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江永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李华雄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内容,高一阶段的《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对此部分内容亦有涉及。但对于学生而言,本课的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对学生仍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繁杂的表象中认识历史现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运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三、教学目标1.从文字形成、文学作品、建筑、艺术和法典等角度全面把握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演变,认识楔形文字和《汉漠拉比法典》在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古代埃及文化在文字、文学作品、建筑和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表现,认识宗教文化对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影响,领略古埃及科技的进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概述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具体表现,理解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各种成果,理解文化多样性。五、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所作出的贡献。六、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史料和文物的展示,以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和补充资料来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不同历史现象背后不同的时空条件,并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阿里巴巴》,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对古代西亚和非洲文化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学习新课】研讨主题1:古代西亚文化类别成就对人类文化贡献文字已知人类最早文字。文学已知人类最早史诗。法律楔形文字法典,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研究两河流域的重要史料;艺术雕像,壁画,人首飞牛;略阅读教材,完成上表。汉谟拉比法典(局部)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方面有何特点?这种书写材料的使用受到什么影响?特点: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为构成文字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影响:这种书写材料主要受到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河流域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部(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问题2:图中国王接受神授的权标是在宣扬什么?是出于什么目的? 宣扬君权神授,目的是为维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研讨主题2:古代埃及文化类别成就对人类文化贡献文字已知人类较早文字。建筑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埃及的象征;建筑深受宗教影响;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历法。文学神话,诗歌,故事丰富世界文学;阅读教材,完成上表。时期时间发展历程文明起始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左右公元前5000年出现了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统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920年至公元前2152年修建金字塔、大型神庙,领土扩张至努比亚地区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65年至公元前1781年进行军事扩张,埃及各地出现很多地方性的墓葬群。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75年底比斯成为全国的政治与宗教中心,修建了很多雄伟的纪念性建筑后埃及时代与异族统治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394年埃及分裂,先后被波斯、马其顿、罗马征服,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公元4世纪埃及文明宣告终结材料:河谷和沙漠是古埃及人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地理上的相对孤立性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问题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地理环境与古埃及政权的关系。从地图可以看出,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相对孤立,它北面是尼罗河的三角洲。它的东部是当时的苏伊士的地峡,这个是唯一可以进入到埃及的一个通道,还有沙漠广布。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为其历史保持相对的连贯性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有利于埃及国家的长期延续和相对和平地发展。同时,每年夏季洪水定期泛滥,带来丰富的淤泥,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尼罗河就成为埃及人的生命之源,也为两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教师利用《拉美西斯一世》壁画的宗教内涵介绍古埃及的宗教特色:在这壁画中间是拉美西斯一世,他的右边头戴王冠,头部呈鹰形的是荷鲁斯神(法老的守护者复仇之神),他的双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成为后来基督的雏形,他是上帝的化身;左边那个长着豺狼头人身的神叫阿努比斯,它是陵墓之神,还负责管理把尸体制成木乃伊。它在阴间审判庭上担任重要角色,他手中握有进入冥世大门的钥匙。这是一幅将国王引入冥世的画。研讨主题3:阿拉伯文化类别成就对人类文化贡献宗教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文学“悬诗”和《》丰富中西文学内容;科学伊本·穆萨发展学;伊本·西那《》;白塔尼的《》;阿拉伯数字等;促进中西科学发展;阅读教材,完成上表。材料: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处于亚欧非得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得必经之地,整个形呈开放状态。材料:“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赫伯特·格特沙尔克《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被视为“第三文化”或“第三相文化”,其中介桥梁作用使东西方文化不仅通过阿拉伯地区得以广泛交流,而且阿拉伯文化本身也同中国、印度、非洲、欧洲各地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所谓的“三相交流”。——高福进著,《地球与人类文化编年:文明通史》伊斯兰世界中,肋骨状拱顶、圆顶的出现也早于欧洲,虽然,关于它如何最后演变成哥特式建筑,目前尚无法探明,但基督教的尖塔和钟楼,确实受到了清真寺尖塔的影响。——庄锡昌:《世界文化史通论》问题4: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度的数字、棉花、食糖,西方古典文化,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影响:阿拉伯文明成果丰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到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类在不同地域生活,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现在文字、信仰等方面,而这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按课标要求围绕教材顺序设计教学,许多文明成果展示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