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兴化市2022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蔡老师戴着眼镜,身形瘦弱,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姿态xiāo洒。他总xié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走进教室,放下书便用缓慢而颇有顿cuò的声调开始讲课。蔡先生上课yōu默风趣,妙语连珠,直到今天,他的许多话语还镌刻在我的记忆里。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美国影片——《传染病》。B.是躲在房间里打游戏呢,还是认认真真上网课呢?刚从父亲手里接过手机的周强竟然犹豫了好一阵子。C.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向我们走来,他健康、阳光、帅气。D.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党员。)B.“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虽然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句话有语病,关联词使用不当。)C.“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每个严寒的冬天”。)D.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GB3①重岩叠嶂,。=2\*GB3②晴川历历汉阳树,。=3\*GB3③急湍甚箭,。=4\*GB3④老骥伏枥,。=5\*GB3⑤它没有,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礼赞》)=6\*GB3⑥怀民亦未寝,。(《记承天寺夜游》)=7\*GB3⑦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5.名著阅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①当我八岁的时候,我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校里读书。在那里我一直读到十三岁。②我读会了经书,可是不喜欢经书,我最喜欢的是那些老中国的传奇小说,而且特别是那些关于叛变的故事,我读过《岳飞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③最后我离开了小学,那时我只有十三岁。……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非常奇怪地,这些小说里面没有看见过耕种土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些战士们,官吏们,或者文人们;永远看不见一个农民人物。对于这一件事我奇怪了两年,之后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了:里面人物们都是有武力的名人,人民的统治者,他们都不必在土地上工作,因为他们领有并管理土地,而且很明显地,是让农民替他们工作。④我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我开始有了一些政治意识,特别是在我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这本小册子是用下面一句话开头:“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我对祖国的将来觉得非常可忧,我开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职责。(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国籍)的记者,选文中的“我”是(写出姓名)。(2)文中的“我”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请结合上边的材料说说他为什么能拥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运筹帷幄的才能。(至少答两点)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信”即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学校八年级语文组将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乔菲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则通知,通知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来。通知八年级全体师生:八年级将于2020年10月16日上午8:00举行“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2020年10月14日八年级语文组错误一:错误二:(2)假如你被邀请担任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演讲比赛撰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这段开场白中包含一条诚信名言和一则诚信小故事。(3)演讲比赛结束后,你想给学校的公众号写一则相关的新闻报道,你拟的标题是: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7题。秋夜喜遇王处士野望(唐)王绩(唐)王绩北场芸藿=1\*GB3①罢,东皋刈=2\*GB3②黍归。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注释】=1\*GB3①芸藿(huò):锄豆。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芸,通“耘”,指耕耘。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GB3②刈(yì):割。7.(1)第一首诗标题为“秋夜喜遇王处士”,通篇虽无一个“喜”字,但句句有“喜情”,请结合三、四两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2)关于《野望》和《秋夜喜遇王处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中的“东皋”,是诗人隐居的地方,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的身份。B.《野望》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秋夜喜遇王处士》则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C.两首诗的语言风格都显得质朴清新,尤其《秋夜喜遇王处士》的一二两句,叙述平淡随意,却透露出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D.两首诗题材相似,都描写了秋天田园生活的画面,充满情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③,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④,乐可言耶!(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注】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人。③轩:有窗的廊子,这里指“轩廊”。④广寒清虚之府:指广寒宫、月宫。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自山之阴而登()②类屏障然()③予情愈豁()④巡阑忘寐()(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山之阴而登A.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D.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盖不知夜之几何10.翻译下列句子(1)(西陵诸山)诚天下之绝境也。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11.选文记述了作者到宝石山赏月的一次经历,宝石山的景色可以用“”一词来概括,作者赏月之情在“”一词中流露出来。(按顺序用文中的词语填空)(三)阅读《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完成12-14题。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③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现在几点了?”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快到6点了。”“大概过6点了。”“6点钟了吧?”因为他们都没带表,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④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当你回忆过去一段的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紧张的经历,比如是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很漫长难忘的。⑤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⑥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⑦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⑧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行判断,精神科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⑨不过,到现在为止,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只有我们彻底揭开了人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13.说说第③—⑧段围绕“时间觉”依次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完成填空。第③—④段:①第⑤段:时间觉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第⑥段:②第⑦—⑧段:③14.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写到“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请从时间觉角度分析“老吏苦之”和“东坡洒然不倦”的原因。(四)阅读《人生需要“顶住”》,完成15-17小题。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项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5\*GB3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⑦的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15.说说开头①—②在文章中的作用。16.梳理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1)中心论点:分论点(2)(3)17.下面一段材料是否适合做第④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着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五)阅读阿来的《哈尔滨访雪记》,完成18-21题。①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②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③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④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⑤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欣喜地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⑥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⑦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⑧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主人指引说:“呼兰河。”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⑨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内心只觉安宁而惬意。⑩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桨果。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⑾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辖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做哈尔滨的城市。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18.用四字短语概括成都、北京、哈尔滨三座城市留给作者的印象,完成填空。城市气候特点“我”内心的感受成都①心情黯淡北京干冷无雪③哈尔滨②十分喜欢19.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1)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体会其作用)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结合第⑤段内容,概括这个画线句中“景象”的特点。)20.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访雪”,而不用“赏雪”,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21.选文第⑥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分别有什么作用?【链接材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写法上相同点:作用上不同点:三、作文请以“当你需要时,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叙事完整生动、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班名、校名。1.潇、挟、挫、幽2.C3.C4.=1\*GB3①隐天蔽日=2\*GB3②芳草萋萋鹦鹉洲=3\*GB3③猛浪若奔=4\*GB3④志在千里=5\*GB3⑤婆娑的姿态=6\*GB3⑥相与步于中庭=7\*GB3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5.(1)美国、斯诺、毛泽东(2)①毛泽东同志看传奇小说的同时,还会思考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永远没有一个农民人物,他这种学习和思考结合的好习惯,让他能有高瞻远瞩的目光;②毛泽东同志不仅读经书,还读小说、时论等,博览群书,多方吸收知识,因此目光高远;③毛泽东同志心怀天下,很早就立志努力救国,远大的志向让他的眼光超越常人。(6.(1)错误一:落款处时间与署名位置倒放;错误二:未写明具体地点。(2)称呼(1),引用故事,引用名言,语言通顺,紧扣主题二、阅读理解7.(1)①第三句,写诗人与朋友满月之夜偶然相遇,表现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快意,以及与友人相逢的喜悦;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范文
- 2025股权分配协议建筑工程用地合同
- 2025年二建《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通关必做强化训练试题库300题及详解
- 安徽省蚌埠市四校联考2025年3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桥隧工技能鉴定理论资源高级技师习题(附答案)
- 试管婴儿护理健康计划
- 违纪学生协议合同书范例
- 基于主机的反弹shell检测思路
- 政府与中原证劵最紧密战略
- 车位转让协议与租赁合同
- DB11T 1182-2015 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定规范
- 2021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协会培训管理新版制度
-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课件
- DB52∕T 1559-2021 朱砂 工艺品-行业标准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升本)学士学位考试复习题
-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试题
- 《功能材料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018年12月
- 【原创】《“备-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施策略》讲座PPT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数的认识》(1)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