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1.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
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
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错误是()
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以碳链为骨架
B.FtsZ蛋白需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C.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
D.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FtsZ蛋白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
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
【详解】
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是蛋白质,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FtsZ蛋白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FtsZ蛋白与其他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所以可以研发出
抑制FtsZ蛋白活性的药物来抑制细菌的二分裂过程,C正确;
D、FtsZ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为了防止研发出的FtsZ蛋白抑制剂对哺乳
动物微管蛋白有抑制作用,所以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哺乳动物微
管蛋白的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B。
2.图表示植物细胞吸收N03-的过程,NRT1.1是硝酸盐转运蛋白,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细胞外NRT1.1
N-
3
低
高
+H+
H浓
来完成NCK的吸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浓
AT?度
度
ADP
A.图示中,NCh-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改变细胞内外pH不会对NO3-的运输产生影响
C.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NOy
D.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过程中,NRT1.1构象会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特点:
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详解】
A、图示中,NO3-进入细胞需要H+浓度差的驱动,则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
B、NO3-进入细胞需要H+浓度差的驱动,则改变细胞内外pH会对NC>3-的运输产生影响,B
错误;
C、由图可知,NRT1.1可以运输NO3-和H+,C错误;
D、由图可知,ATP水解将NRT1.1磷酸化,其形状为长方形,然后驱动NOj和H+的运输,
NRT1.1变成圆形,说明NRT1.1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会发生构象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3.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淀
粉酶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酸活性,由此得
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IIoO
©
相
8o残
对
余
酶
806o酶
活
60活
性
404o性
(
%20(
2O%
)b)
30405060708090
温度(工)
A.高温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淀粉酶活性
B.该淀粉酶长时间保存于80℃条件下,活性将会降低
C.曲线②中各个数据点的获得是在80℃条件下测得的
D.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
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
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
【详解】
A、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活性,A正
确;
B、据图可知,80℃条件下相对醐活性为100%,活性最高,但残余酶活性较低,说明长时间
保存于80℃条件下,活性将会降低,B正确;
C、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据曲线①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80℃,
故曲线②中各个数据点的残余酶活性是在80℃条件下测得的,C正确;
D、工业化生产中该淀粉酶的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应该考虑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两项指
标,60~70℃时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均较高,D错误。
故选D。
4.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上获得重大突破。下图表示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H.
比他:也2、电氢还原单碳缩合3碳缩合生物聚合
电能—^有机G—C3中____»C5中
间体A间体----►淀粉
02
A.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应加入各种相应的酶,反应才能高效完成
B.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先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制氢,再用于合成反应
C.叶肉细胞内类似CO2—有机G—C3中间体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
D.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量相等的情况下,人工合成淀粉量大于植物积累淀粉量
【答案】
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题图中,A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B是人工合
成淀粉过程。
【详解】
A、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需要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高效完成,图中人工固定C02合成
糖类的反应过程与卡尔文循环相似,因此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应加入各种相应的催化酶,A
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合成淀粉利用了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02和氢,
用于合成淀粉的过程,B正确;
C、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中由CCh-G中间体-C3中间体的过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类似
于该过程的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C错误;
D、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Ch量相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两种途径合成
糖类相等,而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因此
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积累的淀粉量更多,D正确。
故选Co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B.细胞凋亡可以维持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相对平衡,这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
D.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是一
种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
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
【详解】
A、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受损可能会
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
B、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对生物
体是有利的,B正确;
C、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突变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原癌基
