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症知识100问全文-_第1页
分裂症知识100问全文-_第2页
分裂症知识100问全文-_第3页
分裂症知识100问全文-_第4页
分裂症知识100问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精神科医生习惯上称之为“分裂症”。谈到“分裂症”的名称,就有必要先让大家了解一下《CCMD—3》。2001年4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订发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是我国现阶段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中使用的权威诊断操作手册。《CCMD—3》从第1版发表到目前第3版的修订,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在第3版中引人注意的改进之一就是从考虑病人和符合社会需要出发,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分裂症。这一修改虽仅减少两字,但一则更符合临床习惯,二则也尽量减轻了服务对象的心理负担,体现了医疗服务人性化的特点。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我们精神科学科的一种进步。那么到底什么是分裂症?只有充分理解了分裂症的基本特征后,我们才可能得到一个基本认识。本病的基本特征包括一个中心环节和两个“分裂”。一个中心环节是强调患者基本个性特征改变突出;两个“分裂”是指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而这种“分裂”(即不协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患者心理活动过程(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内部三者之间的“分裂”,二是患者心理活动过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裂”。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防治,一直都是我们精神学科研究的中心课题。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学科水平的限制,病因一直尚未完全阐明。现阶段大量的研究结果提示本病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由若干基因叠加作用所致。但除遗传因素外,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可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病患者在意识清晰、智能良好的背景下发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根据WHO的资料,大约每100人中就有一名分裂症患者。本病病程迁延。在我国住院精神病人中,大约每10人就有5人患分裂症,其中慢性病人大约每10人就有6人患分裂症。这一比例较高,是需要精神科医生及全社会都引起重视的。本病从法国一个叫MOREL(1857年)的医生提出“早发性痴呆”的概念起至今有近150年历史,其诊断名称一直在不断变更,这反映出本病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同时也反映了医学前辈对本病所做的科学探索工作的逐渐深入。本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以类似神经症症状如失眠为主,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自语,无故独自发笑,终日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思维中,闭门不出,视家人为路人,言语缺乏条理等,待家人发现时已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因而分裂症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防复发。患者在专科药物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后,在维持一定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社会干预的社会康复,才能让患者获得较佳的结局,如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减少复发。但精神病人的康复是要通过医生、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奉献爱心才能实现的。2分裂症就等于“精神病”吗?在一般人的常识中,精神病人总表现为疯疯颠颠,行为怪异,或孤僻内向,痴笑自语等,由于这些表现基本上为分裂症病人的表现,因而就认为分裂症就是“精神病”,“精神病”就是分裂症,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大家也许对香港明星张国荣自杀一事记忆犹新吧。他就是因患“抑郁症”而自杀身亡的,而抑郁症就是精神病的一种,但与分裂症绝对是两码事。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紧张,常有一些人会出现失眠,情绪不稳,肌肉紧张性疼痛,紧张烦恼等神经衰弱的表现,而神经衰弱也是精神病的一种。到这里为止,大家也许对精神病多了一些感性认识吧。按照《CCMD—3》的等级诊断原则,精神病依次序排列共分为9类。其中首先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精神障碍又主要依序分为脑器质性(如脑中风后精神异常),躯体疾病所致、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等)所致精神障碍等。功能性又可分为重性及轻性两大类。重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又主要可依序分为分裂症,心境障碍(如抑郁症)。轻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大概又可分为癔症(即人们常说歇斯底里);神经症(如神经衰弱);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如同性恋,恋物癖);精神发育迟滞(即人们常说的弱智、白痴);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即人们常说的儿童多动症);其他类。所以分裂症仅仅是精神病的一种,而精神病包括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是以心理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涉及心理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3.“精神病”与“神经病”一样吗?精神病广义上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影响下,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有不同程度异常的疾病。狭义的精神病则是指重性精神病,是一组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常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态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肯主动就医。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有较多影响因素,但目前许多病种的病因尚未明了,需进一步研究。神经病是指脑、脊髓、周围神经及骨骼肌肉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外伤肿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原因所引起的疾病,不是以精神障碍为基本特征。这些病因引起的疾病中神经或肌肉组织多有明确的病理改变,而在有些疾病中患有生理性变化,却看不到病理的改变,如原发性癫痫、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周期性瘫痪等。神经病是包括大脑在内的神经系统及某些肌肉疾病,而精神病主要是涉及大脑功能的疾病,主要是异常体验、异常想法或判断及异常行为包括精神、社会及生物学诸方面的深层心理活动与人际交往关系异常的疾病。一般而言,脑部有明显结构异常等器质性变化,临床表现以感觉和运动异常为主,属于神经病;而大脑没有明显结构改变,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则为精神病。当然精神病也可伴有躯体功能障碍,并且精神、社会及躯体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形成,有时很难严格区分,或者需要“精神科”和“神经科”两科共同诊治。4什么人易患分裂症?哪些人容易患精神分裂症,一直是精神科医生和专家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系:遗传因素:学家们通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家系调查,孪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他们在精神分裂症的调查中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就越高。在精神分裂症先证者家属中的发病率以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同时孪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素的作用。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使敏感基因的定位有了可能。最初研究显示在第5号染色体长臂有一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显性基因,但随后的大量研究又否定了这一发现。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寻找控制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某一特定基因几乎不太可能,提示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由基因的叠加作用导致发病。因此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大样本、多基因的同步研究,在研究手段上也从以空间线性连锁为纽带的染色体扫描发展为以功能组为纽带的功能基因群扫描,并进行高数据通量,严格质量控制。相信在本世纪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会有明显突破。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分裂症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社会经济和教育程度成反比。如低收入社会阶层比高收入社会阶层的患病率为9:1,其中又以无职业或技术性很低的人群患病率为最高。这些都与物质生活艰难,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研究表明幼年丧亲(指17岁以前父母死亡或永久分离)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另外,母孕期的病毒感染以及母孕期及围产期合并症等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间接的影响。推测由于上述因素影响胎儿神经发育,皮层神经细胞结构上紊乱有关。是否患病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精神分裂症有脑结构的变化和神经发育异常,如额叶和颞叶侧脑室扩大;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和分泌失衡等。总之,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具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以及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合并症、外伤、幼年与双亲分离等社会应激的人群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易发的高危人群。5.分裂症有好发年龄吗?同其他疾病一样,分裂症也有其好发年龄。它的发病年龄段多在青壮年时期。据南京、上海等地的统计资料,分裂症发病年龄范围以16~35岁范围最多,占住院分裂症的80.9%~81.9%。就发病年龄的分布情况来看,南京和上海资料均以21~25岁为最多。国外的统计资料也与国内统计资料一致,只是在年龄分布上略有区别,以26~30岁发病为最多,占住院病人的27.4%。少数病人在青少年期或老年期起病。中年以后发病者多称为晚发性分裂症。发病年龄与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2.3岁,单纯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2.7岁。弄清临床类型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对评估在治疗中的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单纯型的分裂症患者多在青少年期起病。由于起病缓慢,持续进行,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对亲友逐渐冷淡,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等人格衰退症状早期常不被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因而治疗上效果很差,预后也不良。晚发性分裂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愈来愈大,老年期分裂症也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45岁以后发病,以偏执、幻听为主。发病原因推测由于老年化躯体功能下降,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如听觉下降,使老年人出现多疑;听觉和视觉损害,可加剧业已存在的分裂症症状。6.分裂症患者中有多少人会自杀?在分裂症患者中,常可见到抑郁症状。其中,轻者表现为消极言语、轻度抑郁情绪;重者则表现为严重抑郁情绪、有自杀行为,可直接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据WHO资料表明,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在分裂症患者中所占比例可达10%之多,而其中自杀死亡者约为3-4‰,也即每1000名分裂症患者中约有3到4人自杀死亡(这并不包括自杀未遂者)。国外一些研究发现自杀死亡者中,90%左右的人符合精神疾病诊断。国外的心理分析研究揭示了精神疾病是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约为14万,然而从病种来说,分裂症患者自杀是较少的,首位是抑郁症(30-80%)其次依次为酒精中毒(24%),人格障碍(3-18%),药物依赖(19-60%),最后为分裂症(3.07%)。但上面这个排序目前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分歧,仅有首位是抑郁症这一点是比较一致的。所以分裂症患者自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尽管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情绪及自杀行为较少,但却要引起高度重视,以避免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另外要做好自杀的危机干预工作,让病人及家属得到及时心理救助与支持。据一些研究资料表明,96.6%的自杀者潜在的心理问题生前并没有得到关注,更谈不上合理治疗。因而普及相关心理卫生知识,是解决自杀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固然精神卫生工作者要在平时加强宣教,但主动、积极了解一点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对分裂症患者及其监护人乃至全社会则更显得意义重大。7.分裂症发病与性格有关吗?精神病中以分裂症为最严重。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临床资料表明,其治愈两年后的复发率达50%。其发病率各地区各时期统计数字常有差异,在欧美等国家患病率约4%-8%,而我国一个5个大城市的调查,患病率为0.86%--1.28%。不少人认为,分裂症的发生是由于心理上受到刺激的缘故,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大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在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心理上或环境上的压力,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恋爱受挫折等,但这些并不是发病的根源。