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理学考试问答题汇总_第1页
2023年法理学考试问答题汇总_第2页
2023年法理学考试问答题汇总_第3页
2023年法理学考试问答题汇总_第4页
2023年法理学考试问答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知识理论体系.

2.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即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法理学是研究•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是关于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

方法论。在我国,法理学这一名称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已出现。它是法学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它是法学

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的概念

五、论述题

试论述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没有固定答案,以下是重要得分点:

第一,法的现象受到社会经济关系制约。

第二,法的现象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关系。

a)法的现象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人的理性使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

b)经济关系不是法的现象的唯一决定因素。

c)法学家与法律家共同体也影响着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d)作为制度或规则层面的法律,与特定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第三,法的现象具有形式性与自治性。

第四,法的现象反映人们结识规律、表达意志到创制规则的过程。

第二章法律要素

三、名词解释

1.权利规则乂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认为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规定别人为一定行为或

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2.法律概念是指人们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性并赋予其法律意义后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3.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法律原则可以说是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四、简答题

1.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1)法律规范无法穷尽一切也许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会存在漏掉。

(2)法律规范有僵化的潜在势力。

(3)语言的拙劣性。

(4)法律规范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合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法律规范是抽象的、一般的,合用时总要通过法律推理,而这种推理过

程及其复杂,因而也暴露了法律规范的弱点。

2.法律原则有哪些特性?

(1)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本源性依据。

(2)法律原则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法律原则不设定具体的、拟定的事实状态。

(4)法律原则对法律合用乃至实行具有理念上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5)法律原则有时也能作为直接的行为规范或作为法律合用的具体依据起作用。

(6)法律原则也有局限性。

3.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在法律创制中的功能与作用:

(1)法律原则是构建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制定各级法律、法规的依据。

(2)法律原则保证了法律系统的有要统一,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在法治秩序的建设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法律实行中的功能与作用:

(1)指导法律的执行,重要表现在对法律解释和推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2)填补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制。

第三章法律的分类

三、名词解释

1.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系统的规范性文献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2.社会法是现代在公法和私法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新的法律类型而作的新的法律种类。它是指既调整国

家与个人又调整个人之间的、兼具公法和私法两种调整方法的法律部门的总称,重要涉及经济法、环境资

源保护法、社会保障法。

3.法系,也可称为法的谱系,是指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共性的法律的网络。许多国

家的法律,由于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法律技术、法律术语、法律结构、法律观念、法律方法等方面

表现出相似性,它们就可以构成一个法系。

4.规范性法律文献的规范化是指各种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属于法的各种形式的各种规

范性文献,应当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成为规严整、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四、简答题

1.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重要有哪些?

(1)调整对象不同。分别是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市场主体与社会。

(2)作用方式不同。分别是国家强行干预、私法自治、宏观调节。

(3)法的本位不同。分别是国家利益本位、个人利益本位、社会利益本位。

(4)价值口的不同。分别是公平与秩序、自由与效益、公平与秩序和自由与效益的统一。

五、论述题

试论规范性法律文献的系统化的意义及其形式。

规范性法律文献的系统化,是指对一国的各种规范性法文献进行整理并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规范性法

律文献系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要表现在:第一,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国家法制的统一,建立一个和谐一致

的法律体系。第二,有助于法律的实行。第三,有助于国家的立法活动。规范性法律文献系统化的方法重要

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法律汇编,一是法律编纂。

(一)法律汇编

法律汇编,也称法规汇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献加以系统

编排的活动。法律汇编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但是它并不改变原规范性法律文献的内容,并不制定新的法律,

因而不是一种立法活动。此外,国家也没有法律对这一活动进行规范。除国家立法机关进行法律汇编的活

动之外,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队和组织以及教学和研究部门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法律汇编的活动。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逐步走向进•步,法律汇编越来越活跃。比较系统的法律汇编的出版,重要有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有关

法规汇编》,国务院法制局按业务性质分类分卷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规汇编》以及其他组织编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等。

(二)法律编纂

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现行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献进行整理加

