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15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一“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播送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构造与学生的认知构造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究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基于以上分析^p,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的:1、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展两种计时法的互换。2、学生经历认识、搜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3、学生在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开展。为了实现学习目的,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打破难点,促进学生开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课件出示:安阳市新华书店门口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冬9:00——19:00、夏9:00——20:00,假如你想去书店买书,你可以几点到书店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历很丰富,同时提醒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提醒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根底。而学生在考虑“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究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课程理念〕2、交流信息,激发浓重的探究兴趣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哪位同学先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搜集到: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的时间;火车票上、公共汽车站牌上的发车时间;超市门口、药店门口的营业时间;电视报上节目播出时间等等。学生边交流,老师边有选择的进展板书,并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你会在做什么呢?这些时间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出来吗?”〔设计意图:数学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维考虑世界的头脑。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搜集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过程,理解了这一全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与考虑,不仅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而且尝试了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激发了浓重的探究兴趣〕〔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1、动手操作,促进感知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钟表来帮助,好吗?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假如让你来设计一个能表示24小时的钟面,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钟面。〔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老师充分利用“一日有24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这一显性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动手设计的强烈欲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钟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2、交流讨论,优化方法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大钟面,上面标有24个大格,从1到24;二是仍是12个大格的钟面,不过有两圈,内圈是从1到12,外圈是从13到24;三是其他画法。师:“比拟一下,哪种设计方法比拟好?好在哪?”学生会发现大圆钟面可以明确看出一日有24小时,但看着钟面要想说出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比拟困难;而双圈钟面上能突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个钟面很快找到黑板上的24时计时法所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间。〔设计意图:知识因交流而增值,思维因交流而碰撞,情感因交流而互融。学生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比拟、分析^p钟面的特点时,经历了深层次的考虑,体验到数学的优化思想;最后依托钟面的对应关系,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积累了直观转化的数学经历。〕〔三〕精讲点拨,稳固训练1、课件展示,强化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师:请同学们边看边考虑,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课件:时针从0时开场,渐渐走动2圈,第一圈,依次从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上依次出现13到24。配合演示相应时间的动画画面。〔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进步了学习效率〕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师问:“同学们看着钟面,能很快找到了两种计时法对应的时间,那没有了钟面,你能发现他们之间互换方法吗?”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方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考虑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设计意图:数学因抽象、概括而被赋于了简约美的化身。学生脱离了钟面这一形象、详细的实物载体后,对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关系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悱状态,此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拟、概括,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使学生思维到达一次质的飞跃〕3、稳固训练1〕、填空〔1〕一天有〔〕时,从钟面上看,时针正好走〔〕圈。〔2〕17时是下午〔〕时,21时40分,晚上〔〕时〔〕分〔3〕晚上12时是今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2〕、连线:3:408:20xx:3017:0015:40下午5:00下午3:40凌晨3:40上午8:20晚上8:203〕、师生互问〔1〕老师联络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计时法。〔2〕由学生写在黑板上一个时刻,让老师写出相应的计时法。〔设计意图: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为了稳固本课新知,我设计填空、连线、师生互问三个练习题。在练习中有意让学生认识多种表示时间的词语,增强对普通计时法的认识。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四〕当堂检测,拓展应用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在下课前引导学生从三维目的的达成进展本课的小结。不仅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2、当堂检测1〕判断以下时间用24时计时法,还是12时计时法。下午6:0623:38凌晨18:06取信时间:第一次:8:00第二次:14:00第三次:18:30中午12:301:202〕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第三次取信是晚上〔〕时〔〕分。3〕把以下时刻改写为12时计时法。18:0023:0010:005:304〕用24时记法表示下面的时刻小明早晨6时30分起床:〔〕中午12时用餐:〔〕下午2时10分上课:〔〕下午4时50分放学:〔〕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7时30分做作业:〔〕晚上9时睡觉:〔〕5〕把以下时刻按一日里的先后进展排序〔1〕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2〕黄昏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设计意图:为了更表达“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亲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5道不同层次检测题目,以期到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拓展运用〔二选一〕1〕课外查阅:钟表创造发前,人们是怎样计时的?2〕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设计意图:好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让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后,在拓展运用中我设计了二选一的题目,到达“课虽止而意犹存”的效应〕最后,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板书设计。〔设计意图:课题是课堂的眼睛,板书是课堂的靓相。采用数学化的板书方式,以简明、整洁的节奏,表达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符号化、对称化、比拟化、分类化和过程化〕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二4月23日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听了程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程老师幽默幽默的课堂组织才能,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入印象,受益匪浅。1、在活动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开场,老师就让学生在动手摸一摸的比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哪个大?第二次摸一摸课桌的面书的面,第三次摸一摸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哪个大?这样很好的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展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等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又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2、充分表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面积单位”这一概念。在学习面积单位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通过学生自己想方法比拟两张纸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究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3、找出生活中的单位面积物体,为学生建立表象。在认识了1平方厘米时,老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如指甲盖,键盘上的键等,同样1平方分米的物品的寻找,特别是1平方米的报纸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1平方米的面积好大,并通过能站几个人来实际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并为学生建立了单位面积的大小,教学效果好。本节课程老师设计思路明晰、目的明确,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详细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络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展互换。为了较好地到达以上教学目的,有效地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老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学生观察、比拟、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务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____同体。鉴于以上分析^p,我做到了以下几点: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6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18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18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场,什么时间完毕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24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络。