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分析,有些病人心理不平衡或与环境发生矛盾、冲突,有可能就是患病早期的病理性改变和行为的异常表现,只不过没有被人们所察觉。因此,精神因素并不是分裂症的主要病因,而只是促使某些患者发病的诱因。专家们经过分析证明,人的性格与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一“分裂样性格”。表现为退缩、孤僻、内向、胆小、沉默和怪癖,缺乏知心朋友,好幻想,缺乏进取心。在学习工作中主动性差,依赖性强,遇事没有主观见解,这种人易患精神病。国外调查结果分裂症病人在病前有这类性格者占50%-60%,而且病人亲属中也常有类似的性格。其二,偏执性格。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情绪不稳、易躁易怒、心胸狭隘、嫉妒心强。自我评价过高,遇到挫折时多责备别人或推于客观。在工作中容易和朋友发生磨擦。这种人多见于男性,易患偏执型分裂症。上述性格的人必须逐渐锻炼对心理矛盾和环境因素压力的适应能力。这两种性格均属于不良性格。一般认为,人的性格成熟,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其心理发展要经过三个关键期,即3岁、7岁和12-14岁。青春期是一个性格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地渡过最后一关键期,形成更多的好思想、好品质,就可以为日后良好性格的定型创造条件。否则会发展成不良性格。儿童期性格可塑性很强,从小要抓住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培育。尤其在青春期注意性格的培养十分重要。8.分裂症会传染吗?分裂症为一种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不是有外来的病源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分裂症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传染性。但分裂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可能在某个家族中高发。另外由于受精神暗示作用的影响,日常可出现感应性精神病及癔病集体发作的现象,一旦离开特定的发病环境,这些患者可在短时间内不治自愈。9.分裂症会遗传吗?不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有没有遗传”?回答是:与遗传有密切关系。请看下列事实:①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②有的学者对65个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一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群仅为O.86%一1%。②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双胞胎)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1个卵子2个精于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胎(2个卵子和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高4—6倍。④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但是,一般并不把精神分裂症直接说成是“遗传性疾病”,理由是:①其遗传方式及遗传传递方法目前尚无定论。②临床观察资料中,确有相当数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家族史(家族中父系母系3代均无精神病患者)。10.哪些人容易患分裂症?哪些人容易患分裂症?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从现阶段研究成果来看,遗传是分裂症的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且为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精神病学家通过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在分裂症患者的亲属中患分裂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常人;与分裂症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分裂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家属中患者的人数多少,与其家族中任何个体患分裂症的机率呈正比。另外分裂症的患病率与患者所处社会阶层有关,在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中患病率较高。有些精神病学者认为父母性格怪异或患有神经症,子女易患分裂症。又有人发现父母关系异常、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或关心不足,子女也易患分裂症。这个观点在70年代的欧美曾流行一时,但不同的精神病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缺乏必然联系。当时与之相近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父母与子女交流异常,子女也易患分裂症,同样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交流异常为疾病的原因抑或结果无法判断。另外研究表明病前性格不良者会有一小部分人发展成为分裂症,故而认为人格异常者尤其是分裂样人格者易患分裂症。尽管以上观点存在分歧较多,但唯有遗传的观点是比较肯定的。不过在这里要明确一点,在发病前要去推测某人是否会患分裂症就目前精神医学水平而言尚很困难及缺少识别方法。11.分裂症病人能结婚吗?分裂症大多于青壮年时期发病,绝大多数分裂症患者得病时尚未结婚。那么,得了分裂症还能结婚吗?这是很多病人及其家人所关心的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患者医生认为不能结婚的疾病者不得结婚。因此,分裂症患者能不能结婚,应由精神科医生提出意见,应该认为.得了分裂症,患者是可以结婚的。但重要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恋爱、结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状态时,有各种精神症状,使之不能按正常的情理思考、分析问题,甚至生活不知自理,因此,绝对不能谈恋爱和结婚,否则会促使病情加重。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一切如常人时,可谈恋爱和结婚。(2)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问题的解决,需由他人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得病后,容易遗留一些社会功能的缺损,如交往能力下降,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等,因此,父母兄长要对他多提出建议,帮助他分析、观察问题、再作出最后决定。(3)精神分裂症患者找对象,要实事求是,向对方毫无保留地讲清楚自己的病情,而不是隐瞒病情,以免婚后导致婚姻纠纷,使自已的精神受刺激而致旧病复发。(4)精神分裂症患者找对象,应适当地降低条件和标准。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个人条件很好,得病后仍按原来条件择偶,结果不是找不到中意者就是勉强结婚。婚后对方逐渐厌烦其有病及服药等。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对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打击。12.儿童也会患分裂症吗?分裂症起病年龄最小者为学龄儿童,8岁或9岁前几乎不发病,此年龄阶段发病者很少见,然而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存在是肯定的。发病率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明显升高。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中,接触差和语言混乱普遍较明显,除此之外也可有妄想形成及较强的情感变化。典型的精神分裂症表现在较小的儿童身上是见不到的。像思维、语言、感知觉和情感障碍这些症状,要以这些能力的相应发展和稳固发展为前提,在经过一段无显著异常的发育阶段之后,一些青(少)年中出现倦怠、不果断、以及加重的孤僻性。有些人冷落自己、几乎不加入家庭的一些活动。有些人反应为疑病或忧虑性内心痛苦。有些人敏感、害羞胆怯,有些人过分活跃,对抗性增强,以至于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像从前那样听话,变得执拗而难于接近,不易教育了。这些混乱、令人不安、接近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青春期表现,一方面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所建立的现实联系还不够稳固,另一方面是由于阶段性自我意识薄弱,并通过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而加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一般为亚急性或急性,所以很容易看到患病期的突然变化,这种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异常变化必须引起父母重视,及时求医。13.老年人也会患分裂症吗?一般进入老年期不太会患分裂症,年龄较大者初次发病比较少见。随着年龄的增大,即使是分裂症的慢性病程,进入老年阶段后病情可有明显的缓解,且分裂症症状大多数也较轻。在老年病人中,急性多发少见,症状一般为单调的形式。人格改变与行为障碍等残留症状的程度同生活情形有关。进入老年阶段后,大约有20%的分裂症病人可获痊愈。约45%的分裂症病人明显缓解。如果病人具有明显不利的病情发展,则在老年期可出现残留症状。在这种残留状态中,以思维、情感及本能内驱力障碍、思维散漫、自我矛盾及孤僻性多于妄想、幻觉以及紧张性障碍。既使妄想和紧张性症状大多数也退居次要地位。大多数病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行为怪异、思维障碍、本能内驱力疲乏,情感活动减少及突出的孤僻性,反映了与环境的联系。精神分裂症的残留症状可被看作是疾病的直接后果,而更多地被认为是病人与疾病抗争的结果。看上去活力减低、行为孤僻的病人,于现实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退缩到所谓堡垒的背后,以回避过去的要求,避免重新回到现实,同时也可防御早期未解决的冲突。老年痴呆在分裂症病人中似乎比其他14.与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当一个人陷入表面上无法容忍,无法解决的困难处境,并且认为只有结束生命才能摆脱困境时,将会出现自杀行为。自杀可以是失望和焦虑恐惧,特别是面临危险、疾病、死亡、罪过的暴露、精神疾病突发、丧失威信以及受到别人的鄙视时,部分是由自己的过错,部分是由于没有根据的误解。总体来说,自杀是由绝望引起的。与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1.急性的恐惧不安2.持久而严重的忧郁3.负罪的体验4.痛苦地表述对生活的绝望5.没能达到目的的较强而潜在的攻击性6.进一步还包括病人以前有过的自杀行为7.在家庭或周围环境中发生过的自杀事件等.由于激动和紧张等导致的思路中断或思维短路,反应在自杀行为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此时当事者不再能考虑以后解决问题或提高适应能力的可能性。许多人在自杀念头的出现到自杀行为的落实之间持续不到一天时间,持续时间较长的自杀意向,多有认真的准备及较彻底的实施手段。一些人的自杀企图无确切的实施计划,以致于许多自杀行为能得到挽救。有些自杀者在自杀行为发生后马上又寻求别人的帮助,尤其是在服用了安眠药之后,自杀也可作为对难以容忍的现实的逃避,以及对毫无希望的未来的逃避。自杀还可能是向外界的求援和呼吁,有时还是以使别人羞愧、丢脸、报复别人或使人感到惊恐不安为目的。自杀行为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相互交叉重叠。自杀可以是自我摧毁,也可以带有某种倾向;可以是针对自己,也可以是面向他人;可以是威胁恐吓,也可以有很严重的后果。15.分裂症病人容易产生哪些危险行为?分裂症病人较常见的危险行为有自伤、自杀和冲动伤人等。他们可利用各种物品作为残害自己的工具:如吞服体温表、发卡等异物;窃取玻璃碎片或锐利物品割破血管或颈部;以头撞墙、床棱;利用热水瓶、烟头、暖气烫伤自己;或从高处跳下或坠楼自杀;利用毛巾、长丝袜等自制绳索自缢;或蓄意藏匿精神药物一次性吞服自杀、触电自杀,以及突然冲动打架斗殴将他人致伤等。其中最危险也最严重的是自杀、自伤和伤害他人,甚至是严重伤害、杀人等刑事案件。有这样一个案例:杨某,女,32岁,1年前开始出现精神失常,言语增多,到处乱跑且常自言自语和无故独自嬉笑。平时即坚信丈夫要害她,并常打骂丈夫。行凶前晚,杨某磨菜刀,表示要用菜刀切猪食,故磨刀备用。当晚乘丈夫熟睡之机,用菜刀和斧头将丈夫颅骨打得粉碎,并砍伤头部躯干多处,致其夫当即毙命。事发后,杨某对杀人供认不讳,毫无掩瞒,但坚称“不知道为什么要砍他”,“丈夫把刀藏在衣服里,要杀我,所以我就先下手杀了他”。说话时态度冷漠,无所谓,不时自言自语。结合这些案例,这些有冲动行为的病人有这样一些特点;病程多在3年以内,尤其是在初次发病后病程在半年左右者为最多。他们行凶的目的、动机均不明确,难以理解,或者行凶行为明显凶残,且多是突然行凶,不择时间、场合,不顾及后果,缺乏自我防卫意识。行凶后可保持无所谓的冷漠态度或在现场留连不去。被侵害的对象多以家庭成员,特别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如配偶、子女等。由于病人的危险行为不可能都有暗示危机的先兆,因而首先要求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病人独特的表现要有所了解,并有一定的防备意识。在平时要加强对刀、剪、绳索、玻璃等物品以及剧毒药物的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对待病人突然出现的暴力行为,要沉着冷静,先稳定病人;与此同时,设法求援,解救危机。切不可单独面对病人,进行阻止暴力或抢夺其手中的物件。组织好人力,转移病人注意力,分工合作,设法制服病人,但制服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病人和其他人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16.如何对自杀危机实施干预当注意到患者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时,制定一个治疗计划,对自杀危机实施干预以帮助患者安全度过这一危险时期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对患者适当监护或送入院治疗,不要让患者单独呆着,家属或朋友应提供适当的监护。2.保证患者24小时内得到适当的临床护理及日常生活照顾。3.鼓励患者向长辈、父母或同事进行咨询。4.取走所有可用来自杀的物品。如果患者需要服药,不要把全部药品交给患者,仅留很少让他(她)自己保管。5.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彻底、精确的评估,了解患者自杀的企图或计划、行动,自杀未遂后的行动,是否饮酒、被及时制止或救活的可能性,要求死亡的程度、对活着的感觉及以前的自杀未遂。6.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评判、不威胁、以同情和帮助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患者一起列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7.努力推迟患者的自杀冲动的出现。例如同患者订一个“条约”,使患者承诺在同其协定或较短的时间内不自杀,也可以给患者一些其他处于自杀边缘时的应对方法,如:建议患者找可信赖的人帮助,一个值得信赖的家属或朋友,医生等。8.淡化突如其来的问题,鼓励患者抱有一切都会好的观点。有条理地解决问题,是所有患者需要学习的关键技巧。9.环境干预。包括家庭成员如何对患者关爱,有条理地解决问题,鼓励非医疗系统的支持网络发挥作用,鼓励动员社会资源,帮助患者解决与他人暂时的冲突帮助患者有计划、有规律安排治疗阶段和巩固阶段的时间。17分裂症病人能生育吗?分裂症患者不应该生育子女,其原因有以下几种:(1)分裂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大量调查资料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发病宰。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应生育子女。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具体做法是,经恋爱结婚,婚后立即由其中一方做绝育手术,或者采取官内放环的避孕方法。

