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研究范畴的是()A.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B.内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中O2含量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D.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祥解〗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详析】A、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所以内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研究范畴,B正确;C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所以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研究范畴,CD正确。故选A。2.如图为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其中A、B为传出神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是交感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B.饭后,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C.A和B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①是使瞳孔扩张,⑥是使心跳减慢〖答案〗B〖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据图可知,图中的B可促进肠胃蠕动,表示副交感神经,则A是交感神经,A正确;B、饭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蠕动,B错误;C、A交感神经和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C正确;D、A表示交感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故①是使瞳孔扩张,⑥是使心跳减慢,D正确。故选B。3.某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狗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若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答案〗D〖祥解〗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详析】A、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A正确;B、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B正确;C、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条件反射必须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失,若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D错误。故选D4.情绪的稳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某种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B.图中①②③可分别代表消极情绪、抑郁、抑郁症C.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有助于缓解抑郁〖答案〗D〖祥解〗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试、身边的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或更好的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快的恢复情绪平稳,享受美好的、充满意义的生活。【详析】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A正确;B、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B正确;C、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回收,所以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正确;D、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从而缓解抑郁,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不利于于缓解抑郁,D错误。故选D。5.吸入式胰岛素是把胰岛素粉末化或雾化,使其由鼻腔经气管到达肺部,最后运输至全身。为探究吸入式胰岛素和注射式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处理方式中胰岛素要等量B.几乎全身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能识别胰岛素的受体C.据图可知,吸入式胰岛素处理组的血糖浓度下降和恢复的速度都较慢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抗衡〖答案〗C〖祥解〗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表现为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详析】A、实验目的是探究吸入式胰岛索和注射式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是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因变量可以测定血糖浓度变化,胰岛素的量是无关变量,需要相同,A正确;B、胰岛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细胞,因此,几乎全身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能识别胰岛素的受体,B正确;C、据图可知,吸入式胰岛素处理组的血糖浓度下降快,恢复的速度也较快,C错误;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作用相抗衡,D正确。故选C。6.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下列关于二者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较快,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激素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短,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答案〗C〖祥解〗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析】A、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传导,反应速度快,而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缓慢,A正确;

B、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B正确;C、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反射,依靠反射弧来完成,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C错误;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C。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主要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B.神经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纤维和血浆传递信息的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都是由细胞质的受体接收信息的D.神经递质、激素和酶都是携带信息的分子,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答案〗A〖祥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3、激素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分子,其化学成分有蛋白质、脂质、氨基酸衍生物等,作用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析】A、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故体液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主要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A正确;B、神经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纤维和组织液(突触间隙的成分)传递信息的,B错误;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不都是由细胞质的受体接收信息的,有些受体位于细胞膜上,C错误;D、激素、神经递质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但是酶是生物催化剂,只有催化作用,不能传递信息,D错误。故选A。8.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患者。若这对夫妻生育后理论上()A.女儿表现正常,若生儿子则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B.儿子和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C.女儿患红绿色盲,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D.儿子表现正常,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答案〗A〖祥解〗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详析】A、据题意夫妻表现型正常,妻子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故丈夫的基因型是XᴮY,妻子的基因型是XᴮXᵇ,生育后代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A正确;BC、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BC错误;D、儿子正常概率为1/2,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A。9.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因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NK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B.NK细胞可能参与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N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D.肿瘤坏死因子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答案〗C〖祥解〗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详析】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通过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预防肿瘤发生,因此具有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B、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为非特异性免疫,归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B正确;C、据题意可知,NK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不是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D、肿瘤坏死因子能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D正确。故选C。10.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花粉过敏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有记忆性B.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与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同C.