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自噬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并使其包被进入囊泡,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
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
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C。
6.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
A.cyclinA蛋白可能参与DNA的复制
B.cyclinB可能与启动纺锤体的组装有关
C.cyclinsE可能与G,期和S期转换有关
D.研发CDK促进剂,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
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
以分为G,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
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
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
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cyclinA蛋白在S期合成和增加,与DNA的复制同步。A正确;
B、cyclinB蛋白在G2期开始合成,在M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前期细胞
分裂的变化相关,如启动纺锤体的组装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连接等,B正确;
C、cyclinsE蛋白在Gi期开始合成,在S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Gi期和S
期转换有关,C正确;
D、CDK促进剂CDK复合物正常发挥作用,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促进细胞分裂,不利于治
疗癌症,D错误。
故选D。
7.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与昼夜节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
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胞质基质
A.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过程①的原料为脱氧核甘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C.过程②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T、G-C、A-U
D.PER蛋白的周期性变化与过程③的反馈调节有关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
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
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
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详解】
A、PER基因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只是在下丘脑SCN细胞中表达,A错误;
B、过程①为转录,即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原料为核糖核甘酸,需要的
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
C、过程②为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RNA与tRNA进行配对,遵循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G-C、U-A、C-G,C错误;
D、过程①®可以合成PER蛋白,PER蛋白可以反过来抑制PER基因的表达,使得PER蛋白
含量相对稳定,为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8.油菜细胞某染色体上S位点存在4种不同的基因状况(S「S4),油菜自交不亲和性与S
位点的基因类型有关,机理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S位点4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油菜自花传粉时,花粉不能萌发出花粉管,从而不能将精子输送至胚囊完成受精作用
C.自交不亲和性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不利于油菜适应自然环境
D.油菜中与基因S1-S4有关的基因型共有S1S2、SiS3>S3、S2s3、S2s4、S3s4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据题图可知,:双亲基因组成中有(2个或1个)相同基因时,油菜花粉管就不能萌发,出
现自交不亲和现象。
【详解】
A、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S位点的4种不同碱基序列构成了4种类型的基因,能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正确;
B、油菜自花传粉时,其双亲的基因完全相同,会导致油菜花粉管就不能萌发,出现自交不
亲和现象,B正确;
C、花粉管不萌发导致自交不亲和,这样可避免自交造成种群退化,有利于油菜适应自然环
境,C错误;
D、由图示信息可知,当双亲基因组成中有(2个或1个)相同基因时,油菜花粉管就不能萌
发产生子代,故SISI、S2s2、S3s3、S4s4这4种基因型个体不存在,导致油菜个体中相关基因
型共有6种,分别是S1S2、S1S3、S1S4、s2s3、S2s4、S3s4,D正确。
故选c。
9.安哥拉兔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黑色)和S(白色)控制,一个安哥拉兔的平衡种群中
S和s基因频率相等,现进行人工选择,淘汰白色兔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前,安哥拉兔与其生活环境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稳定的基因频率
B.选择前,兔群随机交配,黑色纯合子的比例不发生变化
C.经过两代选择后,S基因频率变为4/5
D.选择后,兔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兔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选择前S基因频率与s基因频率相等,各占50%,由于是随机交配,因此选择前
的SS=(0.5)2=1/4,Ss=2xO.5xO.5=l/2,ss=(0.5)2=1/4;人工选择时,逐代淘汰掉ss个体,
因此s基因频率逐渐降低,S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详解】
A、选择前,安哥拉兔与其生活的环境共同进化,基因频率基本不变,A正确;
B、该种群是随机交配,如果没有选择和突变,随机交配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兔中黑色纯
合子SS所占的频率始终为l/2xl/2=l/4,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选择前,基因型频率比例是SS:Ss:ss=l:2:1,淘汰掉ss后,SS:Ss=l:2,
群体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S:s=2:1,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SS:Ss:ss=(2/3X2/3):(2x2/3xl/3):(l/3xl/3)=4:4:1,再选择一次,去掉ss个体,
SS:Ss=l:1,群体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S:s=3:1,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
比例是SS:Ss:ss=(3/4X3/4):(2x3/4xl/4):(l/4xl/4)=9:6:1,S的基因频率是
9/16+6/16x1/2=3/4,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C。
10.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用三种不同荧光分别标记一个精原细胞的A、a、B基因,
再检测该细胞①②③三个时期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如下表。同时检测三个
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IIIII
©16816
②848
③044
A.I、II、III对应的是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
B.①时期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
C.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
D.③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数有1、2、3三种可能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
A、n数量少于I和m,因此n是染色体,I有时数量为o,因此I为染色单体,故m为核
DNA,A正确;
B、①时期染色体数目为8,有染色单体,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经过了复制,A、a、
B基因也都经过了复制,因此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B正确;
