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_第1页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_第2页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_第3页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一、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2.区域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区域划分(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①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②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③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④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2.关系(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3.区域的内涵剖析(1)内涵: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体表现: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如长江三角洲占有一定空间。(2)内涵: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具体表现: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3)内涵: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具体表现: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4)内涵: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具体表现: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mm以上。(5)内涵: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具体表现: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6)内涵:客观存在性;具体表现: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4.区域基本类型(1)类型:形式区(均质区)。概念: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组成或类型:①自然要素区域(举例:高原区、平原区);②人文要素区域(举例:方言区、水田农业区)(2)类型:功能区。概念: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组成或类型:由区域的中心与其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举例:城市经济区)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2.体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1)特点:普遍存在。(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关联(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1.区域要素比较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纬度30°N~33°N附近大致位于44°N~48°N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等大豆、甜菜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四、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意义1.特征:整体性。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践意义: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特征图解: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2.特征:差异性。含义: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征图解: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3.特征:关联性(开放性)。含义: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关联性(开放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