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_第1页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_第2页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_第3页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_第4页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找规律》。

(一)说教材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先,支配“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一些简洁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课是让学生探究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洁规律,并进行简洁应用。学习“找规律”后,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阅历,发觉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究性,以及数学的价值与奇异,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须要运用视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实力,并通过发觉规律体验胜利,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所以,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视察,初步相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4)培育学生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验间隔现象中简洁规律的探究过程,得出这种规律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并利用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法和学法

因为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较相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因此我主要实行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供应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探讨,得到自己的思索途径和学习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分为四大环节进行。第一部分通过嬉戏,导入新课,引出规律的特点;其次部分通过主题图的视察以及填写表格,探究规律;第三部分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相识得到提升,并联系生活找寻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相识;第四部分是总结评价,延长规律。

一、嬉戏引入新知

在课的一起先,我经过拍手动作引领学生留意视察,激发其学习爱好并提出疑问:这里有一个隐私,是什么呢?(师再次拍手)能跟老师一起学吗?再次提问:能不能再拍一组跟老师的不一样的?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规律。

[在这里,我从简洁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接着经过摆小棒和小圆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种规律,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二、视察学习

在这环节中分为四小步骤绽开。

1、相识概念

师:间隔排列的规律其实还有许多许多,今日我们只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哪一种呢?像这个,一根小棒一个圆片一根小棒一个圆片排列的。

师生同读,师板书:|○|○|○|○|○|○|○|○|

师:始终这么画下去,我们会看到最终是?(生:直线)那我们留意看这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什么呢?两端物体(师生同读师板书)

出示|○|

师:像这个呢?也叫两端物体。那夹在中间的是什么?(生:圆片)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师生同读:中间物体)

师板书

2、视察学习

师:我们刚学习了间隔排列的规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像这种规律在我们的书本上还有许多许多。好,请翻开课本第48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板书:找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视察、思索。

师:看看,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你发觉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同一种规律。你找到了吗?

学生汇报,师出示表格。

组别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敬重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你寄过贺卡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支配在第六单元统计的最终一节课,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动身,支配了你寄过贺卡吗?这一实践活动课。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学问,发觉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觉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加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整个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把它大体分为三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寄贺卡与环保之间的联系,即发觉问题;通过小组学生调查,利用身边的数据,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结论,即分析问题;最终一部分是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发觉了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觉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本阅读材料中内容的阅读,和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视察、调查、探讨为主,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好,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视察、分析、探讨、操作、归纳,提高学生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学问的运用实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通过视察探讨,引导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获得新学问的胜利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学问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视察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发觉问题

1、问题引入,你寄过贺卡吗?、你知道你们平常寄贺卡与环保有什么联系吗?(演示)这样引起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新奇心与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纸动画片(演示)。这个动画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便知道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这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后面阅读材料中的数据打下基础,减轻学生的理解。因为我怀疑,假如没有此动画片,学生对纸是由树木造出来的不太信任,播放此动画片能干脆打消学生的疑虑,进入乐学状态。

3、接着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阅读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思索和老师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平常寄贺卡的行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析问题感知教材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依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以及对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学问的运用,须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对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支配的:

1、将我个人的调查结果公布(演示),再依据学生已驾驭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总数和平均数。

2、全班同学每五人为一小组探讨五个问题(演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人人参加的效果。每个小组还可以把探讨的结果拿到全班沟通,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思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我信任,通过学生的合作、沟通、探究,他们能得到样一个结论:为爱护森林,应当少寄贺卡。在这些探讨问题中,第五个问题,谁能说说少寄贺卡,除了能爱护森林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索,达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分析问题之后的又一探讨活动,主要是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依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探讨出节约用纸、挽救森林的详细措施。对探讨中出现的状况可实行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实行全班探讨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做成动画(演示),充分确定学生的探讨结果,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淘气学生,他说他知道,就是不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目的。

在学生探讨的时候,依据这部分的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放在里面,可依据教学的须要适当播放。这首音乐听上去本身就有一种让人回来大自然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学问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演示)。并布置学生课后练习:仿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张你喜爱的贺卡送给同学。(如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

本节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同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得到培育。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

3、通过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思维敏捷性。

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觉、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打算:

电脑课件,计算器

教学方法:

引导发觉法,自主探究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同学们有没有发觉一些好玩的算式呢?(有)

那谁能举一个例子呢?

(学生举例:1+2+3+......+20=21×10=210。)

今日我们将通过闯关的形式去探究、发觉好玩算式的规律,同学们有没有信念闯关。(有)

二、探究新知

(一)奇异的宝塔

1、老师出示一组算式:1×1=11×11=111×111=,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出它们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快速写出算式的得数。)

2、谁情愿公布一下你的答案?

