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第3节科学观察第5节科学探究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5节常见的植物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5节熔化与凝固第8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4、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已经走到我们的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什么是科学?我们学的《科学》都学些什么内容?(2)如何才能学好《科学》?(3)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4)学习《科学》很困难吗?问题2:同学们,寒暑假经常出去旅游吗?都到过哪些旅游景区,那儿的自然景观都有(1)桂林,桂林的自然景观很美,真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2)去过北京,故宮的建筑物很有特色,长城很雄伟……(3)去过大连,大连的生态非常好,气候宜人……(4)去过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得很好,空气特清新……(5)去过杭州,杭州的西湖很美,瑶林仙境使人流连忘返种子长成了幼苗昆虫蜕皮流星钢铁生锈船只离岸远去针状霧凇(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问题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请说出来与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同桌同学交阅读图片: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又将怎么變化?请你解释铅笔为什么会在水中“弯折”问题4: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的问题:飞机很重,为什么能在天上飞?人为什么会生病?炎热的夏天,我们在地上洒些水,小结:从这节课开始到现在,同学门提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和问题都是科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各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又将怎样变化?人类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启发学生思维:(1)科学研究的对象(2)为什么去研究?寻找各种答案?〔什么是科学科学课怎么学>小小科学探究>小小科学探究提出科学探究要从疑问开始,学习中要带着“为什么”!——让我们对科大家知不知道怎么使略有凹陷的乒乓球回复原状?——热水泡段时间为什么乒乓球会“飞”起来呢?——因为吹风机对球有一个向上的风在吹。4、如果我们把漏斗倒过来吹,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展的原因和规以帮助我们理壮观的火山喷发破壳而出的小鸟铅笔在水中被折断地壳运动种子的萌种子的萌发鸟妈妈的鸟妈妈的外骨骼限制因为光的折因为光的折射固体与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既然学好科学这么重要,那学习科学的方法有哪些?——1.仔细观察2.积极实验3.认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多年前,中国古人发明了火药并用于医药和军事。>科学的本质: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人类的不断向前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随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项以上这些高科技产品是如何出现的呢?——是由于在科学的发展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白色污染——泡沫塑料汽车尾气核泄漏水污染空气污染……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污染试剂)(一定要拿出来排空气,不能把空气吹入试剂瓶中,以免排出的空气跟试剂发f.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二、酒精灯的使用—---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质。爆炸)。5、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添加酒精时一三、试管的使用持)。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和蒸发表面,减少暴沸现象),管口四、烧杯使用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五、放大镜的使用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不触、不尝、不猛闻”(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例如小石块,锌粒等。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瓶塞倒放——→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缓慢倾倒液体——→完毕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要用试管口轻刮一下——→盖上瓶塞B.取用少量液体时——用滴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第3节科学观察师:观察要仔细、准确,用心观察。伸出双手观察,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其与同学螺旋还是同心圆?图中是不是直线?2.那么我们的感官为什么会产生失误?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对食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失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4.根据图片判断以下三张图片是什么记录方法?第4节科学测量(学生回答)※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10千-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²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度,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病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呐、电磁波、激光等等P12(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注(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²)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七、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1)量筒的使用,测液体体积(测量范围,最小刻度):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2)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满的,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物体体积?(2)我们不知道一个杯子里水的体积,但我们有一个量筒,我该怎么测?(3)给一个小圆柱,先用尺测体积,再用排水法测,比较两者结果。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在两个大烧杯里分别倒有冷水、温水,另一个烧杯里放常温水。叫8个同学上来,分井水热,夏天感觉井水冷……(相对论)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摄氏温度的规定(验证的方法)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高山上,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份为1摄氏度。(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总结:(课件)(练习)1.色带温度计(婴儿)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3.