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2.文学文本的意蕴

3.原型

4.超现实主义

二、指出下列表述的作者

说明:共20分,每题1分,题目缺失。

三、回答下列言论中的文学观点

1.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

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

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2.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

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

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

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

在。

四、问答题

1.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2.艺术构思中,想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五、论述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分析一下叙事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答: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属

性特征。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

可能间接地被感知。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意义。

2.文学文本的意蕴

答:文学文本的意蕴是文学文本的“蕴涵意指”。意蕴是文学文本的灵魂

所在,文学文本的价值取决于它所蕴涵和显示的审美意味。文学文本的

意蕴与文本的现象层是融合统一的,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文学形象

即文本的现象层而单独存在。

3.原型

答:原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一个术语。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由个人无

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人的创作离不开集

体无意识。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

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比如英

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月亮、香草、石头等原型,在中外作

品中屡屡出现。

4.超现实主义

答: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

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

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

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

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

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二、指出下列表述的作者

说明:共20分,每题1分,题目缺失。

三、回答下列言论中的文学观点

1.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

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

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答:钟嵘的这段话反映了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主体心灵,也是作者情感活

动的外在表现的文学观念。

(1)钟嵘认为造成诗人性情摇荡的原因是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

动,即“物之感人”。钟嵘对“物”的理解是比较宽泛的,“物”不仅是指自

然事物,也包含了社会生活内容。

(2)钟嵘通过分析中国古代诗歌阐明了诗歌的产生根源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

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

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

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是钟嵘对中国古代诗歌,

如《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等加以分析,以阐明

了诗歌产生的根源在于外界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对人的情感所起的作

用和影响。他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2.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

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

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

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

在。

答:姚斯用这句话说明了文学接受现象的重要性。文学接受被认为是一

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

读和再创造活动。

(1)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像乐谱一样,文学作品也只有依靠读

者的“演奏”即阅读,才能使它成为有生命的艺术品。

(2)读者的阅读使文学作品具体化

读者就是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的“生命之水”,任何文学文本都不是一个

独立、自为的存在,仅仅是一个未完成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意义的

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意义的实现,它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只能靠读

者的阅读将其具体化。同时,读者对文学的接受过程一定意义上推动了

文学创作的发展,读者的能动作用能够间接地影响文学的再生产。

四、问答题

1.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

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

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

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

然,写真实的普通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

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的需要,不需要想象;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

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

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

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

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

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

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

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

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

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

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

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

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

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

物质变化和机械反应。

总之,左拉对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创作原则与

文学规律的背离,而其自身创作的发展也反面说明了其创作原则的极端

和偏颇。过于拘泥与细节真实的自然主义创作失去了反映社会的典型

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充满了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2.艺术构思中,想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答:艺术构思中,想象具有天马行空、无迹可寻的特征。但是,艺术构

思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制的。想象受三个因素的制约:想象受生活经验的

制约;想象受创作意图的制约;想象受传统成规的制约。

(1)想象受生活经验的制约

文学的想象虽然自由,但是还必须服从艺术创作的规律,即想象和虚构

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世界,让人能从艺术的虚构中

看到生活的真实,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因此,艺术构思的想象应是

基于人生体验的想象。

(2)想象受创作意图的制约

艺术构思的想象还要受制于创作的意图或目的,想象和虚构的最终目的

是完成艺术创造。想象要有利于形象和意象的创造,要能够深化和拓展

主题,想象对于文学创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3)想象受传统成规的制约

艺术构思还要受文化传统和艺术成规的制约。从现象上看,想象活动仅

仅依赖于创作主体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其他因素并无关系。实际上,任

何个人创作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成规中进行的,所以无论作家

自觉与否,他的想象都要受制于传统和成规的影响。它们以民族心理、

文化原型、思维模式、意象类型、修辞方式、话语操作、结构形式等形

态,几乎无所不在地隐含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主体的想象形成程度不

一的影响。

五、论述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分析一下叙事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

答:叙述者和叙事作者是叙事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要点。叙事学认为,小

说中叙述者并不是作者,而是叙事作者创作的一个特殊角色。强调叙述

者和叙事作者的区别,意味着叙事者和他的叙事行为实际上是叙事内容

的一部分,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热奈特等人区

分了“超故事”叙述者、“内故事”叙述者、“异故事”叙述者、“同故事”叙

述者四类。

(1)四类叙述者的含义

“超故事”叙述者处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内故事”叙述者是“超故

事”叙述者所讲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了一个故事;“异故

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不在故事里出现;“同故事”叙述者参与故事,

在故事中出现。

(2)叙事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

小说中最常见的是处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之上且不参与故事的叙述者。

鲁迅小说《药》的叙述者不出现在故事中,而且占据了高于故事的叙述

权威地位,因此这类叙述者具有“全职”特质。他熟知华老栓和华大妈的

内心思想和情感活动,能够亲临人物独自去的地方,既能跟随华老栓上

街买血馒头,又可以与华大妈一道为儿子上坟,了解发生在不同地点的

事情。

《狂人日记》的叙述者“我”则是“内故事”的叙述者,而且直接参与故

事,同时又是一个“同故事”的叙述者。因为作为狂人的“我”是“超故

事”叙述者“余”的“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

《孔乙己》中的叙述者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它是“同故事”叙述

者,但“我”处于所叙述孔乙己的故事之上,所以又是一个“超故事”的叙

述者。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答: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