(2)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缓解后还要长期服用维持剂量的药物,而这些药物有致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如果停药又可导致病情复发,而兴奋、躁动均可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不良。(3)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缓解后易遗留社会功能缺损,常常不能履行做父母的职能,甚至就业困难,经济上难以抚养子女,精力上无力照料和教育子女。(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曾见到,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打伤或杀害自己的孩子。18.有多少人患分裂症?有多少人患分裂症?要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回答分裂症患病率的问题。首先,分裂症患病率由于诊断标准和调查人群不同,存在较大差异。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不同地区搞了一个大规模的普查,其结果表明,分裂症时点患病率(现患率)在1.56‰-4.6‰之间。根据1993年我国1个七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发现城市总患病率为8.18‰,时点患病率为6.17‰;而农村总患病率为5.18‰,时点患病率为5.18‰,说明城乡有差异。发达国家的一些资料则表明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约为8‰,1998年美国的一个较新的研究表明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其次,患病率也与性别和年龄有关,我国近几十年的不同研究结果均发现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另外一些研究资料表明35岁及55岁人群的患病率高。第三,患病率还与社会经济背景和职业有关。我国1993年的一个研究发现:经济水平下等的人群患病率为18.90‰,明显高于经济水平上等的人群(3.54‰)。美英的研究资料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19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多种多样,一般与起病类型有关。本病起病形式不一,可呈慢性,亚急性或急性。上海20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分析缓慢起病者占70.6℅,南京住院病例1932例中占64.3℅。此病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很难确切估计起病时间,病人的精神活动逐渐变得迟钝,对人冷淡,与人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疏散,不遵守纪律,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表现为性格反常,好无故发脾气,不能自制,敏感多疑,或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自语,自笑;或无端恐惧。部分病人亚急性起病,从可疑的症状出现到明显的精神异常约经过两周到三个月。此时情感障碍表现抑郁,忧愁,病人表现不知所措,无助感,需要依靠。情感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控制不住反复思考,思考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或疑病观念。急性起病表现是言语增多,兴奋冲动,行为幼稚,愚蠢,奇特,思维内容荒诞,脱离现实,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其次是自罪,影响,中毒和嫉妒妄想,绝大多数病人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内容多使人不愉快,如讽刺,批评,评议,威胁,命令等;病人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噪音,哨声,雷声,拍击声,脚步声等等,也较常见到讲话声,耳语,喊叫,责骂或威胁声,大多数病人同时伴有焦虑恐惧或紧张,友好的幻听内容较少见。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不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都全部出现,表现程度也各异。20分裂症的预后与哪些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在初次发病缓解后可有不同的病程变化,但决不是规律的。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常会复发,多转为慢性及留有残余症状的看法是错误的。大约1/3的病人可获痊愈。保持临床健康,即不留有精神病症状。然而应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很深地干扰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和体验,即使战胜了疾病,病人的自我感受也不会与过去相同。一些病人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等残留症状较轻时,病人仍具有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残余症状的形成改变对病人生活的影响不完全是由疾病本身造成的,他也取决于心理社会因素。良好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促进疾病康复,相反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使症状加重。有利的预后因素有:发病较晚,急性起病,很突出的幻觉,妄想以及紧张性障碍,明显的情感症状,不复杂的人格结构伴有较好的交往及适应能力,波动性发作与心因反应有关,能获得有效的治疗,尤其是在精神病前驱期至发病期后头五年。女性的预后一般比男性有利。不利的预后因素:潜隐性起病,以精神衰退症状为主,如言语内容贫乏,情感淡漠,孤僻内向,意志缺乏,认知障碍明显,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前有分裂性或其他类型障碍,儿童期发病有遗传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及长期监护条件差,服药依从性存在严重问题。总之不能单纯地只根据疾病固有的规律来确定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应综合考虑到心理社会因素及治疗措施的影响。(周丹何敏慧谢红涛王琦)