天文学(课件)第5节科学探究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的大树?(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小结: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一)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讨论:(1)原因1:停电,不可能,其余灯都亮着。(2)原因2:电线断了,可能性极小。(3)原因3:可能是插头、开关、灯泡中某一个部位故障。问:在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中,你想先验证哪个假设?为什么?生:(1)观察灯泡。(2)换新灯泡。(3)或将此灯泡换到另一盞灯上。请学生演示(怎么检验?)。我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根据观察,观察到乙台灯不亮,提出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依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日常生活经验.或所小结,上述过程.是我们探究台灯为什么不亮芦的基建立猜想与假设,能设计更好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与假设罢了。我们称这个通过发现问(二)一起探究师: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盒内物体有多大?什么形状?估计是什么材料做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操作步骤)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教学重难点活动1【放大镜的使用】下你们手上的放大镜,同时看ppt上的填空题,把你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填上去。(一般用玻璃制成,用手摸可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甲等,看看放大镜中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它的使用方法)活动2【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观察蜗牛】【外形特征】看看它有哪些结构:请大家将蜗牛拿出来,然后2人一组进行观察,同时将蜗牛的眼、口、生:(结合ppt上所指的具体结构回答)【生理特征】我们知道正常的人一般都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觉,那蜗牛呢?它们有没有这五种感觉呢?(适当停顿)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些活动,探究一下蜗牛的感觉。大家把书本翻到p36,然后仔细看一下书本上是怎样进行实验的?活动3【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适应环境),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哪个部位最敏感?(有,触角最敏感。说明有触觉)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哪个部位最敏感?(有,触角最敏感。说明有触觉)将怎样行动?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若停止爬行,可能是感受到空气的振动或其他原因。)【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学生回答再小结)【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学生回答再小结)有反应。若停止爬行,可能是感受到空气的振动或其他原因。)活动4【蜗牛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消肿、治消渴等作用。另外,蜗牛还是世界四大名菜之一,在国际上有“软黄金”之称。)【小结和作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问1:你知道这些图片上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吗?问2:你平时见过这些细胞吗?为什么看不到?问3:通过刚才大家对各种细胞的观察,请你用一个词形容细胞的形状师:确实,由于细胞极小,小到我们肉眼根本无法分辨,那么细胞到底有多小呢?展示幻灯片,把细胞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尺寸事物做对比(1米、0.1米0.1毫米……),加深学生对细胞大小的印象。(学习细胞的发现史,并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师:学习了显微镜的发展史,以及由于这些观察工具的大发展而取得的科学成就,你有什么感想?(体验科学发现的伟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细胞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慢慢地解开.…(承上启下,引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②通过比较了解动物与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1、认识显微镜(课本41页,边演示边让学生认识名称及作用)(一)安放(二)对光2.转动遮光器,让大光圈对准通光孔.4.调节反光镜(选择?)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三)放片(四)调焦(以“上”为例)(1)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字的物像时,停止动“粗”,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2.像的性质: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倒立)3.继续观察,慢慢将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慢慢将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生:猜想1:污物可能在目镜上生:猜想2:污物可能在物镜上生:猜想3:污物.可能在装片上生:猜想4:污物可能在反光镜上(不一定正确的猜想)探究二: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六)收镜(七)整理实验台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8.了解显微镜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了解技术和工具创新性的科学发展的意义。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组织的含义。难点:动植物的组织,各种组织的特点和功能。细胞连续分裂8次会有多少个新细胞产生?2.看课件演示如何细胞分裂: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细胞分化: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生长分裂使细胞个数变多,分化产生各.种细胞变成了生物体的各(2)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相伴而行的。(3)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4)细胞再生:如伤口愈合。头屑脱落等等。细胞死去蚯蚓壁虎的尾巴都能再生。但讲述植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会继续分裂以外其余大引出组织的概念:组织: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形态和功能相似新课:展示被子植物叶片的横切面问:构成叶片的细胞有不同吗(4)输导组织:(叶脉处)。归纳植物的五大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思考:(1)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个部位?(2)植物能不断长高长大你认为是什么的结果(细胞分裂生长分化)。(3)植物能长成参天大树是什么组织的作用?(4)阅读课本回答叶片中有几种组织。(一)器官和系统(2)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消化器官: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消化管。、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如何科学地记忆?)