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光照图判读新化一中伍丛德一、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一)、光照图的类型见下图:日照图类型面面观(二)、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1、光照图的判读要求①判断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②判断地理坐标和确定方位;③确定日界线,计算地方时、区时;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⑤确定晨线与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极昼与极夜;⑥计算昼长或夜长;⑦确定日期、节气、季节、五带;⑧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
2.判读光照图的关键①太阳光线来自何方;②判断自转方向;③确定重要的点(如南、北极点或直射点等);④寻找重要的线(如0。和180。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及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⑤确定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3.判读光照图的技巧(1)判断南北半球或地球自转方向:极视图中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根据经度的变化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增大者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者为西经度。也可利用晨线或昏线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判断晨线或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3)寻找已知时间条件: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利用已知时间推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利用光照图中昼夜分布状况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利用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范围确定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经线圈交角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确定季节或日期:找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后,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季节。特殊时间的光照图还可以确定具体日期(二分二至日)。如6月22日前后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为夏至日。
(6)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利用太阳直射点与某地的纬度差可推算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7)判断昼夜长短: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判断某一地区昼夜长短分布状况,比较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南(北)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8)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晨线与经纬线交点的地方时就是日出时间,昏线与经纬线交点的地方时就是日落时间。利用日出日落时间可以推算出某地的昼夜长短。(9)确定不同日期的分布范围:利用已知时间推算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即可判断出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分布范围。(10)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季节确定后,就可以分析和判断该季节的相关地理现象,如东亚和南亚的季风、影响亚洲的气压中心、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流向、澳大利亚的农事活动等。
4.判读光照图的切入点光照图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光照图变式多,知识联系广,有丰富的思维含量,成为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问题。其实,在阅读光照图时,如果能够挖掘图中的隐含条件和信息,抓住光照图中的关键点,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光照图判读的切入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或0时。(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的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赤道的日落时间)。
(3)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来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春秋分直射在赤道上,夏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冬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的“点、线、面、角和方向”,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1)、点:①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或南北回归线之上,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晨昏线和高纬度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点经线,另一条是0时或24时经线。④极点: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有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⑵、线:①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相反;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5。;和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和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该线上太阳高度为0。。②日期分界线: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与东经160。(3)、面:昼、夜的范围,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4)、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5)、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
热点一侧视光照图的判读例1(2009·福建高考)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C(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AD热点二局部光照图的判读例2:(2009·四川高考)右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1)~(2)题。(1)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2)图幅范围内()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CB热点三北极星光与太阳光照的组合图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a的角度为23°26′)(1)图中所示的节气(北半球)为()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图中a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O。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D.松花江干流出现明显汛期D
C
热点四经纬网展开光照图的判读例4:读下图,AB弧是晨线,AC弧是昏线。据此回答(1)~(2)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全球与图中P点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A.12月23日2时大于全球一半
B.12月21日6时小于全球一半
C.6月22日2时等于全球一半
D.6月21日10时P点与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摩尔曼斯克可见到午夜太阳②好望角附近海面风浪不大,利于航行③尼罗河进入汛期④汉堡的宾馆正在举行晚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AB二、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1、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东北升西北落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北方向日出和日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东南升西南落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南方向日出和日落正午太阳方位的判断
