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案二教案及反思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要求同学把握的基础学问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夫战斗。
2.要求同学熟悉
(1)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减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气,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力的衰落。进而使同学体会腐败亡国的道理。由此熟悉到当今反腐败的重要性。
(2)唐末农夫战斗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要求培育同学的力量
(1)通过27页的课堂思索题引导同学分析、思索安史之乱爆发的缘由,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历史阅历教训的力量。
(2)通过28页的课堂思索题,培育同学对同类历史现象类比、推断的力量。
(3)设计“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缘由是什么?其中经受了哪些重大历史大事?”问题,以培育同学前后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1.安史之乱及其影响。解决方法,首先由同学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了解该大事的时间、叛乱首领、起兵地点、攻占的重要地点、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其次,指导同学留意与前后历史大事的联系,分清战乱与战斗的区分。然后让同学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是社会生产遭受严峻破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是致使了藩镇割据局面的消逝,使唐朝由盛转衰。
2.唐末农夫战斗及其对唐政权的瓦解。解决方法,首先指导同学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缘由、爆发时间、地点、领导者、特点、高潮及失败的标志。其次从熟悉历史大事的规律去指导同学熟悉农夫战斗的影响——瓦解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唐的灭亡。
难点:理降落镇割据的概念。解决方法,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藩”及其引申义,进而关怀同学熟悉节度使、藩镇及藩镇的割据性,这样就能使同学把握藩镇割据的概念。
对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的熟悉,引导同学准确地熟悉历史人物。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设备
投影仪及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已学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回忆一下,唐朝前期由进展到强盛经过了哪些重要大事?(同学回忆、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如下曲线图,并依据同学回答标注符号),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富强进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导入新课:对盛世时期的社会,杜甫写过一首诗,对其大加颂扬,请同学们回忆这首诗。(同学齐说之)老师指出:这首诗当然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有溢美之嫌,但它还是反映了当时肯定的历史事实。可是大家是否知道这个盛世局面再进展下去又如何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请同学打开课本第26页,阅读两段小字,问同学主要讲的是什么,让大家来概括(唐玄宗后期骄奢yin逸,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排斥忠良,朝政高度腐败),老师再投影出课前制作的《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先投影后期作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再投出前期作为)进而指出,唐玄宗前期作为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后期的作为使唐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同一皇帝经受了一个王朝的“盛世”和“危机”两种局面,这是什么缘由呢?其中的阅历和教训应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前期
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骄奢
反对铺张
奢华无度
任用贤相
任用奸相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历史进入到755年,这场危机最终以敲响了“渔阳颦鼓”的安禄山点燃导火线而爆发了,这就是——
一、安史之乱(板书或投影)
这场危机,有它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求同学结合前面的讲解,带着问题来阅读27页相关内容。问题有三:1.强盛的唐王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即书上的思索题)2.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何?3.其影响是什么?同学阅读、争论后,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或投影:
1.安史之乱爆发的缘由
{
根本缘由: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直接缘由:节度使势力强大,唐中心兵力空虚
老师指导同学阅读27页注解①,并对节度使的来历、职能及安禄山的状况作简洁介绍: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可代表皇帝,故称为“节度使”,但仍非正式官名。到710年,睿宗开头设节度使。玄宗时,边疆设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把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渐渐形成独立于中心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宠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他还无耻地对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信任,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把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由此可见,安禄山之流的节度使拥有悍兵强将,对抗中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甚至图谋夺取中心政权的叛乱,在封建时代,也就只有时日问题了。
2.安史之乱的经过(板书或投影)
主要搞清以下几个内容:安史之乱的时间(755——763年),叛乱的首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的地点(范阳),攻占的重要地点(、长安),平叛的将领(郭子仪、李光弼)以及叛乱的性质。(招兵买马、起兵叛唐、独立皇帝——企图夺取中心政权)
老师再结合《唐玄宗逃往蜀地》图,介绍一下当时唐玄宗的状况、安史之乱的破坏状况。叛军南下攻占过程中,沿途郡县望风披靡,唐王朝潼关防线被破后,京师长安恐慌,宫廷震颤,百官如鸟兽散。叛军占据长安后,使长安成为一片火海。(可投影下面三段材料,让同学来体会战乱给宽敞人民带来无家可归的凄惨状况。)
