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融会(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1页
通史融会(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2页
通史融会(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3页
通史融会(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4页
通史融会(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融会(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010203目录纲要再认再现

建联系·成体系核心问题释解强“实证”·明“特征”知能强化训练自主练·提素养04通史阶段评价纲要再认再现/建联系·成体系自主落实一、19世纪40—60年代(一)世界和中国1.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工业革命推动英、法、美等国快速发展。(2)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中国。(3)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日益强烈。2.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1)君主专制统治顽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2)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对外实行闭关自守。(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导火索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2)结果①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②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3)中国战败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对抗先进的工业文明。(4)影响①英、法、美三国获取了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②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2)概况①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出兵、美俄参与。②三件事: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促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主要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借口“亚罗号”事件等(3)影响①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埠、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②俄国借机抢占了中国东北100余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挽救危局的努力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背景: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和腐朽;中西交涉的需要。(2)代表(3)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汇译出《四洲志》等书稿,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过程爆发1851年1月,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高潮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鼎盛北伐和西征,西征获得胜利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3)颁布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均贫富”的理想《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色彩)(4)历史评价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即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历史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表现:地方督抚权力增强,形成了地方实力派);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结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学习西方,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内容(措施)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历史评价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即自强、求富)的目的没有达到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一)列强侵略的加剧1.边疆危机(1)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2)表现西北英国、俄国侵略新疆。新疆地区发生内乱,英国支持阿古柏侵入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西南法国侵略越南。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后签订《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东南日本侵略朝鲜、中国台湾(3)反侵略的斗争①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后来,清政府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②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领导抗法斗争,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2.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侵略扩张。②导火索: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经过爆发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战役重创日本舰队,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李鸿章“避战保船”政策,使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3)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4)战败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5)影响①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④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表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康梁领导维新变法,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3.瓜分中国的狂潮导火线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表现提供高额利息借款;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路矿权)等4.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主要事件①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②俄国军队侵占中国东北。③“东南互保”,表明中央集权面临危机,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结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①巨额赔款,带有政治惩罚性。②划分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③严禁反帝,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理论基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3)过程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开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改革失败(4)评价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积极作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失败原因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和严密的组织;皇帝没有实权;变法理论具有局限性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义和团运动(1)背景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②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矛盾激化。(2)口号:“扶清灭洋”。①说明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反映了当时中外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利弊:具有爱国性,能争取官兵和民众参加斗争;但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3)评价性质反帝爱国农民运动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核心问题释解/强“实证”·明“特征”深化学习重点关注(一)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析|史|料|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探究1]材料反映了作者对鸦片战争怎样的客观评价?[提示]评价:一方面指出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明|史|论|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领域朝廷权力斗争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掌权总理衙门设立洋务运动的决策机构,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外交近代化(2)经济领域贸易体制的变化从朝贡贸易到条约体制贸易中心的转移由广州到上海贸易量缓慢增长进口停滞(自然经济阻碍),出口增长(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纺与织的分离、耕与织的分离、丝茶生产日益服从于世界市场(3)社会领域出现专营对外贸易的新式商人专营丝、茶出口和为外商提供服务出现专为洋行充当经纪人的买办为洋人推销洋货,收购土货,靠薪金、佣金生活,是富裕的阶层出现社会空间结构上的租界国中之国,客观上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提供了示范作用(4)思想领域①战后重新认识世界的“新思潮”萌芽:魏源的《海国图志》较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等,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开阔了人们的眼界。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人增多: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派转向学习西方政治。③“变局观”的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④形成早期的救亡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危机意识出现,李鸿章、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如不振兴,将任人宰割。重点关注(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析|史|料|

材料一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他人伪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摘编自洪仁玕《资政新篇》[探究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有何进步性?[提示]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理想社会,而《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明|史|论|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色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会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严厉拒绝,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续表重点关注(三)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析|史|料|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任务是繁重而又艰难的。在其早期阶段,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任务落到了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务派身上。他们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兴建民用企业;从创办重工业开始,逐步过渡到兴建轻工业。对创办军事工业,他们一律采用“官办”的方式;对经营民用企业,他们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这些构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特点,是它区别于西方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地方。——摘编自胡滨《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探究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特点。[提示]特点:领导先天不足(或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发展顺序异常(或先军事工业后扩展到民用企业,先重工业后过渡到轻工业);创办方式特殊(或通过“官办”“官督商办”的方式创办)。|明|史|论|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向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方式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开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上洋务运动有力冲击了“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续表重点关注(四)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析|史|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但正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转折点,中国开始认真学习西方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得以转型。这种转型,既包括人们的认识、观念的转型,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国人爱国救亡思想觉醒,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的现代科学文化,促进了近代的中国进行文化的转型和社会的转型,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金之《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探究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材料,对这一论断加以说明。[提示]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说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明|史|论|

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续表重点关注(五)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析|史|料|