工从而使之成为统一的、系统化的法律或法典的活动。

法律编纂既要整理现有的法律法规,消除其中互相矛盾和重叠过时的内容,还需要补充新的规范,因此

它是一项国家的立法活动,必须由法定的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法典编纂曾经在19世纪的资本主

义国家蔚然成风,也对发展中国家有深远的影响,但在二战之后,法典编纂则不如过去那样盛行,各国立法

多采用单行法的形式。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典编纂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今天我国已有宪法典、刑法典、

诉讼法典等多部法典,但我国的民法典尽管人们盼望数年,但它却历经风雨,“千呼万唤不出来”,至今尚在

酝酿之中。

第四章法律体系

三、名词解释

1.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指以古罗马法为基础,

以182023《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

律传统的影响下而仿照它们而制定的各国法律体系的总称。

2.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3.公法重要是指关于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涉及行政法、组织法、财

政法、刑法等。

4.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即部门法体系。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一)客观原则。

(二)目的原则。

(三)平衡原则。

(四)发展原则。

(五)主次原则。

2.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民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

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营

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同商法的区别重要在于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一切平等主体的相关关系,商法调整的

是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由于我国实行民商合一,民法的有关概念、原则也合用于商法,但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进一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会逐步得到认可并达成共

识。

经济法与民法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同。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

非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关系(或称经济领域中的纵向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第五章法律权利与义务

三、名词解释

I.权利能力,亦称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它是有关主体参与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

2.权利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

的一种手段。

3.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可以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的总称。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1)法律的调整重心经历了从传统的权力与个人义务之间服从关系到权利与权力之间制约关系的重大

转变。

(2)如何制约权力、保护权利始终是法治社会中法律重要的任务所在。

(3)如何对的平衡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也是现代法律最大的难题所在。

2.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权利和义务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即对立统一的。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是等值的。一方面,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另一方面,

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互相包含。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双重机制来指引人们的行为,调处社会关系的,并且是在权利和义务的互动

中运营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其独特的而总体上又是互相补充的功能。

(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古代法律是以义务为本位,现代法律是或应当是以权利本位;在权利本位的法律模式中存在着阶级

本质、社会意义的差别。

五、论述题

试论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的由我国现行的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目

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宪法法律部门为核心和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这个框架

涉及以下一些重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法律部门。作为部门法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

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献的最高依据。

(2)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重要内容涉及行政组织法、

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与救济法等。

(3)民法法律部门。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财产

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分派、互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密切联

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4)商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经济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营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6)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律部门。劳动法是指调整关于劳动关系以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重要是对于年老、

患病、残疾、待业等丧失劳动能力者的物质帮助的各种措施,

(7)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法律部门。是关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开发运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

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重要是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法重要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运用、治理和保护。

(8)军事法法律部门。军事法是有关国防建设和军事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法

律部门。

(10)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诉讼法是调整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重要内容涉及司法机

关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诉讼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制度、程序、方法,检察或监督诉讼活动特别

是侦查、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执行程序等。

第六章法律行为

三、名词解释

1.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导致社会危害,产生法

律责任的有过错的行为。

2.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或从法律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3.代理是一种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代理人)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指定,以及其他主体的委托,在被指

定或被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以别人(被代理人)名义从事法律行为,并由别人(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的

行为。

4.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行为主体积极、积极作用于客体的活动,表现为做出一定的动作。

5.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有特定形式或者遵循特定程序才干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通常,对于涉及重大利益

与需要慎重决定的行为,法律会规定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做出。

四、简答题

1.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D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行的、可以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

思表达为核心要素的行为。事实行为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相应的概念,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

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中是否存在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具有这种意图,

该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则构成事实行为。民法上区别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其重要目的在于

区别其行为的生效要件。

(3)无论民法上的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因此,它们都属于法理学意义上的

法律行为。

五、论述题

构成法律行为的内在要素是什么?