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即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

的。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现象的表现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某种艺术生产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成为后世不

可企及的范本。

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

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

纪的俄国。

(2)不平衡现象反映了物质是决定艺术生产的要素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状况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

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经济

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平

衡两者共存于文学和经济的发展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看,或者从某

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却是存在,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

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

曲线上左右摇摆,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因此,物质生产是文学发

展中“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3)不平衡现象说明了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对艺术生产也具有深刻

影响

物质生产在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但并不等于唯一因素,影

响文学发展的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

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也会对文学发展产生

影响,而且往往是更直接的影响,在最终意义上应该说是经济因素决定

了文学发展,但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

学的发展,而考察文学的具体变化更要从这一方面来认识。

总之,艺术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但是其也

有自身的独立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的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物

质生产发展成比例的,它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解释术语并比较异同(20分)

1.形象与意蕴

2.戏剧冲突与戏剧情境

二、说出句子出处、作者,并做解释(40分)

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

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2.“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

3.“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

主要不是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

4.“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

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

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

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三、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20分)

1.意蕴的形成取决于题材。

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是对生活的如实反映。

四、简答(30分)

1.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创作个性?创作个性对创作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40)

1.传统文学理论认为,“知音”是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结合现代接受

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2.以文学史为例,说明物质生产方式对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有何影

响。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解释术语并比较异同(20分)

1.形象与意蕴

答:(1)解释术语

①形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形象有两个涵义:从文学创作的目的上

讲,形象是艺术思维的产物,作家通过艺术形象的创造表现了自己对人

生的理解和感受。从文学创作的过程来讲,从“意”向“言”的转化上讲,

形象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主要媒介与符号,作家通过语言塑造的形象将

其内在审美感受物化为使他人可以接受、把握的对象。如今,文学形象

是指审美创造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两种因素相互融汇后的产物。文

学形象的特征是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

②意蕴:文学文本的意蕴是文本的“蕴涵意指”。意蕴是文学文本的灵魂

所在,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所蕴涵和显示的审美意味。

(2)比较异同

形象和意蕴分别属于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和意蕴层,形象是意蕴的形式化

显现,而意蕴为形象提供了存在内容和依据。对于文学文本来说,虽然

形象的创造即现象层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从根本上讲,现象层的创造

并不是最终目的,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所蕴涵的现实的审美意

味。

2.戏剧冲突与戏剧情境

答:(1)解释术语

①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成分,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

程和结果

它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

审美特征。戏剧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物的行动和内心活动,戏剧

冲突来自于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但并非生活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可以提

炼成戏剧冲突。

②戏剧情境是促成戏剧冲突迸发前进的契机,是戏剧任务产生特有动

作、完成性格自我表现的客观条件,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2)比较异同

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境,都是为了加强戏剧文学的戏剧性。但

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情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而戏剧冲突是

戏剧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前进的契机。

二、说出句子出处、作者,并做解释(40分)

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

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答:(1)出自黑格尔的《美学》。

(2)黑格尔以这句话指出了人物的性格应保持生动性和完满性

黑格尔看来,“理想”的人物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应具有这样的特

点:性格的特殊性应该具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主导方面,但是,除了

此方面,人物的性格还应该同时保持生动性和完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

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出他的性格,适应各种情景。

这种思想既是对古典主义类型化倾向的批判,也是对个性化理论的一种

发展和深化。黑格尔将这种既突出了性格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人物多

样性表现的主导方面,又以其多样丰富的性格表现无不服从这一性格特

征,从而有了丰富多彩表现的人物形象,称为“定性的整体”。

2.“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

答:(1)出自歌德自传《诗与真》。

(2)歌德以这句话非常简明地道出了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之间的

根本区别

具体地说这种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形象都是直接诉诸人的感官和感觉的,文学形象

则不同,它并不直接诉诸人的感官和感觉,而是经由语言间接地加以传

达和表现。

②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形象总是和特定的感官发生直接地关联,成为特

定感官和感觉方式之下的形象,由于文学形象是一种直接诉诸想象的心

理形象,这使它得以超越具体感官和感觉的限制和束缚,成为越过感性

直观想象和思维的认知性形象。

3.“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

主要不是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

答:(1)出自钱钟书的《诗可以怨》。

(2)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可以使艺术家创作出伟大的作

钱钟书《诗可以怨》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1980年作者在日本早稻田大

学文学教授恳谈会上的讲稿,收录在《七缀集》里,后收录在《钱钟

书散文》集里。在这篇讲稿中,钱钟书指出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创作,其

实都有这个特点即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可以使艺术家创作

出伟大的作品。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

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

今,引经据典,以大量的事实作论据,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

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

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这一观点。钱钟书通过举例并分析中西方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在文章的结尾提醒世人,这种流行的观点不一定正

确。

4.“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

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

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

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答:(1)出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讲话分析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较为封闭

的状况提出的,毛泽东以此希望文艺界能够打开视野,继承和借鉴古人

的有益成果,为我们的文艺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有创作就要有借鉴。

《讲话》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

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

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讲话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