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探究5]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材料一中的诗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重大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问题:说明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从对外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的中英贸易看,在整个19世纪四十年代,由广州输往英国的货值,仍居于五口的首位。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由广州北移至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探究6]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前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提示]变化:从唯一的通商口岸变为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城市之一;广州逐步丧失贸易优势地位,走向衰落。原因:上海背靠江浙经济腹地,靠江临海,地理位置和外贸优势明显;广州交通不便,缺少经济腹地支撑。|明|史|论|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及实质(1)变化视角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与织分离、纺与织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创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近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虽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续表(2)实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和市场化。重点关注(六)维新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地位|析|史|料|

维新运动的代表首推康有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手法是仿洋改制,即提倡仿效外国变法,通过论述外国变法改制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康有为还运用了托古改制,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要求革新的知识分子,成为他宣传变法的得力助手和推进维新的骨干分子。康有为本想利用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吸引广大士大夫。但却事与愿违,他的托古改制理论不仅不能为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所接受,反而招致士大夫阶层群起而攻之。——摘编自江银曼《论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探究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提示]特点:仿洋改制;托古改制。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吸引了一批知识分子,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其托古改制理论不能为多数士大夫所接受,引起士大夫们的反对。|明|史|论|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2.维新运动对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1)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展。维新思想的先行作用,成为后来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论基础;维新改良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非革命不足以实现根本的变革。知能强化训练/自主练·提素养题点全训随堂训练1.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答案:C

解析:晚清时期,由于西学东渐,使得人们在关注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时,注意到了与《墨子》的记载相似,从而引发了国人对《墨子》的关注与研究,所以说墨学的复兴得益于西学东渐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提到墨学复兴对传统科技转型的影响,排除A项;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本身并不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其研究的方法和内容都存在较大差异,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科技以经验和观察为主,而不是以实验为主,排除D项。2.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答案:D

解析:学者张斯桂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外交有益,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D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当时部分中国人力主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而非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排除C项。3.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茶叶的自主定价权被剥夺,这就在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选D项。4.《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某画报认为中国“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结合图中“贸易的钥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能够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及原料产地,这符合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故选C项;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某画报认为中国市场不仅仅是对日本开放,排除A项;三国干涉还辽是因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损害了俄国在华利益,排除B项;资本输出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存在,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D项。5.下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

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

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张之洞认为目前应以储铁为主,修路等事宜可暂缓,而李鸿章认为开矿炼铁花费巨大,不宜大范围开展,可以效仿日本,先买西洋钢轨以修建铁路,因此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的问题,故D项正确;李鸿章争论中借用日本铁路发展方法,并不能说明要借鉴明治维新,排除A项;张之洞言论中没有涉及外债问题,排除B项;开矿炼铁与修筑铁轨均属于民用工业,排除C项。6.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挠,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守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阻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通史阶段评价一、选择题1.(2023·杭州冲刺卷)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甚至误传“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普遍主张严禁鸦片

B.注重营造禁烟舆论C.力争国家主权独立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可得出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D项正确。2.(2023·浙江精诚联盟三模)19世纪20—5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边疆史的学者,他们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由此可见,当时(

)类别概况学者型官吏他们大都是中过进士的清廷重臣,身为封疆大吏,兼为学者官吏型学者主要为中下级官吏或僚佐相对纯粹型学者主要是穷儒,以教书为生A.边疆处于全面危机中 B.西方文化侵略被压制C.天朝上国的观念崩溃 D.士人的家国意识浓厚答案:D解析:据材料“学者型官吏”“官吏型学者”“相对纯粹型学者”,可得出他们要么是通过科考进入仕途,要么是知识分子,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通过研究边疆史地,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全面危机”,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文化侵略的状况,排除B项;此时天朝上国观念尚未崩溃,排除C项。3.(2023·强基联盟统测)近代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某个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按照当时价值“百抽五”征税,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均排除。4.(2023·湖衢丽质检)1860年,两江总督何桂清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值此逆焰猖狂,若侦知夷衅未解,势必重利啖夷,趁机勾结。……为今日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于南北军务,或可稍挽危机。”据此可知,何桂清意在(

)A.“借师助剿” B.“中体西用”C.“东南互保” D.“师夷长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何桂清主张借助洋人来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借师助剿”的主张,A项正确;“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体现的是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与材料无关,排除B、D两项;“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5.(2023·金华十校模拟)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权力急剧衰弱,地方权力开始膨胀。下列各项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②“东南互保”

③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宣布独立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和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宣布独立等史实,反映了晚清政府的中央权力急剧衰弱,地方权力逐渐膨胀的趋势,①②③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和民间反帝斗争发展的表现,不能用来证明清政府中央权力衰弱和地方权力的膨胀,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6.1863年,礼部左侍郎薛焕认为当时的条约“始不过侵我权利,近复预我军事,举凡用人行政,渐形干预”。李鸿章认为中国吃亏太大,其(条约)规定“有出地球公法之外者”。这说明两人(

)A.反对通过条约方式对外交往B.认清了中国不断丧失主权的根源C.感受到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D.认为清政府已成洋人统治的工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焕和李鸿章都认识到了条约的危害,具有不平等性,并对中国主权造成损害,C项正确;材料说明两人感受到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未体现两人反对通过条约方式对外交往,排除A项;两人只认识到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并未认清中国不断丧失主权的根源,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7.下表为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衍变表(部分),导致“衍变”的重要原因是(