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可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D.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过敏反应不会损伤机体〖答案〗C〖祥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详析】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反应,过敏原会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的范畴,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A错误;B、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B错误;C、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C正确;D、过敏反应有时会损伤机体,如青霉素过敏可能会导致机体死亡,D错误。故选C。11.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某个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包含一对性染色体)及其基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 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 D.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4〖答案〗D〖祥解〗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a、B/b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图中又包含了一对性染色体,故图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交换,导致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X染色体上。【详析】A、该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A正确;B、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B正确;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C正确;D、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2,D错误。故选D。12.核糖体在执行功能时,常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一核糖体与mRNA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串,称为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聚核糖体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B.多聚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比例较高D.基因甲基化会直接影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答案〗D〖祥解〗多聚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少量的mRNA分子能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分子。【详析】AB、多聚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同种肽链的合成,少量的mRNA分子能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分子,故多聚核糖体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AB正确;C、分裂间期要合成大量蛋白质,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内多聚核糖体的比例较高,C正确;D、基因甲基化会直接影响转录产生RNA的过程,不会直接影响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的过程,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B.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C.培育多倍体植株的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增加 D.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的相同〖答案〗B〖祥解〗杂交育种:杂交→自交→选优;诱变育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诱导突变;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基因工程育种: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详析】A、基因重组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B、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B错误;C、培育多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可通过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数目增加,C正确;D、单倍体发育起点为配子,因此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的相同,D正确。故选B。14.研究发现细胞内的某些RNA分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局部环化,形成环状RNA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I中A+C的数量与U+G的数量相等B.区域I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C.区域Ⅱ中的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D.区域Ⅱ中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RNA分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局部环化,这种环化也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详析】AB、区域I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A+C的数量与U+G的数量相等,AB正确;C、区域Ⅱ中的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C正确;D、区域Ⅱ中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核糖一磷酸一核糖相连,D错误。故选D。15.蜂鸟对红色很敏感,具有细长的喙,嗅觉不发达,主要采食花蜜。倒挂金钟的花冠颜色艳丽,红花萼呈细长的筒状,香味淡。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精巧的适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通过定向变异产生的B.蜂鸟细长的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蜂鸟和倒挂金钟的表型D.蜂鸟的喙与倒挂金钟的花萼形状是协同进化的〖答案〗A〖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析】A、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自然选择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且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蜂鸟和倒挂金钟的表型,并对他们产生的变异类型定向选择,C正确;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其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单胺氧化酶能氧化NE,药物甲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减少B.图中α受体和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不同C.NE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药物丙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答案〗AC〖祥解〗据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故NE是一种神经递质。由图可知,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药物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药物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详析】A、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错误;B、图中α受体和β受体的功能不同,则分子结构不同,B正确;C、NE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D正确。故选AC。17.血糖平衡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其过程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图表示血糖调节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调节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图中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D.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答案〗ABC〖祥解〗血糖调节既包括神经调节也包括体液调节,当血糖含量变化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激素对血糖进行调节,该过程为体液调节;当血糖变化时,可刺激感受器,讲兴奋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该过程是神经调节。【详析】A、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A正确;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是能完成反射的前提,B正确;C、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D、如钟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D错误。故选ABC。18.随着冬奥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现检测某运动员滑雪运动前及运动刚结束时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心率(次/分)体温(℃)滑雪运动前a1b1滑雪运动刚结束时a2b2A.副交感神经兴奋使a2>a1,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运动过程中血糖被消耗,肌糖原和肝糖原分解可维持血糖平衡C.人体可维持体温稳定,所以b1=b2D.运动后冷风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答案〗ABC〖祥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详析】A、心率增加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肝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C、人体可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运动后体温略有升高,b1<b2,C错误;D、运动后冷风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D正确。故选ABC。19.某种牵牛花的花瓣颜色紫色(B)对灰色(b)为完全显性;牵牛花的花瓣大小受等位基因D和d控制,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表现为大花瓣、小花瓣和无花瓣。