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根底。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拟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底和经历。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局部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展交流,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展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稳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络,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带他们去超市,按24时计时法改写后,又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这样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考虑问题的习惯。另外,我还安排了“你知道吗”,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让学生多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那么混合运算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根底。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那么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2.教育教学目的:根据上述教材分析^p,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p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才能目的: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p,搜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才能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3〕情感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开展。开展“用数学”的意识和才能,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详细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开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知识经历的根底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那么,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根底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根底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时机,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开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理论。提供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亲密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根底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我希望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和交流互补法进展学习。(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组织学生人人参与,结合教材,严密生活,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入生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进步学生的分析^p、判断才能,为终身学习发下根底。(2)交流互补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讲解、演示操作,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才能。最后我来详细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让学生观察进入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合理性的数学问题都给出鼓励性评价,老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意图: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消费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测”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表达数学从生活中来,激发学习兴趣。(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480÷4=120〔盒〕〔3〕引出连除算式后,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960÷2÷4〔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960÷〔2×4〕引导学生重点说算式每步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满足学生内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在次过程中体会与别人交流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质疑、解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合作探究有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先分组讨论,全班汇报。老师实时总结。连初的混合算式从左向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用混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混合运算顺序,在不断运用中发现规律,使运算规那么的产生满足探究的自然需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严密相连,进步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意识。(三)、稳固练习,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2.自主练习2〔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你想怎样做?〔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4〕全班集体订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做题习惯3、自主练习3: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订正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升华知识,使知识得到延伸,并且运用与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数学回到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是生活中去的微妙。最后,请允许我以几句在实际教学中感悟颇深的话语来作为我今天说课的完毕语:教育是探究和启蒙,不是宣传和灌输教育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不是指示和命令教育是丰富知识,而不是同意思想教育是信任而不是防范。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五本课是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由于学生易受整数大小比拟方法的负迁移影响,对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拟学习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扰。因此,我对教材进展了加工与改造,让学生直接面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把它们放在一起比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在现实背景中帮助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络,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掌握系统化考虑问题的方法。设计本课时,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参与,理论探究必备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考虑,撑握简单分数大小比拟的方法,活动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其在课堂中既有获取知识,才能也得到了培养。本科课堂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故事两方面入手:游戏对于孩子一直是感兴趣的话题,同分母分数比拟大小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之后,对于学生学习这一局部来说是比拟简单的,如何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脱离书本这一载体设计了莫分数比大小这一游戏,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你想摸到几颗棋子?为什么?、动口说: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还有?比这个分数小的分数还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母一样的分数如何比拟大小?寻求规律分母一样的分数比拟大小的方法。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游戏中学会了方法,学生乐学,爱学掌握知识扎实有效。在学习分子是一的分数比拟大小时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根底。为了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乐学。详细地说就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分析^p、讨论,逐步让学生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用这一模型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采用学生喜欢《西游记》为背景,创设分西瓜的情景,这天唐僧师徒4人走到一座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八戒只化缘来一个西瓜,4个人,只有一个西瓜,怎么办好呢?唐僧建议平均分,每个人分到西瓜的1/4,八戒一听急了,自己辛苦找来的西瓜只得到1/4,说什么也不同意,吵着要1/8,可切开后,见到师父和师兄的1/4就大呼受骗了,说师父、师兄欺负他?为什么八戒自己吵着要1/8,可见到切开的西瓜后,就懊悔了呢?直嚷嚷师兄欺负他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过渡操作体验,探究规律探究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拟。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拟。练习1/2和1/4,1/8和1/6,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一样之处?在比拟这样的分数时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拟方法。稳固练习我还是以游戏为主。“开火车”,由某一列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后面的同学说一个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小〕同样开动第二列火车,由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同学按这个同学的要求说一个比它大〔或比它小〕的,分母一样的分数。“分苹果”纸卡出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一个比这个分数大的分数,一个比它小的分数。让学生尝试比拟3/5和3/4的大小,学生经历了发现简单分数大小比拟的规律,主要是为开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但要灵敏应用这一规律还不能做普遍的要求,这一练习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局部学生学习的需要,也理解一下,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可以超越教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六《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究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想像力,在探究交流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才能。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浸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和爱国教育。