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2024届11、从地球的圈层结构角度考虑,组成地表的物质的是什么?构造、颜色、质地、节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石经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后形成变质岩;岩石经外力作用后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三大岩类形成的物质基础与条件1、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下图为某地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7-8题。2、塑造地表形态的表现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分布位置海拔地势微观地形宏观地形凡物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变化谓之“形变”。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物质微粒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引起形态的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是能量。那么促使上面两张图示中的物质运动能量分别来自于哪里?地表面形态变化的本质是:地表面空间下,是否有局部固体颗粒物质发生空间迁移,最终导致局部空间的固体颗粒物数量变化。(物质+作用力=地形变化)3、地表形变的理解和形成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消耗地球内部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方式有哪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4、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力——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岩浆活动是否一定是地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短长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环境需求:高温且高压结果: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1、请观察右边的图示,图示中的各种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环境是如何形成的?2、变质作用是否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运动方向与作用力:张力压力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一般认为此处岩浆上涌通道固定。图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

)A.由中间向两侧

B.由两侧向中间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南向西北风化侵蚀堆积搬运形变结果岩体体积镂空空间岩体完整性岩体质地物质的空间变迁5、形变作用力——外力作用作用媒介——作用力——作用结果颗粒物数量变化形变程度=形变速率×时间6、形变程度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A.甲→丁→丙→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丁→丙→甲2.导致大塬演变到残塬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下陷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

+H2O+CO2(2)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2022·云南昆明期末)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为钙华景观。我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A.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

B.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C.溶蚀山地—孤峰—峰林峰丛—平原

D.平原—峰林峰丛—孤峰—溶蚀山地2.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和堆积

B.流水溶蚀和堆积

C.风力侵蚀和堆积

D.海浪侵蚀和堆积√√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2.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高于地平面相对坚硬的岩石高于地平面相对松散的堆积体二、风沙(成)地貌形成条件:气候干旱(不易形成降水——如:我国西北地区和撒哈拉沙漠等)、以风力作用为主二、风沙(成)地貌——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和主风向一直。侵蚀方向和地貌演化方向一致风蚀蘑菇上下形状大小差异说明了什么?二、风沙(成)地貌——风蚀蘑菇4.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沙丘迎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和与背风坡坡度相比分别为(

)A.迎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陡 B.迎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缓C.背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缓 D.背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陡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并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布哈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湖水堆积 D.风力堆积10.据图文推测,该地的盛行风最有可能是(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三、海岸地貌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三、海岸地貌ABCD三、海岸地貌图中A、B、C、D仅是在发育演化时间长短影响所形成的最终地貌形态,那么A、B、C三者相比,形成顺序是什么?与海岸距离相近的C和D,形成时间更早的是谁?(2022·河北衡水期末)潟湖指被沙嘴或沙堤分隔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水域。下图为某陆地东岸潟湖示意图,图中潟湖是由类似于左侧的海湾发展而成的。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沙堤的主要成因是(

)A.河流堆积 B.海浪堆积C.冰川堆积 D.海浪侵蚀6.若潟湖的形成与沿岸流有关,则图中的沿岸流()A.整体自南向北流 B.整体自北向南流C.属于上升流 D.属于密度流√√四、冰川地貌思考:冰川的形成环境及其可能的分布位置分别是什么?(2022·河南商丘三模)冰川槽谷横剖面一般呈“U”形,它常是一个地区曾发育过冰川作用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形态的沿程变化反映了冰川侵蚀特征的沿程分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横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13题。12.影响图示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①冰川动力②基岩性质③植被覆盖率④地壳沉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与乙相比,丙处谷宽更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流水堆积作用强B.位于上游,垂直高差大,冰川侵蚀作用强C.位于冰川的交汇处,流水侧蚀作用强D.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冰川侧蚀作用强√√五、河流地貌——河谷形态和空间分布上游落差大,受重力影响,流速快,下切侵蚀强,谷地变深中游落差减小,流速变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侧蚀发育,河谷展宽典例1.(2021·广东高考)边滩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50m/s之间。下面图Ⅰ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Ⅱ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2)题。(1)由图Ⅰ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典例1.(2021·广东高考)边滩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50m/s之间。下面图Ⅰ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Ⅱ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2)题。(2)根据图Ⅱ,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二、河流地貌——上游(冲积扇)地貌类型:

冲积扇、洪积扇分布位置:

山前发育过程:

河流携带的泥沙物质到达出山口,地形开阔、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沉积地貌-冲积扇空间分布特征:

沉积方向与河流流动方向的联系

沉积物颗粒空间分布特征二、河流地貌——上游五、河流地貌——中游(河漫滩平原)特征: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阔五、河流地貌——中游(牛轭湖)河道在侧蚀作用下,逐渐变得弯曲,最终截弯取直,被废弃的弯曲河道变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即牛轭湖。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 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 D.反复升降3.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

)A.水运便利 B.气候湿润 C.军事防御 D.便于农耕五、河流地貌——下游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水面开阔,流速减慢,携带下来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下图中红点为同一个地方,随时间的变化,该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形态变化?典例1.(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如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沙丘编号测量时间长度/m宽度/m高度/m①3月52.218.21.66月53.818.51.89月53.215.91.4②3月80.014.72.36月80.015.62.89月53.213.41.5③3月52.113.23.16月54.314.03.59月49.315.62.8(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1)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夏秋降水多,沙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理由: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高考经典题)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据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