法律行为的内在要素重要涉及行为主体的行为意志和认知能力。

(1)行为意志

行为意志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在动机的支配下为达成一定目的而实行行为的心理状态。行为意志涉及

三个层次:需要、动机和目的。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促使动机形成、激励行为产生的最基本

力量。目的作为行为意志的一个层次,是指行为者预想达成并力求实现的某种目的和结果。对于行为主体来

说,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目的构成行为的灵魂。目的给予行为

以规定性,并指引着行为的方向和路线。目的与动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重要表现为:

目的和动机都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精神力量,是行为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方面,

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的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动机侧重于行为的起因,另一方面,两者的形成不同。目

的的形成肯定是自觉的,而动机的形成也许是自觉的,也也许是自发的,

(2)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简朴地说就是行为主体对自己行为也许产生的结果和法律意义的结识。在行为过程中,认知

的作用重要在于对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具有认知能力的行为主体在判断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以决定如何做

出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的有无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为的法律意义,特别是法律责任的承担。)假如一个

人缺少结识和判断行为后果和行为意义的能力,那么他的行为就不也许构成法律行为,就不会产生法律效

果。法律上,正是根据认知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将作为行为主体的自然人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人、限制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人。具有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其法律行为的效

果大相径庭,法律责任的承担亦有区别。

第七章法律责任

三、名词解释

1.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换言之,即承担责任以其行为有主观过错为

前提的一种责任。

2.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责任对于法律实行的意义。

(1)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使法律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从法律的规范功能看,法律责任具有保证法律目的实现的功能。

(3)从法律实行主体角度看,追究法律责任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重要的法律活动,也是立法机关的重

耍内容。

2.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法律责任的免去有哪些条件与情况?

(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补救免责。

(5)协议免贡或意定免贡。

(6)自助免责。

(7)人道主义免责。

3.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3.法律贡任是社会责任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责任(如政治责任、道义责任等)有密切联系,但是法律责任

与其他社会责任有原则的区别,法律责任的特点在于:

第一,法律责任一方面表达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即主体A对主体B的责

任关系。

第二,法律责任还表达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或追究否认性、不利性后果。

第三,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第四,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行或者潜在保证的

4.试述法律责任于法律制裁的关系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与因素,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否对

主体进行法律制裁取决于其是否负有法律责任,假如主体的行为不构成责任就不能对其进行制裁;另一方

面,法律制裁的性质应当与法律责任的性质相适应,例如,对于民事责任主体只能实行民事制裁而不能实行

刑事制裁:再次,法律制裁的范围、限度、方式及期限都应依照法律责任的相应内容拟定,不能对主体实行与

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不符的制裁手段

五、论述题

试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的各种必须具有的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规定

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

五个方面。

(-)主体,即责任主体,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三)违法行为(参见违法行为部分)。

(四)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涉及对人身的、对财产的、精神的(或者三方面兼有的)以

及政治影响的损失和伤害。

(五)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八章立法原理

三、名词解释

1.法典编纂是有法律创制全的国家机关将现在的法律规范进行分类、协调、整理、废止、修改和补充,

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典的一项活动。

2.法的创制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

行的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法律的创制也可以称为“法的创建”、

“法的制定

3.立法体制,又称为法律创制体制,是指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它既涉及中央和地

方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也涉及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

的划分制度和结构。法律创制体制解决的是如何分派国家立法权的问题。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创制程序重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起草。

(3)法律草案的审议。

(4)法律草案的表决。

(5)法律的公布。

2.简述法典编纂的条件。

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如同创制一部新的法律同样,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才干进行。这些条件重

要有:

(1)在编纂法典之前,要有一定数量的、同类的规范性法律文献存在,并且这些规范性法律文献中的一些

或一部分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情势和需要;

(2)社会关系的发展需要用统一的法典来对每个权利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

(3)从事法典编纂工作的人(立法者)具有编纂法典所需要的基本立法技术。

(4)要有编纂法典的法定职权或授权,且应有较为完善的不同于立法程序的法典编纂程序。

五、论述题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法律,不实行法治,是无法存在的,也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完全代替法制的功能

与作用。反之,有了法律或法治,也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功能与作用。所以,社会没有法律是

万万不能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试对这段话进行评析。

(没有固定答案。以下是基本的得分点):

第一,法律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第二,法律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第三,法律具有滞后性。

