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并且熟读成诵;

2.通过情境中的品读与想象,体会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心灵默契,体会知音可贵与知音难觅,领略知音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中揭示课题

“大风吹”游戏预热。

(规则:老师说:"大风吹!"同学们问:“吹什么?"老师说出某一类特征的人,这些人迅速站起来。(比如:吹喜欢朗读的人,吹喜欢音乐的人,吹有好朋友的人……)

呈现词语:朋友。聊一聊:你有朋友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你的朋友?

呈现词语:知己。聊一聊:你有知己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知己?

呈现词语:知音。聊一聊:你有知音吗?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知音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二则》第一篇——《伯牙鼓琴》,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揭示课题:伯牙鼓琴。

鼓琴就是弹琴的意思。伯牙是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还有一个人物叫锺子期。

出示简介,了解伯牙和锺子期这两个人物,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二、通读,多形式读好节奏

1.学生尝试自读一遍,然后教师范读一遍。

朗读方法指导

文言文的朗读,标点处停顿和非标点处停顿读法不同。标点处停顿可以换气,非标点处停顿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停顿处前一个字声音要延长。

老师范读。你听这样古文一咏三叹的味道就读出来了。学生练读,展示,齐读。

对比一下,哪里读错了,哪里朗读的节奏停顿不一样。

纠正字音,并关注几个特别的字:

提示注意难读字: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以为(wéi)、复为(wèi)鼓琴者。

(指导“哉”的写法,对比“载"“栽”,解释“哉"的含义。)

锺子期:“锺”在这里采用了古字的写法,而不是现代的简化字“钟"

少选之间:“少”读第三声,参看注释,少选之间就是一会儿,片刻之后。

汤汤:注意读音,参看注释,理解意思,有个成语叫做“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浩大时与“浩浩荡荡”意思一样。

2.重点指导练读文中几个难读的语句,然后学生再次自由练读全文。

探究重点句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指导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

(1)教师读写伯牙的语句,学生接读写锺子期的语句。朗读过程中会发现,前三句都是教师先读,学生接读;但是读到第四句发生变化了,学生要先读,然后教师接读。

(2)调换朗读内容,师生再次接读。

三、参读,多方法理解字句

1.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1)解读:方鼓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读到这句话,你想象到当时的音乐旋律是怎样的?

“太山"一般指“泰山”,介绍五岳知识,明示五岳中华山最高,为什么古人作品中提到的大部分都是泰山?(补充资料)

(2)解读: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请男生齐读这句话,读到这句话,你想象到当时的音乐旋律是怎样的?

如果这句话中的“流水”有名字,你觉得它的名字是?长江还是黄河?又或是?说说为什么?

2.知琴音,懂欣赏

从句子“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体会人物形象,一个善鼓,一个善听,他们都是懂音乐热爱音乐的人。

学生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读出对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知情境,懂情感

(1)究竟是怎么样的乐曲,能够赢得锺子期如此赞叹?

听音乐想象画面,体会锺子期透过音乐,感知伯牙所表达的情感,二人是能通过音乐交流内心真实感受的知音。

学生读表达他们情感的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悟读,情境中体会知音

相传伯牙是晋国琴师,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一次,他来到楚国,在汉阳江边抚琴而弹。一个打柴的樵夫正好路过,驻足而听。伯牙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赞曰:“善哉乎,峨峨兮若泰山。”时而赞曰:“善哉乎!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又惊又喜,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告知伯牙自己名叫锺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书童焚香、燃烛,与锺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相会。然后世事难料,当伯牙第二年中秋如期赴约时,却得知锺子期已经病故。伯牙伤心欲绝,在锺子期的坟前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之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课文《伯牙鼓琴》,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动人传说,选自《吕氏春秋》。文本很简短,总共四句话,但是叙述却非常讲究。前面的三句话,前半句都讲伯牙鼓琴,后半句都讲锺子期听琴,一唱一和,反复三次,伯牙心有所想,锺子期皆能通过琴音听出来,心灵是如此默契。然而,这样的叙述节奏在最后一句却突然打破,一句“钟子期死”,仿佛晴天里一个霹雳,劈断了伯牙的琴弦,更劈碎了伯牙的心。知音不在,要琴何用?一代琴师,从此不复鼓琴。如此决绝,令人动容。

伯牙鼓琴的故事,从春秋时期流传至今,一段佳话流传两千多年,流传的其实是“知音"的文化。知音难觅,可遇而不可求。然而,谁人心中,不渴望知音呢?

化读,拓展中传承文化

1、想一想,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什么?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____,锺子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少选之间而志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2.高山流水的传播

那一声琴碎,使得伯牙的琴声终成绝响,艺术瑰宝《高山流水》跨越时空,持续千年仍在熏陶着我们,比如2016年杭州G20国峰会上弹奏的就是这首曲子,它跨越国界让外国友人明白我们是朋友,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伯牙鼓琴》选自于《吕氏春秋·本味》。《本味篇》为《吕氏春秋》第14卷,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它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