C、②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若发生交叉
互换,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A、a、B三种基因,有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A、a、B、B),
C正确;
D、③时期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数目为4,为精细胞,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X13、aY
或aXB、AY或AX13、aXB、AY、aY,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数有1、2两种可能,D错误。
故选D。
11.某兴趣小组将某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序巨处理
部分
(3
0
C.去除茎尖、生长D.生长素运输E.细胞分裂素
茎尖后素处理切口后抑制剂处理后处理侧芽后
A.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
B.D和E实验说明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原理相同
C.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至少要进行A、B、C三个实验
D.此实验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表现为相抗衡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
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
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
生长的现象。
【详解】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去除顶芽、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该兴趣小
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A正确;
B、生长素运输抑制剂抑制生长素的运输,细胞分裂素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二者作用不同,
B错误;
C、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
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
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
制了生长的现象,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即A组;实验
组去除顶芽,之后在切口添加生长素进行验证,即BC组,C正确;
D、通过实验的结果,可得知: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抑制侧芽的萌发;生长素的作
用促进细胞伸长: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导致顶端优势的产生;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主要分布在尖端,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
为拮抗关系,D正确。
故选B。
12.Hcrt神经元在睡眠中起关键作用。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从睡眠到觉醒状态
的转化,并维持觉醒。而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
致觉醒时间延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crt神经元的轴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从觉醒状态转向睡眠状态
C.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答案】
B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
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
A、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而非轴突,A错误;
B、由题意可知,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Na+内流使神经
元兴奋,不利于从觉醒向睡眠状态转化,B正确;
C、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细胞膜
对K+的通透性降低,C错误;
D、年老小鼠He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
长,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KCNQ2/3(钾离子通道)减少,会加重睡眠
障碍,D错误。
故选B«
13.北京第24届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和廉洁”,处处体现出环保理念。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将排泄物发酵成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B.利用秸秆、玉米渣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可降解餐具,解决了废弃物污染的问题
C.利用赛区资源建立的融于自然的冬奥“山林场馆”,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首次使用氢燃料火炬闪烁着“绿色冬奥”的火光,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也就是抵受外来破坏,保持原状的能力。简单来说一个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详解】
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优质有机肥料只能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无机物,同时转变为生物
体内的ATP的化学能和释放热能到环境中,A错误;
B、可降解餐具可被微生物分解,解决了废弃物污染的问题,B正确;
C、融于自然的冬奥“山林场馆”,没有对生态系统进行破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抵抗力
稳定性,C正确;
D、绿色代表环保,低碳环保,D正确。
故选Ao
14.某科研小组把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注入猪的早期胚胎中,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
并在猪体内孕育了3-4周后才终止妊娠。下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需要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
B.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由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
C.若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将面临巨大的伦理道德挑战
D.该研究为在动物内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提供了可能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②是在体外条件下
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
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甘酸等化学物质时,就
可以诱导ES细胞向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③可以用
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肝衰竭、新衰竭、成骨不
良;④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详解】
A、本研究主要涉及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没有体外受精技术,A错误;
B、诱导多能干细胞原理是细胞的增殖,所以可以利用成体的成纤维细胞、B细胞诱导多能干
细胞,B正确;
C、在伦理层面,人猪嵌合体会面临巨大的挑战,C正确;
D、人猪嵌合胚胎研究为解决移植器官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问题带来光明前景,D正确。
故选Ao
15.家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羽色有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三种类型,受Z染色
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不同羽色的雌雄个体杂交,统计后代的情况如下表所
示(W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其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亲代子代
—•灰白羽6x瓦灰羽?灰白羽d:瓦灰羽辛=1:1
二灰白羽心银色羽-瓦灰羽6:瓦灰羽£=1:1
三银色羽6、瓦灰羽第瓦灰羽d:银色羽,=1:1
A.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
