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五石之瓠》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B.《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借助《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象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更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象,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象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轴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意识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4.文中“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所指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A.自由精神//现实主义策略B.大骂世俗//和世界好好相处C.不为物役//与物周游D.玄空的神游//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5.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犬儒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参与的态度。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时期。D.“犬儒主义”有可能使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装疯卖傻、装神弄鬼。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变得风光且得以流行。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D.“庄子”的流行只能导致中国社会的犬儒主义,不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庄子》选段,回答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7.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 B.裂地而封之封:封赏C.请与之与:给予 D.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坚固8.下列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以盛水浆 B.请买其方百金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材料二: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注】①斄:牦牛。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为大矣G而不H能执鼠。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B.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C.“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D.“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B.吴王之客在越入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高下上是相似的。C.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狌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D.梁王让惠子说事情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13.材料一第一段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五石之瓠《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当:当作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埴:黏土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矜者不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凿户牖以为室

不赂者以赂者丧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越人水战 B.义不赂秦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左右欲刃相如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老子开创了道家学说。庄子和惠子都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D.吴: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安徽一部分地区,后被“越”所灭。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节选自《庄子·五石之瓠》)文本二:公孙龙者,平原君之客也,好刑名,以白马为非白马。或谓子高(孔穿)曰:“此人小辨而毁大道,子盍往正诸?”子高曰:“大道之悖,天下之交往也,吾何病焉?”或曰:“虽然,子为天下故,往也。”子高适赵,与龙会平原君家,谓之曰:“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也,龙之学,正以白马为非白马者也。今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矣。今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不亦悖乎。且白马非白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也。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先生好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学而使龙去所以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子高莫之应,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吾所不答也。”(节选自《孔丛子·公孙龙》)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B.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C.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D.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指谋划、商量,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谋”词义不同。B.得,指得到、获得,与《大学之道》中“虑而后能得”的“得”词义相同。C.病,指担心、忧虑,与成语“病从口入”“病国殃民”的“病”词义都不同。D.虽,指即使,表让步关系,与《兼爱》中“虽父之不慈子”的“虽”词义相同。2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之所以打破这个“五石之瓠”,是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若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可盛受的东西。B.庄子认为,同样是“不龟手之药”,有人凭它获得君王的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事,这是用法不同造成的。C.公孙龙擅长形名之学,提出了“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为纠正公孙龙的谬论,在他人劝说下,前往赵国与之辩论。D.公孙龙认为,孔子也赞同“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却要劝说公孙龙放弃这个学说,这就等同于放弃儒学的思想了。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2)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24.庄子与子高两人,对论辩对手的主张分别作何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三、情景默写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自身修养。(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为得着什么。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如此的……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于是你就会不屑于任何事物,任何行动。然而这样的社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笑声下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进入到“答焉似丧其耦”的境况,那么个人和社会岂不近于静止?因而,庄子哲学如何处理及适应这情况,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中,缓步或停足都有被抛弃的危险。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发出来的;同时,()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26.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B.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C.遂于洞察个人的独存性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鉴于人类的处境已消失与被吞噬。D.鉴于人类的处境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个人的独存性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2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下列两组词语中的一组造句。第一组:依乎天理游刃必有余地第二组:因其固然进乎技以达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儿童来说,中国经典哲学古籍中那些艰深的哲学内涵和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无疑是的高山峻岭。如果换一种形式呢?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就敏锐地抓住《庄子》这部典籍的独特论述方式——大量运用寓言,由此入手,将之与儿童熟悉并且喜爱的童话形式进行嫁接,从而使这部深邃厚重的哲学典籍变得轻盈可亲起来。萧袤,在《庄子》与童话之间发掘了一条奇妙的“虫洞”(时光隧道),这条“虫洞”的小惠和小伙伴们走进了《庄子》中形形色色的哲理故事,与庄子笔下那些神奇人物共同演绎新的童话,从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了《庄子》的微言大义。譬如,小惠跟随庄周老爷爷忽而变成蝴蝶,忽而变成小鱼,在快乐自在的逍遥游中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和谐、回归自然的愉悦。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庄子形象生动的哲学思想从这样深奥奇妙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孩子们神游于奇幻的童话意境中,中体会到庄子寓言的深意。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难以企及