)1860年前1860年后红毛,红毛番,西夷,洋夷,西洋夷西洋人,西国人,欧人,西人,洋妇西夷,各夷,诸番,杂番,外夷泰西,西洋,西方,外洋,外国,外域,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英夷,法夷,米夷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夷船,夷舶,夷炮洋船,洋舶,洋炮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宗藩关系的解体C.中西交往的扩大

D.国际法基础的奠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从“夷”“番”等称呼到“洋”“国”“邦”,体现了中国逐渐从鄙夷到平视外国;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方交往扩大,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C项正确。8.天津机器局(创办于1867年)所雇工匠,皆从香港“洋厂”招募;广州机器局(创办于1873年)所雇工人,也大多是在外国机器厂、锅炉厂和造船厂中做过学徒的中国人。这说明,近代中国(

)A.机器工业发展对外具有依赖性B.洋务派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C.工厂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D.工业化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机器局、广州机器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机器工业,它们的工人都与外国企业有着紧密联系,这说明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对外具有依赖性,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不是实业救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先进的管理模式,排除C项;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恶劣的工业化社会环境,排除D项。9.下图为1853-1895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A.传统种植结构受到外力冲击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C.茶叶出口满足了西方的需求D.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从福州港茶叶出口量的数据分析可知,东南沿海地区的茶叶生产与世界市场需求联系紧密,D项正确;图中数据无法推出种植结构的变化,和自然经济仍占主导的结论,排除A、B两项;19世纪后期中国茶的地位逐渐被印度茶所取代,排除C项。10.论及李鸿章的外交,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若今日之中国,而言联某国联某国,无论人未必联我。即使联我,亦不啻为其国之奴隶而已矣,鱼肉而已矣……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据此可知,梁启超(

)A.赞赏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B.强调国家实力在外交中起决定作用C.认为外交策略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D.主张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鉴于中国的国力,即便才能胜过李鸿章十倍的人在外交上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李鸿章的联合某国制某国也是国力不济的体现,即国家实力在外交中起决定作用,B项正确。11.(2023·温州二模)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侵略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B.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C.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D.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林永升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D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12.光绪十一年九月,清廷颁发一条懿旨:“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抚详细筹议,奏明办理。”下列与此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设府加强管理B.日本吞并琉球,致清廷意识到海疆重要性C.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建省,加强管辖D.甲午战败后,清廷被迫割台湾,引发抗议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此事件为台湾省的建立,与台湾省建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建省,加强管辖,C项正确;清朝收复台湾是在康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日本吞并琉球是在1879年,早于台湾建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法战争之后,并非甲午战败后,排除D项。13.1895年,严复提出,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是想让君臣担当“卫民”的职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这说明严复(

)A.支持推翻君主制度B.反对儒学思想C.意图革新国家制度D.倡导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可知,严复认为君主由民所立,应对民负责,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思想,反映了其意图对当时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进行革新,故选C项。14.1898年,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由此可知,该诏书(

)①仍未彻底突破中体西用框架②极大动摇了守旧势力的政治基础③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④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选官制度A.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鼓励王公士庶博采西学,同时积极鼓励各省兴办近代学堂,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选官制度,但是依然强调“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显然未彻底突破中体西用的框架,①④正确;诏书内容出发点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其未具体落到实处,并不能极大动摇守旧势力的政治基础,②错误;林则徐等人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1898年已经是深入学习西方的阶段,③错误;故选B项。15.(2023·义乌模拟)日本人佐原笃介在《拳事杂记》中记载了近代某历史事件中一份代拟“和约”的内容,其中“和约”款项包括:“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据此可推知,该事件(

)A.体现了强烈爱国倾向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领导阶级为地主阶级D.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该事件为义和团运动,其代拟的“和约”主张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及各国应偿中国兵费等体现了坚决反对不平等条约,捍卫国家利益,强烈的爱国倾向,故选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为农民运动,排除C项;“推动”不符合史实,义和团运动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排除D项。16.1898年3月,俄国《小丑》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一个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摇晃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该漫画旨在(

)A.抨击八国联军侵华的严重后果B.反映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统治的根基D.揭示俄国与欧洲存在巨大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及“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与材料时间1898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失去统治的根基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未体现俄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17.(2023·衢州期末)在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战之后,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主的东南督抚们与列强达成了互保约定,形成了中央对外宣战而地方议和的怪异政治局面。东南督抚们的这一做法(

)A.迫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展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精神D.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力开始下移答案:B解析:清朝中央政府对诸列强国家宣战,而东南的地方督抚们却与列强私下达成互保约定,这种情况说明中央的政令无法抵达到地方,中央政府权威受到损害,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18.(2023·临海适应性考试)下图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由列强派兵驻守,中国军队不得驻守,这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据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摘编自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材料二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9月2日,李鸿章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记者: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感兴趣呢?李鸿章: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吗?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李鸿章: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鸿章: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摘编自郑曦原《帝国的回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答记者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得出轮船招商局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经营模式,推动中国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得出轮船招商局推动了其他领域的投资,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