已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F1共有4种表型B.F1中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植株的比例相等C.F1中紫色大花瓣植株占3/4D.F1有花瓣的植株中灰色小花瓣植株占1/8〖答案〗B〖祥解〗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则F1的表现型有花瓣颜色紫色(B-)和灰色(bb),大花瓣(DD)、小花瓣(Dd)和无花瓣(dd),则F1的表现型共有5种:紫色大花瓣、紫色小花瓣、灰色大花瓣、灰色小花瓣和无花瓣,A错误;B、F1中大花瓣(DD)植株所占比例=无花瓣植株(dd)所占比例相等,均为1/4,B正确;C、F1中紫色大花瓣植株(B_DD)=3/4×1/4=3/16,C错误;D、F1有花瓣的植株大花瓣(DD)、小花瓣(Dd)和无花瓣(dd)的比例分别为1/4,2/4,1/4,中灰色小花瓣(bbDd)植株所占比例为(1/4)×(2/3)=1/6,D错误。故选B。20.我国科学家发现,电针刺激(针灸的现代化模式)小鼠后肢的穴位足三里(ST36),可在细菌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如图1,电针刺激ST36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进而发挥抗炎作用。设法激活LPS炎症小鼠的PROKR2神经元,检测血液中NA、IL-6(一种白细胞介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LPS只激活了小鼠的细胞免疫B.IL-6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C.刺激ST36促进NA分泌进而激活免疫细胞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D.电针刺激ST36能降低NA和IL-6的含量,进而缓解炎症反应〖答案〗ACD〖祥解〗电针刺激ST36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说明LPS激活了小鼠的体液免疫。【详析】A、由题意可知,电针刺激ST36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而刺激ST36可在细菌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故LPS激活了小鼠的体液免疫,A错误;B、IL-6是一种白细胞介素,属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B正确;C、刺激ST36促进NA分泌进而激活免疫细胞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由图可知,实验组小鼠血清中NA的含量多于对照组,而IL-6的含量少于对照组,D错误。故选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沙滩手球运动是一项集竞技与表演于一体,且富有海滨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目前,该运动已成为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还需在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2)当运动员细胞中产生的过量乳酸进入内环境,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过程为乳酸进入血浆后与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式)发生反应。反应产物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外,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3)某研究小组为验证家兔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在步骤②前后测定试管中pH。步骤甲组乙组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①__________?mL蒸馏水25mL缓冲溶液25mL血浆__________?mL蒸馏水25mL缓冲溶液25mL血浆②滴加1mL的HCl溶液?步骤①中,甲组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__________mL蒸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乙组应加入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在步骤②前后甲、乙两组的1号试管中pH变化均较大,2号和3号试管中pH变化均不大,则该实验可验证___________。〖答案〗(1)①.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②.神经—体液—免疫(2)NaHCO3(或Na2HPO4)(3)①.25②.作为对照③.1mLNaOH溶液④.家兔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祥解〗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当运动员细胞中产生过量乳酸进入内环境,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来通过机体的调节,乳酸和NaHCO3(或Na2HPO4)反应,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乳酸减少,从而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3)设置对照组时,为了保证无关变量相同,则步骤①中,甲组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mL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步骤②甲组步骤②加入的是1mL的HCl溶液,则乙组应加入1mLNaOH溶液。若实验结果为在步骤②前后甲、乙两组的1号试管中pH变化均较大,2号和3号试管中pH变化均不大,则该实验可验证家兔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维持pH的相对稳定。22.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分别代表反射弧上不同的位点。由于某些原因该反射弧在图中阴影处部分受损,但损伤的具体程度未知。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A点由静息状态到产生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状态时,膜外侧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膜内Na+浓度。(2)图1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原因是__________。(3)为检测损伤的部位,将图2中灵敏电流计的甲、乙两电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并电刺激_______(填“C”、“D”或“E”)点,观察灵敏电流计偏转的次数和骨骼肌的反应情况。若灵敏电流计偏转了2次,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__________。〖答案〗(1)①.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②.大于(2)①.小于②.在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经历的时间较长(3)①.C②.该反射弧只损伤了阴影处的传出神经〖祥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取决于电流表两极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1)在A点给以适宜刺激,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受刺激部位的膜外侧电位发生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元,则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大于膜内Na+浓度。(2)在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经历的时间较长(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图1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3)当刺激C点时,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既能传到A也能传到B,电流计偏转2次,因兴奋无法经过传出神经传递到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23.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ADH)可促进该过程。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还可传递到___________,使人产生渴觉,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这也是调节内环境渗透压的一种方式。(2)若某原因使得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则会导致排尿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3)下图表示ADH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可推测ADH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机制(简要说明)是__________。(4)某小组欲验证乙醇会使尿液量增加,现有材料:各方面状态都一致的大鼠、体积分数为45%乙醇溶液、生理盐水等。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神经—体液②.大脑皮层(2)①.增加②.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将导致重吸收的水分减少,生成的尿液会增多(3)增加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水通道蛋白的数量(4)①.取两组生理状态正常且一致的大鼠标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的尿液量②.甲组大鼠的尿液量多于乙组大鼠的,说明乙醇会使尿液量增加〖祥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为: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1)图中渗透压调节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还可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将导致其重吸收的水分减少,生成的尿液会增多,则排尿量增加。(3)据图分析,ADH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表面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4)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则为了验证乙醇会使尿液量增加,实验思路为:取两组生理状态正常且一致的大鼠标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实验组),乙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的尿液量。由于是验证性实验—乙醇会使尿液量增加,则对照组(乙组)的尿量应该少于实验组(甲组)。2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颜色有芦花斑、非芦花斑和白色三种。只有当A基因存在时,羽毛才能显斑纹,否则为白色。羽毛的芦花斑由B基因控制,非芦花斑由b基因控制。某实验小组选择白色雄性个体和非芦花斑雌性个体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芦花斑雌性:非芦花斑雌性:芦花斑雄性:非芦花斑雄性=1:1:1: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W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1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A/a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2)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可选择F1的________(填表型)个体相互杂交,若杂交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可判断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3)若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让F1的全部个体随机交配,子代非芦花斑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1)①.常②.若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组合为ZaZa×ZAW,杂交后代雌性羽毛全部为白色,与实验结果不符(2)①.芦花斑雌性、芦花斑雄性②.子代有斑纹个体中雄性全部为芦花斑,雌性芦花斑:非芦花斑=1:1(或:芦花斑雌性、非芦花斑雄性子代有斑纹个体中雄性全部为芦花斑,雌性全部为非芦花斑)(3)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