第四,法律的非自足性。

第五,法律也许会导致个别非正义。

第九章司法原理

三、名词解释

1.法的合用,通常简称为“司法”,是法的实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法的合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

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解决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这

是广义的法律监督。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

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3.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和涵义。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的活动,涉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

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实行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概念,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谓之为“行政执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区别

(1)行政权在运营时具有积极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

(2)行政权在它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面前,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

(3)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但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

(4)行政权在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情势中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则具有稳定性。

(5)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则具有专属性。

(6)行政权主体职业的非法律性,司法主体职业的法律性。

(7)行政权效力的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的终极性。

(8)行政权运营方式的非交涉性,司法权运营方式的交涉性。

(9)行政权的管理关系存在官僚层级式的服从性,司法权的管理关系上则是非服从性的权力。

(10)行政权的价值取向具有效率优先性,司法权的价值取向具有公平优先性。

2.法律程序对司法权的约束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法律程序是限制审判权的重要机制。

第二,法律程序是法官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

第三,法律程序还是判决结论成立和产生实效的前提。

第四,法律程序是法院解纷效率的保证。

五、论述题

论述法的合用的基本原则。

法的合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重要有下列儿项:

(一).司法法治原则

这条原则通俗地说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司法平等原则

这条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

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

行使此项权力;规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队和个人的干涉;规定司

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准确合用法律。

在我国,法官受到来自个方面的监督,有来自党的监督、来自人大的监督、来自上级的监督、来自其他国

家机关的监督、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违反司法权的性质的,试想:(1)在众目睽睽之下,法官如何从

容、理性的进行审判;(2)许多人认为,我国法官素质偏低,所以要监督,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监督,而是

靠抬高进入法官队伍的门槛(我国从2023年开始的司法统一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反过来说,你怎

么就可以保证去监督的人是可靠的呢。西方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是:要想成为法官比登天还难,但既然成为

法官,人们就像对待神那样尊敬你;法官的地位是超然的,历来不受到任何无端的监督,只有议会可以弹劾法

官,也恰恰是这个最不受监督的地方,产生的腐败最少。

(四).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

权益,导致严重后果而应承担的一种责任制度。

我们现实中采用的“错案追究制”,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很多东西,是这个制度在现实中走了

行,别的不说,就提一点:法官为了逃避责任,什么案子都问上级法院的意见,也就是说,所判的案子都是按

上级法院的意思办的,那么,我们想一想,当事人要上诉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十章法律程序

三、名词解释

1、法律规定的人们从事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守的过程、方式和手续,它是对法律行为的形式规定,是实现实

体权利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2、合法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与交涉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

程。

四、简答题

1、合法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合法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

(2)合法的法律程序是权力制衡的机制。

(3)合法的法律程序是解纷效率的保证。

(4)合法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

(5)合法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2.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1)法律程序的合理性有其自身的评判标准。

(2)程序具有独立的可信度。

(3)程序法发展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程序传统可自成一派。

(5)也许相对落后或超前。

3、简述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

(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做出规定的。

(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规定和空间规定构成的。

(3)程序具有形式性。

五、论述题

1.试述合法程序特性与要素?

没有固定答案。但以下要点是得到10分基本分所必要答到的

(一)合法程序的特性

1、角色分化

2、故意识的阻隔

3、直观的公正

4、意见交涉

概而言之,合法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

活动过程。

(二)合法程序的要素

1、对立面2、决定者3、信息4、对话5、结果

第十一章法律渊源

三、名词解释

1、法律渊源,是指具有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献的规范化是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献,

使-国属于法律渊源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献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3、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合用的效力。

四、简答题

1.简述规范性法律文献的系统化?“规范性法律文献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

律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献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期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献

加以审查,并重新拟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献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

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所有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

的活动。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原始习惯与法有何不同?