日出太阳方位正午太阳方位日落太阳方位夏至日东北正南西北两分日正东正南正西冬至日东南正南西南40°N地区两分两至日时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a.两极地区:太阳半年不下落,半年不升起。特殊地区的太阳视运动b.赤道地区:昼夜长短规律二分日中午太阳到达天顶,是一年中中午太阳最高的日子,日出正东,日没正西。夏季日出东北,日没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没西南。终年昼夜平分。知识点小结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2、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4、正午时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太阳运行路线图的判读当地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A点:太阳上中天;达到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点;位于正南方向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北回归线以北日影判断正午日影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正午日影方向:直射纬线以南——向南;直射纬线以北——向北;有极夜的地区正午无日影。子夜0点日影:出现在极昼地区。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日影判断A西北—北--东北长—短—长B东北—北—西北长—短—长C西南—南—东南短—长—短D东南—南—西南短—长—短课堂练习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国旗影子的变化AOBCA西北课堂练习此时北京天安门前的影子朝向?90oE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大阳高度变化曲线图10.该地的经纬度是A.76°S,120°WB.80.5°S.120°EC.86°S,120°ED.80.5°S,120°W11.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DAOBCA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时日影朝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和经线OB段(包括极点)日影朝南课堂练习此时日影朝北和朝南的地方是哪里?5.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22ºB.44ºC.11ºD.68º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º。4.甲地的地理纬度为A.23º26’NB.66º34’NC.22ºND.90ºNDB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CAB三、物体影子(日影)变化图的判读物体影子(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它的长短、朝向既随时间而改变,又因地域差异而不同。影子问题是地球运动部分太阳高度角知识的延伸和这一知识在自然界中的直观表现。日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长短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变化;二是角度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入射光线角度的变化。
(一)、日影长短变化的规律
1.日影长短的日变化一日中,日影长短与日太阳高度变化有关。
(1)极昼范围外(不包括极夜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趋向于无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2)极昼范围内,午夜时其太阳高度最小,影长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日各地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一正午一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一最短一逐渐变长一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
2.日影长短的年变化(以正午日影为例)
一年中,各地’日影长度会随季节而变化,这尤其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正午日影最短,为一圆点;在直射点以南、以北地区,正午日影随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在刚出现极夜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零,可把其正午日影视为无限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日影达全年最小值,南半球各地正午日影达全年最大值;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日影达全年最小值,北半球各地正午日影达全年最大值。正午物体影子长度及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直射点处无日影;与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异(纬距)越大的地区,正午日影越长。
例如,北半球中纬度,夏至日日出东北,影子则朝西南,且日出、日落时,斜射得最厉害(高度角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则日影最短。其变化过程如下图:
(二)、日影朝向变化的规律
1.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日影的朝向总与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呈180。夹角(即相反方向)。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光线入射方向角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春、秋分日日影的朝向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影朝西,日落正西,日影朝东;正午时,赤道以北日影朝北,赤道以南日影朝南,赤道上为一圆点。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赤道以北日影呈顺时针方向转动,赤道以南日影呈逆时针方向转动。赤道上日影先向西而后沿纬线渐短,正午时为一圆点,再沿纬线向东渐长。
3、夏半年(北半球)日影的朝向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日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日影朝向东南;正午时,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直射点上日影为一圆点。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直射点及其以北地区日影变化呈顺时针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变化呈逆时针方向。注意: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北极点除外),一日中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其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正午时,太阳处于其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日影变化仍呈顺时针方向。如图3所示。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影朝向的变化北极点上由于既无自转线速度也无自转角速度,一日内太阳总在其南方,且太阳高度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日影总是朝向南方,且无长度和角度变化。
4、冬半年(北半球)日影的朝向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日影朝向西北,日落西南,日影朝向东北;正午时,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直射点上日影为一圆点。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直射点及其以南地区日影变化呈逆时针方向,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变化呈顺时针方向。注意: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区(南极点除外),一日中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其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正午时,太阳处于其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日影变化仍呈逆时针方向,如图5所示。图5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影朝向的变化南极点上由于既无自转线速度也无自转角速度,一日内太阳总在其北侧且太阳高度基本保持不变,日影总是指向北方,且无长度和角度的变化。
(三)、日影长短、朝向变化的综合分析由于地球表面为球面,同一时刻,直射点无口影,其他地方均为斜射,离直射点越远斜射得越厉害,日影就越长,且不同地点影子的长短和朝向都不同。
1.一般规律地球表面上垂直于地面的物体,位于直射点的什么方向,其影子就朝什么方向,且离直射点越近,其物体日影就越短(适于物体所在经度与直射点所在经度相差不到90°)。右图中太阳直射A点,B在A的东北,则其日影朝向东北;C在A的西南,则其日影朝向西南;B距A点远于C点,所以同高度物体的影子比C点长。
2.特殊情况当某地所在的经度与直射点所在的经度差大于90°时(该地所在半球为夏半年),就得具体分析。上图中D地位于直射点A点的东北,但其日影朝东南(注意与规律1相比只是南北向发生了变化)。也可以结合当地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来分析,此刻太阳在D地的西北天空。
热点一影长日变化示意图的判读例1:下图是某中学在某天从日出至日落旗杆的影长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若正午时旗杆的影子朝北并与旗杆等长,则该地的气候特点是()A.降水变率大B.气温的年、日较差大C.夏季凉爽,全年阴雨日多D.冬雨夏干