①四周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
②“宫廷焚烧,十不存一,……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至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整个黄河流域,一片荒芜。(《教参》)
③“孤独 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由于叛军是见利忘义之徒、是暴虐百姓的刽子手,因而叛乱不得人心,故其失败是必定的。
唐玄宗一面派兵平叛,一面携贵妃姐妹、皇子皇孙、朝廷大臣逃往蜀都避难。当玄宗一行至距长安不远的马嵬驿时,随行将士杀死了杨国忠,又逼玄宗缢死杨贵妃。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又借口纥兵关怀,收复了长安、。李隆基由返回长安,路经马嵬驿时,抚今追昔,黯然神伤。归至宫中,图写了贵妃的芳容,朝夕思念,时时垂泪。这位曾经促成了开元盛世富强局面的皇帝晚年就在愁苦哀痛中郁郁而死,时年七十八岁。大约过了半个世纪,诗人白居易为他谱写了那首脸炙人口的《长恨歌》。《长恨歌》与其说是玄宗与贵妃的情歌,倒不如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衰来的历史悲歌。
老师在此设疑:在西逃过程中,将士杀死杨国忠,又逼玄宗缢死杨贵妃。假如说杨国忠是罪有应得,那么缢死杨贵妃是否有失公正?安史之乱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呢?(留给同学争论)
3.安史之乱的影响(板书或投影)
老师引导同学结合前面投影的三段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得出:安史之乱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严峻破坏,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二是致使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今唐朝一蹶不振,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俗话说:“万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安史之乱为转折,从衰败到灭亡,唐朝又苟延残喘了一个半世纪,此间还有两个重要的历史大事加速了其衰败,这就是——
二、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板书或投影)
1.藩镇割据(板书)
指导同学阅读27页的最终一段,之后老师作具体讲解。
先释“藩”。“藩”与“樊”相通,本意是篱笆,引申一下,篱笆围成一圈就成一块“领地”。唐朝时,一个节度使管辖一块名义上是唐朝的,而实际上是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领地”,也就是一块割据范围,即唐朝的藩镇。安史之乱期间以及以后,唐王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这些节度使“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是独立王国,彼此之间、藩镇与中心之间不断争战,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的重要特点有哪些?老师投影28页《藩镇的割据性》表,就表中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进行归类。最终指出藩镇割据的局面,始终连续到唐朝灭亡,它在地方上严峻减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气。在与地方上藩镇割据同时膨胀起来的唐朝中心又消逝了宦官专权的现象。
藩镇的割据性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心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心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
2.宦官专权(板书或投影)
先让同学阅读28页关于宦官专权的内容,老师要求同学思索书上的思索题。同学回答后老师讲解:唐玄宗后期,宠信宦官高力士,唐肃宗在位时,宦官李辅国开头把握禁军。后来,宦官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其把持。这种现象,说明唐王朝的统治阶级已从根本上腐朽了,再也无力连续统治下去了。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加深了唐朝统治的腐朽与黑暗,减弱了唐的统治力气,加速了唐的衰落。不久,一场旨在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冲天香阵透长安”的农夫战斗又爆发了。
三、“黄王起兵,本为百姓”(板书或投影)
老师先释标题,再让同学阅读28—29页本目的关于文字,引导同学归纳起义的缘由、时间(875-884年)、地点(、)、领导者(王仙芝、黄巢)、过程、特点(流淌作战)、高潮(攻占长安,建立政权)、失败标志(黄巢自杀)、影响等。
对缘由的分析可引导同学从天灾人祸、统治腐朽、土地兼并、租税照旧、连绵战火等方面归纳。
老师要同学齐读29页黄巢的菊花诗,说明黄巢决心推翻残暴的唐王朝统治的抱负。再通过地图了解农夫战斗进军的主要路线,强调其流淌作战的特点。
对于影响,请同学结合课文引用的韦庄的两句诗,进行联想,熟悉到农夫战斗的无比威力。此时老师要提示同学“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不等于“毁灭了(推翻了)唐王朝”,907年,唐节度使朱温(农夫军的叛徒)才最终灭亡了唐王朝。这样使同学搞清晰唐共存在了大约三百年(618—907)时间。
巩固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了解到唐朝经受了近300年的历史,这300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请同学联系前后学问并结合黑板上的曲线图思索、回答:“唐朝由盛转衰直至最终灭亡的缘由是什么?在转衰直至灭亡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27-2025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GB/T 45126-2025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 出摊货架转让合同范本
- 农村田地征用合同范本
- 临时股合同范本
- 代课老师合同范本
- 冰箱采购谈判合同范本
- 半永久加盟合同范本
- 健身器合同范本
- 养殖鸽子合作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知识培训
- 2025年02月贵州省司法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校长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讲话稿1720字例文【供参考】
- 2025年01月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片区管理员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板电磁制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07月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海南)2024年招考2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含答案)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肺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关务实务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