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科技与人文〃导写
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格物致知"这一概念来源于《礼记♦大学》,经过朱嘉、王阳明
等人的改造和发展,"格物致知"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卅既念。李时珍治学讲求格
物明理,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本草纲目》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流淌着格
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本草纲目》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中药学专著,也
是维护百姓健康的伟大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
作,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关心民生、造福百姓的精神。
材料二:有人在网上提了一个问题:牛顿和孔子谁对人类历史发展更有影响
力?牛顿代表着自然科学,而孔子代表传统人文思想。89%的网友选择了牛顿。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
【审题指导】
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第二方面的“人文
情怀”。
材料一有两个层次:首先简述了“格物致知"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以
此突出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介绍《本草纲
目》和《天工开物》的科学价值与人文情怀,强调人文与科学的和谐统一。
材料二通过一次网络投票,让读者看到一种现象——人们能普遍感知到科
学发展带来的巨大进步,却没有认识到传统人文思想的价值。这则材料让考生明
确当下人文思想的地位,通过探究原因将思考引向深入。
分析两则材料,可以找到两种立意方法:
二元概念分析法:在第一则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人文与科学,这是两
个看似对立的概念,探究它们之间的矛盾,并用统一法、主次法、内外法、突破
二元法等解决这些矛盾,就可以确立观点,并完成整体架构。适用的观点如:人
文与科学同根同源,相互交融;人文思想对科学有激发引导的作用;人文解决人
类心灵与精神的困惑,科学解决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疑惑,二者可和谐统一。
现象引入法:以第二则材料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原因,找到社会痛点,
先破后立,提出观点。适用的观点如:科学发展若没有人文的规范,将带来灾难;
人文的价值容易被忽视,它潜在的力量需要我们去挖掘;健康的价值观、科学观
才能引领人类走向幸福。
【参考立意】
1.盲目崇拜科技导致文化失落
如果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文化建设,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克隆技
术违背法律和伦理,现代机器异化人性,环境污染戕害人类健康,核武器威胁人
类生存……人类似乎越来越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地球上奢谈什么诗意地栖居了。
英国科学家皮尔逊说:"科学的成长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正是在科技发展
最为迅猛的20世纪,人类也品尝到文化失落的苦涩。
2.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科技是花,文化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文化是魂,体健要靠魂安。
只有筑牢文化底蕴的根基,现代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
3.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综观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进步,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起:在文化领域,第一次科技革命即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图书生产成为了产
业;第二次科技革命即十九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满足了人们享受视觉和听觉产
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
技术对文化生产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产生了新媒体。历史充分证明,文化产
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作文素材】
L"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水美景,"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生
气勃勃,"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说"坐看")的中国浪漫,
“万物始复苏,相约立春时"的盛世美景……冬奥会开幕式短片以一句句脍炙人
口的经典诗词描绘一个个节气,精彩阐述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
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科技元素打动了世界。这部美轮美奂的短片,出自湖南籍导演
龙江波及其团队之手。短短的三分半钟,凝聚了团队半年多来的智慧与力量。
2.英国之所以在科学上出现了牛顿、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在技术上出现
了瓦特这样的大发明家,离不开当时的文化土壤。同样,在近代中国,由于天人
合一、道统独尊、崇祖好古、经世致用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近代科技
发展举步艰难。这些史实无不证明了文化对科技的重要影响。
3.华为将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鸿蒙"源于上古传说,是
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服务器芯片取名"鲸
鹏"。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为"祝融",在现代科技中是"火神"的意思;中国
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这些命名让现代科技产品富
有美好而浪漫的寓意,而科技的发展也让神话和文学变成了现实。
【优秀范文】
让人文赋予科学温度
科学作为严谨理性的代表,如利刃一般劈开包裹万物的神秘面纱:爰因斯坦
的相对论驱散了笼罩在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译出了基因遗传
的复杂密码,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绘制了元素研究的精致蓝图……科学带来的
巨大财富,使许多人对科学产生了盲目崇拜,认为其能解决世间所有难题。然而
科学的发展不能只有冰冷数据和分析,还应具有人文的温度。
而今,科学被奉上至高无上的神坛,人文的丰碑却被荒烟蔓草掩蔽。究其原
因,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取得了耀目成就。我们能切实体会电带给我们全天候的
光明,却鲜有人了解电荷运动的规律契合《道德经》的"有无互补";我们享受
着先进的医疗服务,却很难体悟传统医学"扶正祛邪”的哲学智慧。
诚然,人文思想的发展和影响似乎悄无声息,但其展现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广
度却是科学难以比拟的。孔子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穿越千年依旧是为人
处世的宝贵启示;孟子一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历经岁月,依旧是
治国为政的珍贵道理,・苏格拉底奔波一生传授哲学道理,在牢狱中面对逃生的机
会仍选择慷慨赴死,那一声"人应当坚持正义",激励着后世点亮追寻真理的火
把,掀起一场场对教育、制度、科技的变革。人文的力量温和而坚定,在人类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更像潜行岩层之下孕育文明的甘泉,而非枪林弹雨中直取敌
方将首性命的锐利刀剑。
人文思想可惠泽万物,自然也浇灌科学土壤。古有李时珍将格物明理思想贯
穿于药学研究中,编纂成《本草纲目》这一传世要典;今有钱学森从艺术中寻找
启示和灵感,激发智慧之光,为他的科学研究开辟新路。当科学与人文对话,人
文能赋予科学温度。
人文赋予科学温度,需要打破二者间的藩篱,消除"科学完美至上"的盲目
崇拜。科学本意是探寻世界运行规律,再运用其规律为人类提供改造世界的方法。
单靠人文感性固然无法推动科学研究,但科学家决不能泯灭作为研究者应具有的
良知和基本道德。
人文赋予科学温度,还需要开拓思考问题的视野,具备敢于跨越界域的挑战
精神。"学科交叉”的理念近年来备受推崇,我们又为何不大胆尝试人文与科学
的跨界?放开眼界,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科学之舟破浪前行时,人文思想的清风应日日相随;在科学之树挺拔生长
时,人文思想的熹光也应时时照耀。唯有用人文赋予科学温度,人类文明积淀的
威蕤宝藏方能永绽光华。
评点
全文以排例开篇,以极具形象感而又充满气势的表达突出科学的力量,也使
读者聚焦于“科学崇拜”这一错误倾向。在对“科学崇拜”的反驳中,观点得到
了凸显。文章主体部分逻辑清晰,作者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因果思维探究人文被
冷落的原因,让步思维突出人文的特点和珍贵价值,对比思维展现人文与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性化一对一投资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籽仁类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计量标准器具:化学计量标准器具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放射性污染防治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刮墨刀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硬泡聚醚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变频器柜体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洁磁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陶瓷分离膜及功能隔膜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恢复与优化方法研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 VR游戏中心:虚拟现实的娱乐新趋势
- 四川省德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