剖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

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

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

文艺理论。

三、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20分)

1.意蕴的形成取决于题材。

答:(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上述说法错误的原因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文学作品通常包含三个大

的层次: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

蕴,一般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

①历史内容层

有的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历史内容,这样的作品的文学意蕴中包含

丰富的历史内容自不待言,有的文学作品的形象,虽然本身不含历史内

容,但却暗示了一定的历史内容。

②哲学意味层

哲学是人对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最高一级的思考和概括,它属于形而

上的层次,是抽象的;“意味”则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知因

素,它属于形而下的层次,是具象的,二者通过形象引发的联想在深层

的意蕴中有机结合,便是哲学意味。

③审美意蕴层

并非只有历史内容、哲学意味俱全的作品才算上乘之作,有些文学作品

的意蕴比较单纯,甚至审美意蕴这个层次,也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

作。

因此,意蕴的形成取决于题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是对生活的如实反映。

答:(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上述说法错误的原因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通常是指19

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

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包括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和作家态

度的客观性及主观倾向性。

①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指文学在表现形态上近似生活原貌揭示生活偶然现

象中的必然;作家态度的客观性是指作家写作忠实于生活本身,不把主

观态度强加于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

②但现实主义的写实性不是如实记录、写实或复制,作者写作体现现实

生活,但可以虚构艺术世界的表现形态,现实主义的写实性与文学艺术

的想象、虚构和创造等属性之间有着一定联系,因此题中的观点是错误

的。

四、简答(30分)

1.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手段,在戏剧

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

人物语言要富有动作性、个性化和富于潜台词。

(1)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

动作性指人物的对话、独白一方面与人物的姿态、手势、表情、形体动

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对他人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既推动剧情的进

展,又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欲望、激情。

戏剧的基础是矛盾、冲突,在戏剧情节中矛盾无处不在,冲突的形式和

表现是依靠人物的行动进行。台词是人物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冲突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是否赋

予语言丰富的色彩和内涵,与是能否塑造好人物角色有密切的联系。因

此,戏剧中语言的艺术处理必须做到台词的表达准确,理解深刻,使人

物的台词真正被观众喜欢。

(2)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人物的对话、独白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职业、

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又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

感情、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表现什么人的性格。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台词的处理非常重要。塑造人物的年龄职

业、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语言处理,是直接关

系到角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剧本中的人物语言,不是客观抽象

或是概念化的,而是具体的、富有多色彩个性化的。所以,在处理台词

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语言的动作性之外,人物语言还要注意创造出富

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在舞台上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

生命力的人物性格化的角色台词,满足观众对戏剧的审美需求。

(3)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潜台词指人物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即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作者寓

于语言之中观众根据特定情境和台词可以心领神会的间接语言。

潜台词包含着橘色和剧本的各种各样的内在线索,这些线索是由有魔力

的和别的“假使”,由各种各样的想象虚构、规定情景、内部动作、注意

对象、大大小小的真实和对这些真实的信念、适应及其他元素交织而成

的。情感一旦贯穿到潜台词的整条线索中去,剧本和角色的“贯穿动

作”就产生了,它不仅有形体动作,而且也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潜台

词存在于台词内部,存在于台词字里行间,作者没有写出来,但又最能

表达人物语言的真实含义,是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

的,是台词的真正含义。

2.什么是创作个性?创作个性对创作有什么意义。

答:(1)创作个性的定义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其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它是

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

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和表现生活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2)创作个性对创作的意义

①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在创作实践中,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个性化是指一个作家在切入生活

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生活材料的理解上,有其自己独特的、与

众不同的特点。贾平凹的小说往往带有一种神秘意味;池莉非常关注小

人物的生活,能从俗人俗事中发现生活的意味和乐趣。这些都表现了一

个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表现了由创作个性所决定的独特的审美方式和

对生活的把握、理解。

②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一个作家倾向于塑造何种艺术形象和表达何种主体意蕴,往往也带有自

己的独特特点。创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和挖掘、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意

蕴,是创作个性的又一重要表现。形象创造和意义挖掘是作品构成中最

基本的要素,也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特点。

③艺术表现和艺术形式上的个性化

创作个性还表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艺术表现的各种形式,如用何种

题材样式、语言操作的方式、修辞造句,甚至某种句法某些用词,都可

以见出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来。例如,张爱玲擅长使用比喻,她的比喻

常常用于表现内心感觉的特点,而且这种感觉多少都和人生悲凉有关,

世态炎凉成为她的比喻所指的中心意象等,都体现了这个作家在语言表

现上的特点。

五、论述(40分)

1.传统文学理论认为,“知音”是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结合现代接受

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答:(1)“知音”

“知音”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是以钟子期和俞伯牙通过琴声引

为知己的故事说明如何用贤能来维护统治者地位,刘勰是知音论的集大

成者,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他首先就感慨了知音千载难遇之苦。

(2)文学作品具有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

通与交流的属性。因此,文学消费和接受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即审美的

交流活动。文学消费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

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

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就读者与

作者的交流而言,一方面,古今中外无数的作家谈到了为什么创作、为

谁创作的问题。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由作品这一桥梁而成为作者的知

音,文学知音的佳话在文学史上绵延不绝。

(3)文学活动是作品的传播、消费与接受活动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并不只是单纯的作家创作活