(二)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视频兔子的消化系统(三)结构与层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基本形态→→【课后反思】第4节常见的动物2.学会能依据生物间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的方法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了解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代表动物的名称;1图片→动物种类多→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动物,你知道的它的特征有哪些?3.要把这125万种动物全部进行研究容易吗?4.挑选代表性动物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确定哪种动物.是具有代表又可以应用到哪些动物身上呢?→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什么工作?根据学生能否回答第4小问,决定要不要进行.“小游戏”活动小游戏“比一比:看谁先找到”请2位课代表分别在讲台上的物品(一类是分类好的,另一类是没有分类的)中,找到(1)你觉得自己比对方能先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自己比对方后找到的原因是什么?(3)把物体归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同样要从125万种动物中选出代表性的动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尝试着对屏幕上的5种动物进行分类。(1)不同同学的分类依据是否相同?(2)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一样吗?(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动物进行分类,你们觉得会怎样?那么怎样的分类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更有利于我们研究和识别各部分的思考题.那么在我们“人”所处的各分类等级中,分别还包含着哪些生物呢为了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挑选了包括我们人在内的6种动物。大家觉得这几种动物中,我们“人”和哪种动物的相似点最最.近?又和哪种动物的相似点最少?和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我们人类有些残忍,其实很多时候,为了自然界更好地发展,我们他们树立“慰灵碑”,这张图就是科学家为研究“非典”而牺牲的恒河猴树立的慰问灵碑!希望我们同学在日常的生活中感恩这些生物对我们的贡献,努力保护身边的各种动植物!接下来请大家认真回顾一下整堂课,说说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想二.常见的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现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分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生命起源于海洋,在4.5亿年前出现了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观看鱼类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鱼:鲨鱼,金鱼,黄鱼及四大家鱼--鲢鱼、草(1)两栖类又过了1亿年,动物想见识一下陆地上的风景,于是出现了水陆两栖的动物-----两栖介绍;①大鲵又称娃娃鱼(叫声像娃娃,由此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见于深山的提问:你能说出类似青蛙变态的例子吗?简要介绍变态发育: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2)爬行类动物来到陆地之后,有些不愿再想回到水里去了,于是经过0.【思考】①为什么爬行动物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②爬行动物为什么多贴地爬行,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因为爬行动物的四肢短小或没有,所以贴地爬行。因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再皮肤介绍: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能飞?(不是,如鸵鸟—-世界上最大的鸟以及生长在寒冷地带非常可爱的企鹅都不会飞,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在后飞的鸟,而且一般都悬停在空中)①身体呈纺锤形—-(减少阻力)(减轻体重)④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可以飞翔)⑤胸肌发达——(提供强大动力)⑥有气囊,能双重呼吸——(氧气足)⑦脑较发达——(反应灵敏)另一部分爬行类动物仍在陆地上生活,慢慢进化,于是在2亿年前出现了最高等的脊椎归纳:①体内受精、胎生、哺乳②体温恒定,全身被毛③用肺呼吸【思考】为什么哺乳类动物是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动物?【思考】你能列举出在陆地上、空中、水中、树上和地洞里的哺乳动物各一例吗?教师提问:五大类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一)新课教学1.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非此即彼,两相比较”原则编制。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活动】利用图2-42,确定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过渡: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120万种,因此大自然(1)原生动物:(2)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海蜇、水螅、海葵、水母、珊瑚虫(PPT展示海蜇、水母、海葵,水螅).(3)扁形动物:(4)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蛲虫等(PPT展示蛔虫和蛲虫)(5)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水蛭(PPT展示图片)代表动物:蜗牛、田螺、河蚌、鲍鱼、乌贼等(7)节肢动物:特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代表动物:蚱蜢、蟹、虾、蜘蛛、蜈蚣等(PPT展示图片)(8)棘皮动物:代表动物:海星、海胆、海参(PPT展示图片)【活动】根据图2-44,参照脊椎动物检索表的转换方式,补充完成无脊椎课本第66页。(1)介绍昆虫纲①种类: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有100万种。“蜕皮”现象,如:金蝉脱壳)③发育类型:④与人类关系【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和害虫?人们是如何利用它们或对它们进行防治的?2.将一只蝗虫的头浸没在水中,将另一只蝗虫腹部浸没在水中,哪只蝗虫会先死亡?答:乙先死亡4.小结:先学生,后教师教学反思第5节常见的植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出课题二.新课学习生:在p70写下你所知道的各种果实并与大家交流。当你吃完果实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包含有种子(举例:梨,苹果,西瓜等),引出种皮”的区别),让学生得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学生回答(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讨论)四.课堂练习(略)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种子?(不是)在树林,田野的阴湿的环境中,生长着一些个体小,而且不开花的植物.(出示蕨的图片)蕨没有花和种子,它如何繁殖后代呢?(出示蕨背面的孢子囊)虽然蕨长得不起眼,但它与现代的一种能源物藓的结构图),问:苔藓植物有哪些结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植物体矮小,有茎和叶,无根,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生活的环境更阴湿.“日出江水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西湖春归色,春水绿于染”提出疑问:春天江水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绿?