21.精神分裂症治疗能断根吗?精神分裂症能否治愈,早发现、早治疗和坚持长期治疗是关键。一般来说,一旦发现有精神异常,治疗越早,效果也越好。另外,坚持长期维持治疗也很重要。跟踪随访发现,约有20%的患者由于治疗及时、系统,尤其是病情明显好转后仍能坚持用药巩固,又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医生的指导,病情一直很稳定,而且能正常工作或学习,可以认为,这些病人治愈(断根)了。调查发现,经过系统治疗获得显效后,继续巩固或维持治疗长达五年以上的患者,病情保持长期稳定,生活、工作、社交活动无一点影响,看不出他们曾患精神疾病,这些病人治愈的机会很大。而那些不能继续长时间巩固或维持治疗的病人,复发比例高达60%以上,复发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地停药,以为自己病好了,不再需要医生帮助,不愿意巩固疗效,结果病情反复,不得不再住院。当然,能否治愈还受其它一些因素影响,其中家庭对患者的关心程度是影响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家庭关系和睦,经济状况能保证病人基本治疗的,家庭照料良好的,工作稳定的患者,半数以上病情稳定,很少复发。无精神病家族遗传史的,病情复发的机会少的多,反之就不乐观。另外,生活事件、居住环境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尽管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且有较多因素可以影响预后,给治愈疾病带来困难,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维持治疗,避免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改善家庭环境,积极接受医学指导,治愈的机会可以大大增加。22.怎样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据调查,约有五分之四的患者病后至少一次复发,每年复发的为数不少。其原因主要是巩固治疗的措施不到位,不能坚持用药,少数患者因为遭受程度不等的心理压力,心态难以承受而复发的。预防复发的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是根据医嘱坚持巩固或维持治疗,一般采取的是口服药,如有胃病,或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的,或者对服药不合作的患者,可以每二周或每月注射长效药物针剂。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维思通(利培酮)、奥氮平等,由于药物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此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同时,应学会用良好的心态处理各种心理矛盾,能有效地减少复发。遇到心理压力时,就要冷静面对,正确处理,不要因小事、琐事而紧张不安,甚至怒气冲天或悲观失望,即使遇到大事,也应冷静,如果自己难以应付,可以请求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领导等帮你排忧解难。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可以大大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另外,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沟通,既可以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也同时可以获得心理支持,康复的指导,这对于每位患者都是有益的。23.精神分裂症病人长期住院好吗首先很明确地说,住院本身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是否长期住院由患者的病情程度而定。精神分裂症发病急性期,或病情严重到影响生活、工作或学习时,住院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经过治疗,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后,就应该出院,在家边治疗,边参加社会劳动,适应家庭生活,使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能力尽快恢复,早日踏上工作和学习岗位,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如果让患者长期住院,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在相对封闭的医院里,社会信息局限,接受的知识就少,长此下去会变得知识老化、信息量少,不利于心理发育;再则,长期住院吃吃睡睡,活动明显减少,缺乏体育锻炼,会引起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削弱,就容易生病;另外,长期住院会养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生活,容易被各种心理矛盾所打击,引起病情复发。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住院还会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除了养成懒散、孤独、退缩等问题外,有的因长期住院而产生失望情绪,觉得自己一辈子在医院度过,前途渺茫,做人没意思,因而出现消极观念,甚至自杀,这种教训不是没有。有位患者住院十多年,医生好不容易劝其家属领病人回家过年,可是没几天,由于他不能适应家庭生活环境而出现严重失眠,心神不定,病情复发了,不得不再住院。综上所说,都称之为“住院综合症”。因此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考虑出院,门诊巩固或维持治疗较为恰当。24.精神分裂症病人药物维持治疗要多长时间一旦病情治愈,为了减少或防止病情反复,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坚持服药,即病情稳定后还应服药巩固或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应坚持三到五年。因为精神分裂症病因迄今不明,目前的治疗只是控制症状,维持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其症状不发作,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或选用什么药物作为维持治疗?首先,由医生根据每位病人的特殊性,嘱咐用什么药作为维持治疗,并将日剂量从治疗量逐步减至一个相对低的,又不会引起病情波动的水平作为维持剂量,一般是原用治疗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于调整维持量是一个稳步实现的过程,主要根据精神症状是否反复而定,一般需要几个月的药物调整期,几年的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几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考虑逐步停药。停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况,如果在几天至几周内对睡眠没有明显影响的,表明停药是可以行的;如果停药后出现明显的失眠或以前的症状隐约出现,就说明停药时机不成熟,需要继续维持治疗。这时如果实施停药,很可能病情反复,前功尽弃。一般认为,如果停药后出现病情复发的,则应终身服药,这也是大多数医学专家所建议和提倡的。25.到精神病医院看病会加重病情吗?医院本身是救死护伤的医疗机构,只要不存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操作技术问题,不会加重病人病情的。产生这种误解有两种情况:一是病人自己,因为90%以上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把住院看成是剥夺人生自由,因而出现不满或抵抗情绪,提出这种理由。二是患者的家属、亲人的认识问题。由于其家属、亲友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不认识该病的严重性,片面理解为思想病,就对住院有顾虑,怕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或者担心戴上“精神病”帽子后会影响声誉、前途。事实证明,当患者的病情达到威胁他人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时,或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秩序时,应考虑住院,及时治疗,有利于防止发生意外,这样既保护病人自己,又保护他人。由于没有及时采取住院治疗措施,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病人杀人、放火、毁坏财产、交通堵塞等恶性事件的为数不少,教训深刻。例如,一位青年男子失恋后精神失常,其家属担心患者住院后坏了名声,今后讨不上老婆,甚至加重病情,就把病人关在家里求神拜佛,几天后病情加重,他把父母的劝导看成是陷害,顺手抓起一把菜刀猛砍父母,造成一死一伤。另一位女性病人,在受到批评后精神失常,认为自己有罪恶,到处被监视,觉得走投无路,邻居多次劝其父母送患者住院,但其父母舍不得这样做。二周后,该病人觉得做人太难,到处受欺侮,只有以死来求得解脱,趁家人外出之际割腕自杀,虽然被及时抢救脱险,却留下了后遗症。这些事实说明,患上精神分裂症后,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住院的就应尽早住院,不要延误病情,早治疗、早康复。26.如何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表现可以很特殊,而且大多潜隐缓慢发展,因此有些患者在几年后才被发现的也不少见,当然,更多的是在发病几个月后病情明朗化。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以下方面:(1)性格改变。比较多见,有的容易激动,无理取闹,以前温和、老实、耐心的脾气不见了;有的表现沉默寡言,孤僻,怕见人,不求上进,生活懒散被动,工作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工作单位换了多处,没干几天、几周活,就被辞退。(2)多猜疑。经常无端猜疑,疑神疑鬼,对周围人的言行特别敏感,别人在聊家常,被他认为是议论他;别人咳嗽、吐痰也认为是针对她的;总以为有人在饭菜中放毒,因此拒绝进餐;认为有人用仪器控制他的思想或行动,因而关紧门窗不敢外出。(3)行为怪异。见人躲闪,小动作多,怪叫,不能按照生活规律烧菜做饭,躲在家里不出门等;买了一堆物品,有的根本不需要。(4)情绪不稳定。经常脸无表情,对周围事情无所谓;有时无故大发雷霆,或为小事哭吵;对亲人不热忱,或视为敌人,经常谩骂;有时无故哭泣,或痴笑。(5)生活没有规律性。一日三餐没有时间,或少食,或暴食;不注意个人卫生和衣着打扮,着装分不清夏天或冬天;白天睡觉,晚上忙碌不停,不知干什么;不注意节约,乱化钱。(6)失眠。大多入睡困难或容易醒来,又不愿意治疗。这些表现可以先后发生,也可以有几种同时出现。应尽早请精神科医生诊治,治疗越早,效果越好。27.