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七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一基于“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理念。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考虑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时机。由运用熟悉的米尺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再到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创设了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真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考虑,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促使学生观察、独立考虑、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进步各方面的才能,全面开展。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用商场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感悟小数。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学生通过搜集,会发现很多,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假如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假如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分出整数和小数后,老师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考虑中完善自己对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老师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考虑,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考虑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拟、去观察、去考虑、去表达,才能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整节课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有点“赶”的感觉,特别在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内化知识过程。在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有了生活经历,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数位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加强学生说的才能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表达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展计算,以此来浸透转化的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分析^p,本节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培养学生类推的才能和创新思维。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本着表达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那么,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纯熟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展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拟、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进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我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才能,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严密联络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一样。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考虑、交流,在交流中探究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可以准确地进展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根底,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好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刚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展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根底。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展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间隔,在观察、比拟、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才能,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估计较长间隔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历,通过合理推理进展估计的习惯,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准确值时能自觉进展估计的习惯。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展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拟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展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4-65页的教学内容。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场的,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开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根底。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4只小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详细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历,理解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4”来表示。“想一想”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知识经历,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2、才能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逻辑思维才能。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详细的数学活动,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重点:探究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合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归纳法等进展教学。我充分利用农远资,制作课件进展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利用农远资中的图片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贯穿整个新课的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拟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本节课,我通过上网查阅,阅读网上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案例资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出合适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情境:老师带来了一个桃子,准备把它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根据学生的答复用课件演示,并适时复习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各部份表示的意义。〔2〕课件出示复习题1:用分数表示红色局部。〔请个别学生说说想法〕〔3〕课件出示复习题2:请学生用分数表示红色局部〔说说想法〕此题主要复习一个物体的1/4,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1/4做好铺垫。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提醒课题〕〔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历,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根底。让学生学会迁移。我主要创设三个情境,分三步进展教学:1、初步体会〔课件出例如题情境图〕情境:孙悟空给小猴们准备了一盘桃,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一?你知道吗?请你拿出4个纸桃片片帮小猴分一分!我先引导学生运用纸桃片片分一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估计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历很快会得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再运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我们可以把这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4份中的1分,可以用1/4来表示。〔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也可以表示1个物体。〕2、加深理解。〔课件出示“想一想”题图〕〔1〕提问:假如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2〕先让学生拿出学具纸桃片分一分,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1/2和2/4两种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比拟,使学生发现用1/2表示更符合题意再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3〕比照1/4和1/2.〔课件出示4个桃的1/4和4个桃的1/2〕引导学生通过比照知道同样是把4个桃平均分,分成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拟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可以是多个物体〕2、加深体会:〔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假如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学生交流,指名答复,老师演示〕〔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假设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详细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第三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如此来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四环节:稳固练习,强化新知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1、根底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2〕比一比,说一说,第一行的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和第二行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结:这两行的两幅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第一行每份是一个的情况,第二行每份是几个的情况,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比拟,讨论,加上我的概括归纳,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形成明晰的表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个,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2、比拟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指名答复。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体会:这2副图虽然都是12个小方块,但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3、操作练习〔1〕、涂色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老师指导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确定平均分成几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这一份有几个,然后课件演示订正。〔2〕、小棒游戏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学生之间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知道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也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2、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吗?使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以下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表达知识性和简洁性,便于学生归纳小结,突出教学重点。以上说课,仅是我对现代远程教育资辅助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做法。如何在信息化的今天把远程教育资运用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有待于我们农村老师进一步学习和讨论。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五1、教学内容: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纯熟地掌握了万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本课内容包括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局部是一位的小数。这局部内容是小数初步认识中的最根底的知识,它的学习,为再学习小数大小的比拟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根底,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根底。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母是10的分数及货币单位元、角,长度单位米、分米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的理解多于米与分米,而且对小数也有所接触,为此教学一开场以一些商品的价格引入,不回避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反而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对教材稍作修改,先学小数的读写法,再通过学生的合作、自学、讨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再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运用知识于理论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2、通过观察考虑、比拟分析^p、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通过理解小数的产生和开展过程,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非常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含义是教学中的关键。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物品的价格,把你搜集到告诉同学。多请几位学生说说一些商品的价格。二、理论讨论,学习新知.1、读、写小数。既然大家知道0.1元,0.2元,0.6元都是小数,那你认为它与我们学过的1,2,3,4……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圆点,都有零)指出,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怎样读?怎样写?2、理解小数的含义。分三方面进展。a以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b认识以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c借助分数的意义认识小数。每一方面都配以一定小练习来帮助学生及时稳固,练习中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究才能。3、通过自学让学生理解自然数、整数及小数是由哪几部组成的。三、自学“你知道吗?”。通过“你知道吗?”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开展的过程,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奉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首先起于人类的需要,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奉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p、教法学法分析^p、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根底,从经历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展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好的认识。这局部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和理论才能创造了条件。(二)教学目的确实定根据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程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的(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的(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的观念。(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那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新课标指出: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理论法2、联想类比法1、电教媒体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3、老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p,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理论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场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如今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展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忆和对经历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3、理论活动,引起冲突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展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究设置了有利的悬念。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学生经过一翻考虑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展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从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展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明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展正确的导向,进步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七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拟适用于计量物体外表、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假如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那么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