在春天,气温逐渐升高,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某些藻类呈(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面上(3)它们都没有根,茎,叶,更没有花,果实,种子,他们大多用孢子进行繁殖至此我们学习了常见植物的一些特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有特征进行分类(学生翻开p72完成对植物的分类)综上所述,我们学习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并对四.课堂练习(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实际上科学家对生物的分类也相类似,只不过科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理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境知识,调查本地生.物设问:你知道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多少种类吗??教师讲述:目前,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二。新课展开(2)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3)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衣藻、草履虫)(1)形态特征:它呈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2)生活环境:它是单细胞的藻类。能游动,在发绿的池水生活。在显微镜下才可以(3)衣藻的结构:PPT展示,边看边讲解,注意伸缩泡:调节体内水分含量,将多余的水分收集并排出体外。【实验】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绵.花纤维,再盖Ⅲ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细胞结构,并将在显微镜下实际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画问题:草履虫的形态如何?为什么称为草履虫?草履虫的结构如何?设问:你知道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多少种类吗??展示图片,海洋生物,陆地生物,空中生物,微生物,见PPT。生:大熊猫、朱鹗、扬子鳄、银杉、珙桐(白鸽树)、银杏树设问:你知道这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是怎样生活的吗?带?(1)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2)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地球上每年有大量的森林在消失,许多生物在灭绝!(3)设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贵州省的梵净山等29个自然【思考】我们为什么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木筷?【思考】联系我们舟山实际,谈谈舟山渔场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做?了什么?(结合ppt进行课堂.小结)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无多媒体课件的可看课本图)学生看多媒体展示,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很容易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分组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演示实验:课本图3-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4、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教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作出评价,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并通过作图教师总结同学们列举的以上现象都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证还是地球卫星照片。(再次多媒体出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课堂活动2记数字——了解地球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教师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教师手绘板图来说明)学生读图: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提醒学生边指图边回答)1、地球地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53倍)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50小时)教师补充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切开煮熟的鸡蛋,并向同学们讲解:地球由似于我手中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鸡蛋般大小,地壳的厚度比鸡蛋壳还薄很多。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教师讲授)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包括外地核和内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太空拍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七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南北两极,地轴,是否真的存在?)(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东经,以西(左)为西经。(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1)东西半球:以西经20°,东经160(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6、环球旅行(地球仪拓展)要求:从上海出发,环绕地球一周,标出至少5个主要城市极创意的路线),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背投上打出“环游地球80天”的路线供参考。讨论20分钟,剩下20分钟全班交流。【引入】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1)怎么样把球面上的信息准确地体现到平面上去?投影法(课件演示)世界地图的投影过程。(2)从世界地图——中国——浙江——宁波——北仑——新契(3)那怎么来看这些地图呢?看地图要注意什么呢?(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10万)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100万)1厘米表示1万米以上(2)方向判断方法:a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b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3)图例(有哪些常见的图例,让学生从书上的地图上找)版图、政区图、旅游图、平面图、立体图、电子地(通过课件介绍,简单介绍其应用)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1)整体: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算出地图上1厘米大约等于实际多少米,然后标明比例尺。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观察及查阅相关的资料,识别5种常见的岩石。3.利用对5种岩石的观察,对五种岩石进行分类,知道5种岩石和岩石类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识别5种常见岩石及岩石的分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组成地壳的岩石1.将猪肉石放于投影仪上。(课前调整:同样大上的纸张对实物投影仪进行调整)师:看到什么?(学生齐答)师:神奇吧?