没有固定答案。但以下要点是得到基本分所必要答到的: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2)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3)两者调整的内容不同

(4)两者的主线目的不同

(5)两者合用的范围不同

(6)两者实行的方式不同

第十二章法律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对实定法规范性含义的阐明。

2.在国外,司法解释是指作为裁判机关的司法机关在法律合用过程中就个案所涉及的问题而对有关的规

范性法律文献所进行的解释。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则重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针对

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出现的法律具体合用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3.立法解释(狭义)一般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全国人大以及其自身所制

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

四、简答题

1、试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通过解释,才干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标准

(2)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通过解释,才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解称,法律才干趋于完善。

2.实质推理的合用范围或者作用是什么?

(1)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期,填补法律漏洞。

(2)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模糊时,推演法律合理语义。

(3)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互相抵触或者存在竞合时,拟定或者选择其中的合理规则。

(4)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违反法律客观口的时,规避不合理的法律。

3.3.请列举四种最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并对它们作一简要说明。

从中选四并有简要解释即可

(1)语义解释或文字解释或者语法解释或者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或者体系解释或者逻辑解释

(3)历史解释或者立法者原意解释

(4)目的解释

(5)类推解释

(6)当然解释

(7)扩张解释

(8)限缩解释

(9)社会学解释

(10)比较法解释

(11)合宪性解释

4.抽象法律解释与具体法律解释的区别?

抽象法律解释是指法定国家机关的一种专门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解释形成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一般解释性

活动,它具有立法性质。具体法律解释是指在具体个案的司法裁判活动中,法官通过具体说明法律的含义

而将法律合用于具体个案事实的解释性活动,它是司法性质的。可见它们在解释主体、目的、过程与性质都

存在差别。

五、论述题

1.法律的运用离不开法律的解释,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妥当运用各种法律解释的方法?试谈谈你的见解?

答题要点:

第一,法律解释应当一方面从文理解释开始,并将其作为所有解释的基础。

第二,假如文理解释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法律解释就到此为止。

第三,如进行文理解释得出复数的解释结果,则开始采用论理解释或体系解释,继而采用历史解释的方法,

以探求法律规范的意旨;在意旨拟定的前提下,继续合用扩张解释,限缩解释或当然解释,探查法律的意

义内容;假如依旧不能澄清法律的意义,则进一步做目的解释,探求立法目的,或者在上述方法已经初步确立

法律的意义,再作目的解释,检查是否符合立法的目的;而在法律规范意义内容拟定之后,再做合宪性解

释,以审查是否符合宪法的基本价值。

第四,假如采用上述解释方法还是无法拟定解释结论,则可以进一步合用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第五,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或社会学解释的结果与文理解释结果相抵触时,在不超过法律文义也许的范

围时,以文理解释以外的解释(如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学解释)为准;

第六,解释后存在互相抵触的解释命题,但各命题均符合法律意义,此时可进行利益衡量或价值判断,从

中选出具有伦理合法性的命题,作为解释结论。

第十三章法律推理

三、名词解释

1.法律推理足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合用结论提供合法理由

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2.形式推理足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

3.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特殊性的知识。其特点是结论寓于前提之中,

或者说结论与前提具有蕴涵关系,所以它又是必然性的推理。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对的,结论就是必然

真实的。演绎推理重要表现为三段论推理。

4.所谓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它借助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结起来,从而

推出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它涉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5.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

6.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也许存在相同点的推

理。

7.法律合用中的辩证推理又称实质推理,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

相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四、简答题

1.试述法律推理的特性。

1.第一,它是法律合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即作为推理的前提。

第三,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

第四,其目的是为法律合用结论提供合法理由。

第五,它是以法律为推理对象,一方面对法律进行推理、选择和辨别论证。

2.简述辩证推理的特点。

2.第、辩证推理是法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时所进行的选择过程。

第二,辩证推理的作用重要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所引起的疑难问题。

第三,辩证推理是法官的主观辩证法对法律或案件客观事实的辩证关系的结识的推出过程,它必须建立

在事物的辩证法的客观基础之上。

第四,辩证推理是法官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矛盾运动的研究而作的较长的复杂的推出过程。

3.实质推理的合用范围或者作用是什么?