动,它还是作品的传播、消费与接受活动,文学文本只有经过传播、消

费与接受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真

正的实现,文学活动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作家的作品只有为人们接受

和消费,作家的创作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而作家创作作品的初衷和本

意,往往因为接受者的个人因素以及种种外部原因,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或者完全接受,甚至为人们所曲解,因此文学欣赏中的“知音”是很难得

的。

2.以文学史为例,说明物质生产方式对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有何影

响。

答:(1)物质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文学形式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所以从一般意义

上说,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是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

的。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

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需要的

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文学活动也属于一种精

神生产。精神生活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因

此,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不同历史形态下文学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

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2)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并非与物质生产方式绝对同步

以文学史为例,文学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并非与物质生

产方式绝对同步。

①例如古希腊开创了文化史上第一个艺术繁盛期,并构成整个欧洲文化

的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但随后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进步,却未能使古

希腊艺术获得进一步繁盛。

②再如18世纪的德国,正当“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

敝……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

希望”时,“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涌现了歌德、席勒这样卓越的

世界性作家。

③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农奴制度的

残余仍然渗透于整个俄国经济之中,但文学方面却群星灿烂、成果卓

著,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都是诞生

于这一时代的文学巨匠。

④又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灾荒连年,战争

不断,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混乱的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

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

的一个时代。”

这些事实表明,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与物质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现象,因此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物质生产

方式对文学形式的作用是间接地,而且影响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而就文学形式自身而言,一方面它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只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的,另一方面,它又有

自己特殊的现实的社会条件,因此,文学形式在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

相互作用下,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总之,物质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制约着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但是,文学

形式的发展演变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不是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亦

步亦趋,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社会方言

2.制度文化

3.语言融合

4.模仿

5.风格

6.文学思潮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流音变。(10分)

3.简述文字和字符的关系。(10分)

4.什么是“细读法”?细读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有哪些特点?(15分)

5.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15分)

三、综合题(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

1.(1)分析下列句子的述谓结构(10分)

我姐姐昨天给我买了一台电脑。

(2)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

分)

她弟弟今年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

(3)分析下列句子的预设和预设触发语(10分)

A.小李的哥哥住院以后戒烟了。

B.他们不知道老刘离婚了。

2.小论文写作(30分)

现在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请你就这种现象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3.辨析题(20分)

(1)谈谈对“文本”与“作品”两个概念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10分)

(2)有人认为,悲剧就是能够引起观众悲伤的戏剧。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10分)

4.论述题(40分)

(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

姆。”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20分)

(2)举例阐述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有什么特点?(20分)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30分)

1.社会方言

答:社会方言是是同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它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

会成员,因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因素的不

同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所具有的各种差

异。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语音系统、语法规则等与

共同语或当地方言基本相同,主要是在语汇或表达习惯上有不同于其他

社群的特点。

2.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指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各种制度规范、风俗习惯等。

诸如饮食卫生习惯、娱乐交往方式等,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

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礼

仪、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等等。制度文化可以直接观察

到。

3.语言融合

答:语言融合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

具,又称语言同化或语言替换。语言融合的原因有:①族群杂居,长期

共存;②经济文化,优势失衡;③人口影响,以多胜少。在语言融合过

程中,这三个因素常常是三位一体地发生作用的。

4.模仿

答: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又称“摹仿”。

摹仿着眼于作品与世界的关联,强调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

现。摹仿的内容包括声音、样貌、风格、格式等方面。在文学理论中主

要指“摹仿”说。从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学就强调文学是对生活的摹仿,

柏拉图提出“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的观点。在亚理斯多德的著作

的“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是指“美的艺术”如诗歌、音乐、图画、雕刻

等。亚理斯多德见到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的统一,放弃了柏拉图的“理

式”,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摹仿它的艺术的真实

性。

5.风格

答: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

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品的言语形

式、作家的创作个性、对象的客观规定和读者的历史接受,也与时代、

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

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它既是

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

誉为作家的徽记和指纹。

6.文学思潮

答: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

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

潮流。它在概念上比文学思想要宽泛得多。文学思潮也不同于文学流派

和创作方法。文学思潮也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只

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才发生重合。欧洲

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和同时稍后的批

判现实主义,既是大规模的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学的创作

方法。

二、简答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0分)

答: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区别

①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②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④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⑤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2)联系

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

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人头脑

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

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和概括。

②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因为语言系统是

一套社会惯例,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符合这种社会惯例。违反了

这种社会惯例,说出来的就可能不成话。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流音变。(10分)

答: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增音等几种类型。

(1)同化

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影响另外一个音位,使它变成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

位。如汉语普通话中“难[nan35]”在“免[miɛn214]”前面时,韵尾/n/变

为/m/,成为“难免”[nam35miɛn214],就是被后面的声母/m/同化为相同的

音位。

(2)异化

异化是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位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位变成为不相