B.家鸽决定羽色的基因型共有3种
C.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银色羽鸽基因型为Zaza、ZaW
D.若选用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1:2:1
【答案】
ACD
【解析】
【分析】
1、家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型。
2、分析表格:由三组杂交结果分析发现,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雌性个体无灰白羽个
体,说明羽色性状与性别有关,即羽色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羽色性状的遗传为伴性遗传,又因为控制羽色性状的基因不在Z、W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即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灰白羽鸽只在雄性个体出现,
可知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即同时存在两个A基因时为灰白色鸽,含一个A基因时(ZAW、
ZAZa)表现为瓦灰羽鸽,不含A时(Z,Za、ZaW)表现为银色羽鸽,故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
A对a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
B、家鸽决定羽色的基因型有ZAZA、ZAZ\ZaZ\ZAW.Zaw共5种,B错误;
C、灰白羽鸽只在雄性个体出现,可知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ZA,即同时存在两个A基因时
为灰白色鸽,含一个A基因时(ZAW、ZAZa)表现为瓦灰羽鸽,不含A时(Zaza、ZaW)表
现为银色羽鸽,C正确;
D、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基因型组合为ZAZaxZAW,后代有ZAZA(灰白羽):ZAZa(瓦灰
羽):ZAW(瓦灰羽):ZaW(银色羽)=1:1:1:1,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银
色羽=1:2:1,D正确。
故选ACDo
16.运动神经元病(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谷氨酸持续作用引起Na+
过度内流,损伤神经元。下图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不能被重复利用
B.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可能与Ca2+进入突触小体有关
C.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
D.抑制NMDA的活性可缓解病症
【答案】
BCD
【解析】
【分析】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
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详解】
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作用完成以后就被灭活,或者被吸收,不能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被吸收以后的谷氨酸可以重复利用,A错误;
B、据图可知,Ca2+进入突触小体,促进了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B正确;
C、突触后膜上NMDA能够识别谷氨酸、并可将Na+运输到细胞内,C正确;
D、运动神经元病(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谷氨酸持续作用引起Na+过
度内流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若抑制NMDA的活性可减少Na+的内流,可缓解病症,D正确。
故选BCD=
17.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通过对自身遗传物质的N6一甲基腺昔
(m6A)修饰来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确保
HMPV的复制增殖。动物实验表明,阻断m6A修饰能预防肺部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与HMPV结合阻止其侵入细胞
B.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
C.通过诱变产生去m6A修饰的HMPV可以作为疫苗预防肺部感染
D.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从而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
【答案】
CD
【解析】
【分析】
1、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2、疫苗相当于抗原,
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
A、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侵入细胞,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可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
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m6A修饰属于基因的甲基化,该过程遗传信息并未改变,而诱变会改变
遗传信息,故应通过去甲基化修饰而非诱变来制备疫苗,C错误;
D、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但疫苗的作用是免疫预防而非免疫治疗,D
错误。
故选CD。
18.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妈
工L
(、071K5)
旧
6o.5O
龄
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25
—
网
3
0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C.S「S5过程中黑山羊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大而减小
D.S5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
【答案】
AB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和曲线的信息可知,存在K值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K值是与
横轴的相交点,接近200。当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捕捞
后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K/2;当种群数量到K值时,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详解】
A、在S型增长曲线中,K/2之前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大,K/2之后种群增长
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不是负相关,A错误;
B、(K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
C、增长率是增长量除以初始量,题中增长率无法计算,C错误;
D、K值是环境可以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K值一种群数量)/K值
=0,即与横轴的相交点,S5点最接近横轴,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
D正确。
故选ABC-
19.有些地区用土坑腌制酸菜:将未经清洗的芥菜倒入土坑,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
上土腌制。下面关于酸菜的制作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制作前进行清洗并灭菌,制作的酸菜质量将更好
B.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否则容易腐败
C.真空包装的酸菜不会因为乳酸菌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胀袋
D.酸菜腌制时间越长,酸菜品质越好
【答案】
BC
【解析】
【分析】
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乳酸是厌氧生物,发酵时应营造无氧环境。
【详解】
A、如果清洗前进行灭菌处理,会杀灭菌种,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
B、泡菜发酵所需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生物,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否
则容易腐败,B正确;
C、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气体,故真空包装的酸菜不会因为乳酸菌的大
量繁殖而发生胀袋,C正确;
D、酸菜的腌制时间不宜过长,腌制时间过长口感会变差,营养价值流失,且酸菜制作过程
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并不是腌制时间越长,口感越好,营养价值越高,D错误。
故选BCo
20.科研人员用不同温度和光强组合对菠菜植株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光合速率、气孔开度、
胞间CO2浓度,实验结果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
妈
25T.
