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一、概念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高二某班教室中全部师生可看成一个种群。()(2)可用每平方米草坪上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3)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4)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提示:(1)×某班全部师生不具有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不能看成一个种群。(2)×草坪上的杂草有很多物种,而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同一种生物。(3)×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4)√(5)×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B.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C.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如对田鼠、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解析:选D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此可用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表示其种群密度,A正确;种群密度对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B正确;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C正确;蚯蚓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错误。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B.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D.可根据当前种群的性别比例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解析:选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均影响种群密度,所以种群密度一般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对不同的种群来说,当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说明该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该种群出生率可能会降低,种群数量会减小,C错误;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D错误。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年龄结构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解析:选D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竞争也就越激烈,种群数量增加速度减慢,A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故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错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长,C错误;年龄结构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D正确。5.如图为四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的地区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选D甲、乙两地所示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丙地所示曲线中,各年龄段的个体差不多,属于稳定型;丁地所示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逐渐减少。二、综合迁移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时,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灌木B.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应在静置的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C.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D.进行湖泊中某植物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解析:选A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A正确;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需要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错误;标记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7.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单位: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解析:选D标记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结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解析:选D据题图可知,12月底没有未成熟个体,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图示各个月份中,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产生影响,D错误。9.科研人员为调查整株辣椒上西花蓟马(一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每隔15天左右在每块地每行选取2株辣椒,隔行选取,每块地选取100株辣椒。调查时先将辣椒所有花朵剪下,单朵放入1个自封袋,贴上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和编号,然后将辣椒从根部尖端放入塑料袋,带回实验室清点害虫数量。下列关于该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A.科研人员对西花蓟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清点的害虫数量不用舍弃个别悬殊的数据,取其平均值C.可选择含西花蓟马密度大的辣椒植株进行调查D.无论数据大小,只要取其平均值就是种群密度的真实数据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科研人员对西花蓟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正确;多次取样,应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而不是那个数据),取其平均值,B错误;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错误;根据样方法得到的平均值是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错误。10.科学家对某相对封闭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解析:选C在相对封闭的岛屿上,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少,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A正确;据图可知,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种群数量增多,可推知该时间段更有利于其繁殖,B正确;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量多,处于高峰期,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C错误;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出生率,恢复种群密度,D正确。11.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为某林场松鼠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表示________,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2)调查显示,图2中d、e对应的点分别表示该林场松鼠2016年、2019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这两年该松鼠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具体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值__________。解析:(1)分析图1可知,a、b、c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2)d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则2016年该林场松鼠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e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则2019年该林场松鼠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3)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中常见的两种取样方法;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根据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被标记数,则第二次捕获被标记数减小,计算所得种群密度偏大。答案:(1)性别比例b(2)增长型稳定型(3)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偏大12.夏腊梅是一种落叶灌木,属于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省狭小的区域内。生态学家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对夏腊梅种群分布和种群密度的影响。(1)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样方法调查夏腊梅种群密度时,要根据夏腊梅的分布状况和地段形状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____________。(2)生态学家调查了白水坞、西坑、大明山三个地区不同基径夏腊梅个体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注:Ⅰ.基径>20cm;Ⅱ.10cm<基径≤20cm;Ⅲ.3cm<基径≤10cm;Ⅳ.基径≤3cm据图可判断,大明山地区夏腊梅种群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型,而西坑地区夏腊梅种群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型。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用样方法调查夏腊梅种群密度时,要根据夏腊梅的分布状况和地段形状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大明山地区夏腊梅种群基径≤3cm、3cm<基径≤10cm与基径>10cm的个体数相差不大,属于稳定型;西坑地区夏腊梅基径>10cm的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属于衰退型。答案:(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取样方法(2)稳定衰退三、应用创新1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最好选择生殖期调查猕猴种群数量C.7~9岁个体中雄/雌比值最小,可能与雄性在争夺王位和配偶过程中死亡率较高有关D.该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和性别比例将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C由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调查猕猴种群数量时,调查期内应没有较多新出生的个体,故不能选择生殖期猕猴进行调查,B错误;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可能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导致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该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和性别比例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D错误。14.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大多数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B.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C.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数D.随机取n个样方,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解析:选C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哺乳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B正确;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中被标记数/重捕个体数,C错误;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若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D正确。15.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④分别表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不能完全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不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年龄结构,②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③表示种群数量,④表示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③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16.为研究确定苹小卷叶蛾发生规律,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诱芯(含性信息素)个数等因素对苹小卷叶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苹果园中利用诱捕器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调查苹小卷叶蛾虫卵的密度,则可用________法。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诱捕器内放置的诱芯数量和诱蛾量之间呈现如图所示的关系:由此说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医疗紧急救治过桥资金借款协议3篇
- 2025年度民用爆破器材研发与采购一体化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虚拟货币交易合作协议7篇
- 2025年度企业定制化个人租车服务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家庭纠纷打架赔偿协议书模板4篇
- 2025年度旅游服务质量赔偿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门闸采购合同示范文本4篇
- 中药材购销合同样本(2024版)
- 2025版美容院加盟商培训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挖掘机租赁质量保障合同4篇
- 特鲁索综合征
- 《向心力》 教学课件
- 结构力学数值方法:边界元法(BEM):边界元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