同或不相似的音位。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相连在一起时,前一个

字由上声变为阳平调。

(3)弱化

弱化是指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在弱化音节中,

元音、辅音都可能发生弱化。如汉语中的轻声就是一种弱化音节,其中

元音的弱化最为明显。

(4)脱落

脱落是指在连续发音时,有的音位减少的现象。如汉语普通话的“五

个”[ukə]→[uə]是辅音的脱落,“豆腐”[təufu]→[təuf]是元音的脱落。

(5)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某种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就是增音。如

汉语普通话的语气词“啊”[a]一般随着前面音节的不同而读成[na]

(哪)、[ia](呀)、[ua](哇)、[ŋa](啊)。

3.简述文字和字符的关系。(10分)

答:文字和字符的关系表现为: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

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是一个字符,如英语的字母、日

语的假名,汉语的字符一般称为字,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文字与字

符的关系类似于语言与词的关系。

(2)字符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

节、语素、词等。除了字母和字以外,字符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

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

等)、标点符号等。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

这些特殊符号,只包括字母和字。

4.什么是“细读法”?细读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有哪些特点?(15分)

答:(1)“细读法”

“细读法”即文本细读,它是英美新批评的术语。燕卜荪出版于1930年的

《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被认为是典型的“文本细读”之作。其基本内

容就是“对诗歌进行分析性的细读”。所以布鲁克斯认为燕卜荪式批评的

要义,就在于“批评要在诗作为诗的结构中处理诗的意蕴”。而以往的批

评则倾向于“用散文的方式寻找诗的‘善’和‘真’,使诗成为哲学或者科

学”。在布鲁可斯看来,燕卜荪的批评是要告诉人们:诗歌的隐喻承担

着“功能性”、而不是“修饰性”的作用,诗歌的韵律和词句“也都成为诗

歌展示意义的积极力量”。

(2)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特点

①通常选择篇幅短小的,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玄学派诗歌和现代派诗

歌,也包括含蓄蕴藉的中国古典诗歌,这些含义模糊,充满歧义的文本

适合新批评的语义分析。

②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情绪反应研究,将目标集中于本文,对本文

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寻找其中语词的隐微含义,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

和暗示、联想意义。仔细分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隐喻和

拟人等。

③想象本文具有戏剧冲突性,将本文视为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

体,分析语言的含混、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要素,以及由于这些

要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诗歌的复杂意义和阐释空间。研究诗歌的诸多要素

如何在矛盾冲突形成了诗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

5.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15分)

答:(1)语感

语感是指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能透过语言

文字具体地感受艺术的形态、情状,使相关的艺术形象在脑中鲜活地显

现出来。

(2)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①语感是个人对话语形式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直觉反应,如判断听到

的话语是否正确,有没有歧义,以及对话语隐含意义的领悟。语感因个

人受教育的程度、具体经验。专业和职业等活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一

个读者的语感如何,对文学欣赏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答意义。

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

的。同时,文学的语言更为讲究修辞,具有含蓄性、隐喻性、象征性等

特点,从而使文学话语常常必须揣摩才能感受其中的“言外之意”。

因此,是否具有敏锐的语感,也就成为读者能否进入欣赏境界的关键。

三、综合题(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

1.(1)分析下列句子的述谓结构(10分)

我姐姐昨天给我买了一台电脑。

答:

句子中,“我姐姐”是施事格,“昨天”是时间格,“我”是与事格,“买”是

谓词,“一台电脑”是受事格。

(2)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

分)

她弟弟今年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

答:

(3)分析下列句子的预设和预设触发语(10分)

A.小李的哥哥住院以后戒烟了。

B.他们不知道老刘离婚了。

答:

2.小论文写作(30分)

现在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请你就这种现象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

3.辨析题(20)

(1)谈谈对“文本”与“作品”两个概念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10分)

答:(1)“文本”与“作品”

①“文本”

“文本”,又称“本文”,本义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在现代

批评理论语境中,泛指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符号或符号链。

这种从语言或话语而不是从作家的角度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突出了文

本的符号特性。

②“作品”

“作品”是伊瑟尔在批判形式主义文本中心论的同时,改造了文本的内涵

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作品是读者、文本以及双方的交流这三个方面

构成的文学阅读的有机整体。文学作品是文本交流过程本身,文学作品

带有鲜明的现象学文本的意向性特征。文学文本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才现

实地转化为文学作品的,文本的潜在意义也是由于读者的参加才得以实

现。

(2)“文本”与“作品”的主要区别

①“文本”与“作品”的性质不同

文本是低级的,同时也是基础的,因为它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作品是

高级的,其特征是形象和象征,给各种不同的阐释留下了空间,因为它

代表了精神。文本即作品的现象,是语文学的范畴;作品则意味着精

神、美感、深度等。

②“文本”与“作品”的层面不同

“文本”与“作品”处于不同的层面,作品总是意味着文本的“彼岸”,意味

着比文本更深邃的地方。当某一个书写的产物被称为“作品”的时候,也

就意味它有某种超出文字本身的东西获得了承认,正是这种东西让人们

把它称为“文学作品”。

(2)有人认为,悲剧就是能够引起观众悲伤的戏剧。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10分)

