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8700字(论文)】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8700字(论文)】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8700字(论文)】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8700字(论文)】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8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摘要:“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合理设计,让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使用已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目前,问题情境的创设逐渐成为中小学课堂的必备环节之一,在教学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时,缺乏针对性、目的性、脱离生活等误区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笔者在教育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详细诠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创设问题情境,最后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让教师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创设的方式和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误区;策略目录TOC\o"1-2"\h\u5259一、绪论 113859二、问题情境创设与小学数学教学 114505(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118459(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211750(三)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329839三、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弊病 323338(一)以多媒体课件代替问题情境的创设 420361(二)宽泛的提问导致问题情境缺乏指向性 512809(三)问题情境成为传统教学的“包装” 625372(四)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脱节 716347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811432(一)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 89303(二)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标 928018(三)创设问题情境要重质重量 9601(四)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 1012529五、结论 1025460参考文献 10绪论

随着教育工作的推动,小学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学校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网络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创造符合当今时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课堂问题情景,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

问题情境作为连接学生生活实践与数学的枢纽,不仅引导学生“数学化”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首先,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反映了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即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学习,获得基本知识进而获得生活基本技能;通过活动主题提升学生基本思想从而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对问题的思考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大多数问题情境都是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因此,学生更愿意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大胆创新,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最后,通过对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研究课堂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可以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快速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针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的对策措施,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问题情境创设与小学数学教学(一)问题情境的含义“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合理设计,让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使用已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学生想起已学过的知识和已获得的经验,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呈现在到多姿多彩的问题情境当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往往取决于对某个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和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上数学课时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因问题而生奇,因问题而生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随着教学时代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教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已经逐渐在教学中运用,众所周知,在好的情境里一定存在问题,而一个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并且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求知欲望。因此,当我们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可以参考以下的要求: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要想发展好小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习特征,创设适合大众学生的教学方式。即要有“度”,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使学生有效地获得适时适度的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小学生性格活泼,对有趣或者精美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比如增加课堂表演活动。问题要难易适度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学生目前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通过现有水平的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之后,在逐渐发挥学生探索知识的潜能,让其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这是因为: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就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总之,要想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的答案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做到难易适度。情境要有一定的条理情境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定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因此,“问题情境”的“情境”,是要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三)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学生才能更好的通过此教学方式学好数学。(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讲解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特别是在一些来源的解释和数学公式的推导中,教师可以使用故事情境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问题的动画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感兴趣。(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的设定,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问题,结合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知识比较浅显,对数学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时,由于这一时期他们在形象上的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所以对一些有趣的内容很感兴趣。如果教师强行把一些概念和公式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三、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弊病(一)以多媒体课件代替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化其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上都至关重要。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等问题提出后就“直奔主题”,丝毫没有发挥出问题情境在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当中的作用,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定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案例片段1:《升和毫升》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精美的动态图片,教师导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和毫升。师:请看图片(出示课件),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100毫升酸奶5升纯净水……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做单位,计量较多的液体,常用“升”做单位。揭示了“升”与“毫升”的区别后,教师便一直引导学生学习认知“升与毫升的进率关系”,直至教学活动结束。一提到问题情境,许多教师便会想到制作PPT课件,通过精美的动画和图片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潜意识里已经把多媒体等同于问题情境了。不可否认的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十分生动形象,既不用担心教师多费口舌而讲解不清,又能让学生看清楚动态演示的过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很多教师都青睐于多媒体技术。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精美的课件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图片上的玻璃杯体上的刻度标明了”升与毫升”,杯中的有色液体分层显示,揭示了”升”与”毫升"的区别,然后出示题目让学生了解何时使用“升”做单位,何时使用“毫升”作单位,之后,教师便一直带领学生学习”升和毫升”的进率关系。直至教学活动结束,教师也未曾使用生活中真实的量杯来让学生比较体会一升(水)和一毫升(水)的区别,而这恰恰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像这样的问题情境,仅仅是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却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而没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课,就不能看作一节完整的课。因此,在教学课堂上设立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思考当中,是否能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并有能力解决相关问题。(二)宽泛的提问导致问题情境缺乏指向性把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到现实教学中时,有的教师往往会刻意创造问题情境,不能使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融合,未能突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深度,导致课堂学习时间的浪费,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无意义的人为设定纠缠。诚然,问题情境设置的比较宽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评价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达成的共识。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走向“死胡同”: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阶段,过于宽泛的问题情境缺乏指向性和目的性,小学生往往会感到茫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者答非所问,从而导致课堂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案例片段2:《元角分》教师给出了“怎样拿钱可以凑足7角钱”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师这样教学。师:小红从家里给新疆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用到什么呢?生1:需要一个信封。生2:需要一位邮递员。生3:需要一个邮局。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教师都加以肯定,但却都答不到教师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师只得自己抛出问题:“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7角钱。”“怎样拿钱可以凑足7角钱呢?”……这个案例中的问题情境十分宽泛,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问题情境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但事实上,由于这堂课是面向一年级的学生的,故而他们的回答都是从简单的入手,简单的问题,就意味着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与预设的答案毫不相关,究其原因在于该问题情境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创设的情境内容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结合的不够紧密,不能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氛围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或者对课堂的掌控力度不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收放自如,将会控制不住局面,使课堂乱成一锅粥,却始终达不到教学目标。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绕了一大圈才不得不生硬的提出本应该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行为实在是多余又烦琐。还有些教师教师会对创设类似这样的问题情境感到自得,自以为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这样既浪费了上课的时间,又完不成教学目标。(三)问题情境成为传统教学的“包装”有些教师把“创设问题情境”仅仅看作完成数学教学的手段,使问题情境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并且具有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作用,却忽略了问题情境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进而降低数学教学素养的发展。案例片段3:《10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上课开始,教师热情洋溢地展示了猪八戒的图像,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猪八戒想要过河,可是只有完成任务才能顺利过河,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