3.(1)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期,填补法律漏洞。

(2)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模糊时,推演法律合理语义。

(3)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互相抵触或者存在竞合时,拟定或者选择其中的合理规则。

(4)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违反法律客观目的时,规避不合理的法律。

五、论述题

1.试从疑难案件(针对法官的法律推理而言)的发生因素出发论述实质推理。

1.第一,实在法的局限性与案件事实的非常规性是形成疑难案件(针对法官的法律推理而言)的主线因素。

实在法的局限性一般有四种:

(1)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2)法律规范之间互相冲突;

(3)法律空白或者漏洞;

(4)明显反正或不科学的法律规范。

由于实在法的局限性与案件事实的非常规性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导致了作为法律推理的两个前提

的不拟定性。因此法官必须对作为三段论推理大前提的法律自身进行重新拟定,法官在这一过程中使用

的推理形式不一定局限于严格的形式逻辑。这种推理是针对案件所涉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效性

证明,因而可称为实质推理、辩证推理、实践推理。

第二,法律合用中的实质推理是指:当推理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相矛盾或者竞争的法律命题时,法

官借助于辩证逻辑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疑难。实质推理是结合了司法直觉、知识与形式

推理的复杂推理过程.

第三,实质推理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1)当被合用的法律语言模糊时,推演法律合理语义;

(2)当被合用的法律规范之间相冲突时,拟定或者选择其中的合理规则;

(3)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期,填补法律漏洞;

(4)当被合用的法律规定违反法律客观目的时,规避不合理的法律。

第四,实质推理与价值判断之间密切相融,如何进行实质推理中价值判断的理性证立有三种基本的理论取向:

法律渊源理论、法律解释理论、法律论证理论。

2.试从辩证推理合用的范围出发分析辨证推理出现的因素。

(1)辩证推理合用的范围:

A、对案件事实及其法律后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旦对如何解决此案存在不同以至矛盾的理由。

B、法律虽然有规定,但它的规定是原则和模糊的,以至可以根据同一规定提出两种或多种对立的解决

理由。

C、法律规定就是矛盾的,即存在着两种互相冲突的法律规定。

D、法律虽然有拟定规定,但由于新情况的出现,合用这一规定在社会后果上具有严重的不合理性。

(2)辩证推理出现的因素是法律的漏洞、法律的模糊、法律的冲突、法律的不良。统一起来讲就是法律

的不拟定性。而法律不拟定性的根源则在于塑造法律的社会生活自身是复杂多变化的。

第十四章法律历史

三、名词解释

1.法系是依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营方式,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

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2.法律移植是指现成的可用来表征同时代(共时性)的国家间互相引进和吸取法律这种实践的术语。

3.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指以古罗马法为基础,以182023《法国民法典》

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律传统的影响下而仿照它们而制定的各国法律体系

的总称。

4.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即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

律制度的总称。

四、论述题

1.论述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的区别。

1.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是承袭占罗马法的传

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法系又称英国

法系、普通法系和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即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

制度的总称。

两者的重要区别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渊源的不同。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制定法为其重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不被作为

正式法律渊源(除行政案件外),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传统,判例法为其正式法律渊

源,即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有约束力。

第二,法律结构的不同。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倾向

法典形式,其制定法•般是单行的法律和法规。

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

释也需受成文法自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合用法律而不能发明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

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发明新的

判例,从而,法官不仅合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明法律。

第四,诉讼程序的不同。大陆法系倾向于职权主义,即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积极的作用,英美法系倾

向于当事人主义,即控辩双方对抗式辩论,法官的作用是悲观中立的。

此外,两大法系在法律分类、法律术语、法学教育、司法人员录用和司法体制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之处。

2.从正义女神的“蒙眼布”与包青天的“天眼”这个不同的形象设计,谈谈你对中西法文化传统的结识。

没有固定答案。但以下要点是得到基本分所必要答到的:

(1)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观念及其彼此关系。

(2)正义女神的“蒙眼布”对形式正义、程序正义的象征意义,以及由此表现出西方法文化传统重视形式

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特点。

(3)包青天的“天眼”对实质正义、实体正义的象征意义,以及由此表现出中国法文化传统重视实质正义、

实体正义的特性。

(4)上述两种法文化传统形成的基本因素以及各自利弊。

第十五章法治原理

二、名词解释

1.法治国家,简朴地说,就是指重要依靠正义之法来管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与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

社会状态。

2.法治这一概念包含五方面的含义: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一

种文明的法律精神;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二一种抱负的社会状态。

三、简答题

1.法律有哪些局限性?