答:(1)这种说法不对。悲伤是悲剧引起的一种效果,但是悲剧之所

以为悲剧,是因为它能是一种崇高的美的体现。

(2)原因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在文艺理论中,它不仅作为

一种戏剧的种类,而且是一种美学的范畴。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

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严重的实

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的本质在于

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种冲突具有客观必然性。

(3)悲剧客观效果的主要体现

①悲剧产生一种崇高感。在悲剧艺术中反映了先进社会力量在严重实践

斗争中的苦难或死亡,美暂时被丑压倒,因而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

感情,即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②人民在欣赏悲剧时止不住流泪,因为在悲剧中美受到摧残,同时由于

美在受到摧残时,显示其光辉品质,又使人在道德感情上受到“陶冶”。

③在美感的各种形态中,悲剧所引起的美感最接近道德的判断和实践意

志。在悲剧的美感中显示着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伦理态度非

常突出。

④悲剧必然会使人悲痛,但革命的悲剧使人从悲痛中产生力量,使人们

从先进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唤醒人们,鼓舞战斗,从

而使人们受到教育。

4.论述题(40分)

(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

姆。”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20分)

答:(1)基本含义

高尔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诗人之所以发出声音,不仅仅是体察和关

照自己的灵魂,表达给世界,作为一名诗人,他肩负的责任,更多是将

他所注视或触摸到的世界,通过自己灵魂的酝酿,用形象的语言与情

感,表现出来给世界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来听,来传递,世界在诗人的诗

歌中,得以再次被创造和复生。诗人为是世界而生的,不是被自己创造

的,更不是被用来保护自己的脆弱的灵魂的。诗人要剖开自己的胸膛,

让世界进入其中,将自己融入世界,诗人的伟大才从此诞生。

(2)反映的文学观

高尔基的这句话反映了文学的对象化观念。

“对象化”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最初由黑格尔提出,他用这个术语来说

明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结果。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对象化”的

唯心主义涵义,揭示了社会实践才是主、客体关系变化的基础。文学创

作的对象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是指作家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

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使外在于自己的生活对象,

成为主体感觉经验中的对象。使生活对象不仅是一个主体之外的认识对

象,而且因为作家的感同身受,成为主体化、情感化和个性化的对象。

只有在作家与自己的对象结成对象关系时,他才能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

象。

(3)对文学的对象化观念的看法

①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

是通过对象来间接地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中,才能实现“审己”。

②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陆机曾这样

描述文学创作过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借助想象的翅膀,人可以遨游于审美的王国,在诗意

的世界中流连忘返,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显现出来,使人能更深切地体

验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2)举例阐述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有什么特点?(20分)

答:诗话,即论诗之话,是指关于诗歌的杂著,其中包括对诗人及其诗

作的各种有关问题论说。最早的诗话是以“记事”和“资闲谈”为目的而写

的。大体来说是记载诗人生平轶事、诗歌创作背景、诗坛种种状况、诗

歌优劣品评、创作理论主张、具体艺术技巧以及诗人、诗歌有关的各种

事情等等。例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就是早期的诗话。

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体制方面

诗话是一种笔记体的短扎,兼有诗文评论和笔记小说的特点,但与两者

又不完全相同。它没有严密的结构,可以漫笔而书,随意长短,通常分

则记事评诗,一则一事,全书无须作开头结尾、承接转折等精心布局。

它是介于诗文评论和笔记小说之间的一种漫谈式的随笔。欧阳修《六一

诗话》自序云:“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漫笔而书正是出于

这种“以资闲谈”的动机。

(2)行文特色方面

诗话作为一种“漫谈”,不注重周密的论证和相识的考证,作者易于书

写。笔调平易轻松,文字生动活泼,品评诗作常常是一语破的,意味隽

永,行文又像是信手拈来,随意挥发,如行云流水,毫无拘束,使读者

感到轻松怡然。

(3)内容方面

诗话主要包含两类内容,一类是品评诗人诗作,考订字句名物,诠释名

品佳作,探讨诗歌源流、体制和作法,着重在“评论”;一类是记载诗坛

掌故,诗歌本事和诗人逸闻趣事,着重在“记述”。但是很多诗话都是综

合性诗话,两类兼容,凡是与诗歌有关的,上下古今,天南地北,无不

可谈。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刘邠的《中山诗话》等。也有专门的

诗话,如尤袤的《全唐诗话》专论唐朝,赵翼的《瓯北诗话》,专论李

杜等十家,朋九万的《乌台诗案》,专录苏轼乌台诗案事等等。

(4)语言方面

“诗话”批评样式的批评家采取的批评方法是印象主义批评,这种批评方

法具有重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特征。“诗话”印象式批评认为,批评家的

人物是记录和描写作品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意向和情感,批评家在反复沉

潜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的意象、情感,只能通过含蓄形象的诗化语言表

达。这种诗化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把抽象的精神特征和幽微的心理体

验,转化为可触摸的感官印象,成为引导读者二度创造的路标。胡应麟

认为,“有则可循”的体格声调,即作品的语言形式层面,是可以进行分

析的;而“无可方执”的兴象风神,即作品中超越具体描写的意蕴层面,

则只能让读者体验。

总之,从钟嵘的《诗品》到皎然、司空图的诗评,直到严羽《沧浪诗

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大量的诗话基本上都是以形象说诗的方

式来传达批评家的心得感受。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文化意义

2.意音文字

3.语法范畴

4.象征

5.意境

6.创作动机

二、简答题(6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非音质音位?(10分)