(学生公布答案,老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

3、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这三道算式,你发觉了什么?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我发觉这三道算式都是由1组成的。我发觉下面的算式中的每个乘数都比上一

个算式的每个乘数多了一个数字1。比如:第一个是1×1=,下一个就是11×11=……)

老师:你们真是擅长视察的好孩子!在这三道算式中,第一道是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其次道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第三道是三位数和三位数相乘。

4、细致比较视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又有什么关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觉表述出来。

(我发觉答案里都有1,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我发觉积是以中间数字对称的,而且乘数是三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3,假如因数是四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4。我发觉两个乘数的和的位数比积的位数多一个。我发觉一个乘数有几个数字1,就从1排到数字几,然后再接着倒排到1。)

老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发觉。

5、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这三道算式中,通过视察积与乘数中1的个数,我们可以发觉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数有几个,积就从1起按依次写到几,再反依次写到1。例如:算式111×111=,乘数111中有3个1,所以及就从1起按依次写到3,再反依次写到1,所以积就为12321。

6、现在同学们能依据我们发觉的`积的规律干脆写出第一个问号代表的得数吗?(能)

7、谁情愿汇报你的答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1234321,乘数111中有4个1,所以积就从1起按依次写到4,再反依次写到1。)

8、究竟对不对,我们还须要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9、通过验证,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谁能说一说其次个问号代表的得数?(123454321)

10、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吗?(同意)

同学们真棒,恭喜同学们顺当闯过第一关。

(二)惊奇的142857

1、有了成功的果实,同学们是不是有更大的信念来迎接我们的其次关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次关将会是什么?(播放课件)

2、142857惊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先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谁情愿汇报一下你的答案?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

4、细致视察这些算式积的特点,你发觉了什么呢?

(我发觉这些算式的积总是由“1、4、2、8、5、7”这6个数字组成的。这些数字总是循环排列的。)

5、同学们说得特别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视察142857×3=428571,积的最高位为什么不是3呢?

(因为最高位后面是4,3乘4等于12,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最高位是4不是3。)

6、那谁能说说要想确定积是多少,我们应当先确定谁?

(要先确定最高位。)

7、请同学们再仔细视察积得最高位确定后,怎样写出后面的数呢?

(按1,4,2,8,5,7的依次循环排列。)

8、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通过视察、探究我们发觉这些算式的积都是由“1、4、2、8、5、7”这6个数字组成的,要确定积究竟是多少,可以先确定最高位,最高位是几,就从几起先按数字原来的依次依次循环出现。

9、我们发觉了这些算式的隐私,你能干脆写出142857乘5、乘6的得数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独立写出得数,进行汇报:714285,857142。)

10、你是怎样写出这个得数的?

(142857乘5的积先确定最高位是7,然后从7起先按数字原来的依次依次循环出现所以积就是714285。142857乘6的积先确定最高位是8,然后从8起先按数字原来的依次依次循环出现所以积就是857142。)

11、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还须要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12、看到同学们爱好这么深厚,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142857×7的积还有这个特点吗?

(不具备这个特点,因为4乘7等于28,要向前一位进2,2加7等于9,而这6个数里没有9,所以它就不符合这个规律了。)

13、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我们理解的对吗?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14、请同学们接着想一想142857乘8、乘9的积有这个特点吗?

(不具备这个特点。)

同学们真不错,恭喜你们已过了两关,有没有信念走下去,去探究更多的隐私。(有)那让迎接我们一起迎接第三关的挑战吧!(出示课件)

(三)奇妙的9

1、这一关是奇妙的9,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老师出示的三道算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9×9=81,99×99=9801,999×999=998001。)

2、细致视察这三道算式,你能发觉它们的特点吗?

(我发觉这一关的算式与第一关的算式很相像,只是把1换成了9。)

3、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算式的得数,想一想积有什么特点?

(积是由8、9、0、1这四个数字组成的。积的位数等于两个乘数位数之和。后一个算式的积比前一个算式的积是在8的前面多了一个9,在1的前面多了一个0。积中的9和0的个数比其中一个乘数中9的个数少一个。)

4、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可以把积从中间分成两部分来看,前半部分的数比一个乘数少1,后半部分有多个0和一个1组成,0的个数和9的个数相同。

5、现在请同学们依据发觉的积的特点,猜想一下,9999×9999的积会是多少?(学生一起回答:99980001。)

6、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验证)

7、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乘数是9999,积的前半部分应是9998,后半部分就是由0,0,0,1组成的。)

8、说得真不错,现在同学们能干脆写出99999×99999的积了吗?(能)写写看。(9999800001)

同学们一路过关斩将,表现得特别好。很快我们就来到了第四关——找寻神奇的数。(播放课件)

(四)找寻神奇的数

1、这一关比前面三关难度要大,有信念闯过这一关吗?(有)假如想要闯过这一关,关键是把闯关规则看明白。请同学们翻到书的43页,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闯关规则,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须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阅读闯关规则。)

2、你认为在这个规则当中,有些什么要求?

