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2021年12月本试题卷共8页,41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题,每题1.5分,共57分。)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产生 D.世袭制的确立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3.周代大封同姓子弟,“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4.汉代户籍的类型繁杂、种类较多,出现了市籍、名籍、宦籍、簿籍等专门户籍,连牛马和兵器都有登录号,载入帐籍。汉代把户口与土地、赋税进一步结合,出现了各种以户口为基础的赋役种类。如:户赋、算赋、口赋、献赋等。由此得知汉朝户籍制度A.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B.有着严格的世袭性和等级性C.严重地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D.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为支撑5.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6.“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郡、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7.监察体制一直是专制帝王用以控制国家和人民、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一定程度上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折射。下列史料所记载的监察体制,按照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②“郡守掌治其郡,有丞;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以六条问事……”④“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刑狱官察之。”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8.“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B.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C.统率百官以及协调政务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9.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户、客户。下面为宋代主户、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时间主户(户)客户(户)客户占总数的比重(%)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63624835.28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嘉祐六年(1061年)7209581388153135.00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33.33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32.66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10.阅读下表,该表史实可以证明明朝1514年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今香港新界)1521年屯门葡人被明军驱逐,此后,所有朝贡国一概被禁止来广州通贡1543年葡人和一些中国海商在闽浙沿海骚扰,明将剿捕,反遭败绩A.海禁政策是外患的根源B.海禁政策阻止了殖民扩张C.实行海禁有一定合理性D.海禁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11.明代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代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 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13.中华文明是多元的,其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始皇在南越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②唐太宗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③元朝设置理藩院主管民族事务④清朝设驻藏大臣管理藏区事务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4.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趁国民党政府准备实行币制改革之机,纷纷参与中国货币改革活动,美、日、英、法等国都提出了所谓币制改革方案,如美国提出中国实行金本位制,日本以巨款支持国民党,英国主张实行法币制等。列强此举目的在于A.掠夺中国黄金 B.转嫁经济危机C.控制中国货币 D.促进在华资本输出15.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省别都督参与公推的群体备注湖北黎元洪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及绅商代表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陕西张凤翙革命党人、新军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贵州杨荩诚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人坚辞山西阎锡山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同意见,革命党人力主推举上表可说明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1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立的政权17.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1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1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2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下放自主权给企业,建立经济特区,这些解放生产力的举措……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B.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C.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21.下图为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22.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3.有人指出“在所有人数非常众多的集会中,无论其成员如何组成,激情从来都会占据理性的上风。即使每个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雅典的每次公民大会仍然是暴民聚会”。这一言论抨击了雅典A.直接民主 B.轮番而治C.法律至上 D.人民主权24.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注释《十二铜表法》时曾指出:“最著名之《十二铜表法》包括两个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除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代表了贵族意志B.彰显了个人利益至上C.维护了公民利益D.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25.法国一处教堂保存了大量15世纪当地农民的遗嘱,遗嘱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主要表明15世纪法国A.农民财产去向多元化B.农民收入日趋减少C.教会影响力逐渐减弱D.教徒数量日渐减少26.中世纪的西欧人认为,这些由习惯限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在许多情况下,在佃户的集体压力下,地租不仅难以浮动,还出现一再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西欧A.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B.价格革命对农民有利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封建制度已完全解体27.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28.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土豆几乎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29.近代以来某一国际关系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该体系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30.近代美国由于受“政党分肥制”的影响,在文官的任用方面,除了选任的政府官员外,其他具有秘密性、专门性或临时性的官员,均不由考试任命,不受有关考试制度的法规限制。此类人员在公务员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大。这反映了文官制A.无法体现公平竞争原则B.选拔范围具有狭隘性C.容易滋生政治腐败现象D.政治化倾向非常明显31.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32.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33.甘蔗在16~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34.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35.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有利于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36.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金中夏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及其影响仍然很大:一是各国都认同应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二是为了避免竞争性贬值,就应开展多边合作,这种合作体现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民主化;三是要使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和国际收支的调节从属于一种有约束力的规则,而不是基于某些国家的自愿。