3.简述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10分)

4.小说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述之。(15分)

5.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在形象创造上有什么特点?(15分)

三、综合题(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60分)

1~2.题目缺失。

3.辨析题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主要与诗歌这种体裁有关,这种说法对

吗?请举例分析。(20分)

4.论述题(40分)

(1)文学是虚构的,但人们又强调文学的真实性,请通过具体作品论

述二者是否矛盾。(20分)

(2)钱钟书说:“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

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谈谈你对

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0分)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文化意义

答:文化意义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治教化;二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

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

育、科学、文艺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

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

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2.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是根据文字符号与语言的音义关系对文字体系划分的一类

文字系统。意音文字的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一个字一般

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有些字只是代表一个音节,几个字合起来代表

一个词或语素。如“垃圾、蜘蛛、狼狈、沙发”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

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除了汉字以外,古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

字、古玛雅文字等也都是意音文字。但这些古老的文字都已经消亡,唯

独汉字沿用至今,仍保留着意音文字的特征。

3.语法范畴

答: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

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

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

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

体、态、式、人称和级。

4.象征

答:象征是通过暗示来实现的一种修辞手法。象征是用单纯暗示繁复,

微小暗示巨大,局部暗示整体,形象符号暗示抽象原理的修辞格式。它

与比喻有类似之处,即都要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起联系和沟通。但象征

在全局和整体中运用,比喻则在局部和细节中运用,这是它们最大的不

同点。并且象征手法一般不对象征对象作直接表述或呈现,象征只

是“暗示”对象,因而具有理解上的宽泛性,这与比喻讲求本体喻体的严

谨对应也是有所不同。

5.意境

答: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

美境界。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很难找到一个与

它岘港的概念或术语。意境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魏晋南北

朝时期就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朝王昌龄和皎然提取了“取境”“缘

境”的理论,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等见解,直到清末明初

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意境理论才最终形成理论体系。

6.创作动机

答: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

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

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

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

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

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二、简答题(6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0分)

答:语言系统中的符号与符号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但这些复

杂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关系,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

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

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如“小莉喜欢看电视”这个句子由四个

较小的语言单位——词组成,其中每个词都是这个句子的构成成分,各

个词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

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例如通常所说的主谓结构、动

宾结构等,就是组合关系,也是结构类型。

(2)聚合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

系。如“老刘买菜;小王穿鞋;陈兵喝酒”三个句子中,“老刘、小王、

陈兵”三个语言单位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主语;“买、穿、喝”也

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述语;“菜、鞋、酒”也有相同的组合功能,

都充当宾语。那么,“老刘、小王、陈兵”之间,“买、穿、喝”之

间,“菜、鞋、酒”之间,都有聚合关系。具有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之

间,一般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

类,即功能类。

2.举例说明什么是非音质音位?(10分)

答: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这些非音质音位总是附着

在语流中的某一音段(包括音节、音素等)上面,在语音线性序列中不

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称为超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

时位。

(1)调位

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称为调位,又称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

言中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声调的语言里调位是词的语

音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音节,只要声调不同,语音形式和

意义也就不同。

(2)重位

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称为重位。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常常不是

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以某一特征为主,兼有其他特征,而且在不同语

言里的情况也不一样。例如俄语里构成重位的因素是以音强和音高为

主。重音在英语、俄语等语言里是一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

手段。例如英语instinct[in`stiŋkt](活跃的),[`instiŋkt](本能)等。

(3)时位

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称为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在

我国广州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

的作用。例如汉语广州话[ka:i55]街、[kai55]鸡;[sa:m55]三、[sam55]心。

3.简述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10分)

答: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来的,包括四条准则:

(1)真实准则

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

的话。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们一般都会努力

去实践这条准则,说话人会努力使听话人相信所听到的话是真实的;在

听话人看来,说话人所说的也应该是真话。因此,某种托词也可能被认

为是说真话。

(2)适量准则

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

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

重复啰嗦。

(3)关联准则

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比如,对对方提出的

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否则就违反了相关准则。

(4)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就是:要显豁,避免晦

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啰嗦;有条理,避免杂乱。

4.小说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述之。(15分)

答:小说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的区别不在于故事的真假,而在于故

事呈现方式的不同。

(1)戏剧化的呈现。小说叙事中,作者往往透过人物的动作、对话来

推衍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直接在读者面前“演绎”。

(2)情节式的呈现。叙事散文或小说都是由一连串事件组合而成;事

件与事件之间,叙事散文一般着眼于先后关系,小说则进一步处理内在

的、复杂的因果关系,构成情节。情节是故事有效重组。小说家往往借

着情节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来牵引读者的情绪,让读者欲罢不能。

这方面的技巧包括:伏笔的设计,顺序、倒叙、插叙等灵活运用,背景

的有效烘托,以及选择什么事件作开头、结尾,在什么地方借着什么事

件制造高潮等等。

(3)隐身式的呈现。小说的作者一般不再故事中现身,即使小说里有

自称“我”的人物出现。整个戏剧化的情节,透过不同的叙事视角来呈

现。

①零聚焦叙述

零聚焦叙事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事,它的特点是叙事者讲述出来的比

任何人物知道的都要多。这通常是从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而进行的

叙述。这种叙述者从头到尾做一个单纯的“故事目击者”,只是客观地冷

静地叙说他眼睛所看到的经过,没有任何感觉和评价。

②内聚焦叙述

内聚焦叙述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

事。内聚焦叙述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

色,叙述焦点因此而移入作品中,成为内聚焦。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

点:a.这个人物的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

理解。b.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之外的内

容,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③外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他像一个不肯

