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这一思想A.体现民族平等思想B.维护了周文化主流地位C.蕴含着大一统理念D.孕育了华夏认同的观念2.东汉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有“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据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B.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郡国制的基础D.提升了豪强地主政治地位3.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唐初此举A.助推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B.导致了国家权力机构臃肿C.降低了朝廷政令的执行效率D.加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4.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其体现的主旨是A.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主张克制过度的欲望C.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下表是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以合计数为100)。这说明时间区域2年140年742年1102年1491年1820年黄河下游69.757.943.225.725.723.9晋、陕10.74.715.913.414.08.0甘、宁2.40.91.93.41.83.2淮南5.47.413.915.823.622.7两广、江西1.34.64.910.110.613.4两湖、江西4.413.88.320.219.620.4四川6.110.79.811.54.78.4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跨区域贸易逐渐繁荣C.农耕文明向边疆延伸D.国家版图的日益拓展6.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材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促进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传入C.适应了实业救国的要求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7.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8.下图为河北省省会变迁次序及路线,其中2—9出现在1913—1949年。其主要原因在于A.国家政局变迁B.社会性质改变C.都城频繁迁移D.城市地位升降9.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这说明A.中国战场协助配合了盟军军事行动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D.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10.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这体现了A.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就D.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11.古埃及人在约公元前4千纪末发明了象形文字。在漫长的岁月中,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被淘汰、遗忘,逐渐成为一种无人知晓的文字,直到19世纪初,人们仍无法释读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古埃及A.文化传承的中断B.楔形文字的流行C.文字的复杂难懂D.书写材料的变化12.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私利,那么君主政体中被授予国家权力的君主也是只关心自己;而贵族政体中,由于贵族没有竞争对手,不受法律的约束,只会造成少数人武断行事。据此可推知,斯宾诺莎A.支持君主政体B.推崇民主政治C.倡导人性自由D.主张权力制衡13.1884年8月,法国参众两院通过部分修改宪法的法律,规定“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宪法)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规定的通过A.助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B.解决了各政治派别的矛盾C.为法国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D.有效防止了专制势力复辟1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制造业的生产量下降了23%,而美国则增长了22%。至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A.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推动资本主义体系形成C.重新划定了世界的版图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15.20世纪70年代,微型电子计算机出现。电子计算机微型化是指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应用及多媒体技术与其他软件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速度与性能价格比进一步提高,而其体积、重量、功耗日趋降低,更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据此可知,电子计算机微型化A.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B.减轻了人们工作压力C.保障了人们的网络安全D.取代了人工智能技术16.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新兴市场30国(E30)的GDP为29.0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34.33%。还有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这表明,当前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B.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C.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的部分目录:第二章远古的遗存第三章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第四章商周奴隶制国家第五章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第六章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一、秦,第一个封建皇朝二、秦末农民大起义三、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四、西汉的盛世五、西汉的衰落。绿林、赤眉军大起义。六、东汉皇朝的建立和长期的动荡。黄巾军大起义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八、封建关系的成长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第八章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第九章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老—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根据材料提取中国古代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如果说,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的事业,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没有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确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尽管他们自身也有弱点,但在当时说来,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他们强调“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所追求的还只是个人的解放,而不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因而,仍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1963年,《光明日报》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是60年代初期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众多文章中的一篇,与其他讨论文章一起,对真理标准问题尤其是实践标准问题展开了一次相当规模的讨论。这次讨论相当深入,涉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基本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龚育之、何祚庥、陶德麟、陈先达、张世英、高清海、孙伯揆、赵风岐等当时还尚年轻的学者都参与了这次讨论。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些还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55年11月,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讲到定息问题时说:“大资本家得的利息很多,怎么办呢?我们手里头的法宝很多,比如征收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过去我们都没有收,要收的话可以收得很重,把他们限制住,超过一定限度的为国家所得。这样一些办法,都可以成为政府手里的一种约束资本家收入过多和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1956年5月,财政部就税务总局报送的经过进一步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草案作出批复:关于准备开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中央决定此税推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再考虑开征。因此,准备开征的工作可以停止。但是,后来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计划被无限期地推迟了,直到1980年才恢复。——摘编自刘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索》材料二—摘自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没有全面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认识。(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本来无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官队伍迅速膨胀。自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后,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据了首要地位,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各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空缺,两党的权力之争使文官队伍的腐败性更显突出。1855年举行了首次印度文官竞争考试。在18世纪时,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从学校领导成员的选拔到学生管理都未建立科学制度,两校于19世纪前期推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建立起一套以效率为基本价值标准的近代文官制度。—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20世纪前期,文官制度改革重点转向文官录用、管理等方面。全面实行公开竞争考试,然后由文官委员会选拔优秀人选担任所需官职。针对牛津、剑桥两所名牌大学毕业生垄断高级文官职位的现象,奉行机会均等原则,提高了其他大学毕业生在高级文官中的比例。建立包括管理级、行政级、办事员级、文字助理级和打字级的五级文官体制。随着文官制度的完善化,文官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原则逐渐确立。各个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政府要求绝大多数文官不得兼有第二职业。早自1881年起,政府就多次申明,禁止文官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1927年,议会专门通过法案,规定文官协会不可参加任何政党或与工会保持联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影响。(8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BDBAADACCABDDAC1.C解析:根据材料“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可知,孔子的思想蕴含着大一统的观念,故选C项。根据材料“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可知,孔子没有民族平等的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春秋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的联系中,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而不是孔子思想孕育了这一观念,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孔子的思想切入,考查大一统思想。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2.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地主在政治上拥有特权,在经济上不断兼并土地,建立规模巨大的庄园,大量小农被迫投入到豪强地主的庄园之中,这极大地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庄园经济不断加剧土地兼并,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排除A项;郡国制在汉武帝“推恩令”实行后,逐步瓦解,排除C项;庄园经济并不一定能提升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东汉樊宏的庄园切入,考查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试题的亮点在于从自然经济的视角理解庄园经济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初实行众相制,皇帝会挑选一些低级官员任宰相,或者指定极信任的人和品阶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对朝政的控制,防止皇权旁落,故选D项。