以上三点A.来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实践B.体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验与教训C.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建设取得的成就D.保障了战后世界经济稳定有秩序运行37.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他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中统计的1820—1985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 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38.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3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第39题16分,第40题15分,第41题12分,共43分)3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日益崛起,马基雅维利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居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1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治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8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40.(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明太祖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观念。清末依靠土地、民望而长期扎根于基层乡村社会的乡绅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国民党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但是也并没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基层政府,实现了“自治”应有的价值内核——民主权利。中国基层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自治。——摘编自刘凤雪、张俤《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9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表中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题,每题1.5分,共57分。)1.【解析】选C。材料中“茫茫禹迹,画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了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的产生,故C项正确。2.【解析】选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表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项错误;注重把握农时、注重使用肥料等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C、D两项错误。3.【解析】选A。材料大意是,周代将大半天下分封给同姓子弟,使各地逐渐出现了合一的局势;后世在郡县设一长官,也是源于西周分封制,使天下逐渐统一,风气文教日渐统一。由此可知周代的分封制不仅在周代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认同,A正确。中央集权体制在秦朝确立,B错误。周代的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造成了诸侯的割据混战,C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D错误。4.【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户籍类型和赋役种类繁多,必须有众多机关人员和强大管理制度及执行力来完成,故选D;材料未涉及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汉朝户籍制度的世袭性,故排除B;严重地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5.【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之一,并非唯一,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故B错误;C表述与题目中“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故C错误;根据题目中“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举孝廉为郎”得知,到东汉时期察举制在实践中出现了与制度设计背离的情况,故D正确。6.【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相对混乱时期;材料显示货币不一与政治混乱关系密切,故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加强金银收藏,排除B;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7.【解析】选C。由材料“(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可知,①描述的是元朝的监察体制。由材料“郡守掌……郡尉掌……监御史掌监郡”可知,②描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权力的划分。由材料“刺史班宣,周行郡国”可知,③描述的是汉朝的刺史制和郡国并行制。由材料“委纠察提点刑狱官察”可知,④描述的是宋朝的监察体制。综上,故选C。A、B、D在排序上均有错误。8.【解析】选B。相权对皇权来说是有一定威胁的,而不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故A错误;宰相的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宰相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是为皇权服务的,皇帝的需求决定着相权的大小,因此,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的,故B正确;C、D并不是相权的本质,故错误。9.【解析】选D。材料是宋代主户、客户的数量统计表,不能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故A项错误;客户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不能说明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故B项错误;客户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宋代客户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故D项正确。10.【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葡萄牙海盗商船侵占“屯门”以及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区骚扰是明代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说明海禁政策有一定合理性,C正确;A颠倒因果联系,排除;B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并未阻止殖民扩张,排除;海禁政策并非禁止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排除D。11.【解析】选A。明代赋税征银两,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取消人头税,有利于人口增殖和人口自由流动,自由劳动力增多,这些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故A正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效遏制”说法不正确,故B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取消人头税,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但明代一条鞭法体现不出减轻民众负担,故D错误。12.【解析】选B。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不符,A错误;材料中强调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表明军机处对皇权有所约束,B正确;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C错误;材料认为军机处的设立延长了清朝的寿命,并没有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D错误。13.【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故①表述正确;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故②表述错误;元朝设置宣政院主管民族事务,故③表述错误;清朝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故④表述正确。因此A正确,B、C、D排除。14.【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纷纷参与中国币制改革活动,其意在通过币制改革,变中国货币为本国货币的附庸,以控制中国的经济,C正确;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因此列强干预中国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掠夺中国的黄金,A排除;列强转嫁危机在历史上表现为输出商品,发动战争掠夺他国资源,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和办厂等,排除D。15.【解析】选B。据材料“革命时代当推军人”“军政府长官”“张以非军人坚辞”可知,在武昌起义以后,由于各省军事长官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成为各省都督的推选对象,故选B项;据材料“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可知新政权还有一定的民主性,排除A项;立宪派内部斗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革命隐藏失败的危险,是因为旧势力混入了革命阵营,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项。16.【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设置了从省级到基层的县、乡级政权或者区署,这样的行政区划类似于政权建设,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故选B项。