独树一帜

穿越

不知不觉B.难以逾越

匠心独运

穿越

不知不觉C.难以企及

独树一帜

穿过

不由自主D.难以逾越

匠心独运

穿过

不由自主3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记,庄子深奥奇妙的哲学思想在这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B.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庄子深奥奇妙的哲学思想从这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C.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庄子形象生动的哲学思想在这样深奥奇妙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D.古老的寓言变成了直观生动的代入式历险记,庄子生动形象的哲学思想从这样深奥奇妙的故事情节中也变得明晰易懂31.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五、语言表达32.在我们的语文等语言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请指出下面例子中的逻辑错误并简要分析。(不超过60字)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六、填空题33.现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内篇代表篇目有、、等。七、名著阅读34.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相同之处。35.阅读下面的《老子》语录,说一说这些语录传达了哪些做事的道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3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孔子、孟子、庄子对“命”的认识,各自侧重在什么地方。37.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内篇·齐物论》)(1)写出从本文蜕化出的一个成语:。(2)这个著名的故事表现了庄子的齐物论,请结合上文简要说明。3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则,结合内容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1)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之道》)(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3章)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乙]平原君欲封鲁连③,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史记·鲁仲连列传》)[注]

①鹓雏: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②鸱:鹞鹰。③鲁连:鲁仲连。39.[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40.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八、选择类4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皮肤冻裂C.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难:灾难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裂:分裂;分割4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出售。C.企者不立

企:跨大步。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4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越人水战B.义不赂秦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左右欲刃相如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给予,赠送。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C.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同“悦”,取悦。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②中于机辟,死于罔罟B.①剖之以为瓢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渔父莞尔而笑D.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九、小阅读-课内46.《五石之瓠》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47.《五石之瓠》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8.《五石之瓠》反映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性格?十、小阅读-课外4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秋水(节选)秋水时①至,百川灌河②。泾③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④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⑤其面目,望洋⑥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⑦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⑧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⑨见笑于大方之家⑩。”(选自《庄子》)【注】①时:按时令。②灌:奔注。河:黄河。③泾(jìng):同“径”,直涌的水流。④不辩:分不清。⑤旋:转,改变。⑥望洋:远视的样子。⑦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是节义高尚之士。⑧子:原指海神若,此处指大海。⑨长:永远。⑩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徐无鬼(节选)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注】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从两篇选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十一、材料作文5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课文《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可浮游于江湖的独特价值。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课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3.D4.A5.B6.C7.D8.D9.AEG10.D11.C12.(1)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辽阔空旷的原野,顺其自然地在树的旁边走来走去,自由自在地睡卧在树的下面。(2)说话的人本来就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不知道的东西,现在您让我不打比方是行不通的。13.①宋人只看见世俗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的“大用”。②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做人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14.C15.D16.A17.C18.A19.(1)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住水的压力。(2)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3)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20.D21.B22.D23.(1)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2)人们肯定孔子将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24.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用大”,见识不通达;子高认为公孙龙观点荒谬却旁征博引,能言善辩但不符合道理。25.(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2)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3)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4)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26.浑浑噩噩

莫名其妙

无稽之谈27.B28.示例一: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庄子笔下的庖丁“依乎天理”,追求“游刃必有余地”的目标,那么我们的企业和社会怎能违背规律而盲目创新?示例二:如果清醒的你能像庄子眼中的庖丁“因其固然”,成就“进乎技以达道”的境界,那么自由的灵魂岂会囿于炫技的牢笼?29.B30.A31.示例一:因为儿童不易理解哲学古籍中的内涵和文言文,所以萧袤将《庄子》中的寓言和童话进行嫁接,使《庄子》变得轻盈可亲。示例二:由于萧袤将《庄子》中的寓言与童话进行嫁接,所以《庄子》这部深邃厚重的哲学典籍变得轻盈可亲起来。32.违反同一律(或“偷换概念”)。“安”在问句中通常有“怎么”“在哪里”两个用法,庄子开始用的是“怎么”概念,后突然偷换为“在哪里”。33.《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34.【示例】(1)他们都是自然规律的代言人,认为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2)他们都是深刻而通透的哲学家,有着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他们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他们却看到了内涵。(3)他们都是固守本分的政治家,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顺应自然,不主动干预,不刻意追求,不动妄念,谨守自我。35.做事情从简单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在问题出现之前去解决它,这就需要人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意思对即可)36.孔子侧重知命,孟子侧重修身立命,庄子侧重安命。37.(1)庄周梦蝶(2)庄子认为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38.(1)“致知在格物”,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认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后致知,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变得简单。而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格物致知的意义就被淹没了。在今天,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注意的研究工作时,往往力不能及。(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人生在世,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我们需要不断的找准方向,认清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找到自我,需不断迎难而上。为人处世不仅要认识环境、人和事物的重要性,更要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去认识自己。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于你是否努力,若受一些挫折和失败就气馁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我们总是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认识自我,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