岩石但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越是不注岩石(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一)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活动1:让学生观察伟晶岩,找出它最明显的特征。师:请大家从水槽中快速拿出1号岩石,观察它的特征。告诉我他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云母、石英(展示图)。岩石主要由很多不同的矿物组成(板书)。展示长.石晶体,再展示玄武岩显微镜下的长石,说明晶体有对记录表进行说明:(1)片状结构和(2)注意观察岩石的新鲜面;(3)注意盐酸的使用安全;(4)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分组观察岩石(共有五种岩石,每个小组只观察两种岩石),教师巡视。讲解:这五种岩石的主要用途、分布以及岩石组成的景观(全国和浙江的景观),体会征再观察只有标号的岩石判断什么岩石改为先观察岩石的特征再利用岩石特征卡来识别不观察1种岩石与5种岩石从认识岩石的方法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又因为实验室的岩石结构和层状构造怎么认识,用语言表达是很苍白的,用两个类比,学生就容易理解了。4.小游戏: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小组观察.到其中一种(二)岩石的分类过渡:让学生对前面观察的5种岩石进行分类。学家:魏尔纳。18世纪,以德国教授魏尔纳(1749~1817)为首的一批学者,就把天下的岩石都说成是由原始的海水或洪水中的沉积物形成的。也就是说,天下的岩石都是水成岩, .英国地质学家赫顿(1726~1797)为首的一批学者,,认为天下的岩石都与地下的岩浆作用有关,是由高温的岩浆冷却结晶而成。也就是说,地球上的岩石都是火成岩,因此而形成了“火成派”。这为什么呢,因为他生活在火山地区,看到大部分火成岩。两派激烈争斗,这直到1830年,英国自然科学家莱伊尔将岩石分为水成岩类、火山岩类、深成岩类和变.龙去脉。如果按质量计算,在地壳中,约有四分之三的结而成的,人们称它为“岩浆岩”或者“火成岩”。花岗岩就是属于应用:(1)教师展示一些岩石实物以及图片,让学生根据三类岩(2)对前面5种岩石进行分类。.(三)岩石的用途图1:内蒙古大草原上,有很多牛、羊的塑像。设疑:这是为什么?图2:草原上形成的天坑,是挖煤形成的。图3:其实矿藏带来大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大量的社会问题,出示数据中国因挖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引入:学生看视频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1)看图片(2)岩层的断裂——断层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是岩层(3)图片展示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固态喷发物(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液态喷发物(熔岩流)气态喷发物(水蒸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温泉可疗病矿产丰富地震取一根筷子,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力使筷子弯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1)在学校怎样避震(2)在家庭怎样避震;躲在桌子底下;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3)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以免摔倒;跑到离楼房2倍远距离(4)震前预兆(5)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第5节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危害严重的危害.(二)泥石流的形成模拟实验:运用沙,坡面,水来模拟泥石流暴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1)在坡面上放上等量的沙,使用不同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现象。(2)改变坡面的倾斜角度,放上等量的沙,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b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3)在同样的坡面上,堆放等质量的石块,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师:那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泥土的松散呢?(2)开矿堆放的矿渣,采石形成的弃土,修建公路、铁路或其他建筑工程,使坡面物质变师: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自然成因和人为因素后,那(三)泥石流地防御措施思考: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呢?二.课堂反馈(课堂练习)三.作业布置(家庭作业)1、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数据,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等,可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陆漂移说”的建立,初步认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以及地球的六大板块,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山[教师活动1]刚刚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近了进入初中来我们认识的科[教师活动2](展示世界地图)指导学生思考这位科学家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活动2]通过阅读图片信息,提出可能的猜测:地球可以分为七大洲、南美洲的西[学生活动1]结合学生在导入部分提出的南美洲的西海岸和非洲东海[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从全球大陆角度出发,提出更大胆的假设。[教师活动2]对学生大胆提出假说进行充分的肯定,但是假说需要在实[教师活动3]展示魏格纳证实各个大陆原来连成一片,后来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的小结:1915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正式确立[教师活动1]大陆漂移学说短短的两句话,背后的求证之路却包含了魏[教师活动2]为了科学研究,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经验材料,通过思考提出大陆原来连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读图、蛋糕模型的展示,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降低了学生从前概念引向新知的难度;通过科学史料的呈现,试图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是科学知识、科2.1海底扩张说的形成过程[教师活动3]提出海底扩张说概念,指出“海底扩张说”不仅支持而且[学生活动1]读图3-55六大板块示意图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圈划该假说的关[过渡]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找出其中比较明显的两处地理特征--不断上升的喜马拉[学生活动1]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仔细观察,说一说实验现象!----板块碰撞[学生活动2]木板平放桌面,板上放一小物件,两同学缓慢用力拉开,仔细观察、并感[学生活动3]解释喜马拉雅山区有很多海洋生物化石,且在不断地上升;红海还在不断置。请学生大胆猜测再过2亿年,地球大陆会是不断分离还是最终合在.一起?造学说”,可见一个假说的提出往往需要在历史的检验中不断得到修正,而科学研究的道路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2.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6.能根据当地的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欣赏有关地球的4张地貌图片我们把它们统称作什么?引出课题板书:地形和地形图(一)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呢?