怎样诊断精神分裂症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要依据思维、情感和意志要求的不协调和分裂、病情严重度及病程,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才能下诊断。如有一位病人说:“我是一位大诗人,知识渊博,有许多发明创造,有的是钱”,医生就问他为什么你现在还是一位工人?他却不以为然地回答:“知识都在我的肚子里,要什么,给什么”,随手写下一纸“我是世界皇帝,送你一百万”。当医生朗诵一首李白的诗后,问患者出自哪位诗人?他却埋怨医生:“这有什么用?”,医生又问:“你有钱,为什么还在抽低质香烟,穿破旧衣服?”,他笑着说:“钱越多,人越穷”,“没办法,家里人说没有钱,只能克服了”。简单的回答就反映出该患者的思维、情感活动如此矛盾,行为脱离现实,整个精神活动分裂的典型表现。患者脱离现实,自封“世界皇帝”,这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自称有钱,却穿着破旧衣,抽低质烟,又解释家里没钱,前后矛盾,说的和自己正在承受或体验的生活完成不一致,这就是病态,是精神分裂现象;自称是大官(妄想),却在医院生活,人的自由受到限制,没能显示自己的权威,又无强烈要求,这是情感淡漠的表现;有的耳闻人语(幻听),呐呐自语,前言不答后语,句不成句(联想散漫)。按照本国诊断标准规定,精神分裂症病程至少一个月,而且其严重程度达到影响患者个人生活或工作,或影响他人生活、工作,又缺乏自知力,并能排除有关疾病的,就可以诊断精神分裂症。28.精神分裂症应与哪些精神疾病相鉴别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及意志活动不相一致的精神疾病,但类似这些表现的疾病有许多种,例如:1.偏执性精神病。妄想结构严密、内容较固定、并与现实有一定联系、不经调查难辩真伪。患者可以收集许多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是真实的,经常写信,发表言论,攻击某个妄想对象,即使将调查的真实结果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接受,继续进行上诉、控告、甚至威胁,严重影响社会安定,扰乱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这类患者治疗的难度很大。2.情感性障碍。主要表现情绪的过分高涨或低落,有的患者表现整天兴奋多言,联想加快,欣快,容易激动,自负,精力充沛,忙忙碌碌,晚上不睡觉或很少睡觉,第二天仍然精力十足,简称“躁狂发作”;有的表现悲观失望,抑郁,缺乏兴趣,早醒,焦虑,自责自罪,对前途无望,甚至消极自杀,典型病人的病情昼重夜轻,简称“抑郁发作”。上述两种发作可以一人先后出现,少数病人一生中,仅表现一种发作形式。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往往从小受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步出现脾气古怪,任性,容易冲动,黏滞,多疑,孤僻,社会适应困难等,一般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格改变是继发性的,往往找到其精神活动不协调的基本特征。4.老年性痴呆。也可出现妄想和幻觉,甚至行为紊乱,但其特点是老年发病,逐步智力减退,尤其即刻或近时记忆损害令人注目,严重时认错亲人,走错家门,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精神分裂症的记忆困难就不明显,一般青年发病较多见。5.精神发育迟滞。也可以表现胡言乱语,妄想、幻觉,行为紊乱,但是其特点是,在智力明显低下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般带有愚蠢和幼稚性,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突发性,自幼就有智力发育障碍的证据。以上是常见的易与精神分裂症混淆而需要鉴别的疾病,另外一些少见的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29.常用抗精神病药有哪些,有什么特点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以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奋乃静为代表的常用药物,治疗幻觉、妄想很有效,尤其是前二种治疗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比较有效,起效时间快,但副反应相对较大。利培酮是一种近年来国内上市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幻觉妄想比较好,由于副反应较少,病人较易接受,服药期间很少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状况。但因镇静作用较小,对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疗效不如氯丙嗪。氯氮平治疗兴奋躁动、胡言乱语、幻觉、妄想等效果都比较好,尤其对于那些病情顽固,其他方法久治不愈的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副反应相当明显,如流涎、口干、便秘等,极少数发生粒细胞减少、肠麻痹、癫痫发作等,因此用药期间必须定期测定白血球数量及其分类,查心电图等。舒必利治疗幻觉、妄想、情绪低落及社会性退缩效果比较好,但缺乏镇静作用,会引起失眠,也可引起静坐不能、四肢不自主颤动、口干、便秘等副反应。奥氮平是一种在国内上市不久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幻觉妄想很有效,没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几乎不发生嗜睡,对患者正常生活和认知功能几无影响,能边服药边参加学习或工作,但药价较高,部分患者服药期间应注意控制体重糖。30.抗精神病药有哪些常见副作用与其它药物一样,抗精神病药物同样也有不良反应,约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表现静坐不能,莫名其妙、无法控制的站不定,坐不住;四肢控制不住地颤抖,不注意时更明显;突然的斜颈,两眼往上翻,伸舌或缩舌不能,躯干或四肢的扭转性运动等。胃肠道反应也很常见,如口干、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一般不会影响生活,过一段时间会自然适应。5-10%的病人可以出现心血管反应,如在起立时,突然脸色苍白、头昏目眩、心悸、冷汗、血压下降等低血压反应;有的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等,一般认为这些情况也能在躯体适应后消失。少数患者在治疗的1-4周内会出现皮疹,个别严重者皮肤糜烂、脱屑、有渗出物等剥脱性皮炎,必须停药,赶快请医生抢救。服药物期间受到烈日暴晒,其暴露部位会出现红斑、水肿或丘疹等光敏反应,因此最好避免暴晒。此类药可引起嗜睡、忧郁、激动等精神方面副反应,减药或停药后能够减轻或消除,同时必须与疾病本身的表现相鉴别。部分患者发生体重增加,或肥胖,少数患者出现初乳分泌或乳房肿胀,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有的性功能减退等代谢或内分泌功能异常,减药或停后会消失。0.1-0.7%的患者可以引起白血球减少症,以氯氮平最明显,因此定期查血常规很有必要。药物引起肝功能障碍的约5%,无黄疸型肝炎多见,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或肝区疼痛,SGPT增高,减药、停药后会好转。31.怎样处理抗精神病药的常见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可以引起多种副反应,如果处理及时,得当,是能够消除的。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时,使用安坦或氢溴酸东莨菪碱很有效。饭后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胃的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胃部不适;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时,可以通过减少药量来减轻和消除不良反应,如服用维生素B6、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开胃,用泻药如酚酞、果导、开塞露等治疗便秘。防止低血压反应的方法是注意体位变化,每当从卧位或坐位站立时,起身速度不能太快,应缓慢地站起来,如果此时出现脸色苍白、头昏目眩、眼冒金花时,应立即趟下或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再起来;一旦出现低血压反应,立即采取平卧,头低脚高位,休息几分钟就好转,如果仍然低血压状态,应请医生抢救,需要使用升压药,还要检查一下,是否有其他情况发生,或考虑停用抗精神病药。出现药物性皮疹时,如果疹子量少范围小的话,一般考虑减少药物日剂量,同时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维生素C等,几天内消除;如果皮疹严重,应予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请医生抢救,不得延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尽量不在烈日下暴晒,以免发生日光性皮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可以预防体重增加或肥胖。月经失调或闭经者一般考虑改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或许能减轻症状,或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日剂量,也是处理方法之一;在上述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人工月经周期疗法。发生肝功能损害时,首先考虑减少药物日剂量,合用保肝药,如果无效,则停现用药物,选择另一种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继续使用保肝药物,甚至能量合剂,一般能够较快康复。32.抗精神病药中毒有哪些表现该类药发生急性中毒时,一般都在有意或无意使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的。首先表现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轻者嗜睡,重者昏迷,可伴有行为紊乱,日夜不分,走路跌跌冲冲,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谵妄病人表现阵发性恐惧不安,能看见墙壁或天花板上有动物、野兽在晃动等(幻视),因而非常紧张,蒙住被子躲起来怕受伤害,或躲到床底下逃避。药物可以损害心血管功能而导致休克,甚至心律紊乱,表现脸色、嘴唇苍白,四肢变冷,心跳加快,全身无力。有的患者阵发性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吵闹。有的出现幻听,听到有人骂他,议论他,引起患者攻击行为,行为紊乱。中毒时间过长,会出现剧烈呕吐、或四肢抽搐、呼吸不规则等,此时如不抓紧抢救,病情很危险,可以因呼吸和心血管功能过度抑制而死亡。33.