辨别正误、进行探索、深入思考。当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只做自己的事而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中时,教师可间接提醒这些学生参与讨论。最后还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比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有的小组说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而且他们组很有一番见解,于是在讨论后的交流中,我便把他们的不同看法拿出来,两个迥然不同的结论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我趁机让全体学生围绕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参与讨论,使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时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适时的参与讨论,树立了学生想获得更多知识的信心,满足了学生表现的需要,让个体都能展示自、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6、及时归纳总结,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学生通过讨论所形成的观点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可能存在着逻辑混乱、思维矛盾等缺点,有些看法、见解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形成的不同认识加以罗列,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升华认识。对于那些踊跃发言的学生但见解一般或错误的观点,教师要避免运用否定的评价,可以通过阐述正确的观点,让他们发现自己观点的错误之处或发现自己的见解与正确观点的差异之处,同时可以从侧面表扬这类同学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让他们能以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参与课堂讨论,相互学习对方的智慧,达成共识。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针对学生讨论研究出的五种答案:35平方厘米、28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14平方厘米。教师并不急于评价,把这些结果都板书在黑板上,尊重并肯定了学生的每种算法,并引导学生进行逐一分析排除,当一名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算理时,虽然是错误的,但老师并没有马上否定他的观点,而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不知道!是14平方厘米的举手!(只有一人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点就非常好!”没有老师的任何暗示,学生在分析反思中已经否定了一些明显的错误,老师的鼓励和正面评价保持了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故意剩下两个值得争论的解法:一个是底乘高求面积,另一个是边长乘边长求面积。没有轻易评价学生的算法,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经过讨论以后,有割补法转变成长方形结果是28平方厘米的,也有拉变成长方形结果是35平方厘米的,教师巧妙地“请君入瓮”:“这样变形有道理吗?我觉得也蛮有道理!现在,这两种转换方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当学生们围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不能用边长乘边长?”这个问题,进行着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辩论时,教师适时引导:“这个面积不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意吗?对他的评价,你们同意吗?”“拉一拉,再拉一拉,同学们想象一下,面积变得怎样?再变再变,面积简直要变成零了!五七三十五成立吗?”看似随意的引导却总能揭示问题的精髓,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计算方法已了然于胸,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大家都很不容易!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我要表扬算出35平方厘米的同学,面对新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想法非常好!转化的过程中,形状是变了,但面积不变;而拉伸的过程中,面积变了。”这样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得出错误结论的同学,呵护了这一部分同学的探究热情。

总之,我在这本书的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它不仅为我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