三省在设置时就把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了,排除A项;三省各司其职,体现不出机构人数,故“权力机构的臃肿”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执行机构,无法得知执行效率是提升还是降低,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唐初三省制情况切入,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并不矛盾,主张去除超出天理的人欲,故选B项。“存天理,灭人欲”不等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个人的要求,并非是建立伦理秩序,排除C项;“张扬自我”与灭人欲不符,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切入,考查宋代理学的内容。关注了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5.A解析:根据统计表可知,各地的人口比重不同体现出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A项。跨区域贸易与人口比重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边疆地区人口增长不等于国家版图的扩展,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试题的亮点在于从古代中国人口分布变化视角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6.A解析:根据材料“犹外国之有公司”“系公司之谓也”可知,轮船招商局作为最早的近代企业,实行公司制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被引入中国,而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以张謇为主要代表提出的,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并不能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李鸿章创建的轮船招商局切入,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7.D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开办银行、铁矿、煤矿和纺纱厂,修铁路,满足了列强掠夺中国的目的,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资本输出为主,这使列强对通商口岸要求不再强烈,故选D项。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排除A项;列强矛盾加剧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外国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无关,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辛丑条约》不增设通商口岸切入,考查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试题的亮点在于从列强对华通商口岸态度变化的视角理解中国半殖民地深化。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8.A解析:根据材料,1913—1949年河北省省会变迁八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是近代中国政局变迁的体现,故选A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只是河北省省会的变迁,没有体现都城的迁移,排除C项;城市地位升降与河北省省会变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切入,考查近代中国政治形势。试题的亮点在于从河北地方史视角理解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9.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重大战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C项。中国远征军是出国作战,不在中国战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切入,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10.C解析: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就,故选C项。1956年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切入,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11.A解析: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并统治埃及,埃及丧失了独立。此后埃及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和统治,外族文化逐渐占统治地位,埃及文化衰落、中断,从而出现象形文字无人知晓的状态,故选A项。楔形文字主要流行于古代西亚,排除B项;文字的复杂难懂不是象形文字成为无人知晓文字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古埃及文字直到19世纪初,人们也无法解读,与书写材料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古埃及象形文字切入,考查古代非洲历史。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宾诺莎是启蒙思想家。根据材料可知,他认为无论是君主政体,还是贵族政体,都只关心自己私利,要能关心每个人的利益,就得建立民主政体,实行民主政治,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斯宾诺莎反对授予君主以国家权力,排除A项。斯宾诺莎的观点与人性自由无关,排除C项;权力制衡是一种政治机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启蒙思想家斯宾诺莎的观点切入,考查启蒙思想。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1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不得更改且“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法律层面防止专制势力复辟的风险,稳定了共和政体,故选D项。1875年宪法已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此时法国已经是世界大国,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法国修改宪法的法律切入,考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4.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欧实力削弱,而美国增强,这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A项;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定,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一战后经济的情况切入,考查一战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15.A解析:根据材料“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速度与性能价格比进一步提高”“更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知,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电子计算机微型化发展过程中.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微型化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从计算机微型化切入,考查科学技术发展。试题的亮点在于从生产力发展视角理解现代科技发展。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16.C解析:根据材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可知,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故选C项。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加强,但不是一体化,排除B项;新兴市场30国非区域经济集团,不能表明区域集团化发展,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当代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GDP的占比切入,考查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7.答案:认识1: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3分)阐释:中华文明形态连续性的一个表现是制度的传承发展。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在某些诸侯国开始推行。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东汉建立后基本保持了西汉定制,但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的上一级行政区,这样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之后,地方行政制度虽多有变化,但是县制一直得以保留,这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文明形态连续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思想的连续性。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是以儒家建立的道德体系为主体的,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后世社会的发展,最终确立了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有效地维系了中国文明数千年的有序发展。(9分)认识2:中国古代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分)阐释:中国古代史可划分若干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例如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行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明清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但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思想文化领域则在尊崇程朱理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带有平等和批判专制的进步思想,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呈现出“承古萌新”的特点。(9分)解析:首先,通观整个材料,把握中国古代史发展基本状况;其次,利用目录中秦汉一章内容并结合其他章节,明确中国古代史基本内容;再次,在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状况的基础上,提取一项中国古代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第四,根据自己所提取的中国古代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联系中国古代史相关阶段的所学知识,加以阐释。[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本题的亮点在于中华民族发展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本题选取史学大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目录,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18.答案:(1)作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直接、全面批判儒学;动摇了以儒学为根基的封建正统思想;打破封建禁锢,促进了个人思想的解放。(6分)(2)历史意义:使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经历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做了知识上、思想方法上和人才上的准备。(6分)解析:第(1)问“作用”:可根据材料一“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强调‘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张的内容情况、批判的态度及情况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历史意义”:可根据材料二“这次讨论相当深入,涉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基本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些还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等,对参与讲座者、马克思主义、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思想解放等。本题的亮点在于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思想解放是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本题从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角度考查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设计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19.答案:(1)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发展的水平一直比较低,收入水平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