玄.
401
箕
褪
影
C
3
叵
空
(1)如果要测定不同条件处理对菠菜叶绿体内色素含量的影响,在提取菠菜叶绿体色素的过程
中,研磨时需加入溶解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
,层析后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现出的颜色是
(2)研究表明,在遮光条件下,以蓝紫光为主的散射光占比增加。在遮光条件下培养菠菜时,
菠菜叶片中叶绿素a/b比值将会.
(3)在强光和40℃条件下,此时菠菜的气孔开度(填“是”或“不是")限制菠菜光合
速率的主要因素,判断的依据是这种条件下。此时,菠菜的光合速率相对值较低
的原因可能是。
(4)已知D1蛋白是一种对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和蛋白质活性起保护作用的关键蛋白。水杨酸(SA)
是一种与抗热性(较高温)有关的植物激素。为避免较高温度对菠菜产量的影响,该科研小
组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温度会降低细胞内D1蛋白的含量而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在正常
和较高温度下,喷洒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均可促进D1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产量。某中
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选取①_____的菠菜植株(幼苗)若干,
分组
平均分为A、B、C、D四组。
②_____处理A组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下。
B组置于较高温度下;C组置于适宜温度
实验组处理下,同时喷洒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
D组置于③。
结果检测©_____o
【答案】
(1)无水乙醇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不
同蓝绿色
⑵下降
(3)不是胞间CO?浓度较高温度较高,降低了酶的活性(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
(4)生长状况一致对照组较高温度下,同时喷洒(与C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水杨酸
(SA)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
【解析】
【分析】
1、光合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光合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常常
使用纸层析法。
2、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内因有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活性
等,外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温度等因素。气孔导度可以影响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详解】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醉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
色素。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所以
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
色素含量相关,叶绿素a呈蓝绿色,其含量最对,所以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
(2)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遮光条件下,蓝紫光为主
的散光占比增加,说明叶绿素的含量可能下降,所以预测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a/b
含量降低。
(3)在强光和40℃条件下,胞间C02的含量较高,说明气孔开度较大,所以此时菠菜的气
孔开度不是限制菠菜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此时可能温度较高,降低了酶的活性(破坏了叶
绿体的结构),导致菠菜的光合速率相对值较低。
(4)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较高温度下水杨酸可促进D1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产量,所以实验的
自变量有温度和是否喷洒水杨酸。实验应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选取的菠菜植株应该
生长状况一致。
实验步骤为:对照组的处理,A组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下;实验组的处理为,B组置于较高
温度下;C组置于适宜温度下,同时喷洒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D组置于较高温度下,
同时喷洒(与C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o通过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来验证
水杨酸的作用。
21.1935年加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引种,后入侵到农田等环境中,表现出明
显的优势。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它生
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幼根生长
抑制率,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卓
)100
<
基80
星
当60
州
40
疆
号20
卜
生0
女
-20鲜叶浸提液浓度/(g
(1)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能将碳元素以形式固定下来。
(2)实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小麦和绿豆作用分别为
(3)研究者推测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条件,对本地具有
化感作用的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40
3(80
35东
)70
30S冢
2560
.50
20龙
1540
30
10都
520
0化感作用曲线
W10
50100150200250
氮素(mg-LT)
①上述实验设计中,设置的不同土壤条件是,除此而外,该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
还有O
②生物干扰率的测定:在不同氮素浓度下,用上述供体植物和小麦各10株共培养,30天后
与相同氮素浓度下的小麦比较干重,计算生物干扰率。
③化感作用干扰率的测定:移出各培养箱中的植物,将培养液调至实验初始时的氮素浓度水
平,移入,30天后比较干重,计算化感作用干扰率。
④资源竞争干扰率这一指标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竞争氮素资源从而对
小麦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则资源竞争干扰率=o基于实验结果,加拿