如何处理抗精神病药中毒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毒迄今无特殊拮抗药,因此大多采用一般的药物中毒抢救原则。首先是洗胃,服药不超过八小时或即使超过八小时的,也都应送病人到医院洗胃,加快排除药物。同时进行补液,尽快把已进入血液中的药物从肾脏排出,减少对机体的有害影响。病情轻者经过上述抢救,能基本脱险。但对于服药量大和服药时间长者,尤其是昏迷者还要进一步抢救。用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防治脑水肿,用促进脑代谢药如脑复康、利太林,帮助患者恢复意识;用解痉药如安定控制抽搐,制止脑水肿的进一步发展,但使用要得当,防止该药的副反应。发生呼吸困难时应使用中枢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治疗呼吸抑制;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使用升压药物如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但是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中毒引起的休克,不能使用肾上腺素,否则会加重休克的发展。意识恢复后出现明显的妄想、幻觉时,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奋乃静(指非奋乃静中毒者)。出现失眠时,可服佳静安定、舒乐安定、思诺思等。中毒期间出现精神症状时,如果洗胃成功,利尿及时有效的话,几天后精神症状可以缓解;如果紧张不安、言语明显增多的话,也可使用安定、佳静安定等药物。必须指出,患者意识恢复后,仍需慎密观察几天,因为药物在体内从吸收、储存到释放有一个过程,如果过早停止抢救,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当然,中毒的抢救应由医生来实施。34.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如何治疗急性期指的是病情发展到一个严重阶段,主要表现妄想、幻觉、行为异常、思维联想障碍等症状。这时必须抓紧和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以免发生肇事、肇祸事件。治疗的办法主要有几种: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定醇等,有效率达70%以上。它们对幻觉、妄想、行为障碍都很有效,一般在达到有效剂量时的几天后就起效,肌肉注射效果更快,尤其是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对不合作患者,可以短期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氯丙嗪,控制病情更快,当然,都应在医生的严密监视下用药,包括测血压、心率,治疗更安全。日剂量视患者的药物耐受力而定,氯丙嗪一般在300-500毫克/日、氯氮平在100-200毫克/日、利培酮在2-4毫克/日,氟哌定醇在15-30毫克/日。这些剂量应根据病人的体质、药物敏感性适当调整。控制急性期症状的时间约一到四周,再给予4-8周的巩固治疗。由于急性期治疗时药量较大,发生副反应的机会很多,主要是锥体外系症状、心血管症状、胃肠道症状等,轻者观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严重者必须对症处理(见有关解答)。2.辅助心理治疗:一般不宜单用。有些患者发病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问题,如抑郁、焦虑,可以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帮助他减轻或消除症状或某些心理问题。但必须在使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前提下,进行心理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不少急性期患者行为紊乱,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这时需要加强护理照料,保证进食量和饮水量,防止着凉感冒,预防冲动伤人和毁物。尽可能住院治疗,必要时采取保护护理。35.精神分裂症慢性期如何处理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有二种情况造成的,一是疾病潜隐发展的结果,二是急性期症状久治不愈成慢性发作如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或残留症状如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等。由于慢性期病人以精神活动功能的衰退或缺失为主,治疗的重点是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实施康复措施,设法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继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根据病情调整药量;对于那些难以适应社会,有一定冲动倾向的患者,最好安置到康复病区,接受“集体治疗”的方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组织病员部分或大部分自己管理康复生活,参加工作如拼装小商品、娱乐如唱歌、跳舞等、及行为治疗,以尽可能地纠正病态行为。住院时间不宜过长,一旦病情稳定,就应尽早出院。接受家庭治疗的患者,由监护人照顾,除了督促用药外,还要关心生活起居,指导病人的生活。定期门诊随访是防止病人病情复燃的重要一环,在医生的指导下维持治疗。有条件的地方,把病人送到日托站、工疗站,接受社会功能的训练。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慢性病人的社会康复,减少病情波动,在亲人的关心帮助下,加快身体康复。实践证明,将慢性病人长期安置在医院只能使他更加孤独退缩,精神衰退更快。有条件的家庭,应积极配合医生,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到社会生活中去适应和锻炼,以减慢精神衰退。36.“错觉”、“幻觉”是一回事吗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错误的感知,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例如,谚语“杯弓蛇影”和“草木皆兵”,都是错觉的丰富写照。有的人走夜路,路灯昏暗,行人稀少,不免产生紧张、恐惧,怕坏人骚扰或抢劫,突然看见远处电线杆上有一“人影”在晃动,以为是坏人找上来了,吓出一身冷汗,最后壮大胆前去仔细一看,是一件破衣挂在电线杆上被风吹来吹去,虚惊一场。这是生理性的错觉。病态的错觉就不同,患者在路上看见一位与其舅舅脸形有些相似的陌生人,就认定是舅舅,反复纠缠着讨钱,对方明确告诉他“不认识你”,患者却不满“舅舅”的吝啬行为,硬拖“舅舅”回家请母亲评理,这就是很难用事实动摇的错误感知,属病理性的。产生错觉与感觉条件差、强烈的恐惧或期待情绪、过度疲劳、注意力涣散,或意识不清等因素有关。 幻觉是缺乏相应客观刺激却产生感知体验的知觉障碍。大多是病理性的。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患者在家里可以听到马路对面的居民楼内有人在骂他,议论他;睡觉前听到离家很远的同事正在策划逼他下岗的计划;拒绝吃饭,认为饭菜中有怪味,吃了嘴发苦(幻味),闻到一种毒药味会恶心(幻嗅)。对此,患者多非常气愤或不满,甚至找人对质,或执行幻听的内容,去跳楼或自伤自杀,也有的不闻不问,无所谓。产生幻觉的因素很多,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脑部器质性疾病包括癫痫和肿瘤、感觉剥夺、受暗示、正将入睡、意识不清时、或强烈的情绪因素如抑郁症等,都可发生。37.什么是关系妄想是一种常见的妄想。患者觉得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对他(她)具有特殊的意义或价值,无法动摇,坚信不移。例如患者走在人行道上,看见几个人在一起低声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他,因而破口漫骂这些行人,还冲上前去打人,怒斥:“看你再讲我,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一患者进家门不久就大发雷霆,将部分家具毁坏,事后才了解到,因为她发现家人见她回家马上散开了,就认为看不起她,因此把不满发泄了出来。这二位病人主要是把与自己无关的事牵涉到自己身上,甚至采取反抗言行,都可引起一定后果。关系妄想一般没有特定的内容,它往往是其他妄想的发生基础,尤其是被害、嫉妒妄想等,大多离不开它的“引入”,起推波助澜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也可出现猜疑,但都有一定的发生背景,例如受到批评、做了错事,做贼心虚就是例子,这种表现只称为牵连观念,不能认为是妄想。38.什么是被害妄想很常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还可见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觉得他受到来自外界某人或某组织的调查、立案、被诽谤、下毒药、政治迫害等的威胁或侵犯。例如一病人跑到警察署,递上一包封好的衣服,反复要求公安机关主持公道,将此包裹进行化验,查出凶手,保护他的人身安全。还气愤地报告,近年来,不知哪个坏人在他身上多次放毒,使他浑身无力,多次“昏倒”,面临死亡威胁,要求政府捉拿“凶手”,为民除害。这种妄想一般与关系妄想一起存在,还可有幻(听、视)觉的支配,往往造成患者的强烈不满,因而发生冲动、伤人等后果,甚至发生报复恶性事件,如杀人、纵火等,必须引起警惕,加以防范。39.什么是嫉妒妄想 患者缺乏事实依据,反复的认定自己的配偶另有新欢,或与异性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经常收集证据,跟踪配偶,或逼问配偶坦白交代,甚至与配偶的所谓“相好”对质,即使证据不足,也坚信不移,拿出所谓的证据示众,或胁迫对方,造成家庭关系或邻里关系非常紧张。如果病人的配偶出于无奈而“屈打成招”,或随便“承认”,只会使得病情复杂化,加重妄想的发展和巩固。有的夫妻因没能识别对方是病态而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分居或离婚。多发于女性,中年或更年期女性更多见。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病。40.什么是自罪妄想患者把自己过去的一些缺点、失误、错误,看成是犯罪,有要求宽大处理,有认为不可饶恕的,要求判刑入狱,或枪毙。例如一患者认为自己在一次劳动中丢失了一把榔头,是破坏生产的表现,罪责难逃;或声称一次家庭装修时,拿了单位的一小包铁钉,这是损公肥私,拆社会主义墙角,是犯罪行为,必须绳之以法。如果告诉他你已经认识了错误,大家都原谅你的,患者更加坐卧不宁,认为领导的宽恕是给他认罪服罪的机会,因此不分昼夜拼命地劳动,折磨自己,“洗刷”自己。有的因此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无药可救,已不配做人,常采取自伤、自杀行为。自罪妄想多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此种妄想的患者应加强看护,防止消极。(瞿正万)

