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插入你的姓名><7大采分点(高考考查角度)>翻译情感手法语言结构意境形象高考重点考察题型:诗歌情感解题如何切题1.拿到一首诗,检索关键信息。2.将信息对应的诗人情感规范为答题话术。1.如何检索情感信息(关键信息)①标题②作者③诗歌内容④注释⑤选择题选项⑥题干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问题: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诗歌阅读情感术语(答题话术1)☆田园识别:白水、农田、柴门、茅屋情感:乐:闲适、淡泊;耕稼乐、赞劳动、享美好

悲:孤傲、自嘲、清贫、怀才不遇、出世入世矛盾☆山水识别:山水花鸟虫鱼阴晴雨雪日月星云(无人类情感)情感:乐:山水美、国家繁荣、内心闲适

悲:思乡、孤独、报国无门☆羁旅识别:舟、驿、寺情感:乐:风光美、旷达豪放、温馨人情

悲:孤独寂寞、旅途艰辛、思乡怀人;厌倦官场、年华易逝、前途迷茫2.诗歌阅读情感术语(答题话术2)☆咏物识别:动物、植物、器物(有人类情感)情感:乐:喜爱、赞美品格、哲理思考

悲:(好事物)伤春悲秋、怀才不遇、命运感慨、离愁相思(坏事物)批判、讽刺咏史识别:古人古地古事情感:乐:歌颂人物、歌颂盛世、渴望施展抱负、表达见解

悲:感叹他人/自我命运、批判奸臣/昏君、感叹兴衰无常、物是人非,昔盛今衰边塞战争识别:边塞之地、从军打仗情感:乐:景色美、渴望建功立业、必胜信心

悲:生活艰苦、思乡怀人、战争紧张残酷艰辛;对统治者不满、卖国行径不耻2.诗歌阅读情感术语(答题话术3)☆送别识别:南浦、灞陵、长亭、舟、草情感:乐:劝勉建功立业、祝愿一路平安、羡慕回归乡里、旷达洒脱

悲:离愁别绪、思乡怀人、孤寂漂泊、怀才不遇、年华老去、忧国忧民☆赠答识别:(标题)寄、赠、和、答、酬、次韵、用韵、依韵情感:乐:喜悦、钦佩、思念、勉励、期许、歌颂、豁达、渴望举荐

悲:孤高、怀才不遇、年华易逝、同情安慰、不舍、感慨时令识别:季节、节日、时辰(早中晚)情感:乐:欣赏陶醉、闲适、期待、

悲:惆怅无奈、孤寂、忧时伤世、怀才不遇、年华老去、思乡、思春2.诗歌阅读情感术语(答题话术4)题画识别:题+画内容情感:乐:赞美画内容/意境、赞美技艺、借画言志讽喻识别:底层劳动者、权贵情感:悲: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批评朝政、劝谏统治者题壁识别:题…壁情感:悲:试图不得意、对现实不满;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闺情识别:(地点)闺中、宫中;(人物)少女、少妇、宫女;(行为)梳妆、伤春情感:乐:向往幸福生活、渴望亲人团聚、歌颂爱情真挚悲:孤寂、思念、牵挂;怀才不遇、年华老去哀怨、感慨王朝兴衰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①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九日赏菊》陈与义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②。沽酒欲寿花,孔兄③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课堂练习1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1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A答:①杜甫诗中的菊花移栽错过时节,重阳节时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开已经过时,作者表达了对甘菊开不逢时的惋惜,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②陈与义诗中的菊花正值佳节盛开,傲视群芳,作者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淡泊自适生活的向往。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注】①曷:何时。②埘: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佸:相会。④括:会合。《君子于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课堂练习2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C.“鸡栖于埘”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12.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①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②

