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0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易错分析一】、科学探究的各环节中常见问题探究环节典型错误实例研究对象和方向未关注物质的性质;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熄灭。这里主要关注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通过性质进行验证,故选②③未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未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设计实验实验目不明确(即弄清楚实验原理)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属于其他环节。选择仪器和药品错误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错误观察并记录观察的方向、细节不够观察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的名称,观察不到现象的一般描述为“无明显现象”。记录的数据有问题反思与评价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严密性;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操作不当会造成安全隐患。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C.导气管插入橡皮塞,将导气管一端用水润湿,缓慢插入D.若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水浇灭。其中ABD均不正确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表达与交流答题时严谨性不够回答问题时以偏概全【错题纠正】例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例2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现象是指()A.随意观察B.应从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三方面进行C.观察变化后所存在的现象D.观察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知识清单】一、科学探究的基础1.探究性实验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方向)表达与交流↓↑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反思与评价↓↑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解释与结论(结论要针对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搜集证据(对记录的搜集、归纳和整理)2.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3.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物质的状态、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以及变化时所发生的现象。注意:观察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的名称,观察不到现象的一般描述为“无明显现象”。【变式练习】1.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2.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3.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和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易错分析二】、蜡烛及其燃烧实验及过程常见问题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雾”: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现象;如水雾、打开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烟”: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火焰”:可燃性气体或者可燃性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光”:固态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如铁丝燃烧火星四射;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等。【错题纠正】例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例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例3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含有炭黑【知识清单】二、蜡烛及其燃烧实验及过程1.点燃前(1)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3)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现象: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结论: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点燃时(1)蜡烛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现象: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2)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现象: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明亮,焰心最暗(3)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现象:在外焰部分的火柴梗被烧焦;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4)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现象: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结论:蜡烛燃烧有水生成。(5)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有什么现象?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总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熄灭后(1)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有白烟生成(2)白烟是什么物质?石蜡的小颗粒。(3)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否点燃?能重新点燃。注意:白烟能被点燃只能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不能说白烟的成分是石蜡固体的小颗粒。【变式练习】1.(多选)(2020·山东烟台市·八年级期中)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放热、有黑烟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易错分析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证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的正误对比欲证明的物质正确的证明方法错误的证明方法O2用燃着的(带火星)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将燃着的氢气伸入集气瓶中,若氢气能安静地燃烧,证明是氧气。(此方法只能证明氧气有助燃性,不能证明是氧气,相同情况下氯气也能支持氢气燃烧!)CO2将待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或将澄清石灰水注入待检验的气体中,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深入到集气瓶中,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事实上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等技巧与方法如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1)实验现象是用感觉器官感觉到的影像(如颜色变化、物体形状等)、声音(如爆炸声等)、气味(如氨气的刺激性气味)等;实验结论是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象,经过整理、分析、推导等思维过程得到的观点、论断,二者不能混淆。(2)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3)烟和雾不是一回事。“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而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形成的。【错题纠正】例1(2021·河北石家庄市·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月考)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先熄灭,由此说明()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D.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例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明是:呼出气体在玻璃片上结成水雾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知识清单】三、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排水法收集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各两瓶2.各取一瓶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盛空气的集气瓶没有明显变化;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要多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盛空气的集气瓶没有明显变化;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要少4.将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然后对着干燥的玻璃片进行呼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变化;被呼气后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气体中所含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空气;2.‘氧气’含量:呼出气体<空气;3.‘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空气。【变式练习】1.(2021·东莞市横沥崇德学校九年级期末)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CO2 B.N2 C.H2O D.O2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3.(2020·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九年级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X78%75%Y21%15%(二氧化碳)0.03%3.68%水0.02%5.44%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_______,Y是_______;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易错通关】1.(2021·东莞市横沥崇德学校九年级期末)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CO2 B.N2 C.H2O D.O22.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
D.
获得结论3.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
模仿
B.
假设
C.
对比
D.
推理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B.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6.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熄灭(
)A.
①②③
B.
③
C.
②③
D.
①③7.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8.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火柴迅速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9.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
实验4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10.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已知:二氧化碳可以被使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并使之变浑浊)(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是。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医务人员也有被感染的现象。据新华网报道,2020年1月30日,经过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首批3名医护人员,两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专家评估后出院。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制订计划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1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13.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火柴迅速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14.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
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1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ABCD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互相转化16.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
②白色
③硬度小④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⑤难溶于水
⑥受热易熔化
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2)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A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B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D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3)(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序号实验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________2左:________右:________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4)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①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外焰的温度________。②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③猜想和验证④
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沾有________的烧杯________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________假设②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________17.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②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③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二氧化碳)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4)(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氧气)的含量低。(实验2)(资料:N2为氮气,空气中氮气含量为79%。)序号123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熄灭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6)(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氧气)和CO2(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氧气)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氧气)和CO2(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18.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__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行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技术考核试卷
- 人性化指导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理解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要性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具钳工(高级)】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提升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葛洲坝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熟人才招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污水处理中的低温脱氮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橡胶管材在工业通风系统的消声性能考核试卷
- 行政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管道工程行业绿色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Unit 3 Seasons of a Year Lesson 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重大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职业技能竞赛初赛理论知识
-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 废热余能利用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应用
- 电缆线耐压试验标准
- 12D401-3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
- 供应商业务连续性计划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北京八十中初一(下)期中英语 (教师版)
-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