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钟面、口算卡片、根据以上目的,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学具操作、组织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开展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秒,体验秒,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考虑、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开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构造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开展程度,这节课我分四个环节进展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回想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情景,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出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提醒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1秒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知识呢?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这一小节,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反响等学习活动,探究出:秒针是钟面上最细最长的一根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2、认识几秒出示课件,提问:秒针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经过了多少秒?为什么?这样反复屡次地练习,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学生是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有的是一大格一大格地数,表达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进展优化。3、探究分与秒的关系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想一想: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秒?秒针走了一圈后分针有什么变化?从分针与秒针的走动,你发现了什么?我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全班汇报。得出结论:1分=60秒。(板书:1分=60秒)分与秒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在这一小节我采用个体独立考虑、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总结的方式来解决。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进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展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才能。4、实验活动,体验时间①体验1秒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嘀嗒”声感受一秒的时间,再让学生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秒的时间。可能有的1秒钟会拍一下手,有的会翻一下手腕,有的会眨一下眼睛,就让学生用自己想的动作跟着“嘀嗒”声做一做,充分地体验时间单位“秒”。②体验1分钟让学生拿出口算卡片在1分钟里进展口算练习,体验1分钟的长短。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考虑的:口算是我们数学课堂一项根本的训练,把它作为1分钟的体验内容,可以让我们活动的数学成分更浓,让学生对1分钟有更充分的体验和感受。5、知道1秒的价值,懂得珍惜时间播放课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将刘翔110米栏夺冠的成绩和一些现代化工具在1秒钟里创造价值的一些数据,让学生感受到1秒虽短,但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借此对学生进展珍惜时间和爱国教育。6、时间名言欣赏通过欣赏时间名言,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展了一些情感的熏陶。(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填写适宜的时间单位。每天大约睡()小时大约需要20()大约需要25()2、练一练。(1)1时=()分1分=()秒(2)秒针走一圈是()秒,走半圈是()秒。(3)钟面上有()大格,有()小格,又细又长的针叫()针。通过层次性练习,稳固所学知识,并灵敏运用,进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四)自我评价,享受收获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内容,既能使学生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概括才能。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展概括,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简洁明了。板书:秒的认识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1分=60秒在这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组织他们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理论体验,鼓励他们去讨论、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七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学期新增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根底上,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根底,因此这局部内容的教学非常重要。教材一开场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来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接着,他们可以用尺量或用对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局部名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络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获得新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才能。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理论、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及空间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图形新授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本理念下的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形式来设计本课。老师根据本课学习目的及重点,布置学生进展前置性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明确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目的的理解。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讨论变得更加高效、详细〕2.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方法,同时可以纠错,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继而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1.指名小组台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这一环节主要是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2.其他小组适时补充不同的方法。〔这一局部设计主要是解决在汇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不断的展示、质疑、补充,老师择机对重难点、易错点进展适当点播、提炼等。最后形成知识,主要通过这一环节,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稳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展指导。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是一个知识的反响过程,通过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展了再一次回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总之,本节课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理论操作才能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有序地进展操作、观察、探究交流,从而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获得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才能。以上就是我们三年组老师对这课的浅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专家、领导批评指正,下面请张凤玉老师为我们做课。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八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表达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展计算,以此来浸透转化的学习方法。为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打下根底。3、【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本着表达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那么,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纯熟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展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拟、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展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首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才能,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严密联络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一样。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考虑、交流,在交流中探究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学生在9乘几的根底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自己可以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拟、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根底。4、课堂反响,检查效果。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根本练习;(2)解决问题,这些练习既重视根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拟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表达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局部学生能当堂达成目的。第一、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1、导入:师:大家喜欢去游乐场玩吗?如今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出示主题图: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3、大家看到小精灵聪聪的话了吗?一起读。(生提出问题时,让2名学生说出算式)第二、解决问题,探究算理。(一)探究10乘几的算理师:小精灵聪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出例如1的第(1)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问题写在纸上,用幻灯放映)2、学生独立考虑进展计算。(齐读题目,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生汇报,老师板书:2×9=18(元)(你是怎样想的?)2×10=20(元)3、探究10乘几的算理师:2×10没有乘法口诀,你是怎样想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说一说你的想法,看看哪一组想到的的方法最多)学生的答复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2×9=18,18+2=20)(2)看成10个2相加来计算(2+2+2+2+2+2+2+2+2+2=20)(3)2×10表示2个10相加,所以是20。(10+10=20)(4)用1乘2等于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1个十×2=2个十)老师把4种算法都板出来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优化算法)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5、练习(每人一张答题卡)3×105×1010×86×104×1010×7展示,并让2名学生说算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10乘几的算理算法的理解。