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③之情。(3分)1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过写乡村晚景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6分)C重章叠唱(重章叠句)思念(相思、想念)关怀(担忧、牵挂)答:①写夕阳余晖下禽畜归来会合,烘托出乡村晚景的恬静美好,有人服役未归的现实因此也就更加牵引人的心绪;②居家人情不自禁要想,久役未归的人情形又会如何,思念和担心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高考重点考察题型:诗歌手法答题你要知道1.什么时候答手法?2.怎么答手法题。1.什么时候答手法?①出现“手法”2字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抒情手法、写景手法等②让你夸诗就是考手法如:赏析、鉴赏、好处、妙处等③如何表现景、情、或人的性格、思想等④或是给你一句话,或是评价或是相同的意象,相同景色的区别2.如何答手法题1.知道有哪些手法2.学会对号入座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比喻识别:(比喻词)为、仿佛、如、似;出现喻体公式:比喻+(解释比喻)将XX比喻成XX+(话术效果)生动形象+(内容效果)突出事物XX特征☆比拟(拟人+拟物)识别:(人的动作)动词;(人的特点)形容词公式:比拟+(解释比拟)赋予XXl以JXX特征+(话术效果)生动形象+(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夸张识别:数字夸张(三千丈、百尺楼);时间夸张(度日如年)公式:夸张+(解释夸张)将XX特征夸张化+(话术效果)增强感染力+(内容效果)突出事物XX特征☆用典识别:古人、古事公式:(解释用典)XX运用典故+(话术效果)含蓄+(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2)☆衬托识别:双方有主次(常见甲衬乙、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公式:衬托+(解释衬托)以XX衬托XX+(内容效果)衬托事物XX特征对比识别:双方无主次,得出道理结论公式:对比+(解释对比)XX与XX形成鲜明对比+(内容效果)凸显XX☆多感官描写识别:视听嗅味触公式:多感官描写+(解释)XX是XX觉+(内容效果)写出了XX+(话术效果)有画面感人物描写识别: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公式:(解释)XX属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内容效果)写出XX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3)☆直抒胸臆识别:出现明显情感词公式:(解释)XX直抒胸臆+(内容效果)写出Xx☆借景抒情识别:纯景公式:借景抒情+(解释借景抒情)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寓情于景识别:景+情公式:寓情于景+(解释寓情于景)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环境描写(包括多角度写景)识别:环境描写、(空间)点线面、高低、远近、俯仰、(时间)昼夜、季节轮换写景公式:环境描写+(内容效果)写出XX景象,抒发Xx情感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4)正面描写公式:(解释)通过XX正面描写XX+(内容效果)展现XX☆侧面描写公式:(解释)通过XX侧面描写XX+(内容效果)展现XX☆动静识别:(动)动作动态或声音喧闹+(静)动作静态或声音安静公式:动静结合+(解释)XX和XX相结合+(内容效果)呈现XX景象+(话术效果)有画面感☆虚实识别:过去未来+当下公式:虚实结合+(解释)XX为虚,XX为实+(话术效果)虚实相生+(内容效果)表达XX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5)细节描写识别:对人外貌动作,对动外形动作,植器物外形的描写公式:(解释)XX为细节描写(话术效果)生动传神+(内容效果)展现XX白描识别:接近白话的描写公式:(解释)XX运用白描+(话术效果)生动+(内容效果)表现出XX列锦(意象罗列)识别:名词性意象罗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公式:(解释)XX运用列锦+(内容效果)写出XX景象/氛围+(话术效果)有画面感☆联想想象识别:非当下或虚构公式:(解释)联想想象XX情景+(内容效果)达到XX效果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6)☆托物言志(象征)识别:动物、植物、器物意象公式:托物言志+(解释)借XX意象表达XX情感反问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无答公式:(解释)XX运用反问+(内容效果)表达Xx设问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有答公式:(解释)XX远用设问+(内容效果)表达XX反复识别:词句反复出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公式:(解释)XX反复出现+(话术效果)音韵和谐+(内容效果)表达Xx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7)☆双关识别:一词多义公式:(解释)XX一语双关,既指XX又指xx叠字识别:两个或以上的字重叠(冷冷清清)公式:(解释)XX运用叠字+(话术效果)音韵和谐+(内容效果)表达Xx借代识别:事物特点公式:(解释)以XX借代XX+(话术效果)生动形象反语公式:反语+(解释)XX实际是XX+(话术效果)相反相成之趣+(内容效果)写出XX顶针识别: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公式:(解释)XX运用顶针+(话术效果)过渡巧妙对偶识别:结构相对;意义对称;字数相近公式:(解释)XX两句运用对偶+(内容效果)描绘XX景象+(话术效果)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注释:【1】大历元年(766),杜甫居留夔州,看到了殿中监杨炎出示的张旭草书,有感而发,遂成此诗。张旭: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草圣”,系杜甫旧友,因其为苏州人,故作者称之为“东吴精”。【2】南朝《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东汉草书家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临池学书,池水尽墨”。【3】张王: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4】据《国史补》记载,张旭饮酒辄草书,醒后自视,以为神异。《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1】》杜甫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2】。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未知张王后【3】,谁并百代则?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4】。课堂练习1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