(2)观测日之后,正午旗杆影子将变短。下列地理事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北非地区面临沙尘暴的威胁B.潘帕斯草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C.重庆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不利D.正值观赏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时期DD热点二根据日影长度计算太阳高度例2:我国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立杆法测量当地的太阳高度,当北京时间3月21日14时时,其日影达一日中最短,且日影长度与标杆长度相等,则该地大约位于()
A.45°N,120°EB.45°S,120°EC.45°N,90°ED.45°N,150°E
C
热点三根据日影变化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例3:某日某地(28。N,118。E)附近地区的日影在正午时达全年最小值,则该地区可见景象最有可能是()A.河流正值枯水期
B.小麦正值生长旺季
C.近几日阴雨绵绵
D.稻田里春耕繁忙C
热点四根据日影变化确定地理位置例4:40。N纬线上A、B两地在同一时间日影的指向如下图所示,则可知A点位于B点方。正西
四、晨昏线图的判读本题型总结了晨昏线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介绍了晨昏线在解答光照图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技巧。首先要明确晨昏线的基本特征,包括运动规律、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然后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理解其应用方法。本题型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一)、晨昏线及其基本特征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且比地球大,所以到达地球的太阳光为平行光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某时刻只能照亮半个球,这样就产生了昼半球与夜半球,其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理论上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又叫晨昏圈。它将地球平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所致,因此晨昏线位置随地球运行而变化,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随着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晨昏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随着地球公转,晨昏线以地轴为轴线,不断摆动,其摆动幅度为46°52’(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相同)。
3.主要特征
(1)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当然也与直射光线垂直)。
(2)某地昼夜长短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的昼、夜弧长成正比。即: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3)晨昏线(圈)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线上(即太阳高度为O。)。晨线上看太阳为日出,昏线上看太阳为日落。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若晨昏线(圈)与某纬线圈相切,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或子夜0时。
(5)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与经线重合,其余时间都与经线相交,其中在冬至日与夏至日两者交角最大,为23。26’。
4.不同类型光照图中晨昏线的表现形式光照图有侧视图(图1)、俯视图(图2)、斜视图(图3)、变式图(图4、图5)等多种形式。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照图中,晨昏线或表示为直线,或为一段圆弧,或为曲线。
二、晨昏线在解答光照图时的应用方法判读光照图,应紧紧抓住晨昏线的基本特征。
1.晨昏线(圈)位置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上述晨昏线的主要特征(1)和(2)是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键知识。在弄清了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头脑中应形成这样一条线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晨昏圈摆动(即晨昏圈与地轴之间夹角变化,因为晨昏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各纬线圈(与晨昏圈相交的纬线圈)上昼夜弧长变化---------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因为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成正比)。根据这条线索我们比较容易得出下述结论:(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指南半球或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若直射点直射的纬度越高,该半球各地昼越长,夜越短,该半球极点周围极昼范围越大。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最北界线,即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之内均为极昼;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3)只有在极圈之内,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极圈内不同纬度上极昼极夜时间长短不一,从极点(约半年)向极圈(仅一天)递减。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2.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据上述晨昏线主要特征(1),即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与直射光线也垂直),可得出太阳直射点位置决定晨昏线(圈)位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晨昏线(圈)位置来推出太阳直射点位置。
(1)直射点经线:位于昼半球,晨昏线(圈)与某一纬线圈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圈为直射点所在经线圈。
(2)直射点纬线: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范围最低纬度互余,即直射点纬度﹦90。一极昼极夜范围最低纬度。如果70。N至北极点之间为极昼,则太阳直射20。N。晨昏线(圈)过南北极点,则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圈)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极夜,则太阳直射23。26’S,北极圈内极昼,则太阳直射23。26’N。
3.判断昼半球和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的为晨线,如图4中AB线,图5中AC线;由昼半球进入到夜半球的则为昏线,如图4中AC线,图5中AB线。若已知晨线和昏线,就可判断某地所处半球是昼半球还是夜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4.计算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
(1)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转15。,故某地昼长=昼弧长(指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
(2)由于上午、下午时间长度相等,且白昼中点时间为12时(指地方时),故日出时刻﹦12时一昼长÷2,日落时刻﹦12时+昼长÷2。
5.判断节气或季节判断关键:晨昏线(圈)与极点或极圈的位置关系。当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时,则为两至日。北极圈内为极昼,则为夏至日,如图2中a图、图3、图5等;北极圈内为极夜,则为冬至日,如图4。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一纬线圈重合)时,为春秋分日,如图2中b图。当北极点周围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当北极点周围为极夜时,北半球为冬半年。
6.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渐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文化地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货市场对冲基金服务考核试卷
- 油品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白酒研发与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 皮革化学处理与加工技术考核试卷
- 搪瓷行业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考核试卷
- 学习课件学习课件
- 橡胶制品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案
- 2024辽宁能源集团所属能源投资集团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各国关于数据与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
- 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工程关键部位的概念及验收签证
-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责任
- 中华护理学会科研课题申请书
- 相互尊重、理解、信任.ppt
- 压盖机设计说明书参考资料(精编版)
- 区间盾构始发关键节点评估报告
- ××关于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