(二)探究20乘几的算理1、出例如1的第(2)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2、学生齐读题,自己解答,汇报,老师板书:20×3=60(元)3、探究20乘几的算理师: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的答复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将20×3看成2×3=6,再添上一个0,就是60了。(即2个十×3=6个十)(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20个3相加)(3)20×3表示3个20相加,(20+20+20=60。)把算法板出来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三)口算练习,小结算法。1、口算400×5=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看谁的反响最快。老师板出题目,生说算法。(让几名学生说算法)生汇报,老师板答案。2、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师:有没有信心接着下面的挑战。30×9=300×9=3000×9=(写在纸卡上放映)学生说答案,老师在题卡上写出答案。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口算方法。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课题:口算乘法)我们通常把这类题目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质疑。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69页,认真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吗?5、请同学们看课本68页的主题图,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名学生说)第三、稳固练习,掌握应用。1、做练习十五第一题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1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自己把得数写在课本上,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先全班独立口算,在课本上写得数。展示一名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3个算式的想法。2、做游戏:我出你答。师:如今我们做个“我出你答”的游戏好吗?老师说算式,你们说答案。(师说两个)师:谁来说个算式大家答?(2-3名学生说)同桌两人玩游戏,每人说两个算式。3.做练习十五第2题、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答)(1)读题后,独立计算。(2)学生汇报。(3)你是怎么想的?第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九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浸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1、通过“猜测理论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展进展描绘,并和同伴交换看法。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理论活动经历,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才能,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绘事件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展比拟。本课设计的主线是: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绘生活现象。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才能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绘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敏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络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展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在如何打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理论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场,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展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严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重。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绘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到达了我们的预期目的。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本课中,老师组织学生进展摸球游戏,从一开场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历和生活经历,有特定的词来描绘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在重视学生进展充分的活动的根底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展独立考虑,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绘,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p推理才能。本节课组织学生进展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展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绘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络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表达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时机。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展,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绘生活中的事情,是以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展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展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展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展更深层次的讨论。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十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根底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学习新知。根据本课的详细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的: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p、综合、抽象、概括的才能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构造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根底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表达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2、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才能;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讨论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表达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络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开展。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老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展教学。〔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时机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场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道路。说:请运发动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发动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方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拟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提醒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的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新知的动机。〕〔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道路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如今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拟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正确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络。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时机,提供尝试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擅长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到达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入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入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才能和概括等才能得到锻炼。〕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道路〔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根底进展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终究谁成功了?〔对,小兔获得了成功。〕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三〕稳固深化,联络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的的达成与否,学生开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根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稳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根底。〕〔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络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拟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络生活实际,体验周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一本单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局部: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局部内容的构造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根底上进展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开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根底。本单元概念较多,也较重要。另外还有四个例题,分7课时进展教学。教学中注意对教材进展适当处理,以到达活用教材的目的。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绘、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络。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绘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本质性联络。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概念。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历,有效地进步知识摄取的效果。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承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承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4.