17.【解析】选B。材料中“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文字改革”中采取的方式保证了代表不同利益的阶层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能够真实、有效地参与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从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B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A、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D错误。18.【解析】选D。1954年宪法中对所有制形式的相关规定说明当时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因此宪法的规定恰恰体现了当时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D正确;宪法内容规定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这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精神,排除A;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B排除;1954年宪法内容继承发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排除C。19.【解析】选C。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选C。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D。20.【解析】选B。根据“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可知,邓小平认为只有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发展生产力,这表明当时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故选B项。21.【解析】选B。从图中可看出四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均在扩大,这说明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故B项正确。此时已没有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错误;家庭农场是当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新形式,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多元经营,故D项错误。22.【解析】选B。表格中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说明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选B;表格中对宪法的修改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A错误;材料体现对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而不是完成,C错误;D不符合题意。23.【解析】选A。据材料“激情从来都会占据理性的上风……雅典的每次公民大会仍然是暴民聚会”,这一言论意在抨击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故选A。材料未体现轮番而治的特点,排除B;雅典民主政治遵循法律至上原则,但材料内容与法律无关,排除C;材料内容意在否定雅典的直接民主,而非人民主权,排除D。24.【解析】选C。消除任何个人和机构的特权(除公民大会外),禁止判决罗马公民死刑,这些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故选C项;“其中之一是消除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表明不是代表贵族意志,代表的是公民意志,排除A项;彰显个人利益至上与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维护公民利益,没有体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25.【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逐渐降低,说明教会获得的财产捐献下降了,反映出教会影响力下降,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重下降,并未说明农民其他的捐献方向,无法得出农民财产取向多元化的结论,排除A项;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下降,无法反映农民收入减少,排除B项;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下降与教徒数量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26.【解析】选A。由材料“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可知材料揭示了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价格革命”,故B项错误;“商业革命”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封建制度完全解体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故D项错误。27.【解析】选B。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依据题干“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增强,由此可知,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8.【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以前英国人的食物能自给自足,19世纪中期则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所吃食物,而且食物需要使用工资来购买,这说明当时英国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小农经济被摧毁,非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于16世纪前后,不是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故D项错误。29.【解析】选A。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是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符合题意,故选A项;根据所学,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不符合题干中“开创了”,排除B项;根据所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达成的若干协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排除D项。30.【解析】选D。材料中所提的“政党分肥制”影响了文官的任用,在一些特殊的岗位,任用时特殊处理,其任免进退主要为政治势力所左右,受政党政治的支配,与滋生政治腐败现象无关,D正确,C错误;材料与公平竞争原则无关,A错误;材料体现的只是文官任用的特殊情况,无法体现选拔范围的狭隘性,B错误。31.【解析】选A。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答案为A。32.【解析】选D。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33.【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蔗和咖啡引入拉丁美洲,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的发展,也加剧了美洲对奴隶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的重点是甘蔗和咖啡引入拉丁美洲,并未反映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排除A项;甘蔗和咖啡引入拉丁美洲,并未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排除D项。34.【解析】选C。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英国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但不是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从“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是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35.【解析】选B。材料未反映农村的保障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和“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新型农业人才的补充,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城乡关系,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6.【解析】选B。“避免竞争性贬值”是基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投票权的规定,明显不符合民主化原则,而第三点实际上是教训,因为“规则”对美国货币发行的约束是有限的,故答案为B;材料中的看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排除A、C;D中的“保障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37.【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1820—1985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不断下降,特别是在二战后下降的更为明显,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的时间跨度,排除A;材料强调国际贸易税率的下降,而不是强调贸易发展,排除B;美国经济实力远高于英国,排除C。38.【解析】选A。根据材料“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与食品种类创新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改变食物结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9题16分,第40题15分,第41题12分,共43分。)39.(16分)答案:区别:西方主张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契约建国;强调国家应保护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中国主张凝聚中华民族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