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

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其所见所闻作任何解释。现代一些小说家为了对

抗“全知全能”的传统叙述方式,往往刻意采用冷漠的旁观式的叙述方

式。

5.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在形象创造上有什么特点?(15分)

答: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在形象创作上具有间

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

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和

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

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为了创造生

动感人的文学形象,作家可以充分利用文学形象间接性的特点,发挥语

言的一切潜能,为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2)文学形象的心象性

文学形象需要依赖接受者的想象存在,说明文学形象实质上是以意象或

心象的形态存在的。文学形象的心象性使文学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

捉的心理活动,如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

的审美对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把因时空

无限、人生短暂而生地感慨,以及渴望有所作为实际上却孤立无奈地悲

怆之感,在一唱三叹中形象化了。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艺术概括的结果,它是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

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形象的概括性是个性化概括的结果,它

把某种普遍性融化在具体、感性的形态中,使文学摆脱了自诞生之日起

就面临的一种困境和矛盾。

(4)文学形象的符号性

将文学形象视为符号,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学形象的隐喻性或象征意义,

使读者在感受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追寻其中隐含的意义和韵味。罗兰·

巴特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学语言进行分析,证实了文学形象具有符号性这

一特殊属性。

三、综合题(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60分)

1~2.题目缺失。

3.辨析题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主要与诗歌这种体裁有关,这种说法对

吗?请举例分析。(20分)

答:(1)题干说法正确

浪漫主义的抒情性的确是与诗歌这种体裁有关。因为抒情性作品的主要

体裁即是抒情诗。无论是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形式上讲,抒情诗是抒情性

作品的最典型形态。中外许多理论家也多以抒情诗作为认识抒情文学的

主要依据。抒情诗可以分为颂诗、哀诗、情诗、讽刺诗、田园诗、山水

诗等,这是就抒情内容的不同特征来分类的。在中国,诗、赋、词、曲

是抒情诗的主要文体。

(2)举例分析

①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是《楚辞》,它也是浪漫主义重抒情的特征

的源头

在屈原所作的《九章·惜诵》中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的句

子,其中“抒情”意指“表达情思”。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

靡,赋体物而浏亮”,强调了诗与赋的区别:一为抒情表现的文体,一

为状物陈述的文体。即诗是抒情性作品。

②诗多与抒情相联系,文大多被归于叙事性作品

别林斯基说:“抒情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

现。”而叙事类文学是一种“客观的、外部的”文学,它的内容主要是“事

件”。例如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虽有不少叙事因素,但联系

整首词来看,更是如这首词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性作品;鲁迅的

《药》不乏抒情因素。但是,联系整篇小说来看,这部小说又以叙事为

主,所以属于叙事性作品。

4.论述题(40分)

(1)文学是虚构的,但人们又强调文学的真实性,请通过具体作品论

述二者是否矛盾。(20分)

答: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并不矛盾,并且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

符合艺术标准的文学作品。

(1)虚构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

虚构是一种艺术创造,但并不是凭空捏造,虚构故事一定要符合生活的

逻辑,写人物要符合人物行动和人物性格的逻辑,要有情理的根据。更

为重要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但作品所表现和包容的情感是

不能虚构的。虚构中必须凝结作家的真实情感,凝结作家真实的情感体

验,作家在创作中必须将自己最宝贵的最真挚的情感和心灵寄予作品和

人物中。例如席勒的《强盗》,别林斯基评论这部作品时认为,“在这

里说话的,不是人物,而是作者;在这整部作品中,没有生活的真实,

但却有感情的真实;没有现实,没有戏剧,但却有无穷的诗;情势是虚

伪的,情节是不自然的,但感情是真实的,思想是深刻的”。因此,感

情的真实是文学艺术虚构的生命,任何半点虚情假意都将损害文学艺术

作品的虚构的艺术感染力。

(2)文学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要求艺术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虚构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

感悟。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在虚构性情景之中,揭示社

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艺术真实需要作家用

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运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虚构的手法。

例如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它虽然取材于历史史实,但它

对三国时代的战乱所作的并非是历史的如实诠释,而是主体化的艺术创

造。这不仅表现在它的“七实三虚”上,就是那些有历史依据的人物、事

件、场面、细节描写,也都为主体意识,“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与

劳动大众的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的混合所浸透,并予以生发、改造、夸

饰、变形的表现;“乱世英雄”的艺术典型不是历史上那个曹操的本来面

目的再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它不是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创造

的真实。

(2)钱钟书说:“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

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谈谈你对

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0分)

答: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由此形成

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成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

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往往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苦痛作诗”的文学观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久远的理论传统,司马

迁、韩愈、欧阳修等人都对其有着明确阐述和独特见解,从而是它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概念之一。同样的,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