结合图片来分析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地势宽广,起伏很小,如长江三角洲(相对高度小)突出在平字上2、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但是相对高度较小,周围有明显的陡坡,4、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以下,地势起伏小,坡度缓和,相对高度较地形类型相对高度特点丘陵有高有低小平原低小地面宽广,地表起伏较小山地有高有低大有明显起伏高原高小顶面较大,起伏较小周围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陷问:高原与平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点?巩固:出示图片(高原、山地、丘陵、平原)让学生区别2、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1厘米)依次画出等高线,在3、,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不规则的同心圆分析等高线:1、问等高线中的等高是什么意义(海拔相同)(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必定相等。(2)每一条等高线都是封闭的曲线。(3)等高线分布越疏,坡度越缓,等高线分布越密,坡度越陡。4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时为山峰(中间高)。(5)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在等高线上如何表示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峭壁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山脊山谷图片再总结降水丰富地湿润地区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降水比较少的干旱地区风的作用最为明显,受风的作用,出现沙漠、戈壁、风蚀城堡。高寒地区流水风生物海浪人类活动作业布置:在我们家乡,导致地形变化的主要外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2.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教学准备:容量瓶、酒精(染色)、水、研钵、放大镜、方糖、烧杯、玻璃棒、黄豆、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呢?(板书)蔗糖粉末(板书)看不见的微粒(板书)分子(板书)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水氧气酒精(3)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经证实了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那么固态分子之间和气态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空隙?(停顿)(学生操作)那么,固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是否相同?师:以液体和气体为例,它们分子之间空隙谁大?怎么证明。步骤2:将5毫升的空气改为5毫升水(可将水倒入烧杯便于抽取),其余步骤同上,你能解释气体比液体更容易压缩或固体液体比气体难压缩的道理了吗?气体分子间的师:说一说:如果你是分.子,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PPT)让学生稍做准备(观看视频或教师演示)3.老师在讲台上压一下香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马上举手示意。注意瓶中香水的状态。瓶里的香水是液体的,是液体在扩散吗?为什么鼻孔会闻到香水味?液体吗?例:有人曾经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金分子和铅分子互相渗入了约1毫米深。提问:煤炭堆在墙角时间久了,发现墙的内部也会变黑。为什么?固体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构成煤炭的粒子在不停地运动,渗入了墙壁,墙的内部也会么?控制变量:(1)水的质量一样;(2)红墨水质量一样;(3)红墨水同时注入及注入提问:既然物质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那么这些分料为什么能够聚集结论:正是两块铅柱接触面上分子之间的引力,使两块铅柱黏合在一呢?第2节质量的测量【认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昨天去超.市买水果,你知道我是根据什么来付钱的。(价格及重量)其(1)铁钉是物体,铁是物质,铁钉由铁这种物质构成(2)桌子是物体,木头是物质,桌子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3)棒棒糖由糖这种物质构成(4)饼干(物体)由小麦粉和牛奶、食盐、糖等物质组成我.们说一把糖比一颗糖质量大。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重量”应是指“质量”并回答净含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吨千克克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估测,体会千克、克的大小)学生活动:比一比,谁的估测能力最好?学生对身边的讨论(1)物体发生了什么改变?质量有没有改变?(2)演示课件:王亚平太空测量质量。提出问题物体所处的外界条件改变时(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位置),质量会变深化知识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何物体在上述情况下质量没有改变?通过学生回答,再设疑:何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轮胎磨损、铁块生锈等),通过设疑来.激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你们平时见过或用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并说出这些工具的适用场所?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注意肯定或纠正,并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电介绍天平结构让学生上来把能识别的指出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结合多媒体把各部分结构名称表现出来天平使用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如:指针偏右,怎么调?根据学生意见,试一试。老师和学生么做?让其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整理(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重点讲解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学反思第3节物质的密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1:不同体积的水质量相等吗?体积(毫升)123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师:算出体积为1厘米3水的质量(即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师(引导总结):【板书】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问题2: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吗?师:我们是“五金之都”的莘莘学子,对于金属我们并不陌生。(出示)3块体积相同(10厘米3)的铜、铁、铝块,先让学生(看一看)用已有经验鉴别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他们呢?再让学生(掂一掂)最后决定(测一测质量并算一算单位体积的质量)物质体积(厘米3)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师(引导总结)结论: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板书】密度=质量/体积【侧板书】速度=路程/时间师:如果某物体在2秒内通过20米路程,速度为多少?师:10米/秒表示什么含义?(提示:10米/秒=10米/1秒)生:10米/.秒:表示某物体在一秒内通过10米路程.