大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理由是
【答案】
(1)第一营养级有机物
(2)不同浓度的鲜叶浸取液对小麦幼根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鲜叶浸取液对小麦幼根的抑
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绿豆幼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
作用越强)
(3)氮素浓度不同与小麦一起培养的是本地植物还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单独培养实验初
始生长状况相同的10株小麦生物干扰率-化感作用干扰率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生物干扰率、
化感干扰率以及资源竞争干扰率均高于本地植物
【解析】
【分析】
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些生物带入到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于是
其种群数量便不断地增加,分布区也逐步而稳定地扩大的过程。生态入侵生态入侵不仅会带
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同时它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
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考虑生态入侵的后果。
【详解】
(1)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在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一营养级;
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将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下来。
(2)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种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鲜叶浸取液对小麦幼根
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豆幼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①根据横坐标可知,土壤条件为氮素浓度不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氮素和与
小麦一起培养的是本地植物还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从而探究植物入侵与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
的关系。②干扰率的测定需要与单独培养的植株干重进行比较。③实验初始生长状况相同的
10株小麦,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测定花感作用干扰率。④生物干扰率是总的干扰率,包括化
感作用和资源竞争共同引起的干扰,因此资源竞争干扰率=生物干扰率-化感作用干扰率;加
拿大一枝黄花在生物干扰率、化感干扰率以及资源竞争干扰率均高于本地植物,因此加拿大
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
22.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结合,
侵入人体。下图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示意图。A〜F表示相关的免疫细胞,
a〜b表示免疫活性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A的功能是,细胞B的名称是,细胞C分化为细胞D需要两个信
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分别是。
(2)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是因为宿主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被活化需要等细胞的参与。
(3)图中物质a的作用是,物质b的作用是
(4)新冠病毒对小鼠的感染率极低,原因是小鼠与人的不同。为了建立新冠
感染模型小鼠,研究人员可以将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从而培育出能被新冠病毒
感染的小鼠。
(5)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病情更严重,死亡率也更高。研究发现,感染后老年小鼠比年
轻小鼠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DC)少,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老年小鼠淋巴结中DC增殖能力弱于年轻小鼠。
假设二:老年小鼠外周血中的DC迁移至淋巴结的能力弱于年轻小鼠。
研究者用荧光分子CFSE标记DC细胞膜后,将其分别注射到年轻和老年小鼠静脉,用流式
细胞仪检测淋巴结中不同荧光强度的DC细胞数量,结果如图。
①被标记的DC进入体内后,随着细胞分裂,新形成的DC细胞膜的荧光强度
②结果不支持假设一,支持假设二、依据是:与年轻小鼠比,老年小鼠
【答案】
(1)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辅助性T细胞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
(2)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
(3)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和对人
体细胞的黏附
(4)ACE2的结构不同人的ACE2基因
(5)降低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所占比例与年轻小鼠相同,但数量均小于年轻小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C为B淋巴细胞,D为浆细胞,E
为记忆B细胞,G是记忆T细胞,F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
(1)图中A为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B为辅助性T细胞,C为B淋巴细
胞,体液免疫过程是病毒侵入机体后,一些病毒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
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
提供了第二个信号。
(2)细胞毒性T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拌合站罐车安全协议书
- 茶房合作协议书
- 部门交接协议书
- 策划宣传协议书
- 研磨介质协议书
- 房屋免打孔分割协议书
- 终止探望协议书
- 姑娘和婆婆同住协议书
- 酒业入股协议书
- 碰车解决协议书
- 2025年《高级养老护理员》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设行业安全竞赛题库(试题含答案)
- “两区三厂”专项施工方案
- k3老单二次开发课件-
- 检验项目危急值一览表
- DB37T 4514-2022 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ppt
- 人格权法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