(1)法律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2)法律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恰当的。

(3)法律的滞后性。

(4)法律的非自足性。

(5)法律也许会导致个别非正义

2.法治对法律的内在品性规定有哪些?

2.(1)法律的普遍性

(2)法律为公众知晓

(3)法律不溯及既往

(4)法律明确

(5)法律无内在矛盾

(6)法律稳定

(7)法律可循

3.法治国家有哪些优点?

3.第一,吸取并突出了“善法之治”这一法治的基本前提问题;

第二,它从“治国方略”到“社会状态”,说明了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性,表述了手段与目的、形式与

实质的关系;

第三,它可以说明法治国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实质问题一权力与权利的合理配置关系。

4.法治国家的形式标志是什么?4.第一,完备的法律体系;

第二,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

第三,合法法律程序的设定和执行;

第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5.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志是什么?

5.第一,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理性化制度;

第二,权力与责任关系的理性化制度;

第三,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理性化制度;

第四,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性化制度。

6.法治的体制性规定有哪些?

6.第一、立宪主义;

第二、法律高于政府;

第三、独立的司法部门。

四、论述题

1.根据所学的法治原理,结合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观测,假设你是国家领袖,你会为中国的法治建设

做什么?

没有固定答案。但一方面要可以对法治原理的各个方面:

(1)法治的一般含义;

(2)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规定;

(3)法治的局限性与社会代价;

(4)法治国家的标准等有基本论述才干得到基本分。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观测,对中国国情提出准确洞察,并以此为前提结合上述法治原理对中国法

治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的可得满分。

第十六章法律职业

三、名词解释

1.法律职业

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严格的法律伦理的

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职业的特性。

(1)法律职业或法律家的技能以系统的法学理论或法律学问位基础,并不间断地培训、学习和进取。

(2)法律职业或法律家专职从事法律活动,具有相称大的自足性或自治性。

(3)法律职业形成法律家集团,其内部传承着职业伦理,从而维系着整个团队的成员以及团队的社会地

位和声誉。

(4)加入法律职业将受到认真考察,通常须获得许可证。

2.法律职业思维有哪些特点?

(D通过程序进行思考

(2)遵循向过去看的习惯,表现得较为稳妥,甚至保守

(3)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

(4)法律思维追求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

(5)判断结论总是非此即彼,不同于政治思维的“权衡”特点

五、论述题

1.请论述法律人除了应具有法律职业特有的“德”之外,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才”(法律职业技能)?为

什么?

1.没有固定答案。但一方面要对法律职业技能的四个方面要有基本论述:

(1)法律职业的语言技能;

(2)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

(3)法律职业的专业知识;

(4)法律职业的专业技术。

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职业技能对法律人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性作基本论述。

2.试述法律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2.法律职业素质是法律共同体成员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它重要涉及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

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这儿个方面,前四者构成法律事业技能,后两者构成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语言:法律职业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中有两部分术语,一是来自法学理论的法学术语。

一是来自制定法规定的法律术语。法律职业语言的特性是法律人可以用法律术语与法学术语对各种法律问

题进行观测、思考与判断。

法律职业思维:是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运用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借助于法律概念

进行观测与思考、通过程序进行思考、遵守“向过去看”的教义式思考、注重逻辑与情理的平衡、强调程

序中的真实等。

法律职业知识:法律职业知识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制定法中的关于规则的知识,二是法学中关于原理的

知识,两者是互相补充的。

法律职业技术: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于用于解决实践法律问题的专业技巧,它涉及法律解释技术、法律推

理技术、法律程序技术、证据运用技术、法庭辩论技术等。

法律职业信仰:它是法律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其核心是对法治的精神追求。其内容重要有规则至上、

权利本位、程序合法、权力控制等。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所共享的由法律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特殊道德标准。比如法官在程序不得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