学生一听,立马来了兴趣,可兴趣却随着课堂的进度而逐渐减弱,也没有刚开始那么感兴趣了。首先是“猪八戒和口算题”,其次是“猪八戒和笔算题”,然后是“猪八戒和纠错题",接着是“猪八戒和连线题”,最后总结规律,只有完成了这些内容,猪八戒才能顺利过河。PPT上每一页都有猪八戒的图片,旁边就是习题,每进行一个环节,教师就会说:“大家来看看,猪八戒想要过河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学生教师打着猪八戒要过河的旗帜下,实际上却一直让学生们做习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太过片面,即“图片+练习题”的模式。这样的环节能不能叫做情境,这种所谓的“问题情境”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掉,进而降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创设的问题情境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那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果教师创设的是与案例3类似的问题情境,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要也罢。(四)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脱节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是一种很不错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不少教师在设计这类教学情境时经常会忽略一些很原则很典型的问题,比如,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并不十分贴合生活实际,甚至会随意编造一些内容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情境生活化给学生带来的熟悉的感觉也会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类问题情境带来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这个误区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且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案例片段4:《四则混合运算》

师:最近降温了,妈妈想给姓名想买一件羽绒服。周六下午,妈妈在商场看中了两种不同款式的羽绒服。第一款:3件羽绒服共441元;第二款:每件羽绒服158元。哪种款式的羽绒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生:列算式:

158大于441÷4158-441÷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该怎么运算?

生:口述:先算除法,然后算减法(运算顺序)。

这是笔者在光谷三小实习中亲身经历的问题。我刚开始觉得这个问题情境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个很典型的生活实例。但是,下课后,一个学生却来和我说:“老师,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场时,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有单价的,并没有见过出现几件衣服一共多少钱这样的情况。”我当时有些发愣,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我在备课时为了加入四则混合运算,创设了一个看似生活气息浓厚,实则不符合生活经验的情境,这种情境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平时买衣服会出现这样的标价吗?重要的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直到学生来问我我才知道这样做不合理。从此,这节课成为了我教学中上难以忘怀的教训和宝贵的经验,今后各位教者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时一定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点缀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佐料”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自然而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探究新知。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情境存在的误区,提出以下有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一)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花里胡哨的动画效果,或者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上课气氛,那么多媒体课件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在上述的案例片段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注意力已经被精美的媒体动画所分散,没有立刻从动画中寻找信息、发现问题,教师整节课的讲解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并没有利用生活中真实的量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1升水”和“1毫升水”的区别,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定然无法取得最优化的效果,所带来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如同一把双刃剑,若合理地使用它,就可以创造出更高效的课堂,反之,若使用的不合理,那么多媒体技术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也会不利于课堂教学。如同“案例片段1”一样,不仅没有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反而使整节课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既不能太依赖,又不能只是走形式,仅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那还不如不用。教师也可以利用简单的语言去创设问题情境,哪怕并不像使用多媒体那样精美,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就是有效的问题情境。(二)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有指向性,要目标明确,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需要做什么,问题情境要自然、简明。一般小学生的上课专注时间仅为5至20分钟,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切勿绕圈子。要把教学目标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要意图清楚,学生才胸有成竹,如此这般,教学效果明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让学生尽快的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更要结合学生的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创设简洁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快速的理解知识并获取相关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上述案例片段2中,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取相关教学目标的数学信息,向学生提出“一张邮票需要7角钱,怎样拿钱可以凑足7角钱呢?”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定,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和理解,并且提高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接下来知识的思考紧紧围绕“7角钱可以怎么分”这一主题展开,同时满足了题目中要求的开放性原则。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特别是针对开放性的题目,既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又要紧扣教学目标。(三)创设问题情境要重质重量如果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过于简单敷衍,仅仅是给传统教学包装点缀一下,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由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冷漠,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疲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设疑、有意地设置悬念,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时,就会很快的从中提炼出数学信息。这样既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导他们去探索知识,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引导,就会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梯形面积”的问题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是如何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做的垂直线,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推出梯形的面积,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地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可以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结论,并实现了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制作梯形的垂直线。最后,引导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总结和总结。在这种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对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四)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数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模式而不是生活情境,如果仅仅对生活经验进行简单地“复制”,必然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思维过多地用在不相关的细节上,会使学生对类似的生活情境产生陌生感。因此,基于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对已有经验进行数学化改造,挖掘生活原型,并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