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型诗词鉴赏课

学情分析本诗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初中时学过林徽因、余光中、舒婷等人的诗歌作品,对意象有一定的认知。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歌中意象的选取、意象群的内涵、象征的汇入,则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这首诗意象的解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的一首现代诗歌,也是本单元选取的五首诗歌中风格独特的一首作品。作为郭沫若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这首诗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设计理念《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巨人"的形象,就是风云激荡的时代里,富有磅礴激情、敢于破旧立新的有为青年的象征。所以授课中,除了重点对意象进行解析外,还要与学生一起领略时代精神,体会时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独有风采。

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时代青年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方法诗歌朗诵,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PPT、教学设计、视频。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读识人1.对下句,猜人物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___。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人物:郭沫若。写作背景(一)作者介绍(知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沫若”两字源于他的家乡的两条水: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郭沫若的代表作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等诗篇。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由此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新诗奠基者的郭沫若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屈原》《王昭君》《蔡文姬》等,并且其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二)写作背景(论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五四精神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评价“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___——周恩来(对鲁迅和郭沫若的革命作用和文学成绩的形象概括)文体知识知识支架:1.什么是新诗?新诗又称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熟悉的新诗:《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爱这土地》《再别康桥》《远和近》《断章》《从前慢》.......2.新诗的特点。(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有和谐的音乐性。(2)内容新颖,内涵开放,有高度的概括性。(3)意象重于修辞,有鲜明的形象性。(4)语言白话易懂,有浓烈的抒情性。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知人论世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____________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二)明晰意象,渐入诗境问题:1、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宏伟、强力、壮丽、炽热……创作高峰--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3、这些意象是否具有这些特点,请同学们结合诗句来分析。预设:“白云”,它的背景是晴朗的天空,同时又与北冰洋相映照。于是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北冰洋之上的晴朗天空中,无数的白云正在那里翻卷怒涌。下有宽广的北冰洋,上有无限阔远的天空,白云就在这里怒涌,所以凸显出了意象宏阔、气势磅礴的特点。“北冰洋",与广袤的天空遥相呼应,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这里的北冰洋,作者也将其称为“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所以,意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宏大、雄奇。“太平洋”,诗中用“无限"一词来形容,突出了太平洋面积广;力量大,而且要把地球推倒,突出了太平洋的广袤无边与无限的力量感。所以,关于“太平洋”这一意象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壮丽、壮阔、雄奇等。“洪涛",实际上就是指波涛,但在诗歌中作者有意将其说成是洪涛,而且用“滚滚的”来修饰,这就刻画了洪涛的动态形象,呈现出洪涛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的气势。所以,“洪涛"这一意象的特点也应该是壮阔、雄奇或者气势磅礴的。“力”,相比于前面几个意象,要抽象一些。但是这个词本身就极具力量感,诗歌中作者还对“力"作了“绘画”“舞蹈"等多角度的解读,突出了“力”的强大与曼妙。所以,“力"这个意象,更加凸显了雄奇等特点。明确:郭沫若曾经说过,“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致宗白华》)。本诗所选择的意象可以说都具备“大波大浪”式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分析的宏大、阔远、壮阔、气势磅礴、雄奇等特点,都是正确的。但是,同学们的分析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兴趣盎然地分析时,无意中却把这首诗歌“车裂"了。4.引入意象群:回忆初三时学过的舒婷的一首关于祖国的朦胧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中的“老水车"。“干瘪的稻穗”。“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还有“胚芽”“笑涡"“黎明”。“雪白的起跑线"。舒婷的这首诗选择了很多的意象,但是对主旨情感的完美表达,却不是由某一个意象独立完成的,而是由以情感为聚合点所构成的意象群完成的。(板书:意象群。)也就是说,是由“老水车”“干瘪的稻穗"“雪白的起跑线”等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群,有力地传达出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所以,在对诗歌意象分析时,我们要分析单个意象所指,更要品味意象群的深刻内涵。5.讨论交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由白云等意象构成的意象群,又有怎样的魅力呢?这个意象群聚合了诗中的意象,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象”,它吸纳了所有意象的澎湃、翻涌的气势,进而汇聚成了无法阻挡的力量,更有力地突出了诗人对太平洋、洪涛等磅礴、雄浑的力的赞美。6.提到“对太平洋、洪涛等磅礴、雄浑的力的赞美",难道作者借这些意象仅仅就是为了赞美太平洋、洪涛,赞美这样的自然之力吗?“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滚滚洪涛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量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力:社会浪潮之力,五四运动的巨大声势之力,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之力。破坏力:“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___破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创造力:“五四运动”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___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7.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其作用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