41、什么是疑病妄想?

首先让我们明白一下什么是妄想?妄想它是个错误的信息,你会觉得它相当真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它是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它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如无缘无故突然认为有人要害他了等等。

而疑病症指的是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自己相信患了某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并对微不足道的一些症状和体征过分夸大,而终日焦虚紧张,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的一个综合症。

那么疑病妄想就是以上二者的结合,是以疑病为表现的一妄想。表现为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是不治之症,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检验,都不能纠正病人的这种病态的信念。

它常常继发于幼触或内脏感受器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在早期常常会因为躯体不适而经常反复地找医生看病,并做各种各样的检查,虽然医生告之无病,检查结果均无异常,但病人仍不相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诉说“我的内脏已经烂了”“肺已经不存在了”“我本人已不存在了”“只剩下躯体空壳了”等等离奇古怪的想法。

疑病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42、心理治疗对分裂症有效吗?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是由于生活应激和脑动能障碍共同引起,且心理应激在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中作用尤其明显故在分裂症的病人中进行心理治疗,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了解与发病有关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激及其他的心理应激,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但由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的不同,特别是急性期精神症状较丰富的患者很难进行交流与心理治疗。故对心理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故急性期还是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因为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病性症状,随着这些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其他不良症状和行为紊乱也随之减轻,这时心理康复就显得较为重要,因为它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减少复发,促进病人心理和社会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国内外资料均表现,有效的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的病情预后及复发均有重大的影响。