重视估测才能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拟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展估测的时机常常比准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重视估测才能的培养,也有助于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展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2、比拟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教学难点;1恰中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表达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为此,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时机,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的。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多媒体教室和你的房间比拟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媒体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的房间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生活情景,表达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间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利用媒体直观演示把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划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帮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理论,使学生的数学才能与数学情感得到开展。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开展是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开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认识“面积”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外表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老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考虑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理论操作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在学惯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外表的面积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理论的结合,进展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拟与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cm2小正方形拼图形,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再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来,而且有助于开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小组合作,说说各自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拼摆收获: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展操作,验证猜测,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根底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测、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归纳概括才能,又表达了学生动手理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究才能和创新精神。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强化概念的比拟辨析,说说我的教学建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概念,学历运用各种估测方法比拟面积大小。教学重点难点:从物体外表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的大小。理解统一面积单位是必要性。教学策略: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拟物体外表积的大小和比拟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寻找直观比拟的对象,如课桌桌面,课本封面,黑板大小,练习本封面等等,从中还能比拟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拟物体外表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拟,二是重叠比拟。一般来说,当物体外表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拟;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那么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拟大小。学习面积单位,先由第教材70页比拟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再介绍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二司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屡次,每次都给人别样的感觉。面带微笑,亲和力极强,课堂上激情澎湃,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功底深沉,擅长考虑,对课标钻研得透,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得准,教学效果很能好。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特点,我用三个字概括:新、活、实。理念新,表达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展“三公开”教学的成果。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这节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理论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终究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到达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的。1、教法灵敏,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2、用活教材。老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老师能利用周围环境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根底。3、教活学生。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动课堂。1、教学过程真实。表达在环节安排科学,逻辑性强。先讲dm2/。后讲cm2和m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产生是消费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安排上,先制造冲突,让学生明白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熟悉实物,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接下来,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表达“面积单位”的价值,最后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适宜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上得很实在,2、读、写、说三个习惯的培养落实。读、写、说习惯的培养是去年以来,教学常规所抓的重点工作,本节课中,老师上学生读目的、读教材,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只有读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们知道,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决不能只停留在外表。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写的方面,认真板书,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上台书写面积单位,在自己本子上写。让标准、正确的要求落到实处,说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清楚,说准确,说完好的话,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习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充分,学生配合的多好,但终究有进步的空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乏,正是因为有缺憾,有缺乏,才有了教研的必要性,才有了每一个老师进步的可能。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程度精益求精,最后到达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境界。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教育教学程度的进步永远在路上!这一节课假如说有建议的话,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更充分些,整节课都是老师在引着学生按既定的“道路图”走,也就是说,预设有余,生成缺乏。课改的本质就是教中心转为学中心,师中心转为生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只有重视生成的课才理睬有内涵,才更精彩。这种基于解决学生自已提出问题的课堂学习才是真学习,比方这节课上,当讨论“1平方米终究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时”,有学生提出64个时,老师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说下面我们再研究,让学生高涨的情绪一下子就冷却下来。这个环节终究如何处理,值得研究。二是一节课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课堂的主要环节,导入、拓展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和重点进展。比方导入,碗的大小指的是容积,而这节课学的是面积,有点不对照。结课前的拓展,讲面积和长宽的关系,不是不可以,但下课铃已响,学生的心已走了,再讲意义已经不大。再者,练习量也缺乏,可见前面用时过多,时间分配不太科学。说到练习,我想多说两句,“语文靠念,数学靠练”,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前段时间,英国引进了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小学版《一课一练》,这是上海小学的教辅,中国的教辅走出了国门,引起了言论热议,也让我们回归到教育常识,一定的做题是必要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教育上有种倾向,一说书包重,就提出抛弃教辅,一说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就砍掉习题训练,这些实际上都是矫枉过正,我们对中国外乡的教育方法要自信,题海战术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练习不可或缺,这也符合教育规律。说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我非常赞同张卓玉的观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他说,关键不在于学习的量有多大,而在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当学习是实现外在目的的手段时,不管学习的量有多大,学习本身就是负担。他还说,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主要原因不是作业量的过大,而是质的过低。评价学生负担轻重的标准,首先看学生作业的意义、价值,即使是几分钟的.作业,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做,假如没有必要,再少的作业也是负担。其次,看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是否乐意做,只在乐意做,快乐做,作业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减负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于老师责任心和教学程度。扯远了,回到这节课上,瑕不掩瑜,总体说,这节课上得还是比拟成功的,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三1、《解决问题》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些根本策略。2、教材选择了某旅游团到宾馆住宿的事情,提出了小组合作帮助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合作。稳固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听取同伴得以斯,在各种方案的制定与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教学目的:〔1〕、结合旅游团的住宿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