(学生分析要求)

3、现在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四个数字,同桌合作,按要求做一做,看哪一组最先找到这个神奇的数。大家起先吧!

(学生同桌探究。)

4、谁能说说你找到的这个神奇的数是多少?(6174)

5、同学们同意他找的这个神奇的数吗?(同意)

6、说说你找到这个神奇数的过程吧。(学生讲解探究过程。)

老师:同学们真是太棒、太聪慧了,四关都被你们顺当闯过。

三、课堂小结

今日的数学课我们一起探究了算式的规律,同学们的收获多吗?谈谈你都收获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结束语

今日的数学课,我们通过对好玩的算式进行探究,发觉了很多好玩的规律,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我信任,只要大家平常擅长动脑,仔细思索,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你们肯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得表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

1、说课内容:

江苏教化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究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洁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究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洁规律,并进行简洁应用,教材以好玩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一些简洁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阅历,发觉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究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老师必需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视察、揣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相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觉的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实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实力,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念。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实力。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打算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打算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加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纳直观法、嬉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视察、比较、尝试、探究、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建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给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沟通,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嬉戏好吗?嬉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当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依次,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精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依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许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许多疑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相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探讨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视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老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依次,依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觉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觉了什么规律,老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晰。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视察、比较、沟通从、我们发觉“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觉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觉?把你们的发觉告知同桌,并与前面发觉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沟通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到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细致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知全班同学。

2、观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学问,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公路,他发觉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觉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终一题是拓展延长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学问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觉了学生的思维实力。)

(六)创建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知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异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究。只要同学们专心视察,仔细思索,定能发觉其中的奥妙!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化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学问,以及有关角的简洁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生疏。

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学问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娴熟化、合理化,让其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学问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驾驭有关角的简洁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洁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索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后继学习几何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须要学生能够依据角的关系娴熟的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入时支配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计算格式和特别角的度数。

2、新知探究部分。

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许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个,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依据以前的学问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学生有了初步感知,或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纳的是猜想-验证的策略。而经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

(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角。

(3)通过推理说明,依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育学生逻辑推理实力。

3、练习部分:这要分为二个层次。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或动一动创建一组的相等的角,培育学生擅长视察的好习惯,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够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没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部分。

4、总结部分。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学问,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树立酷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信念。其二,学问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教材通过创设学校打算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教学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依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当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建性地运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武术队的服装。围绕购买服装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验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纳多种方法,在沟通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依据实际状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加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育学生的爱好和与人合作的看法。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爱护教化,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是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敏捷采纳谈话法、比较法、探讨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验画“正”字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统计数据的全过程。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剧烈的探究爱好驱动下,对原来枯燥的统计学问产生一种簇新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依据已有的阅历通过探究尝试、合作商讨、沟通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验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殊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胜利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需求:

以学校打算为武术队队员购买新的服装引入全课。在师生的沟通中得出:要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数,从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学会整理:

(1)初次尝试:同桌合作,尝试分段整理。此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沟通中进行方法的最优化,提出画“正”字法整理。

(2)再次尝试:同桌接着合作,但规定整理的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操作中老师巡察,收集资源。在资源的对比中,体会画“正”字分段整理时的留意点,如:合计的意义,统计表中日期的填写等,让学生初步学会画“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顾总结:分段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3.联系实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沟通分段统计的结果。

(3)分析统计结果,说说知道了什么

4.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第2题采纳4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统计,第3题是独立完成统计。过程与第1题一样。

(2)介绍:你知道吗?

(3)出示2、3题的两张统计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初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5.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数据(画“正”字)——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7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识和驾驭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熟识和驾驭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驾驭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实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验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肯定关系,这些学问、实力及阅历为学生驾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供应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老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帮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动身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你发觉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依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师:经过视察,咱们发觉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活动促思

1.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沟通你的想法。

师:哪个小组情愿沟通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小组展示,并且进行互动

师:同学们探讨的特别热情,刚才大家提到一个特别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沟通。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当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情愿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解

师:学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李老师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师:看来表示速度的时候,肯定要表示清晰那个单位时间行驶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哪里错了?

师:我们假如让刘翔和蜗牛竞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渐渐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相识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老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学生揣测

师:没错,我们起先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一下。

学生互动沟通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沟通,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再相互说一说。

三、拓展延趣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仔细,老师嘉奖大家去玩一个闯关嬉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可爱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情愿参加营救活动吗?

四、巩固练习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状况,细致视察,解决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