43、分裂症是由于精神激引起的吗?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至今尚未能找出单一的,决定性的致病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业已发现人们在遭受重大刺激时,最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症。人生最紧张的时期这一是成年早期。在这一阶段人们努力地找一份好的工作,建立亲密的友谊和独立自主,这一人生阶段是易性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最好发明期。女性遭受重大刺激的时期,通常在生育孩子阶段。女性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年龄一般要晚一些,精神分裂症常常发生在遭遇紧张刺激之后。

有数项研究显示严重的紧张事件,如家人去世、失业、关系破裂,使得精神分裂症加重,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症,他周围的环境(即家庭工作等)周围的人给予在碍的支持并鼓励患者逐步恢复原来的技能,是能够帮助患者康复的。如果家人和朋友急于求成,唠叨或指责这些行为就会使之加重。反之,任凭患者整天卧床而无所事事也会坏事。

44、分裂症病人为什么自杀?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疾病自杀占全部自杀者的30%-40%,其中包括那些未被发现的轻性或阈下精神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具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人群,自杀是精神分裂疾患者过早死亡的原因之一,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杀的27%-30%。

一般来说,在确定诊断后的5年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自杀通常与抑郁有关,但也可以在没有抑郁时发生,有时继发了妄想观念,有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发病后的6个月内出现抑郁,在些时期自杀的危险性甚高,对于慢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抑郁始终相伴。

与抑郁和自杀有关的因素还包括:精神病发作带来的精神创伤,住院期间的不良体验,不合理的治疗,没有得到医师的重视,感到不能控制这种处境,病耻感,担心复发或再住院。

45.儿童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特点?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也可能在少年儿童期发病,当这一疾病发生在这一时期便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由于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本病发生在儿童期时其症状有的又有别于成年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在早期不易识别。

患儿早期表现多样,有的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发呆发愣。学习成绩、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有的表现为言语及活动减少,与同学亲人关系疏远、常闭门不出、拒绝见人或拒绝上学,有的变得精神紧张不安、胆小恐惧、敏感多疑,同学们在一起说话、逗笑以为是取笑他学习不好,脑子笨;父母在一边说话也常怀疑是不是说他什么而常无原因地对父母发脾气,或认为父母对他不好进而怀疑他们不是亲生父母;有的早期表现为怕脏,觉得嘴里进了脏东西而不停地吐唾沫,怕得病,怕细菌而反复洗手洗脸,或做完什么事以后总觉得没有做好而反复检查,这种检查的“嗜好”无论对大小事物都如此。有的感觉自己没系好裤带,衣服没穿好,则反复检查、反复系而不能按时上学,有的反复检查核对本来已写好的作业而反复修改涂描,为此而耗费不必要的精力、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有的则抛弃学业、终日沉缅于“研究’与其现实状况非常不相当的“学问”而废寝忘食,或空谈政治、哲学,或妄自夸大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引起注意及时辨别、及早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酿成慢性。当症状进一步发展便可出现典型性的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幻觉和妄想是在儿童少年期的精神分裂症者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以视幻觉和听幻觉比较多,幻视内容多为可怕、古怪。丑陋的面孔。幻听则以听见同学、老师或父母批评他,骂他,议论他,威胁他的声音居多。

46、儿童分裂症的治疗有什么特点?

与成年病人不同,儿童一般由一位家长或其他照料者带来治疗,接触病人会有困难,需要有耐心和技巧,其治疗原则有:

1、形成一种治疗关系,按儿童或青少年的年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按有关指南建立治疗关系。

2、教育儿童、青少年总是对自己的症状困惑不解。用简明的语言为他们解释疾病和治疗可以使之安心一些。

3、告诉父母他们孩子的疾病性质,他们可以期待什么和他们能做些什么以改善情绪。

4、始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治疗情况和进展。

5、避免责怪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常常有负罪感,责怪父母轻则无益,重则是毁灭性的。

6、与学校和老师联系。除了从孩子的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外,也要告诉他们孩子的病情,以及减少损害的策略。

7、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对青少年要更注意交待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有关事项,剂量应按体重调整,不主张联合用药,注意其用药作从性。

8、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其隐私问题。

47、老年分裂症有什么特点?

分裂症到了老年期,因期前反复发作,病程较迁延而逐渐转入慢性到了老年期多表现为慢性精神衰退阶段,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诊断的万大妄想,被害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等思维障碍,除了其生理功能的衰退外,其心理方面衰退表现为:思维反应的迟钝、情绪改变、易焦虑、抑郁、性格改变、行为较幼稚,不注意个人卫生、个人生自学成才被动懒散,终日卧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差。

根据欧洲7个国家的资料,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2.22%,平均为0.32%(HafnerH,1999)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0.99%,正在呈上升趋势,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临床上可分3型:

1、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一般指45岁以后发病的精神分裂症,以女性偏执型的比例较大,幻听常见,阴性症状少见,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良好。

2、慢性早发性精神分裂症:一般指45岁以前发病慢性病程者,可以在晚年症状加重,症状学和社会功能很不相同,部分出现缓解,幻觉、妄想很少。

3、老龄化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如所觉、损害、视觉损害,可加剧业已存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认知损害的影响等。

48、老年分裂症的治疗有什么特点?

治疗的一般原则:

1、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低,特别是开始用新药时,起始剂量要低,如起始用非老年人剂量的1/4,后加至非老年的剂量的1/3-1/2,加药过程要缓慢,避免多种药物合同。

2、尽可能避免使用具有镇静或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因为衰老可影响人体对具有中枢活性药物的反应,影响所有药物包括精神药品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而对于具有镇静或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和能够导致血压下降的药物来说,更有影响。

3、药物不良反应常与精神障碍相似,使已有的精神障碍如痴呆,谵妄加重。

4、选择药物考虑其副作用,并注意老年人的躯体疾病。

5、治疗时宜采用保守治疗为主:淡化症状。

6、有些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不要把药物搞混清,比如:可使用特制剂量合,进行家访,加强监护等。

7、鼓励病不要在家里保存过期不用或不必要的药品。

8、有些药物只需使用一段有限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维持用药。

49、如何护理老年分裂症病人?

1、老年期由于躯体各器官机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改变,因此此阶段的护理和非老年期的护理有所不同,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更应着重加强生活上的照料员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使他们尽量延长寿命安度晚年。

其一般护理原则:

1、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美的安全的疗养环境。

2、加强心理护理。老年分裂症病人,新入院时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离开亲人,往往使病人感到陌生,恐惧、孤独等,长期住院则对外界环境失去兴趣或情绪抑郁,终日论默不语,因此均因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心理状态,态度满足其合理要求。

3、注意安全护理,老年病人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因此需密切巡视细致观察病情。

4、确实保证病的睡眠,因为老年期病人,睡眠障碍较常见,故保证睡眠,对稳定病人情绪,巩固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5、认真做好生自学成才护理,其中应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注意病人的排泄,保持大小便通畅,细心照料病的饮食营养和水份的供应。

6、预防合并感染。

7、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老年期往往合并其他一些慢性病,往往多种药物治疗,护理上特别注意其副反应。

8、积极组织病人进行工娱活动和行为治疗。

9、密切接触观察病人,做好病情纪录。

50、如何护理儿童分裂病病人?

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的发育,特别是脑发育有各个阶段的特点,为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