师:1秒、1分、1时科学上叫单位时间【侧板书】速度: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生(并引导归纳):【板书】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师:根据密度用字母p表示,质量用字母m表示,体积用字母v表示【板书】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师: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单位,得出密度的单位?,读作:克每立方厘米或者千克每立方米(利用学生主观感觉两单位的大小出现错误,再进行单位换算教学)1.0×10³千克/米3=1克/厘米37.9克/厘米3=7.9×10³千克/米32、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密度哪个大?3、半杯水和一杯酒精,密度哪个大?师:求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公式p=m/v来计算例:课本p135例1.教室长9米,宽6米,高3.5米,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立方米,教室里的空气知铝球的密度是2.7克/厘米3)。课后反思第4节物质的比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景引入】暖和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取暖利器吧。点呢(引到传.递热,可提到温度较高)在身体和这些物品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热传递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初始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物体充分接触,不要时间(分)012小烧杯里的水温(℃)大烧杯里的水温(℃)实验数据,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热,为什么?根据你的推测,这种热的传递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提到热量,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在热量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焦耳。为了纪念他,我们把热量的单位规定为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提到低温的物体吸收了热量。那它到底吸收了多少的热量?它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其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步,提出问题,我门已经完成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这么做了?很假设并不是胡乱猜想,假设一般都有依据,那同学们建立假设的们会从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建立猜想,如果同学们没有思路,可的吸收热量的情况,在家里煮东西。大家可以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一下,建立假一个关键的问题,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怎么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联系生活,生活中,你怎么判断水吸收了更多的热量?)同一热源(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则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接下来我们来设计实验方案,我们提到有多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当实验中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做呢?采用什么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哪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实验效果更明显,老师规定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50克),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20℃),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有手表的同学可计.。同学们安装整个实验装置的时候,注意调始实验前先记录初始温度(即初温)。实验完成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有问题也可以举(学生实验时间)控制在7分钟以内,只需要一个达到末温就可以了。物质种类物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升高温度(℃)所需时间(快/慢)根据这两个实验表格,判断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假设是什么吗?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实验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物质种类物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升高温度(℃)所需时间水301535202分30秒水501535204分12秒 物体吸收热量越多。)物质种类物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升高温度(℃)所需时间水5015水501535204分12秒 中热水的初温为60℃,冷牛奶的初温为10℃,每隔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2)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取温第5节熔化与凝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晶体的熔引入:冰是什么状态?你知道它怎么变成的吗?(状态怎么变?)师:在这里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我们把----叫凝固,把----叫熔化。(引出新课)强师:冰可以固态和液态相互转化,生活中是否还存在这样的变化?举例。引导问:研究温度的变化规律还应该记录什么?(温度)温度该怎么记?每秒都记吗?学生活动:十大组(小组两人冰,小组两人植物油)老师报时状态记录(以固体固多固少液体)来表示。3.注意观察:(1)在什么温度下,它开始出现液态?及时记录。(2)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它的温度变化有何特点?师:实验正式开始,时间5分钟,看看哪组2位同学协调得最好,效率最高(三)表格记录和画曲线图师:出示2幅图,比较这两个表格和图像(四)分析学生数据师:它们温度的变化有何不同点?---冰一段时(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的组有没有类似的发现?)没有停止加热?--一无师:冰一直在吸热,直到全部變为液态。这就是冰的什么过程?—-熔化过程而植物油呢?固-粘-软一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信用卡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雾化吸入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关于租赁土地合同书
- 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拍卖委托合同范本
- 2025过桥米线加盟合同书
- 2025关于林地转让合同范本
-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报告
- 5月火灾防控消防安全科普讲座观后感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参考计划
- 压力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课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_图文
- 装饰办公室工作总结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 物业接管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What does he do人教
- 井盖及踏步97S147(97S501-1、2)
- 口内病例分析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